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靜物。窗外風景》是2011年印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尉任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室內靜物。窗外風景》
- 作者:尉任之
- 出版社:印刻
- 出版時間:2011年5月19日
- 裝幀:平裝
- ISBN:9789866135316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靜物的英文和德文分別是“Still Life”和“Stillleben”,字面意義可直譯為“仍然活著”、“仍然鮮活的狀態”。然而,在拉丁語系的法文和義大利文中,靜物為“Nature Morte”和“Natura Morta”,是“死去的自然”、“自然死去瞬間所保留的靜止狀態”。“生”或“死”,“讚頌”或“悼亡”,不同的語言反映出迥異的哲理思維。其實,將室內/窗外、靜物/風景總合,也就是人類活動的場域。電影的構成又何嘗不是如此?將角色擺放到一個空間裡,讓他們活動,就構成了戲劇最基本的元素。
美與性、創作與狂喜都是無法分開的,羅丹、克林姆特一生在人體中汲取靈感,將肉體提升到美的境界。未完成的《新娘》,透露出克林姆特創作時思考與猶豫的軌跡;畫面的右側,一尊面對觀者、雙腿岔開的女體,在原來的構圖中以全裸面向觀眾,生殖器發情的狀態清晰可見,裝飾性的裙擺是後來才加上去的。
未完成的《新娘》並不是克林姆特代表性的作品,但我卻久久佇足在這張畫前。我試著“閱讀”這張作品,思索一代名匠創作的過程:他在畫布上所留下最初的素描的痕跡,以及後來試圖遮去的部份等等。然而,我怎樣也不會知道克林姆特將女陰遮去的動機是純粹美感上的選擇?是道德考量?還是對生命的另一種省悟?
第十號交響曲恐怕是所有馬勒交響曲中最不易理解的一部,這是他寫給阿瑪的音樂遺言,其中他放入許多謎一樣的暗語。這部交響曲總譜的原稿上,馬勒在最後停筆的地方寫著:阿瑪,親愛的阿瑪,只有你能夠理解……。懊悔、無助地呼喚著愛人的名字。
馬勒的第十號交響曲可視為第九號交響曲的延伸。如果說,兩首交響曲是一組連貫的作品,那么,第九號交響曲便是以“第一人稱”書寫的“自傳”,痛苦、掙扎、流淚;第十交響曲則是用“第三人稱”書寫的“他傳”,好像脫離肉體的靈魂,對自己再做一次冷靜、虛無、孱弱的回顧。
作者介紹
台北市人。一九七七年三月出生。東海大學美術系肄業,巴黎第一大學電影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關於音樂、電影、繪畫的論述散見台灣、法國、土耳其、中國大陸等地刊物。兩次繪畫個展於台北(1994、1997),並聯展於法國、義大利、巴林、烏克蘭、喬治亞、哥倫比亞等地基金會、文化機構與美術館。
作品目錄
序 多才多藝一任之──讀《室內靜物.窗外風景》有感鄭樹森
第一輯 靜物
天堂之門已經打開
回到失去的樂園
房門打開了以後──關於“未完成”的札記
留待他日的紀念
第二輯 風景
冬之旅與流浪者
神話的幻滅
太陽自峽灣中升起
第三輯 肖像
雲淡風清朱曉玫──一位巴哈詮釋者的旅程
在寂靜中走上舞台──雜憶羅斯托波維奇
給情緒添上個性,為思維賦予靈魂──米亥依爾.寇巴希傑
穿越柏林圍牆──鋼琴家阿瓦里亞尼的時代與歷程
第四輯 筆記
紐約地下──安迪.沃荷的電影
愛與死的儀式──三島由紀夫與電影《憂國》的出土
血與理想主義者的烏托邦
《紅氣球》及其二三事
猶自閃爍的碎鑽──維斯康堤的《異鄉人》與經典文學改編
第五輯遊記
來自堤比里西的信
下午還是黃昏──續〈來自堤比里西的信〉
風景,靈魂的狀態
後記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