羅伯特·蒙代爾(1932年10月-2021年4月4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最優貨幣區理論”的奠基人,被譽為“歐元之父”。曾任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羅伯特·蒙代爾畢業於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華盛頓大學,後在倫敦經濟學院讀研究生,1956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1966至1971年,出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編輯。1974年,出任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2001年升任為大學講座教授。2009年9月,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截至2021年,羅伯特·蒙代爾獲超過五十個大學頒授榮譽教授和榮譽博士銜,亦曾擔任多個國際機構及組織的顧問,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歐洲委員會、美國聯邦儲備局、美國財政部等。
2021年4月4日,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復活節當天因病在其位於義大利的家中去世,享年88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伯特·蒙代爾
- 外文名:Robert A. Mundell
- 別名:歐元之父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932年10月
- 逝世日期:2021年4月4日
- 畢業院校: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倫敦經濟學院、麻省理工學院
- 職業:經濟學家
- 主要成就:1999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 出生地:加拿大
- 代表作品:《國際貨幣制度:衝突和改革》《人類與經濟學》《國際經濟學》
人物經歷,學術理論,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最優貨幣區,貨幣動態模型,代表作品,獲得榮譽,歷史評價,社會影響,個人軼事,
人物經歷
1932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小鎮金斯頓。
1949年,羅伯特·蒙代爾念書期間,恰逢英鎊貶值,而之前英鎊一直主導著世界金融。
1953年,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取得學士學位後,羅伯特·蒙代爾到倫敦經濟學院進行學習,在那裡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1956年,在麻省理工學院以《關於國際資本流動》的論文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並於1956—1957年在芝加哥大學從事政治經濟學博士後研究。羅伯特·蒙代爾的導師裡面,至少有四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肯尼斯·約瑟夫·阿羅、詹姆斯·愛德華·米德和羅伯特·索洛,同時還有倫敦經濟學院領袖羅賓斯和經濟史家金德爾伯格。之後羅伯特·蒙代爾在史丹福大學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博羅格納高級國際研究中心(義大利)任教。
1961年,羅伯特·蒙代爾任職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工作人員。
1966——1971年,任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和《政治經濟學期刊》的編輯,併兼任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研究生院國際經濟學暑期教授。後來離開芝加哥大學後,羅伯特·蒙代爾回到加拿大並在滑鐵盧大學任教了一段時間。
1974年,羅伯特·蒙代爾到哥倫比亞大學,並一直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
1999年參與創建了世界經理人集團,2002年起擔任世界品牌實驗室主席,2006年參與創建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蒙代爾雜誌》。
2009年9月,香港中文大學邀羅伯特·蒙代爾出任博文講座教授。羅伯特·蒙代爾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後,每年將會居留香港中文大學兩個月講學,以促進學術發展。
2021年4月4日,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復活節當天因病在其位於義大利的家中去世,享年88歲。
學術理論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也被稱為開放條件下巨觀穩定政策的理論。
羅伯特·蒙代爾在一篇開拓性的文章《固定與彈性匯率下的資本流動與穩定政策》(《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中闡述了開放經濟條件下貨幣和財政政策的短期效應。該篇文章的分析是簡練的,但其結論是深遠和有影響力的。羅伯特·蒙代爾將外貿和資本流動引進封閉條件下的IS-LM模型(最初是由197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希克斯建立的),分析得出穩定政策的效果是與國際資本的流動程度緊密相連的。而且,羅伯特·蒙代爾論證了匯率制度的重要性,即在浮動匯率下,貨幣政策效果明顯,財政政策軟弱無力,而在固定匯率下,結果與此相反。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結論也可以概括為:在固定匯率和資本完全流動條件下,一國無法實行獨立的貨幣政策,或者說單獨的貨幣政策基本上是無效的。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政策含義十分明確:在固定匯率和資本完全流動條件下,由於利率和匯率保持相對穩定,貨幣政策的傳遞機制,即通過利率變動影響投資,進而影響產出水平的機制,其功能自然會遭到比較嚴重的削弱,從而貨幣政策無效;同樣道理,利率穩定即可以基本消除財政政策引起的擠出效應,從而實現財政政策的最佳效果。因此,當一國面臨的外部衝擊,主要是國際金融和貨幣因素的衝擊時,則固定匯率制應該是較為理想的匯率制度。畢竟在固定匯率制下,國際資本套利活動可以自發化解貨幣因素的外部衝擊,並且使財政政策糾正經濟失衡的效果達到最優。
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有關匯率安排的指導思想,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石油危機爆發的較長一段時間內,促進了世界匯率體系的穩定,為世界經濟和貿易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國際金融和貨幣條件,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政策主張的套用,仍然存在嚴格的限制條件,這是該模型的內在不足所導致的必然結果。該模型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序號 | 表現 |
---|---|
1 | 只分析固定匯率制下的開放經濟平衡,缺乏對浮動匯率下的開放經濟平衡的研究。 |
2 | 假定價格水平不變,可見該模型從方法論上講,屬於短期分析範疇。短期分析的主要弱點在於僅僅考慮國際收支調節和內部平衡實現的政策效應,忽略了自動調節機制(如價格水平變動)對國際收支和內部平均的影響。 |
3 | 資本完全流動假定與現實世界差距較大,該模型忽略了交易成本、預期等因素對匯率決定和國際收支的重要影響,因而削弱了模型的理論解釋能力。 |
最優貨幣區
20世紀60年代初,羅伯特·蒙代爾就提出了在當時被視為“激進的”“最優貨幣區”分析理論。羅伯特·蒙代爾分析了在一定區域內取消貨幣主權而使用統一貨幣的利與弊,進而對實行統一貨幣表示肯定。研究人員正是根據他的理論來分析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及歐元的利與弊。
羅伯特·蒙代爾的文章《最優貨幣區理論》(《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簡要闡述了共同貨幣的優勢,如降低了貿易中貨幣結算的交易成本,消除了相關價格的不確定性;同時羅伯特·蒙代爾也詳細分析了共同貨幣的劣勢,最大的不足在於:當需求的改變或遇到其他不對稱衝擊要求某一特定地區的實際工資下降時,很難保持充分就業。羅伯特·蒙代爾強調了勞動力高度流動性的重要性,只有勞動力高度流動,才能彌補以上不足。
羅伯特·蒙代爾將最優貨幣區定義成這樣一系列地區:當其中一個地區面對不對稱衝擊時,勞動力遷移的偏好足以確保充分就業。其他學者在其研究的基礎上擴展了其理論,加入了其他標準,像資本流動、地區專業和共同的稅收交易體系。可以說羅伯特·蒙代爾最初提出的問題引起了一代又一代經濟學家的研究興趣。
該分析的長處是指出了考慮加入貨幣同盟的國家可能面臨的問題。勞動力在國際間缺乏流動性、黏性的工資—價格和放棄匯率工具等因素可能使一國出現A地區那樣的長期失業。
羅伯特·蒙代爾文章討論的貨幣聯盟或浮動匯率制度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今天,一國必擇其一。羅伯特·蒙代爾的分析更是與歐洲貨幣聯盟密切相關,許多學者已採用他的最佳貨幣區域理論分析歐洲貨幣聯盟的優勢和劣勢。
貨幣動態模型
羅伯特·蒙代爾的研究並沒有停留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短期分析上,在他的幾篇有重要意義的文章中,貨幣的動態變化是其研究的核心主題,羅伯特·蒙代爾強調了商品和資本市場調整速度的不同。後來,羅伯特·蒙代爾的這個觀點被魯迪格·多恩布希用以分析調節匯率過程中出現的暫時超調現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羅伯特·蒙代爾對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研究均是根據靜態的模型,強調實際經濟因素和外貿的變化。羅伯特·蒙代爾建立了動態的模型來分析持續較長時間的國際收支不平衡是如何產生並消失的。當國際收支出現不平衡時,私人部門持有貨幣發生變化,經濟也將作相應的調整。該方法被許多研究人員採用的國際收支的貨幣分析方法。這種方法被看作開放條件下分析穩定政策長期方法的開始。
羅伯特·蒙代爾的動態分析可以被看作國際總量經濟學的分水嶺。羅伯特·蒙代爾根據存量和流量出清的不同,以及當經濟趨向長期均衡時對存量和流量的相互作用的分析,引進了意義深遠的動態分析方法。
羅伯特·蒙代爾對巨觀經濟理論還作出了其他貢獻。羅伯特·蒙代爾發現高通貨膨脹將導致投資者降低現金,有利於提高實際資本的形成,因此,即使預期通貨膨脹也可能對實際經濟有影響——這被稱作蒙代爾—托賓效應。羅伯特·蒙代爾還對國際貿易理論作出了貢獻。羅伯特·蒙代爾拓展了赫克謝爾—俄林—薩繆爾森模型的結論。羅伯特·蒙代爾認為即使存在貿易障礙,國際間勞動和資本的流動最終也會使各國商品之間的價格均等化。
代表作品
年份 | 名稱 |
---|---|
1961年 | 《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最優貨幣區理論》) |
1963年 | 《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固定與彈性匯率下的資本流動與穩定政策》) |
1965年 | 《國際貨幣制度:衝突和改革》 |
1968年 | 《人類與經濟學》 |
1968年 | 《國際經濟學》 |
1971年 | 《貨幣理論:世界經濟中的利息、通貨膨脹和增長》 |
1977年 | 《新國際貨幣制度》(與J. J. Polak共同編寫) |
1983年 | 《世界經濟中的貨幣歷程》(與Jack Kemp共同編寫) |
1990年 | 《全球失衡》 |
1991年 | 《債務、赤字和經濟狀況》 |
1992年 | 《建設新歐洲》(與M. Baldassarri共同編寫) |
1996年 | 《中國的通貨膨脹與增長》(與M. Guitian共同編寫) |
2000年 | 《歐元作為國際貨幣制度的穩定器》(與A. Clesse共同編寫) |
獲得榮譽
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羅伯特·芒德爾。因為羅伯特·蒙代爾在最佳貨幣區域理論奠定了基礎,這項理論在開放經濟體中考慮制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時居於主導地位而獲此殊榮。
歷史評價
瑞典皇家科學院:羅伯特·蒙代爾建立了開放經濟條件下確定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內的現實可行政策的理論基礎。他就貨幣動態學和最優貨幣區兩個問題作出的研究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羅伯特·蒙代爾的成就儘管是幾十年前取得的,至今仍在國際總量經濟學教科書中占有核心地位。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講座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歐盟委員會和多國中央銀行的顧問莫瑞斯·奧博斯特弗爾德:如果羅伯特·蒙代爾的研究成果完全是技術性的話,它將會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力。相反,通過罕見地將分析的力量和熊彼特式的“遠見”結合在一起,羅伯特·蒙代爾從數學公式里提取了重要的智慧,從而永久改變了我們關於開放經濟的思維方式。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原IMF首席經濟學家麥可·穆薩:來自於他單一的一個想法,而是來自於他對國際經濟學研究採取的整套方法。關於國際資本流動重要性的分析及其在國際經濟相互作用中的研究均處於時代前沿。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唐布希:如果羅伯特·蒙代爾講課興致所來,說了一組數字,千萬別當真,因為這些數字可能是他信口說出的。
社會影響
對社會政策、理論、研究的推進
羅伯特·蒙代爾不僅是出色的理論經濟學家,而且是世界上曾經對政策的制定產生過直接影響的少數經濟學家之一。1961年,羅伯特·蒙代爾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當時美國經濟所面對是兩個基本問題:一個是美國經濟疲軟,失業率非常高;另一個是美國在國際收支當中出現逆差,黃金持續出口會影響美國的國際收支狀況。
針對兩個問題,羅伯特·蒙代爾提出要利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來解決,並同時應該增加稅收,或者增加政府支出,以便刺激經濟。羅伯特·蒙代爾認為在固定匯率前提之下,貨幣政策應該是相對於國際收支狀況而言的,財政政策才是能夠激勵經濟發展的政策。
當時的美國實際上在實施的是貨幣政策,一方面要降低利息率,另一方面要平衡預算或者要保持預算的盈餘。但是,實施該政策以後並沒有跡象證明它是有效的,1962年5月爆發股市的崩潰,整個經濟在原本就已經非常疲軟的狀況下變得非常惡化了,沒有任何印象表明該政策能夠取得成功,該政策的實施使經濟進一步弱化。
到1962年底,由於美國整個經濟狀況還是不好,於是約翰·甘迺迪總統完全改變政府立場,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的一次演講中,約翰·甘迺迪總統完全放棄過去採用的經濟政策,而採用了羅伯特·蒙代爾提出的政策,一方面要減稅,另外一方面通過貨幣的供應改變收支平衡的狀態。羅伯特·蒙代爾倡導的減稅政策,在1964年夏天產生了非常好的結果,從那以後美國經濟直線上升,實現了美國歷史上最長時間的擴張。
對中國發展的啟示與影響
1995年,羅伯特·蒙代爾就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做過4個月外教。
羅伯特·蒙代爾長期關注中國的改革,發表了《過渡經濟中的貨幣和金融市場改革:中國個案》《體制轉軌國家的通脹和增長》等論文,以及編著《中國的通脹和經濟成長》等。
羅伯特·蒙代爾認為,人民幣應以不變應萬變,甚至認為,“讓人民幣升值則無異於發瘋”。如果人民幣升值,將加速通貨緊縮、減少外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降低利潤率、增加失業和財政赤字;如果人民幣貶值,將會給周邊國家造成問題,因為中國已經是地區重要的經濟力量。
對於中國新設銀監會,專司商業銀行監管,羅伯特·蒙代爾深為讚許。在他看來,此舉將銀行的監管職能從中央銀行中分離出來,從而將貨幣政策與監管職能分離,這兩者之間構造了一道防火牆。羅伯特·蒙代爾建議,中國制定經濟政策時要時刻注意兩點:保持匯率穩定和控制財政赤字。
2004年11月3日,羅伯特·蒙代爾應邀訪問武漢理工大學,並發表了演講。
羅伯特·蒙代爾非常關注中國經濟的發展。在他的推動下,中國乃至全球第一所以諾貝爾獎獲得者命名的國際企業家大學——蒙代爾國際企業家大學於2004年11月9日在人民大會堂成立,羅伯特·蒙代爾與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共同擔任大學的榮譽校長。
羅伯特·蒙代爾還擔任北京市政府顧問。
2005年,羅伯特·蒙代爾成為第一位正式取得北京“綠卡”的美國經濟學家。
2006年10月13日上午,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名譽教授羅伯特·蒙代爾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義校區大禮堂,以“亞洲貨幣問題”為主題,給師生們作了一場學術報告。
個人軼事
20世紀60年代,因向一直被奉為金科玉律的“一個主權國家怎么可以沒有獨立的貨幣”觀點提出挑戰,羅伯特·蒙代爾被經濟界人士稱為“瘋子經濟學家”。
1967——1970年,羅伯特·蒙代爾在芝加哥大學任教併兼任《政治經濟學學報》編輯,也是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最“亂套”的時代,教員休息室像礦區的酒吧,飲酒和玩撲克,鬧得烏煙瘴氣。因為他經常懶得看稿覆信,導致《政治經濟學學報》最終倒閉。
1974——1975年,18個月的時間,羅伯特·蒙代爾畫了400多張色彩斑斕的油畫,顏色鮮艷明快,其畫風甚至比文森特·梵谷更瘋狂。
他上課總是一塌糊塗、隨心所欲,而且也不改考卷。有時酒醉時的一句話,卻可能成為學生論文的靈感來源。有時,他連信也懶得看,以至於成為美國計量經濟學會院士都不知道;而當選為美國經濟學會主席後,他竟然忘記出席就職典禮。羅伯特·蒙代爾喜歡獨自一個人在鄉間別墅邊看電視邊飲酒。表面上看,羅伯特·蒙代爾的隨心所欲,其實不是。
1999年12月10下午4點,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羅伯特·蒙代爾一時興起,為聽眾獻唱了加拿大保羅·蘭科寫的歌《痛苦與歡樂》:“你認為我做了很多?可我要羞答答地唱:不,我沒什麼了不起,我只是走自己的路而已。”他是20世紀唯一一個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唱歌的獲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