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馬圖(奔馬(徐悲鴻創作中國畫))

奔馬圖(徐悲鴻創作中國畫)

奔馬(徐悲鴻創作中國畫)一般指本詞條

《奔馬圖》畫於1941年的秋天,當時徐悲鴻為給抗戰募捐遠赴馬來西亞的檳榔嶼辦藝展,而國內的抗日戰爭正處於與日寇戰略相持的關鍵時期。二次長沙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日寇占領了長沙,訊息傳至檳城,徐悲鴻心急若焚、徹夜難眠,於是趁著月色,飽蘸濃墨,一幅縱長326厘米、橫寬112厘米的《奔馬圖》一氣呵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奔馬圖
  • 作者:徐悲鴻
  • 創作年代:近代
  • 規格:高3.26米、寬1.12米
作品內容,作者簡介,

作品內容

畫高3.26米、寬1.12米的這幅2006年被列入國家一級文物的徐悲鴻平生所繪最大《奔馬圖》 真跡。大師採用了豪放的潑墨和勁秀的線描寫意方法,著重刻畫出馬的神韻和氣質。畫中的馬雄駿、矯健、輕疾,頗有“瘦骨銅聲”之美感,奔馬強壯有力,生機勃勃,這幅《奔馬圖》不僅表現了馬的精神和特徵,更賦予了畫家自己的陵蘭騙個性和理想——為振興民族藝術而奮鬥!
奔馬圖奔馬圖
《奔馬圖》畫於1941年的秋天,當時徐悲鴻為給抗拘疊戰募捐遠赴馬來西亞的檳榔嶼辦藝展,而國內的抗日戰爭正處於與日寇戰略相持的關鍵時期。二次長沙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日民乎朽寇占領了長沙,訊息傳至檳城,徐悲鴻心急仔廈糊廈若焚、徹夜難眠,於是趁著月色,飽蘸濃墨,一幅縱長326厘米、橫寬112厘米的《奔馬圖》一習鍵多射氣呵成,並在畫面右下角題款:“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長沙會戰,憂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結果之,企予望之,悲鴻時客鑽埋估檳城”,以抒發作者憂國憂民的憤慨之情。

作者簡介

徐悲鴻(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奠基者之一,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自幼承襲家學,研習中國水墨畫。1919年留學法國才犁射,學習油畫、素描。1927年回國後曾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北平藝專校長。新中國建立後,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徐悲鴻堅持現實主義藝術道路,創作了《田橫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對現代中國畫、油畫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優秀作品。在中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重大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