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文學生活志》2007‧十一月號:賴聲川

《印刻文學生活志》2007‧十一月號:賴聲川

《《印刻文學生活志》2007‧十一月號:賴聲川》是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印刻文學生活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刻文學生活志》2007‧十一月號:賴聲川 
  • 作者:印刻文學生活誌
  • 出版時間:2007年11月
  • 出版社: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社
  • 頁數:240 頁
  • ISBN:9783404166978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第四卷第三期(十一月號)目次 【編輯室報告】框內框外 黃筱威 【西西看房子】水池院 西西 【凡響】為了愛 邁克 【專輯:賴聲川】 我們是這樣長大的──紀蔚然對談賴聲川 黃筱威/記錄整理 旅程 賴聲川 菩薩之三十七種修行之李爾王 賴聲川 滲透黑暗的微光——憶楊德昌 賴聲川 有關藝術中的心靈層面 賴聲川 Winter of the Ear 耳之冬(詩作) 賴聲川 【專欄:室內靜物‧窗外風景】留待他日的紀念 尉任之 【漫遊者】在甘地的銅像前 李有成 【寂寞長大】表象 恩佐 【圖與話】給不讀詩的人──我的非小說:詩與畫 鈞特‧葛拉斯/文、圖 張善穎/譯 【新藝見】雙年展vs.亞洲──關於國立台灣美術館「亞洲雙年展」的發想 謝佩霓 【演藝廳】蝶夢花酣說崑曲──和吳興國一席談 符立中 【文學事件:陽明海運台灣...(展開全部) 第四卷第三期(十一月號)目次 【編輯室報告】框內框外 黃筱威 【西西看房子】水池院 西西 【凡響】為了愛 邁克 【專輯:賴聲川】 我們是這樣長大的──紀蔚然對談賴聲川 黃筱威/記錄整理 旅程 賴聲川 菩薩之三十七種修行之李爾王 賴聲川 滲透黑暗的微光——憶楊德昌 賴聲川 有關藝術中的心靈層面 賴聲川 Winter of the Ear 耳之冬(詩作) 賴聲川 【專欄:室內靜物‧窗外風景】留待他日的紀念 尉任之 【漫遊者】在甘地的銅像前 李有成 【寂寞長大】表象 恩佐 【圖與話】給不讀詩的人──我的非小說:詩與畫 鈞特‧葛拉斯/文、圖 張善穎/譯 【新藝見】雙年展vs.亞洲──關於國立台灣美術館「亞洲雙年展」的發想 謝佩霓 【演藝廳】蝶夢花酣說崑曲──和吳興國一席談 符立中 【文學事件:陽明海運台灣海洋文學獎】 涉海 廖鴻基 穿越德累克海峽 羅智成 海洋之子 潘慶年 後山鯨書 廖律清 尾閭 張輝誠 獨自繁華的海岸 包念澄 【專欄:一打愛情】耳光 袁瓊瓊 【映像館】 《色‧戒》,情色大時代對決與救贖 林濁水 另有一個姓朱的女刺客?──《色‧戒》六帖 馬家輝 【專欄:五陵衣馬】白鴿 周志文 【專欄:三十年遺忘錄】奔流入海 陳芳明 【國際文壇】 在一起就好 安娜‧戈華達/作 施瑞瑄/譯 相親所以相愛 汪若蘭 【專欄:求索記】夜行巴士,一個人回家 於國華 【專欄:吉光書簡】秋日和 曾淑美 【超新星】樓之返想 林佑軒 【場邊故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黃冠雄 【專欄:二月河隨筆】我看《大義覺迷錄》 二月河 【專欄:回首我們的時代】孤寂的旅程──懷念何欣先生 尉天驄 【回聲集】認得幾個字 林英喆 【專欄:兩張詩譚】詩話偶拾 張夢機、張大春 【CEO生命閱讀】 Search之後,真誠秀出自己──專訪Google台港業務總經理張成秀 田運良/企畫採訪 蘇惠昭/文 【十一月小說】紫花 徐譽誠 框內框外 賴聲川的代表作《暗戀桃花源》,以戲中戲交錯呈現的形式,不斷提醒觀眾注意到自己正在「觀看」、正在「框取」某種現實。這個「框取」,是許多不同的藝術類型共通的重要手法,無論是畫作、平面攝影、動態影像、舞台劇,甚至是小說創作,有形或無形的框讓我們意識到自己視線,意識到自己與眼前景象(文字描述)的關係/距離,同時卻也建立了我們內在和外在世界的一種連結,或者虛構情境與現實人生的對應。看起來只是簡單畫出界線,「卻因為人的凝視,有了不同的意義」,我們的思考活動透過這個界線引動了繽紛的結果。 雖然相較於影像、畫作的具體框取,文學作品中,經過選擇的視野內外分界顯得有些模糊,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鈞特‧葛拉斯,似乎擅長在不同領域中使用這個手法。這當代德語文壇的瑰寶,亦是傑出的詩人、劇作家、雕刻家和畫家,其敏銳幽微的情感與觀察不僅形諸文字,也具體呈現在視覺形式的語彙中...(展開全部) 框內框外 賴聲川的代表作《暗戀桃花源》,以戲中戲交錯呈現的形式,不斷提醒觀眾注意到自己正在「觀看」、正在「框取」某種現實。這個「框取」,是許多不同的藝術類型共通的重要手法,無論是畫作、平面攝影、動態影像、舞台劇,甚至是小說創作,有形或無形的框讓我們意識到自己視線,意識到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