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由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玉藻》是禮記中的第13篇,是記述禮制的章篇之一。簡介《禮記》由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1《禮記》主要記載和論述先...
玉藻是古代王冠垂掛的玉飾。《禮記·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龍捲以祭。” 孔穎達 疏:“天子玉藻者,藻,謂雜采之絲繩,以貫於玉,以玉飾藻,故云玉藻也。”玉者溫潤和婉,藻者華美堅強。《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蔬》:“天子玉藻者,藻謂雜采之絲繩,...
《禮記》原本四十六篇,始於《曲禮》,終於《喪服四制》,但因《曲禮》《檀弓》《雜記》三篇內容過長,所以大多版本將其分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說。《禮記》按照所述內容可分為四類:⑴記禮節條文,補他書所不備,如《曲禮》《檀弓》《玉藻》《喪服小記》《大傳》《少儀》《雜記》《喪大記》《奔喪》...
漢語詞語,指五樣祭品。語出《禮記·玉藻》。詞語解釋 五樣祭品。《禮記·玉藻》:“又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夕深衣,祭牢肉。朔月,少牢,五俎四簋。” 鄭玄 註:“三俎,豕、魚、臘……五俎,加羊與其腸胃也。” 明 邵璨 《香囊記·供姑》:“香柔絲嫩甲、未必成五俎。”相關詞語 ...
疏節,漢語詞語,讀音shū jié,出自《禮記·玉藻》。意思是指簡單的禮節;指孤高的節操;指植物粗壯之節。解釋 1、指簡單的禮節。2、指孤高的節操。3、指植物粗壯之節。出處 《禮記·玉藻》:“親癠,色容不盛。此孝子之疏節也。”孔穎達疏:“今親病唯色容不充盛而已,不能顦顇憂愁危懼,此乃是孝子疏...
蹜蹜是漢語辭彙,拼音sù sù ,指形容小步快走,出自《禮記·玉藻》。解釋 形容小步快走。例句 《禮記·玉藻》:“執龜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 陳澔 集說:“舉足之前而曳其後跟,則行不離地,如有所循也。蹜蹜,促狹之貌。龜玉皆重器,故敬謹如此。”《論語·鄉黨》:“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
雜帶,讀音zá dài ,漢語詞語,意思是古代諸侯和大夫便服上的帶子。出自《禮記·玉藻》。解釋 古代諸侯和大夫便服上的帶子。出處 《禮記·玉藻》:“雜帶,君朱綠,大夫玄華。” 孫希旦集解:“雜帶,雜服之帶,燕居之服之所用也。君、大夫大帶之外,別有雜帶,其飾則君以朱綠,大夫以玄華也。君、大夫大...
綬,漢語二級字,讀作綬(shòu),本義是指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東西的絲綢。一般,綬帶的顏色常用以標誌不同的身份與等級。見於《禮記·玉藻》、《周禮·幕人》等古書。詳細釋義 〈名〉(1) (形聲。從糸( mì),受聲。本義:絲綢。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綬帶的顏色常用以標誌不同的身分與等級) 同本義...
是清代黃鈞宰撰詩文集,四卷。創作背景 《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玉象徵美好的德行。鈞宰名其室日“比玉樓”本此。光緒二十年(1894)門人楊文鼎等刻於甬江,故日“遺稿”。作品鑑賞 作者一生不得志,故其作品有慷慨悲涼之音。此集詩文詞曲各一卷。
清亮釋義為形容水透明,清澈見底。張衡《東京賦》中“京室密清”的“清”解為清潔;潔淨;純潔。《禮記·玉藻》中“視若清明”的“清”解為清明。《呂氏春秋·有度》中“清有餘也”的“清“解為清涼 。釋義 1、清澈見底:山間有一條小溪,水質~。2、清楚:心裡一下子~了。3、清涼:~有餘也。《呂氏春秋...
深衣(shēn yī)來源於先秦經典《禮記》的《深衣》篇,狹義概念上是一種特定服飾款式的名稱,其上衣﹑下裳分開裁剪並縫合到一起,並有一定的製作規範。按《禮記·玉藻》記載為古代諸侯﹑大夫等階層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禮服。中國古代最早的服裝之一。廣義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被體深邃”特點的漢族...
玉聲,讀音yù shēng,漢語詞語,意思是佩玉相擊的聲音。詞語出處 《禮記·玉藻》:“既服,習容觀玉聲。”運用示例 唐 杜牧 《閨情代作》詩:“月照石泉金點冷,鳳酣簫管玉聲微。”《戰國策·楚策二》:“王身出玉聲,許萬乘之強 齊 ;而不與,負不義於天下。”唐 令孤楚 《奉和僕射相公酬忠武李相公...
旗十有二旒。——《禮記》。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綴(旌旗的垂飾。繫結於旌旗之上。喻附屬);旒蘇(旒旗的垂飾)。古代皇帝禮帽前後的玉串 [tassels on ancient crowns,etc.]天子玉藻,十有二旒。——《禮記·玉藻》又如:旒纊;旒紞(冕冠上懸垂的玉串);旒扆(借稱帝王。扆為帝王座位後的屏風)...
舒遲,漢語詞語,拼音shū chí,意思是猶舒徐,從容不迫貌;遲慢。解釋 亦作“舒遟”。1.猶舒徐。從容不迫貌。2.遲慢。出處 ①《禮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遟。”孔穎達疏:“舒遟,閒雅也。”②宋歐陽修《議學狀》:“蓋古之養士,本於舒遲。而今之取人,患於急迫。”③《漢書·朱博傳》:“門...
象笏,讀音xiàng hù,漢語詞語,意思是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用以指畫或記事。詞語釋義 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用以指畫或記事。據《明史?輿服志》,一品到五品官員上朝用象牙做的手板。古代品位較高的官員朝見君主時所執,供指畫和記事。詞語出處 《禮記·玉藻》:“史進象笏,書思對...
手澤,讀音是shǒu zé,注音ㄕㄡˇ ㄗㄜˊ,漢語詞語,意思是先輩存跡。解釋 先輩存跡。出處 《禮記·玉藻》:“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孔穎達疏:謂其書有父平生所持手之潤澤存在焉,故不忍讀也。晉·潘岳《皇女誄》:披覽遺物,徘徊舊居,手澤未改,領膩如初。宋·李清照《後序》:今手澤...
綥,帛蒼艾色。——《說文》縞衣綦巾。——《詩·鄭風·出其東門》。傳:“蒼艾色女服也。”四人綦弁。——《書·顧命》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禮記·玉藻》3. 又如:綦巾(青白色的女服,古代未嫁女子所服);綦弁(古代蒼灰色的皮冠。一說為赤黑色的皮冠)4. 鞋帶 [shoelace]夏葛履…,組綦繫於踵...
《司裘》話「裘言大者,以其祭天地之服,故以大言之,非謂裘體侈大,則義同於大射也。」古時間諸侯不得祭天,天子不得搦大裘賞賜把諸侯。《禮記·玉藻》話「服之裘也,充美也」。大裘嗰外首得著裼衣,即「裼,謂裘上又加衣也」。古人覺得文身盈充才克氣。有身份嗰人走門嗰時間不得光穿裘衣,故系...
李白《南都行》:“麗華秀玉色,漢女嬌朱顏。”(2)指頌揚帝王容色之詞。蘇軾《贈寫御容妙善師》詩:“天容玉色誰敢畫?老師古寺晝閉房。”(3)指堅貞的操守。《三國志·魏志·管寧傳》:“經危蹈險,不易其節,金聲玉色,久而彌彰。”(4)指容色不變。《禮記·玉藻》:“山立,時行,盛氣顛實揚...
㕜:shǐㄕˇ。《說文解字》:“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徐曰》記事當主於中正也。”。《禮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右手形是又之範式。丨下上通於口指向於內(種子生根發芽)是中之範式。把握種子生根發芽生長規律是㕜之範式。本義:記事。如:【徐曰】:“記事當...
文飾,漢語詞語,拼音是wén shì,意思是文辭上的修飾;掩飾;文過飾非;指禮節儀式。解釋 ①掩飾錯誤:每有惡事,曲為文飾。 ②修飾言辭:語言鄙俚,不加文飾。1、亦作“ 文飭 ”。彩飾。2、引申謂打扮。3、文辭修飾。4、掩飾,遮蓋。5、心理學術語 出處 《禮記·玉藻》:“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飾也不...
躐席,讀音為liè xí,漢語詞語,意思是越前而登席。解釋 1.亦作"?席"。2.越前而登席。古人賓席在戶西,以西頭為下。行禮之時,人各一席,如相離稍遠,可以由下而升。若布席稍密,或數人共一席,必須由前乃可得己之座;若不由前,為躐席。出處 《禮記·玉藻》:登席不由前為躐席。鄭玄 註:升...
如《釋名》∶“笏,忽也,備忽忘也。”及《禮記·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據說,笏板還有另外的作用,就是擋住自己的臉,用以彰顯龍威,上朝面見天子眼睛要望著笏板,表示對天子的敬意。古人沒有發明紙張之前,如果私用,則成為書籍的功能,也稱“牘”。如果官員將其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