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譯文》音切研究

《經典譯文》音切研究

本書通過對《經典釋文》音切的整理和分析,主要探討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釋文》首音的音系。二、《釋文》的異讀體系。三、異讀所反映的形態現象。

基本介紹

  • 書名:《經典譯文》音切研究
  • 作者:沈建民 著
  • ISBN:9787101056259
  • 類別:圖書 > 語言文字 > 語言學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07-05-01
  • 裝幀:平裝
  • 紙張:膠版紙
目錄,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經典釋文》概述
二 前人的研究
三 本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經典釋文》音切的性質和內容
一 《釋文》音切的性質
二 《釋文》音切的內容
第三章 《經典釋文》首音的分析
第一節 首音的性質
第二節 首音的分析方法
第三節 首音的聲類
一 聲類表
二 聲類的討論
1 輕重唇的分化
2 端知組的分化第一章 緒論
一 《經典釋文》概述
二 前人的研究
三 本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經典釋文》音切的性質和內容
一 《釋文》音切的性質
二 《釋文》音切的內容
第三章 《經典釋文》首音的分析
第一節 首音的性質
第二節 首音的分析方法
第三節 首音的聲類
一 聲類表
二 聲類的討論
1 輕重唇的分化
2 端知組的分化
3 匣於相混的問題
4 船禪相混的問題
5 從邪相混的問題
第四節 首音的韻類
一 東三和尤韻明母是否歸一等
二 齊韻開口無三等字
三 庚三、清韻系的相混
四 之脂支三韻相混的問題
五 重組問題
六 韻類表
第四章 《經典釋文》異讀的分析
第一節 異讀概說
一 異讀的起源
二 《釋文》異讀的性質
三 《釋文》異讀範圍的確定和異讀的分類
四 異讀的分析方法
第二節 《釋文》異讀的聲類分析
一 唇音聲母
二 舌音聲母
三 章組聲母
四 精莊組聲母
五 牙喉音聲母
第三節 《釋文》異讀的韻類分析
一 反映歷史音變的異讀
二 陰陽人三種韻尾之間的異讀
三 一、二、四等韻與三等韻之間的異讀
第四節 《釋文》異讀的調類分析
一 從去聲異讀看中古漢語去聲的來源
二 中古的去聲在上古應分為兩類
第五章 《經典釋文》異讀所反映的一些形態現象
第一節 異讀區分自動和使動
一 前綴*s-表示使動
二 清濁交替表使動和自動
三 去聲異讀表使動
第二節 異讀表示詞性轉化
第三節 異讀派生新詞
第六章 餘論 
一 從《釋文》首音看《切韻》的性質
二 從《釋文》異讀看諧聲、假借現象
三 異讀與形態的關係
參考文獻
後記

摘要

《經典釋文》是為先秦的《周易》等十四部經典著作注音釋義的一部音義書,唐陸德明(約550-630)撰。它按經文及其舊注的順序,摘出需要解釋的文字來注音,注音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確定或辨析被注字在該句語境中的讀音和意義,幫助人們讀懂經文及其注文。
《釋文》對它以前的經籍傳注是一個總結,對此前的文字、聲韻、訓詁之學也具有總結性意義。它的注音釋義被分附在各經傳注之後,是閱讀這些經典不可少的工具。它為後人研究漢語的語音、詞義和文字提供了極為豐富而珍貴的資料,有很高的文獻學和語言本體研究價值。
《釋文》成書1400多年來,對它的研究很多,但缺乏對它本身的基礎研究:它的體例,所用術語的含義,所注音切的內容、類別和特點,它本身和它所注音切的性質等等。由於基礎研究不足,運用《釋文》音切材料所作的其它研究就如沙上建塔,根基不穩,材料相同而得出的研究結論往往差別很大。 本文對《釋文》進行深入的基礎研究,分析它的體例和所用術語,以術語為綱,對所有注音材料進行分析與歸類,從而作系統的體例、內容和性質特點上的研究。
本文框定《釋文》所有的音切材料,進行的是封閉式窮盡性的語音材料研究,是大規模真實文本研究,屬於語言學方法研究、理論研究、材料研究這三大門類中的材料研究範圍。對《釋文》音切作窮盡性數據分類統計,從材料的類聚中總結規律和探索理論,通過定量來定性。個別語料的特例、變例或處理不當,不會影響從海量數據中得出結論的可靠性。
我們將《釋文》音注條目按字頭切成卡片,查出並補齊被注字所在原文的句子,再錄入電腦做成音切資料資料庫,利用電腦作窮盡性的系統分析和研究,統計數據、排列表格、顯示頻率、尋找內在規律,從而得到合理的解釋和精確的定性、定義,然後探求相關理論。
分類數據顯示,《釋文》全書給7371個字頭標註了70803次音切,主要用“音”、反切、“如字”、“某某之某”和“讀”等術語來統領,這些音切有四大內容:直接標音顯義的占52.3%;辨析音變構詞的占44.2%;辨明假借字的占2.3%;辨析字形同異正訛的占1.2%。各個術語各種內容的數據類聚,顯示了各自不同的規律和特點,透露出很多的語言信息。 全文四章,每章先分析、限定主要術語及其二級術語的含義,再按內容分類討論各種數據,統計用量,顯示頻率,排列例證,分析其內容及作用,從中歸納出規律和特點來。
第一章“音”,“音”是《釋文》除了反切之外的第二大音切術語,是用一個同音字來給被注字注音釋義,標註的是整個音節。全書共注“音”18671次:直接標音顯義的11184次;辨析音變構詞的6204次;明假借的873次;析字形的410次。用一個漢字給另一個漢字注音,簡易而直觀,顯示或暗含著注音字與被注字之間形、音、義的多種聯繫,或詞同形異,或詞義同源,或字形分化,有很好的文字學、語言學研究價值。該類中有由音變、形變構詞形成的1576組“古今字”,顯示了漢語的辭彙發展、構詞方式與字形演變之間的關係,值得注意。
第二章“反切”,反切是《釋文》的第一大音切術語,是用兩個漢字拼合成一個音節來給被注字注音釋義,能標註比音節小的語音要素。全書共注反切48238次:標音顯義的25745次;辨析音變構詞的21889次;明假借的509次;析字形的95次。與“音”相比,反切與被注字沒有字形上的聯繫,析字形和明假借的用例很少,也不構成古今字;反切能夠記錄更小的語音要素,標音的符號性更強,準確度更高,可給不能用“音”作注的繁難生僻字注音,故用於直接標音顯義的最多;反切便於用來分析語音要素,故用於辨析音變構詞的就很多。《釋文》反切的用量是“音”的2.5倍多,說明反切在陸德明時代已經很成熟了。一些字頭下標註反切的不整齊狀況,是《釋文》如實保存了前人反切的多樣性;大量反切使用狀況的整齊和統一,說明陸德明編撰《釋文》是有系統意識的,對前人的注音材料有整理之功。巨量反切的類聚數據顯示出很多語音信息,對語音發展史研究很有價值。
第三章“如字”,“如字”是《釋文》的第三大音切術語,是一個描述性的音切術語。全書共注“如字”3035次:標音顯義的74次;辨析音變構詞的2515次;明假借的108次;析字形的338次。“如字”與“破讀”相對,一個字有兩個以上區別意義的讀音,合乎當時習慣中最常用的那個讀音和意義的就是“如字”,即“象這個字本身那樣讀”,破讀就是分化出來的新音新義。“如字”與字形有關,析字形和明假借的有一些,而直接標音的就極少。82.9%的“如字”是用來辨析音變構詞的,跟它對應的破讀多是由“音”、反切和“某某之某”來充當的,兩方配合就顯示了音變構詞的全貌,因此在這一章集中討論漢語音變構詞的狀況、特點和一些理論問題。
第四章“某某之某、讀、假借和協韻”,該章討論剩下的小用量音切術語。“某某之某”是一個語境限定式的音切術語,是用短語形式來描述被注字的音義,《釋文》在36個字頭下注“某某之某”621次,97%是辨析音變構詞的。“讀”是此前注家常用的注釋術語,多用於辨明假借字,也有其它用法,《釋文》在284個字頭下引錄了前人“讀”的音切用例。除了各章討論過的明假借音切數據外,《釋文》中還有直接標明“假借”的少量用例,幾個小術語中也還有少量的這類音切,本節討論這些音切和有關“假借”的一些普遍性問題。“協韻”是為押韻而臨時改變字的讀音,是很特殊的一種語用音變現象,《釋文》有這類音切37次,多是引用前人的用例,是很珍貴的音變資料,它們的被引用說明陸德明已具有朦朧的古今音變意識,不過他引用的協韻音切多是與音變構詞相關的,因而仍然有因音辨義的作用。 通過上列研究,我們對使用《釋文》音切必然面臨的一些主要問題有了較明確的認識:
1、《釋文》與韻書的性質不同,它是一部因音辨義的訓詁書。韻書要給所有的通用字標註反切,要整理出一個規範性的讀音系統來;《釋文》是隨文句來注音釋義的音義書,需要注釋或辨析音義的字才作注,如“二、口、門、雪、我、多、買”等許多音義易曉又無別義破讀的常用字就沒有注音切,另外還有2003條不注音的純義訓條目。這說明釋義是《釋文》的主要任務,注音主要是釋義的手段,《釋文》是對傳統傳注的繼承和發展。
2、《釋文》音切不屬於口語讀音系統,而屬於書面文獻語言的讀書音,疊合了多種層面的文獻讀書音。《釋文》錄存了230多家前人的音切,又是給經籍文獻中的字注音釋義的,這決定了它所注音切的性質。
3、《釋文》音切有一批是純粹辨析字形的,對文字學研究有價值;《釋文》音切主要是釋義或辨義的,對語義研究有重要價值;《釋文》的巨量音切更是語音學研究的資料寶庫,對前人各家讀音系統的研究、語音個案、各語音層面和語音發展史的研究、中古讀書音系統的研究等等都有重要的價值。
4、《釋文》有近一半的音切是辨析音變構詞的,它們對漢語辭彙發展史和構詞法的研究有更為突出的價值,還可以利用這些材料來探索上古漢語的形態構成。其中,數量巨大的去聲變換構詞和清濁聲母變換構詞現象特別突出,透出多樣的語言信息,值得深入研究。
5、使用《釋文》音切要正確區分真值注音音切和假性注音音切。數據顯示,《釋文》有多種多樣的假性注音音切,雖然形式上是列在被注字之下,但實際上不是給被注字注音而有其它的作用,若把它們誤當作被注字的讀音,就會張冠李戴,導致研究結論的錯誤。
6、要正確認識列在被注字之後第一位的“首音”和排列在首音之後作參考的“又音”,弄清它們的作用和相互關係。首音是合乎被注字在語境中意義的一讀,是從意義出發的,有人認為首音是陸德明選定的“標準音”,那純粹是誤解,首音不等於標準音。
7、要正確認識“如字”的作用,理清“如字”與破讀的關係。“如字”不論作首音還是作又音,標示的都是當時習用的讀書音。“如字”與破讀首先是意義上的對立,義變引起音變,但不等於破讀音就一定不是習用音,有時兩者都是習用的讀書音。“如字”與破讀在一定的歷史時段可能相互轉化,前代的破讀在後代可能更通用而成為新的“如字”。 最後,本文列出利用《釋文》音切來探究其時的讀書音系統所要遵循的取捨尺度和可行的處理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