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漢語文字)

心(漢語文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心(拼音:xīn)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心”古字形像人或鳥獸的心臟,本義即心臟。古人認為心是思維的器官,因此把思想、感情都說做“心”。又由思維器官引申為心思、思想、意念、感情、性情等,又引申為思慮、謀劃。心臟在人體的中央位置,故“心”又有中央、中心、中間部位等義。

“心”是漢字部首之一,序號:98。“心”在字的左半邊寫作“忄”,如恨、憂、懷。在字的下半部有的寫作“心”,如:思、想。有的寫作“⺗”,如:恭、慕、忝。以“心”為意符的字大多與思想、感情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
  • 拼音:xīn
  • 部首:心
  • 五筆:NYNY 
  • 倉頡:P 
  • 鄭碼:WZ 
  • 筆順:①點、②臥鉤、③點、④點
  • 字級:一級(編號:0174) 
  • 平水韻:下平十二侵 
  • 注音字母:ㄒㄧㄣ
  • 筆畫數:4+0
  • 統一碼:5FC3
  • UTF-8代碼:E5 BF 83
  • 四角碼:33000
  • 區位碼:4836
  • 造字法象形字
  • 結構:獨體字,獨體結構
文字溯源,詳細字義,古籍訓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廣韻,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音韻集成,中上古音,韻書集成,方音集成,

文字溯源

心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象形字。甲骨文(圖1)的“心”,是人或動物心的輪廓,心包上還有兩筆簡煉的斜線以表示心臟肌理和血管紋絡。到了金文(圖2、3)心形開始變異,心肌理紋已省掉。之後形體差距逐漸增大。小篆因襲了金文的形體而演變為圖7,更加符號化了。對於隸變(圖8、9),就完全喪失了形象性特徵,完全由撇、點、捺構成了。
“心”的本義指心臟,心臟是人和脊椎動物的體內器官,起推動血液循環的作用。心房、心室、心肌中的心,都是指心臟。
古人對於“心”的認識,可以通過“心之官則思”(孟子語)這句話知曉。在古人的觀念中,心臟是人進行思考的器官,於是,心也就有了思想意識的意思,如心靈手巧、心得體會、用心、談心、三心二意中的心,都是指人的思想意識。像這樣的一些詞語其實也從側面反映了人們對自身器官功能認識的情況。雖然心主思維的認識並不符合科學,但它早就紮根在了漢語之中。不僅“思”“想”等字要從心,“情”“感”更是心的重頭戲。《禮記》說:“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不學而能。”——人類的七情與生俱來,而表示這些情感的漢字,大都是心部字。古人的認知可能出於心臟位於人體中心,因此認為它可以控制人的一切。
心臟位於胸部的中央,在人體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心也引申指事物、物體的中央或內部,或用於更抽象的事物,如湖心、江心、中心、核心等等。

詳細字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心臟。人和脊椎動物體內推動血液循環的肌性器官。
heart
素問·痿論》:心主身之血脈。
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指思想、感情。
mind;thought;
emotion
《詩經·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心理;心扉;衷心;全心全意
古人認為心是思維的器官,代指腦。
heart;mind;
mood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心得;用心;心領神會;心曠神怡
中心、中央的部分。
center
唐·白居易《琵琶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圓心;江心;核心
二十八宿之一。參見“心宿

《史記·天官書》:東宮蒼龍,房、心。

〈文言〉內心、品行。
heart;mind
《詩經·小雅·杕杜》:日月陽止,女心傷止。
心愛;心意
〈文言〉本性;性情。
temperament
《周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心地
〈文言〉思慮;謀劃。
calculation
呂氏春秋·精諭》:紂雖多心,弗能知矣。
心重;心趄;心模
〈文言〉指木上的尖刺、花蕊或草木的芽尖等。

《詩經·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中國古代哲學名詞。指人的主觀意識。與“物”相對。唯心主義哲學家認為“心”是世界的本體。

宋·陸九淵《雜說》: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佛教語。與“色”相對。佛教把一切精神現象稱為“心”,有“三界唯心”之說。

俱舍論》卷四:心,意、識體一。

(Xīn)姓氏用字。



動詞
〈文言〉掛懷,關心。

漢·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北望貴土,乃心陵墓。

古籍訓釋

說文解字

【卷十】【心部】
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為火藏。凡心之屬皆從心。息林切(xīn)
【注釋】①土藏: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引《五經異義》:“古(文)《尚書》說:脾,木也;肺,火也;心,土也;肝,金也;腎,水也。”饒炯《部首訂》:“古《尚書》說為土藏者,五行土位於中,舉五藏之部位言也。”②象形:王筠《說文解字釋例》:“其字蓋本作,中象心形,猶恐不足顯著之也。故外兼象心包絡。今篆曳長一筆,趁姿媚耳。”③博士:王筠《說文解字句讀》:“晉中興書:博士之職,博習舊聞,訓教學徒。”張舜徽《約注》引宋育仁說:“漢惟今文《尚書》立學官,置博士。”徐灝《說文段注箋》引《五經異義》:“今《尚書》歐陽說:肝,木也;心,火也;脾,土也;肺,金也;腎,水也。”饒炯《部首訂》:“今文家說火藏者,五行火空則明,舉五藏之運用言也。”

說文解字注

“人心,土臧也”註:也字補。
“在身之中,象形”註:息林切。七部。
“博士說為火臧”註:土臧者,古文《尚書》說:火臧者,今文家說。詳肉部肺下。凡心之屬皆從心。

康熙字典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為火藏。徐曰:心為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並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為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為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於中。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史記·天官書》:心為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後氏祭心。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為尊也。
又去聲。吳棫《韻補》息吝切。《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為心。下心字去聲。
又葉思真切,音新。《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葉先容切,音松。《詩·大雅(烝民)》: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葉思征切,音騂。揚子《太玄經》:勤於心否貞。
又葉桑鳩切,音修。《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葉疏鳩切。
又葉思敬切,音性。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為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茲興,茲興將何詠。《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從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
◎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真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為真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廣韻

息林切,平侵心 ‖心聲侵1部
火藏。《釋名》云:“心,纎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息林切。四。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心(漢語文字)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舊字形宋體對比

書寫提示

心(漢語文字)
“心”筆順演示
【規範提示】第二筆楷體是㇃(臥鉤)。
【寫法】❶楷體四個筆畫互不連線。❷左點起筆于田字格橫中線左端。❸㇃(臥鉤)從左點旁橫中線起筆,寫在橫中線下方,鉤尖輕接橫中線。❹第二、第三兩個點都在橫中線上方,第二點在㇃(臥鉤)上方,與㇃(臥鉤)的鉤尖呼應,收筆於豎中線;第三個點在㇃(臥鉤)的右上方。

書法欣賞

書法欣賞
  • 3
    篆書
  • 2
    隸書
  • 6
    楷書
  • 8
    行書
  • 4
    草書
(書法圖來源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s
i̯əm
王力系統
s
ǐəm
董同龢系統
s
jəm
周法高系統
s
jiəm
李方桂系統
s
jəm
西漢



東漢





jəm


jəm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m
北魏後期北齊

jəm
齊梁陳北周隋

jəm
隋唐
高本漢系統

s
i̯əm
王力系統

s
ǐěm
董同龢系統

s
jem
周法高系統

s
iɪm
李方桂系統

s
jəm
陳新雄系統

s
ǐəm
(參考資料:漢典

韻書集成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聲調
韻系
韻攝
擬音
廣韻
息林切
侵A
下平二十一侵
平聲
三等
開口呼
侵A
sim
集韻
思林切

下平二十一侵

三等
開口呼

siem
中原音韻

侵尋齊
侵尋
陰平

齊齒呼


siəm
中州音韻

思侵切


尋侵
平聲





洪武正韻
思林切


二十侵
平聲



siəm
分韻撮要

第十七金錦禁急
陰平





(參考資料:漢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ɕin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ɕiẽ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ɕẽ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ɕin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ɕin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ɕin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ɕiŋ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ɕi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sin
44
陰平
吳語
溫州
saŋ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ɕin
33
陰平
湘語
雙峰
ɕiɛn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ɕin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sim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ʃɐm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ɬɐm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sim
55
陰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sim
33
陰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siŋ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seiŋ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漢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