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世貞(1526-1590)明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字元美,號凰洲,亦號弇州山人,太倉(今屬江蘇)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王世貞與李攀龍、宗臣、謝榛、徐中行等集於北京,結成復古文學流派,世稱“後七子”, 其中以王世貞與李攀龍為首領。提出“文必西漢,詩必盛唐”的文學督促復古口號,以反對文壇的內容貧乏、篇幅冗長、文風萎弱的“
台閣體”,但在創作內容方面沒有什麽新的改進,只從形式上模仿古人。李死後,王在文壇獨操柄二十年”,聲望甚高。晚年所作趨平淡自然。本文是他晚年所作,所以比較平實。他的作品有《
弇州山人四部稿》,分為賦、風雅、詩、文、說五類,共一七四卷。又著有論南北曲的《
藝苑卮言》。因其父王忬嚴嵩所害,所以傳說以反對嚴嵩為主題的劇本《鳴凰記》,也都記到於他的手筆。在戲劇作品中及時反映當代重大政治事件,《鳴凰記》可以說是開風氣之先。
內容
原文
紀稱:望龍光,知古劍;覘寶氣,辨明珠。故萍實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後博物稱華,辨字稱康,析寶玉稱倚頓,亦僅僅晨星耳。
楚蘄陽李君東璧,一日過予弇山園謁予,留飲數日。予觀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譚議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裝,無長物,有《
本草綱目》數十卷。謂予曰:時珍,荊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質成鈍椎,長耽典籍,若啖蔗飴。遂漁獵群書,搜羅百氏。凡子史經傳,聲韻農圃,醫卜星相,樂府諸家,稍有得處,輒著有數言。古有《本草》一書,自炎皇及漢、梁、唐、宋,下迨國朝,註解群氏舊矣。第其中舛繆差訛遺漏,不可枚數,乃敢奮編摩之志,僭纂述之權。歲歷三十稔,書考八百餘家,稿凡三易。復者芟之,闕者緝之,訛者繩之。舊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種,今增藥三百七十四種,分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雖非集成,亦粗大備,僭名曰《本草綱目》。願乞一言,以托不朽。
予開卷細玩,每藥標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辯疑、正誤,詳其土產形狀也。次以氣味、主治、附方,著其體用也。上自墳典,下及傳奇,凡有相關,靡不備采。如入金谷之園,種色奪目;如登龍君之宮,寶藏悉陳;如對冰壺玉鑒,毛髮可指數也。博而不繁,詳而有要,綜核究竟,直窺淵海。茲豈僅以醫書覯哉,實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錄,臣民之重寶也。李君用心,加惠何勤哉。噫,碔玉莫剖,朱紫相傾,弊也久矣。故辨專車之骨,必俟魯儒,博支機之石,必訪賣卜,予方著《弇州卮言》,恚博古如《丹鉛卮言》後乏人也,何幸睹茲集哉。茲集也,藏之深山石室無當,盍鍥之,以共天下後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時萬曆歲庚寅春上元日,弇州山人、鳳洲王世貞拜撰。
今譯
據古書上的記載,望見龍泉寶劍的光氣,就知道這古劍所在的地方(事載《晉書.張華傳》)。看見寶氣,便知有明珠的存在(事詳《杜陽雜編》)。萍實(一種大的果實)和商羊(鳥名)這樣的吉祥之物不是聰明人(如孔子)是不會認識的。要論廣泛了解事物的人,應當推張華。(張華,晉代人,著有《博物志》十卷)。要論能明辨字義的人,應當說是嵇康。(嵇康,晉代人,字叔夜,著有《嵇中散集》)。要論善於分辯寶玉的人,應當說是倚頓。(倚頓,春秋時人)。但是這些人只能算是早晨的星星。
湖北蘄陽(今湖北蘄春縣)有個叫李時珍的(字東璧)。有一天我在江蘇太倉縣隆福寺西的山中與他相遇,一起飲酒幾日。我仔細觀察他,面貌潤澤而有光彩,清瘦而有精神,說話有風趣的樣子。北斗星以南的人間,李時珍算得上第一人了。(這是對
李時珍的讚揚)他打開行裝,沒有多餘的東西,只有一部數十卷的《本草綱目》,對我說道“時珍是湖北人,幼小多病,天生笨拙。長大以後愛讀古典著作,就象吃到了蜜糖一樣,於是就廣泛的閱讀群書,搜羅百家著述,凡是子,史,經,傳,聲韻,農圃、醫卜,星相,樂府諸家看後有心得就寫下來。原來有一本《本草》神農氏開始到自漢,梁,唐,宋,下至今朝,註解這部書的很多,但是,其中差錯和
偽論不是少數。於是我就大膽冒昧的發誓
不自量力地擔當起撰述(本書)的工作。經過了三十多年的努力,參考了八百多部書籍,稿件修改了三次。重複的刪去,缺少的加上,錯誤的糾正。舊的《本草》1518種,現由增加374種,分為16部,編著成52卷,雖然未完成,也基本上全了,署名《本草綱目》。我希望您給著書作序,以使其成為不朽之作。”
我打開書卷仔細玩味(研究),見每一種藥標明正名為"綱",別名為"目"。從證明開始,按次序把集解、分辨疑惑、糾正錯誤、排列出土產植物形狀’再按氣味、主治、附方,說明功用。上自古代典故,下到民間傳奇,凡是跟藥相關的沒有記述不到的。就象進入了金谷
之園(這裡比喻內容豐富,美不勝數)品種多色彩奪目;又象是登上了皇宮寶殿,寶藏都能看的清楚;象是冰壺玉雕般,精緻極了。多但不繁雜,詳細卻有要點,綜括核實研究的透徹直看到事物的本質。這怎么能僅僅是醫書呢?!實在是闡述生命精湛道理、解釋萬物的大典,帝王的秘錄,百姓的重寶。李時珍用心良苦,造福與人,多么的辛勤呀!寶玉不剖,真假不辯的時鄙太久了。所以,辨別要用整輛車子才載得動的一節大骨頭,必須等待孔子(語詳《國語.魯語》)。要認識織女星的支機石,必須訪問
賣卜的
嚴君平(嚴君平,漢人,名遵,以
卜筮為業)。我正著《翕州扈言》可惜從《丹鉛扈言》(明代楊慎所撰的一部考據學著作)就沒有後人了。多么幸運能看到這部《本草綱目》哇!讓這部書藏在深山石洞中不恰當,何不把它刻印出來,以供天下後世鑽研就像
楊雄(字子云)研著的《太玄經》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