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的清代衍生作品研究

《聊齋志異》的清代衍生作品研究

《〈聊齋志異〉的清代衍生作品研究》是蔣玉斌創作的文學研究著作,首次出版於2012年6月。

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的代表作品,其衍生作品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能與《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小說的衍生作品相比,但卻遠遠高於其他文言小說的衍生作品,具有重要的典範意義。該書以《聊齋志異》的清代衍生作品作為研究對象,厘定了《聊齋志異》的清代衍生作品,探討了《聊齋志異》之為母本的衍生條件,並依據藝術樣式的不同,分仿作、戲曲、說唱、白話小說四大類進行了整體與個案相結合的論述,分別探討了各類衍生作品與原作之間的複雜關係,將各類衍生作品置於各自產生的文化背景中進行了考察,結合個案分析,意欲全面、系統地把握《聊齋志異》的清代衍生作品,凸顯出其自身獨特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聊齋志異》的清代衍生作品研究
  • 作者:蔣玉斌
  • 類別:文學研究著作
  • 字數:325千字
  • 首版時間:2012年6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三大部分:緒論、正文、餘論。緒論部分確定了該書的研究對象,評述了《聊齋志異》的清代衍生作品的研究現狀。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從內部、外部兩個方面論述了《聊齋志異》之為母本的衍生條件;第二章界定了《聊齋志異》仿作的範圍,概括了《聊齋志異》的清代仿作之主要特徵及其獨特價值,個案分析了王韜的《聊齋志異》仿作的文體新變;第三章論述了清代“聊齋戲”對《聊齋志異》的正讀與誤讀,探討了清代“聊齋戲”改編《聊齋志異》的方法,個案分析了《胭脂舄》傳奇的創作得失;第四章考辨了聊齋俚曲的文體,分析了清代聊齋說唱的審美性,個案分析了《聊齋志異》子弟書處理小說素材的方法;第五章論述了《聊齋志異》衍生的話本小說中的道德強化這一突出特徵,個案分析了《醒夢駢言》的濃厚世俗特徵。餘論闡述了作者在研究《聊齋志異》的清代衍生作品過程中所得出的關於衍生作品研究的幾點認識。

作品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衍生條件:《聊齋志異》之為母本
第二章 《聊齋志異》仿作研究
第三章 “聊齋戲”研究
第四章 聊齋說唱研究
第五章 《聊齋志異》衍生的白話小說研究
餘論:關於衍生作品研究的幾點認識
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文學經典不是存在於圖書館的,而是存在於世世代代讀者的閱讀之中。文學經典正是因為讀者的長期閱讀,進而被接受、被模仿、被改編,從而產生衍生作品,衍生作品也體現了文學經典的藝術魅力。對衍生作品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深化對文學經典的認識。學界對於《聊齋志異》文本研究已比較全面、深入,難以有更大的闡釋空間,但其影響下所產生的衍生作品研究則比較薄弱。鑒於此,蔣玉斌對“《聊齋志異》的清代衍生作品”進行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①《聊齋志異》作為公認的文學經典作品,它強大的衍生功能在清代就得以充分表現,清代出現的大量的聊齋仿作、“聊齋戲”、聊齋說唱等就是例證。《聊齋志異》在清代具有衍生功能的條件可分為內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作為內部要素的衍生條件是《聊齋志異》作為母本樹立了文言短篇小說的典範;作為外部要素的衍生條件是《聊齋志異》在清代就已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與文人的接受。
②名著衍生仿作與續書是古代小說史上一種常見的文學現象,在明清時期尤顯突出。仿作與續書實際上是名著的延伸,也是名著自身魅力的顯現。《聊齋志異》價值與地位的確立,是依賴於它長期地停留在讀者的視野里,不斷地被模仿正是其停留在讀者視野里的有效手段。《聊齋志異》仿作不斷地把《聊齋志異》推到讀者眼前,讓讀過《聊齋志異》的讀者再次回憶起閱讀原作時的審美感受,讓沒有閱讀過原作的讀者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從而使《聊齋志異》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裡得以廣泛傳播。
③衍生作品的產生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漫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衍生作品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從客觀因素看,衍生作品不僅受原著的制約,也與當時的時代緊密相關,其所處時代的文化政策、社會思潮和民風民俗都深深地影響著衍生作品。如清朝對小說戲曲的禁毀使《醒夢駢言》必然帶有濃厚的道德勸誡特徵,清代考據學成為顯學使《聊齋志異》仿作具有了重要的學術價值,晚清以後反對迷信、崇尚科學之風使王韜的《聊齋志異》仿作充滿了對科學技術的崇敬,網路小說的“無厘頭”之風使名著衍生的網路小說富有戲謔調侃風格,各地的民風民俗成了《聊齋志異》仿作中人物生活的重要環境,等等。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聊齋志異〉的清代衍生作品研究》
2012年6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0951-9

作者簡介

蔣玉斌,男,漢族,1970年生,四川大竹人,西華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古代小說與戲曲研究。先後在《明清小說研究》《社會科學戰線》《學術研究》《文藝爭鳴》《戲劇文學》《中國文學研究》《蒲松齡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