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碑記
- 拼音:bēi jì
- 基本解釋:刻在碑上的記事文章
- 注音:ㄅㄟ ㄐㄧˋ
《黃山旃檀禪寺碑記》碑是民國時期的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文物歷史 2012年12月23日,九龍村唐灣里儲小傳先生將珍藏於家中天井內的重要文物《黃山旃檀禪寺碑記》捐獻給了孟河鎮政府。該碑原置於黃山旃檀禪寺第一進後牆東側,面向天井,寺廟拆除時由當家和尚果如收藏,是一件記載孟河鎮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物。碑記全文為—...
明嘉靖《重鑄彌勒佛碑記》碑,東起第六通(西起第二通),碑記落款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青石質,由碑額、碑身及碑座三部分組成,通高308厘米(方磚鋪地以上可測高度),其中碑身高213厘米,碑額圓首,陰刻篆書“重鑄彌勒佛記”。文物特徵 碑記由邑人高鳳撰文,追溯了天寧寺重鑄彌勒佛的經過,邑人吳希孟...
《遵示勒石碑記》碑1是清代時期的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碑文內容 如下:特授江蘇常州府武進縣正堂加六級紀錄十次陳呈議請示以垂永遠事據通江鄉議首巢璉巣鳳巢孚焯巢斌朱惠先鄭兆基朱紀明巢堯祺鄭雙壽顧長源巢志高巢春年巢添福纏法巢三大鄔大金鄔夢周卜登福行主巢兆喜沈小大巢正安成紀法宋儒林巢雲華巢慶元巢鳳其...
《重修文筆塔碑記》碑是南朝、清代時期的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碑文內容 如下:常州古為三吳重鎮,襟江帶湖,人文薈萃。原城東太平興國禪寺,始稱建元寺,建於蕭齊,後重建於宋太平興國年間,距今已一千五百年。文筆塔為寺內建築之一,上出重霄,下臨無地,為境內之勝。但屢經滄桑,幾毀幾建。1937年日寇侵華,...
《常州府崇法寺重建鐘樓碑記》碑是清代時期的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文物特徵 嘉慶年間,大殿重新修葺,恆純法師由蘇州來此,“立堅固願,閉關三載,托缽他州,不數年間,集資萬計”,大證“苦心廣募,鳩材庀工,營度監視,不辭勞衣”。道光七年(1827)八月,新閣落成,高四丈一尺,廣三丈四尺五寸,閣中塑...
《甘露禪院碑記》石刻,位於溧陽市崑崙南路西丁園內,為原甘露寺遺址中僅存的一通碑刻,系青石質材。 文物歷史 2000年7月6日該石刻被溧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溧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文物特徵 碑高2.6米,碑寬0.95米,碑厚0.27米,清康熙36年(1697)3月由翰林院侍講國子監司業翰林院編修清庶吉士彭會淇撰並書,...
清乾隆《重建天寧萬壽寺前殿碑記》碑,東起第二通,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十二月立。青石質,由碑額、碑身及碑座三部分組成,通高290厘米(方磚鋪地以上可測高度),其中碑身高210厘米。碑額圓首,左側已殘佚,中部陰刻“重建天寧寺前殿碑記”篆書。碑記記載了天寧寺前殿重建經過,文末署“乾隆五十七年歲次壬子...
《重建漢丞相諸葛忠武侯祠碑記》碑是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展出的文物。位於大門內西側,為由南向北第2通。有碑亭罩護。鐫刻於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碑文作者蔡毓榮,書者不詳。全文如下:“重建漢丞相諸葛忠武侯祠碑記 漢昭烈帝陵之有武侯祠也明侯志也粵稽古帝王之載在祀典者皆一統之君從祀之臣皆佐 命元勛也...
董沛所作的《寶順輪始末》碑記是清代文物,現館藏於浙東海事民俗博物館。文物介紹 全國七大會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唯獨慶安會館是宮館合一的典範。首創購買西方輪船(寶順輪),引起了清廷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官僚的關注。寶順輪是對寧波港在近代化道路上邁出的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一步,意味著寧波港作為...
《諸葛武侯祠堂碑記》碑 立於大門至二門之間通道西側,為由南向北的第1通。有碑亭罩護。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立碑。撰文四川巡撫張時徹,書者不詳,立碑者成都府同知高登。
天下第一樓碑記是2002年11月18日由曹世玉題寫的碑文。題寫碑文 綏德縣委書記曹世玉題寫碑文實錄 綏德立下8塊功德碑!!!綏德縣縣委書記、縣長曹世玉於2002年11月18日同日題寫碑文的有6塊,其中“名州步行一條街碑”既題寫碑名又撰寫碑文。另外兩塊碑書寫了碑名,尚無碑文。碑記內容 天下第一樓碑記 余籍子長...
碑文寫得感情澎湃,氣勢磅礴,被人譽為“宋人集中無此文字,直然凌越四百年,迫文公(按指韓愈)而上之”(《蘇長公合作》引錢東湖語)。黃震甚至說:“《韓文公廟碑》,非東坡不能為此,非韓公不足以當此,千古奇觀也。”(《三蘇文范》引)碑記的傳統寫法以敘事為主,《潮州韓文公廟碑》則主於議論,...
《軒轅碑記醫學祝由十三科》是1913年上海錦章圖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軒轅黃帝。簡介 《軒轅碑記醫學祝由十三科》是1913年上海錦章圖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軒轅黃帝。軒轅碑記醫學祝由十三科中所謂“十三科”者,大抵指元、明兩代國家確立的醫療機構:大方脈科、諸風科、胎產科、眼目科、小兒科、口齒科、痘疹科...
中國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晚年行書碑記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簡介 董其昌 (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江蘇華亭(今上海)人。萬曆十七年 (1589) 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此卷為紙本,行書,縱29.3厘米,橫 607.6厘米。此記全稱為《淮安府濬路馬湖記》,署名“董其昌撰並書”。又題明該碑記為嘉議大夫、兵部左侍郎魏...
《馬嘶岩記》碑在馬嘶岩,花崗岩石料,長方形,高165厘米、寬65厘米、厚9.50厘米。內刻乾隆十年(1745)普寧知縣蕭麟趾撰並書的《馬嘶岩記》。《馬嘶岩記》碑在馬嘶岩,花崗岩石料,長方形,高165厘米、寬65厘米、厚9.50厘米。內刻乾隆十年(1745)普寧知縣蕭麟趾撰並書的《馬嘶岩記》。碑記內容提出質疑,懷疑韓愈...
近代金石文字學家、書法家楊守敬:“前人多稱其書法之佳,至比之《韓敕》《婁壽》,恐非其倫。嘗以質之孺初,孺初曰:‘分書之有《曹全》,猶真行之有趙(孟瞟,董(其昌)。’可謂知言。惜為帖賈鑿壞,失秀潤之氣。”(《平碑記》)近代金石學家、書法家徐樹鈞:碑陰書(指《曹全碑》)神味淵雋,...
(《激素飛清閣評碑記·卷一·漢·孔廟置百石卒史碑》)近代書法家康有為:①於是《衡方》《乙瑛》《華山》《石經》《曹全》等碑,體扁已極,波磔分背,隸體成矣。(《廣藝舟雙楫·卷二·體變第四》)②《王稚子闕》《嵩高銘》《封龍山》《乙瑛》等碑已有挑法。(《廣藝舟雙楫·卷二·分變第五》...
清光緒十三年(1887)《重修無染禪院碑記》中考證“無染”為 “其地距鄉村遼遠,居之者六根清淨,得大解脫,故名。或曰:染,與,鹽,聲,相轉,寺內古石龕,其下空洞,相傳齊王后無鹽冢雲”。寺東北有齊王墳,相傳齊康公被田氏放逐東海島,死後葬於此地,墳上還有一棵不老松傲然屹立。”可見當年的巨觀勝況...
傳世碑刻以《李元靖碑》、《顏勤禮碑》、《顏家廟碑》、《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為著。行書有《爭座位貼》。書跡有《自書告身》及《祭侄文稿》等,後人輯有《顏魯公文集》。書法特徵 據載,顏真卿的書法受姻親殷氏影響較大,又吸取褚遂良和張旭的筆法,也與懷素討論過用筆的訣竅。中年以後,他終於...
雲台觀現記憶體有明代萬曆十七年的銅鐘、銅鼎、匾對、雲台勝境墨稿以及頒賜的各類經書30餘種1000餘券,四十二年的《聖諭》和樂笏、尚方寶劍等。歷史文化 相關記載 據《雲台觀碑記》:雲台觀為趙肖庵開創。原名佑聖觀。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九月九日,趙肖庵於此升隱(去世),後欽封“妙濟真人”。明朝正德八年...
北武當山始建於隋代,山頂宋代碑刻《重修真武下殿神祗碑記》,記載:“夫西域五明山,亦呼北武當,上有玄帝廟,下居真武殿,潛道莊東之峪密林間,二龍交首處矣。“明清《順德府志》記載北武當山,去府西百二十里,上有玄天上帝廟,亦曰小武當。民國元年古碑記載“由隋唐而還至於我,此古武當山也”。經專家...
闍城前門內有一碑亭,碑上用漢、滿、蒙、藏四體文字刻著乾隆手書《普樂寺碑記》,記述了興建普樂寺的目的、經過和意義。闍城 闍城又稱經壇、壇城,共三層。第一、二層為正方形石台,第一層有門殿三間,四周環繞72間廊廡。第二層台有雉碟,四面各開一個門,四角與每邊的中點置琉璃喇嘛塔座,共八座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