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文、英文名稱Pastel,來源於義大利語Pastello。Paste是“糊狀物體”的意思,表明材料的性能。Pastel中文也譯作“粉畫”、“粉筆畫”,彩色粉畫筆,台灣譯作“粉彩畫”。顧名思義是一種有色彩的繪畫。它並不是水粉畫,而是乾的特製的彩色粉筆。色粉畫畫在有顆粒的紙或布上,直接在畫面上調配色彩,利用色粉筆的覆蓋及筆觸的交叉變化而產生豐富的色調。
特點是不透明、無光澤,並易於掌握,通過勾擦揉抹,可以產生清新明麗、豐富細膩的色彩效果, 能表現複雜的環境氣氛,也可以精細入微地刻畫形象的質地肌理。粉筆畫在歐洲有悠久的歷史。16世紀義大利的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就開始運用。17世紀時更推廣到歐洲各國並成為獨立畫種。18世紀時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許多著名畫家,如法國的夏爾丹、布歇,瑞士的利奧塔爾等都有精美的粉筆畫肖像畫或風俗畫傳世。19世紀的德拉克洛瓦、米勒等人都兼長色粉畫創作。印象主義畫家們更把粉筆畫推向新的階段,充分發揮了粉筆畫的藝術表現力,其中以馬奈、德加和卡隆特的成就最為卓著。粉筆畫於1919年經由李超士引進中國,顏文樑、盧鴻基、劉汝醴、潘玉良等都是粉筆畫最初的傳播者和實踐者。現在,粉筆畫在中國得到更多人的喜愛,1979年起先後在南京、廣州、 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舉辦了由新老畫家參加的粉筆畫聯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色粉畫
- 外文名:Pastel
- 別名:粉畫、粉筆畫、色粉筆畫
- 台灣名:粉彩畫
- 分類:繪畫藝術
- 發源地:義大利
藝術特點,西方色粉畫的發展,文藝復興 :色粉畫藝術的誕生,十七、十八世紀:輝煌肖像畫時期,印象派時期:再度興盛,現當代色粉畫藝術,色粉畫傳入中國,繪畫實踐,工具,材料,畫法,
藝術特點
色粉是一種乾性色粉條,可刮成粉末或在粗砂紙上磨成粉狀。用棉布或綿紙蘸色粉在畫紙上塗畫。色粉表現細膩、過渡自然,對反光透明體和光暈的表現簡單有效,色澤純淨、明亮,可塗出顏色的退暈和虛實變化,但要避免來回多次塗抹。利用橡皮可在其上擦出各種微妙的高光,十分便利。色粉的效果類似於噴繪畫法,但速度快得多。
色粉筆繪畫是將素描和色彩融為一體的形式,與其他繪畫顏料相比,色粉筆有其方便直接的長處;色粉畫作畫時基本不需要其他媒介劑和工具,隨時可拿起放下,作畫時既能用交叉線條表現明暗變化,也可以用手指或專用筆刷糅合不同色彩創造出過渡的層次。色粉筆顏料的色彩多含粉色,色澤柔和、淡雅而無反光。
西方色粉畫的發展
色粉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當時的人們用石粉研磨成的顏料在洞穴中畫他們熟悉的動物、勞作等場景,留下了許多神秘而久遠的視覺記憶。作為一種獨立的畫種,色粉畫在17世紀以後最終確立。19世紀,印象派大師們把色粉畫這一古老而又年輕的畫種,推向藝術的高峰,並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此後,色粉畫在歐美廣泛傳播,並於20世紀初傳入中國。
文藝復興 :色粉畫藝術的誕生
人類作畫所使用的顏料中歷史最悠久的當數固體色粉材料,早期使用的白堊和紅堊可以說是色粉筆的雛形。堊筆就是粉筆,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大師傳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用白堊或紅堊畫的素描。其中有一些還突破了單色的范幬,添加上一兩個簡單的色彩,人們把它稱為“著色素描”。這種“著色素描”,就是向色彩畫演變的開始。不久便發展成為一種叫“三色粉筆技法”的繪畫。即使用少數的色彩(大多是用黑色、血紅色和白色的粉筆),在塗有某種底色的畫紙上直接作畫。從現有的資料看,早一點的如義大利的路加·西諾列利(1445?-1523)畫的《雙人體》。稍後如雅各布·巴薩諾(1515-1592)畫的《站立的老人》等都屬於這一類作品。這種三色粉筆技法,雖然只使用三四種顏色,但它比著色素描又有很大的變化,一是出現從素描到色彩畫樣式的最初轉換,同時又保留了素描的筆觸特徵和疏鬆感等特點,初步形成有別於其他畫種的獨特個性。二是以簡單的幾支色筆,在底色上通過不同形態的筆觸,去組織遠比這幾種顏色要複雜得多的色彩關係。出現了色粉畫藝術的那種以有限的色筆直接表現萬千色彩的基本特徵。因此,三色粉筆技法的出現,可以視作色粉畫藝術的誕生。
十七、十八世紀:輝煌肖像畫時期
色粉畫藝術產生後,其獨特的技法與個性,很快就被德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代表小漢斯·荷爾拜因(1497-1543)予以豐富和發展。荷爾拜因終身從事肖像畫創作,成就蓋世。新生的色粉畫藝術,與他那種筆調生動、寧靜質樸的畫風一拍即合,成為他肖像藝術極富表現力的藝術手法之一。
色粉畫藝術的大規模發展,大抵是到17世紀。1665年,法國皇家首席畫家查爾斯·勒布朗(1619-1690),用粉筆為路易十四畫的肖像受到讚賞,得到皇室的認同,使色粉畫帶上了某些官方效應,色粉畫藝術便很快盛行開來。當時的宮廷有兩個傾向,一是王公貴戚喜好把肖像畫作為一種時髦,二是流行巴洛克藝術,追求華美、矯揉與裝飾效果,這些都對色粉畫有不小的影響,加上粉筆的純淨、艷麗的色彩與柔和的筆觸,很適合表現人體細潤的肌膚,因此,色粉畫便集中在肖像畫領域並逐步被推向了創作的高潮。
歷史上第一位專畫色粉畫的職業色粉畫家,是出生於威尼斯的羅薩爾巴·卡瑞拉(Rosalba Carriera)(一譯卡里耶拉,1675-1758)。她發揮了粉筆的柔和細膩的特點,畫出貴婦人的肌膚剔透晶瑩,形成一種華麗、矯飾的風格,很適合貴族階級的審美要求,因而大受歡迎。她被邀請到巴黎及其他許多城市作畫,有很大的影響力。她為色粉畫藝術的早期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卡瑞拉所處的時代,正是法國繪畫日益趨向複雜性和多樣性的時期。一方面是巴洛克很快發展為更甜膩、纖細、輕巧的洛可可藝術,成為18世紀法國繪畫的時代精神。另一方面,法國藝術又在一定程度上朝著洛可可相反的方向,特別是肖像藝術逐步朝著注重現實、注重刻畫個性的方向發展。這種大背景,使18世紀色粉畫亦呈現複雜的、多重性的狀態。或如卡瑞拉那樣,追求柔美、輕鬆、豪華的意趣;或如弗朗梭瓦·布歇(1703-1770)和瑪麗·路易斯·伊莉莎白·維基-勒布倫(1755-1842)等宮廷畫家那樣,表現出對時尚的浮華、優雅、矯揉造作描寫的偏愛;或如著名的莫里斯·康坦·德·拉圖爾(1704-1788)、讓·巴普蒂斯特·佩羅諾(1715-1783)以及夏爾丹(1699-1773?)等注重現實的畫家。一反官方模式的理想表現,提倡純真、樸實、著眼於人物個性的挖掘。而在整體上,這些不同的傾向,又大致統一於細膩、典雅和富有華貴氣的風格之中。色粉畫在歷史上有一個雅號叫“貴族藝術”, 主要就是指它具有這種備受貴族階級青睞的畫風。
縱觀十七、十八世紀,色粉畫藝術發展十分迅速,形成色粉畫歷史上的第一個繁榮期。以巴黎為例,1780年,僅這個城市就聚集了兩千五百多名色粉畫家,可想繁榮的程度。然不久風雲突變,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如日中天的色粉畫藝術突然跌入谷底。大革命推翻了貴族,喪失了賞識細膩、典雅畫風的有閒階級,色粉畫失去了主顧和對象,從此沉寂了將近半個世紀。
印象派時期:再度興盛
色粉畫藝術的復甦大致到19世紀40年代。此時的色粉畫已不再是貴族藝術,先是進入一個短暫的轉折期。促成轉折的,最早是歐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他開始用粉筆為大型創作畫草圖,同時也畫色粉畫風景。他的浪漫主義,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色粉畫從貴族藝術走向現實與自然。而完全推動色粉畫在全新審美構架中發展的,則是法國的讓·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他使色粉畫呈現一種嶄新的風貌,一種淳樸、凝重的風格,並充滿著濃烈的抒情氛圍。他同時還擴大了風景與靜物等現實題材。我們從米勒《冬天裡的烏鴉》、《雛菊》等傳世作品中,可以領略到米勒所特有的那種渾厚端莊的美感。色粉畫的特性在這裡得到了新的拓展和延伸。現實的美學觀念掃除了洛可可的遺風,改變了繁複的藝術樣式。
在米勒之後,印象派的出現,預示一個新紀元的到來。由於斑斕的色粉筆,很適應印象派畫家表達對大自然的直覺感受,表現跳動著的光色與生命感的企求,特別受到青睞。印象派畫家們除了面對大自然,發展風景畫外,人物畫方面也轉到了表現世俗女性等現實的題材,追逐令人愉快的色彩美效果。這個時期高手如林,群星爭艷,早一點的有貝爾特·莫里索(1841-1895)、詹姆斯·惠斯勒(1834-1903)、愛德加·德加(1834-1917)、愛德華·馬奈(1832-1883),稍晚有莫奈(1840-1926)、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1841-1919)、瑪麗·史蒂文森·卡薩特(1844-1926)、土魯斯·勞特累克(1864-1901)等等,都是印象派時期卓著的色粉畫藝術家。
其中,德加、馬奈和卡薩特三人,是美術史上公認的促成色粉畫再度興盛的大功臣,尤其是主帥德加。德加30歲前主要畫油畫,35歲後慢慢轉向色粉畫。他在安格爾嚴謹的素描與造型基礎上作了巨大的發展,特別是把線條與色彩巧妙地結合,以不經意的筆觸與構圖,刻意追求光色顫抖的效果,形成了獨立的品格。他畫的色粉畫主要有三類題材,一是芭雷舞演員生活,如《舞台》;二是歌女形象,如《咖啡廳音樂會》、《戴手套的女歌手》;三是閨房梳洗,如《浴盆》、《浴後擦身的女人》。除此,德加還畫一些肖像和日常生活的作品,如《杜蘭特肖像》、《在婦女帽子店》等。德加的色粉畫,比他的油畫更有魅力,色彩更飽和。尤其到晚年,他完全沉醉於色粉畫創作,其線條、色彩與光感的交融,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馬奈早年追隨學院派,1868年認識貝爾特·摩里索特後,促成他到戶外寫生,最後接受了外光色彩。這時他快40歲了,他也是從這時候才開始畫色粉畫。他的主要貢獻:是在接受了印象派理念後,以革新的姿態進入了色粉畫創作。《躺在椅子上的馬奈夫人》是他的力作。他風格單純、簡約,注重畫面氣氛的渲染,表現光色流連的色彩效果,體現了印象派的獨特手法對色粉畫藝術的巨大價值。
卡薩特是德加的學生,比德加小10歲,德加對她頗有影響。約1880年她開始畫色粉畫,到年屆花甲終於迎來創作的高峰期。20世紀的最初十年,是她色粉畫的多產年代。她畢生的創作主題是母親和孩子,如《睡眠中的嬰孩》、《母親、小女與幼子》等,都是她高峰期的傑作。卡薩特的色粉畫作品差不多都是直接寫生的,結構準確,筆觸放縱、簡約、很有力度,色澤明淨、融和,充滿著活力,畫面特別靈動、大氣與率真。
現當代色粉畫藝術
印象派之後的色粉畫,是以畫家個性化發展為主要特色的時期。隨著理念不斷地更迭,色粉畫的特性也被打上了更為強烈的個人烙印,藝術樣式與圖式也得到了更為充分的開拓。
對現代色粉畫作出貢獻的,首先要談到奧迪隆·雷東(1840-1916)。他和德加是同一時期的人,他吸收了印象派注重光色的成果,但他不屬於印象派。他的美學主張是發揮想像而不依賴視覺印象。他的作品大致有兩種傾向,在版畫創作中他表現鬼怪幽靈和死亡等主題,而在色粉畫創作中則營造一種介於現實與非現實之間的意境。注重斑斕的色彩與詩意盎然的情趣。雷東的色粉畫創作集中在他的後半期,他畫了很多插在花瓶里的花,如《長頸瓶上的花束》, 是雷東晚年的重要作品。他把色彩強調到極致,似乎脫離了植物的本性,特別明亮耀眼,同時用變幻莫測的背景,加強朦朧與神秘感。他的所有作品都帶著夢幻般的效果 後世超現實主義畫家因此把他稱作潛意識繪畫的先驅。
畢卡索也對色粉畫藝術作出過重要的貢獻,他從年輕到晚年各個時期都留下了許多色粉畫佳作,從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結構主義、波普藝術無不染指。其中,《婦人與烏鴉》是他藍色時期的傑作和最後的延續。大家頗為熟悉的《雜技演員一家和猴子》,則是粉紅時期的代表作之一。畢卡索在創作著名的《亞威農少女》時,亦藉助色粉畫的形式,探索立體主義。他最著名的《格爾尼卡》,在構思過程也畫了色粉畫《母親和快死去的孩子》,並依此畫出《格爾尼卡》畫面左邊的母親和孩子。畢卡索直到臨終前幾個月,還畫了多幅色粉畫肖像。
以往有些論者,由於不太了解色粉畫歷史,誤以為印象派之後,色粉畫藝術退到了邊緣,主要作為收集素材和勾勒草圖用。其實,色粉畫雖是速寫和創作草圖的一種好形式,但更主要的它是極富表現力的一個獨特畫種,兼容性很強,任何風格的畫家都可以自如地運用它。正因為這一點,現代藝術大師們,以大無畏的氣概,進行了比印象派時期更為廣泛的實驗、探索和創新。如20世紀風格變化最多的畫家克利(1879-1940),德國橋社的發起人、表現主義畫家施米特·羅特勒夫(1884-1976)、當代著名色粉畫家羅納德·布魯克斯·基塔伊(1932-2007)、法國的森·山方(1934-?)、義大利皮埃特羅·阿尼戈尼(1910-1988)等等,他們的許多作品,都可以印證這一點。
色粉畫在當代西方非常普及,題材極其廣泛,風格各異。同時,當代色粉畫的主體活動也極為活躍。如美國女畫家弗洛拉·姬芙尼創立的美國色粉畫學會,已有40年的歷史。每年都舉辦色粉畫公開賽,成為全球矚目的藝術活動之一。當代著名色粉畫家、美籍華人張哲雄,1997年也創立北美色粉畫協會。美國共50個州,據不完全統計,有色粉畫協(學)會58個,廣布各州。其他如英國、法國、愛爾蘭、瑞典、西班牙、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等許多國家,也都建有色粉畫學術團體。
除此,還要介紹一個有趣的現象,說明色粉畫在西方普及的程度。早在16世紀,義大利就有街道色粉畫節的活動。到20世紀成為義大利的傳統節日,此後每年都舉辦國際性的街道色粉畫節。1987年和1993年,美國加州聖芭芭拉市和洛杉磯巴沙迪那市,也先後開始舉辦街道色粉畫節,規模越來越大。如洛杉磯第九屆街道色粉畫節,來自全美五百五十多位畫家,在巴沙迪那市政府前兩百多塊場地上作畫。雖然展出時間僅一天,且門票每張5美元,但參觀者仍超過兩萬多人,可見人們對色粉畫的關注程度。
色粉畫傳入中國
中國的色粉畫是李超士(1893-1971)由法國傳入的。1919年,李超士結束在歐洲學習考察8年,回到上海舉辦歸國畫展,其中的色粉畫作品給上海畫家帶來全新的視角,引起美術界的轟動。其時處於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上海是“西畫的搖籃”,表現出了對西方藝術及其傳統抉擇的主動與自覺的精神。在這種背景中,色粉畫很快在上海流傳開來。加上李超士後續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開設色粉畫課,積極傳授和推廣色粉畫,帶動了一大批青年走進色粉畫藝術的世界。其中,有不少人後來成為著名的畫家,如萬古蟾、陳秋草、方雪鴣、潘玉良、潘思同等等。為了適應創作需要,當時的洋行還不斷地進口色粉畫筆和紙,上海各家美術顏料廠也紛紛生產多種品牌的色粉畫筆。
色粉畫很快風靡上海灘,出現了許多優秀作品,如顏文樑(1893-1988)的《廚房》、《老三珍肉鋪》,徐悲鴻(1895-1953)的《人像》、《女人體》,潘玉良(1895-1977)的《顧影》、《女人體》,陳秋草(1906-1988)的《雷雨之夜》等等。這些畫作都帶著上海畫家所特有的那種色彩優雅、精微細密、通俗寫實的海派畫風,成為中國色粉畫第一個繁榮期的精品。
顏文樑的《廚房》是1920年畫的,時年27歲。顏文梁生前多次談到,1919年他正在試製油畫顏料,卻屢屢失敗,這時候見到李超士歸國畫展中的色粉畫,興奮不已,決定效法,便托人弄到一盒24支裝的粉筆,畫了處女作《岳父》,效果特好。接著又畫了《畫室》,感覺很得心應手。於是便根據自己多年對透視、色彩、景致、人物等的研究,把中國老式廚房全景作為題材精心創作。這表明他是站在自己特有的審美角度,從特殊的生活情趣出發投入創作的,反映了當時的上海畫家一開始便以獨特的態勢迎取西畫,使新入埠的色粉畫很快打上了海派的烙印。這是色粉畫在上海得到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八年後顏文樑赴法留學。翌年,他把在上海初學色粉畫時期畫的《廚房》送法國1929年春季沙龍,獲榮譽獎。這標誌著他早期創作迅速走向成熟,也標誌著當年上海色粉畫藝術達到很高的水平。
然歷史有時會有驚人的相似。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就像1789年法國大革命一樣,剛剛走向繁榮的色粉畫一下子跌入谷底,從此沉寂42年。此間,只有極少數畫家堅持色粉畫創作,著名的如司徒喬(1902-1958)等。而在整體上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未,色粉畫才重獲新生。
促成中國色粉畫復興的中堅力量,為“第二代色粉畫家”,他們大多是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過來的,其中不少人還是李超士、顏文樑的學生。由於他們早年大都體驗過上海畫家如何以獨立的姿態迎取西方色粉畫的歷程,因而成為挖掘歷史積沉的中堅力量。他們在與顏文梁精心策劃後,經過一年多的準備,於1979年10月,由劉汝醴、黃養輝、盧鴻基、丁正獻、杭鳴時等11位畫家在南京舉辦色粉畫聯展。此後還在廣州等地展出三次,引起中國美術家協會高度重視。1980年4月,又移師北京,由中國美協主辦在中國美術館展出。這標誌著振興色粉畫的工程正式啟動。由於新生的色粉畫得到文化部、美術界領導以及理論界、輿論界的鼎力支持,很快在全國擴展開來。許多畫家都為之竭盡全力,做了大量鋪墊與組織的工作。其中特別是丁正獻、連逸卿和杭鳴時等,立下了汗馬功勞。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色粉畫藝術已呈現全國性的整體成熟的良好態勢。全國色粉畫創作人員超過2000名,各省市都出現一批優秀的創作骨幹,整體創作質量達到很高的水平,形成多元化的創作格局和富有成就的畫家群。色粉畫藝術已成為中國整體實力雄厚的重要畫種之一。
繪畫實踐
工具
- 炭筆(條)可用於畫輪廓。由於色粉顏料性質較為鬆軟,勾輪廓稿時最好用炭筆(條),不宜用石墨筆勾繪。
- 橡皮、可塑橡皮以及油畫筆可以把粉去掉。
- 用紙筆、軟海綿、布或手擦色彩,可使色彩均勻柔和。
- 定畫液用於色粉畫的固定。必須用特製的油性定畫液,也可用透明玻璃(紙)來保護畫面。
材料
1、筆:色粉筆分軟硬兩種,一般以質地柔軟者為佳。對於習慣以線造型的作者比較適合使用硬筆。
2、紙:色粉畫一般畫在紙上,也可畫在布上,如繪圖紙、水彩畫紙、色粉畫紙、色粉畫板、卡紙、牛皮紙、油畫布等。我國台灣畫家一般用的都是法國的康松紙,價格比較貴,有壓制的紋理,但是紙基比較光滑,不適宜反覆加工。一般來說,選用紋理均勻、軟硬適度、紙基較厚、比較平整的為佳。紙的粗細直接決定一畫面效果,細紙比較柔和,適合畫速寫,著色也很容易,缺點是不能反覆修改,畫的次數多了會把紙的顆粒“膩死”再加就加不上了;粗紙可以多次修改,適合多層次畫法。
畫法
1.直接畫法:就像大師德加的方法,直接用筆,以點,線,面進行並置,顏色不加混合與覆蓋。 這一畫法,速度快,有激情,畫面痛快淋漓,一氣呵成,能發揮色粉畫色相豐富,用準確的線條和色塊來塑造對象的特點。直接畫法,一般層次較少,粉沫也較薄,留下的筆觸生動清晰。要求作者下筆準確,有一定的力度,手腕要有彈性,能靈活的用筆。這是這種畫法的關鍵。這樣的畫法,既可以畫快速,簡練的畫,也可以畫得很細緻,很深入。紙質以細的為好。
2.多層畫法:就是非一次性完成。而用多次重疊的方法來完成。這種技法往往用來搞創作。這樣的方法,表現力極強,色調的過渡也非常微妙。畫面能收到渾厚,凝重,沉著,耐看的藝術效果。
多層畫法先要有比較嚴格的輪廓造型基礎,然後鋪色,與畫油畫,水色粉畫一樣,也是先深後淡。欲暖先冷,欲冷先暖。逐步加亮色調,這樣色彩才會有透明感。我有時候,為了不斷的深入,在適當的時候,就噴一層固定液,以鞏固其基礎,保留畫面的顆粒狀,再繼續作畫。這個畫法,紙張以較粗的為好。
可以利用筆的輕重,在前面的顏色基礎上,進行部分的覆蓋。有時候還可以輕輕的用筆,讓它露出一部分的紙的底色,由於底下是粗的顆粒,所以會有1⃣️種很好看的機理效果。
3.揉擦:畫非常光滑的物體,適當的運用揉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人體上就用了一些揉擦的辦法,可以使皮膚的質感十分細膩光滑。某些微妙的色彩,如果畫得太明顯,也只需輕輕-揉,立刻可以搞定,還顯得有半透明的感覺。比畫油畫的加工方便多了。但是,這種方法必須重視結構的表現,不然會像吹鼓的氣球。造型軟弱無力,紙的紋理也易被膩死。因此要因畫制宜。而且也不適宜用得過多,太多了會顯得太甜膩與俗氣。
通常以上三種方法同時套用於一幅畫中時,畫面就會豐富多彩,充滿韻味。
有時候,還可以在局部加些水彩、水粉顏色,以節約粉筆。我們在描繪物象、表達情感時,每一種工具材料都有它的獨特性,或者說是材料美感。對於一個色粉畫家來說,他的任務就是探索色粉筆在自身範圍內的表現力,充分發揮它的特點。色粉筆是不透明具有覆蓋力的顏料,在作畫程式上應該先畫較深、較濃重的顏色,再逐步加亮色。這樣的色彩有種透明感,若反其道而行之,畫面往往會“粉”、“僵”。
色粉筆的技法學習可以從畫靜物開始,在室內,面對靜止不動的物象、穩定的光源,畫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色粉筆的使用技巧上。色粉筆的使用可以:第一,在畫紙上擦上少許色粉,在塗過的底色上作畫;第二,使用筆的端部一筆一筆地畫,用筆有一定力度,使粉筆滲進下 層中,同時下一層的顏色也能改變上一層的色彩;第三,一筆靠一筆地畫,要使畫紙的顏色可以透上來。
粉畫最大的特點是畫面上那種鬆散、乾燥的效果,當然不排除使用擦的手法,但不能過度,否則會擦壞紙面。還要避免上色過度。如果發現上色過度,就已經使畫面變得昏暗模糊,那只有放棄重來。一張成功的色粉畫最重要的特徵是明亮、直接和散發自然的魅力。
色粉筆非常適合飛快地記錄下戶外瞬息萬變的自然景象。起初嘗試色粉筆寫生時,應避免使戶顏色,大部分藝術效果使用4-6支色粉筆表現,在技法不斷成熟以後可以逐步加色,因鄉的色彩能力不會破壞畫面的協調感。進行風景寫生的初學者,儘量使用平滑些的冷色調的褐色畫紙,省時省力。畫紙顏色本身就是色調,可以作為陰影,注意力可以集中在亮部光線效果的表現上。當畫面上某一顏色過於鮮艷時,可以用灰色粉筆在上面或者在旁邊塗上幾筆。
人物畫的難度較大,主要還在於造型。有幾點要注意:上色使用粉筆尖端,宜用硬性或半硬性粉筆;紙應選用接近臉部暗部的顏色,各筆之間留有間隙;上色時筆觸要順著結構、肌肉方向,初學者可以先“重素描輕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