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決戰》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出品,高希希執導,黃劍東編劇,唐國強、王勁松、劉濤、蘇青領銜主演,于和偉特邀主演,劉勁、王伍福、郭連文、王健、邵兵、劉之冰等主演的革命歷史劇。
該劇故事以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為主要線索,集中展現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4年多時間裡,以毛澤東(唐國強 飾)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與以蔣介石(王勁松 飾)領導的國民黨集團,在戰略、戰術和戰鬥層面的關鍵博弈,在高度還原歷史的基礎上,以全新的文藝手法,為黨的歷史提供新的註解。
該劇於2021年6月25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並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和央視頻同步播出。在首播期間電視端平均收視率達1.23%,單集最高收視率達1.86%。在網路端,全網播放量超15億次。2022年11月1日《大決戰》獲第33屆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2023年獲第2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審會大獎和最佳中國電視劇獎提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決戰
- 作品類型:劇情、歷史
- 語言:國語
- 主演:唐國強 、王勁松 、劉濤 、蘇青 、于和偉 、劉勁 、王伍福 、郭連文 、王健 、邵兵 、劉之冰
- 主要獎項:第33屆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
第2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審會大獎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導演:高希希
- 編劇:黃劍東 、翁良平 、鄭憶寧
- 製片人:梁仁紅
馬駿
楊蓓
薛繼軍
申積軍 - 監製:莊殿君、韓志傑(總監製)
- 出品公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 拍攝地點:北京、河北、浙江
- 首播時間:2021年6月25日
- 首播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 網路播放平台:愛奇藝 、騰訊視頻 、優酷 、央視頻
- 播出狀態:已完結
- 集數:49 集
- 每集時長:45 分鐘
- 發行許可證號:(廣劇)劇審字 (2021)第014號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創作背景,演員場次,拍攝過程,美術場景,道具,製作出品,播出信息,前期宣傳,衛視重播,基本信息,收視情況,劇集評價,
劇情簡介
1945年抗戰勝利後,人們期待已久的和平卻未到來。蔣介石一面與毛澤東在重慶進行著關於“和平建國”的談判,一面卻在調遣全國的軍隊開始秘密備戰。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東北成為了國共兩黨爭奪的焦點。1947年8月,戰爭局勢扭轉,中共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反攻。1948年9月,決定中華民族命運走向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相繼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也迎來了決勝時刻。![大決戰 大決戰](/img/2/213/UTO3YzNyIjNzETY4MWZlJWM5EGOxMmNyMDZyYWOkJjNxQWYwQjZidDOwMD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大決戰 大決戰](/img/2/213/UTO3YzNyIjNzETY4MWZlJWM5EGOxMmNyMDZyYWOkJjNxQWYwQjZidDOwMD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群像海報
分集劇情
第1集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全國人民都在期盼著和平的到來。毛澤東與中共代表團前往重慶參加和平談判。飛機上,毛澤東俯瞰窗外,嘆息中華大地生靈塗炭,再也經不起戰爭摧殘。毛澤東抵達重慶機場,他向中外記者舉起一頂巴拿馬盔式帽,這是當年孫中山最喜愛的款式,中共代表此行是帶著孫中山先生的訓誡而來,要盡全部力量談出真和平。陳布雷送來和談方案,蔣介石卻讓他收好不必拿出,陳布雷明白,蔣介石此次邀毛澤東前來,並非真心想和談。
第2集
林彪接到中央急電,不去冀東,轉向去東北任職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山東蓬萊,王翠雲和弟弟追到碼頭,可未婚夫武雄關和山東解放區的戰士們已經乘船離港前往東北,兩人沒有見上最後一面。共產黨調動兩萬幹部、十萬部隊趕赴東北的訊息傳來,蔣介石十分惱怒,動了刺殺毛澤東的念頭,宋美齡連忙勸阻。毛澤東返回延安後,幾大書記得知蔣介石點將杜聿明前往東北。
第3集
張治中強調自己做了調查,這些關於接收醜聞的材料件件屬實。蔣介石表示自己早就知道貪腐問題,只是目前要先集中力量消滅共產黨,管不了黨內的這些貪腐。周恩來奔波在政治戰線,三人小組簽訂了《調處東北停戰的協定》,但只過了三天,蔣介石就再次在東北發兵。四平,國民黨軍重兵壓境。毛澤東電告東北局,要堅決徹底殲滅敵人,阻滯國民黨軍隊北進。
第4集
1946年5月5日,國民政府還都南京,蔣介石的車隊進城,百姓夾道歡呼。張治中向陳布雷一語道破,這都是做樣子的。蔣介石回到久違的南京政府辦公室,他與宋美齡感慨萬千,日本人已經被打跑了,下一步就是解決掉共產黨。國防部大會上,顧祝同匯報增加東北軍費預算的草案,需要各地方軍區湊錢。白崇禧十分不滿,提出諸多質疑。陳誠維護蔣介石,與白崇禧吵得不可開交。蔣經國則認為應該將錢花在國計民生上,蔣介石聽後不快。三人小組預備會議上,馬歇爾和張治中藉故不出席,陳布雷勸周恩來不要再等了。周恩來在高級軍官俱樂部門口苦等張治中,就是為了告訴他要看到窮苦百姓,勸他為真正的和平而發聲,三人小組肩負著國人的希望,張治中被這種堅持和信念所感動。馬歇爾簽署了東北停戰協定,蔣介石勃然大怒。休戰談判期間,預估到蔣介石要全面開戰,中央軍委命各解放區做好打大仗的準備。形勢嚴峻,毛澤東和朱德爬到山頂,到李老漢的天上菜園子散心。
第5集
對於毛澤東提出充分發動民眾,建立鞏固根據地的提議,東北局迅速組織行動,陳雲同志負責東北土改具體工作。杜聿明和鄭洞國走在長春街頭,喬三本幾人恰好路過,被兩位長官隨即任命為反共宣傳小分隊,趕緊把街頭共產黨標語清理乾淨。喬三本自此得了個肥差,跟隨軍官查抄百姓商鋪,他想為百姓求情,卻被軍官痛打一頓。王翠雲和土改工作隊來到吉林扶餘小溝村,村民們卻充滿敵意和戒備。村里最窮的老梁家大孩子梁士英告訴他們,是地主邱大拿在威脅村民。王翠雲跟著梁士英找到祠堂,村民們都躲在這裡,她讓村民們好好想想,只有拿回土地,才能養活自己。
繼續看6-10集
選集
關閉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毛澤東 | 唐國強 | |
蔣介石 | 王勁松 | |
宋美齡 | 劉濤 | |
王翠雲 | 蘇青 | |
林彪 | 于和偉 | |
周恩來 | 劉勁 | |
朱德 | 王伍福 | |
劉少奇 | 郭連文 | |
任弼時 | 王健 | |
陳賡 | 邵兵 | |
劉伯承 | 劉之冰 | |
劉亞樓 | 王亞楠 | |
粟裕 | 郭廣平 | |
羅榮桓 | 何政軍 | |
朱瑞 | 李健 | |
韓先楚 | 王挺 | |
陳毅 | 谷偉 | |
武雄關 | 陸思宇 | |
喬三本 | 韓鵬翼 | |
傅冬菊 | 安冬 | |
杜聿明 | 李強 | |
傅作義 | 陳逸恆 | |
顧祝同 | 霍青 | |
黃維 | 朱鐵 | |
郭汝瑰 | 趙麒 | |
黃百韜 | 王強 | |
衛立煌 | 趙亮 | |
陳長捷 | 米學東 | |
楊伯濤 | 薛奇 | |
邱清泉 | 徐光宇 | |
習仲勛 | 王雷 | |
聶榮臻 | 林永健 | |
林稚文 | 張雲龍 | |
張婉心 | 陳都靈 | |
蔣經國 | 何晟銘 | |
戴笠 | 寧理 | |
彭德懷 | 姚居德 | |
鄧小平 | 盧奇 | |
房天靜 | 陳奕丞 | |
范漢傑 | 胡亞捷 | |
白崇禧 | 章申 | |
陳誠 | 邢岷山 | |
劉峙 | 劉斌 | |
毛人鳳 | 譚凱 | |
林稚文母親 | 于慧 | |
丁志輝 | 趙秦 | |
周至柔 | 邵峰 | |
何應欽 | 畢彥君 | |
陳布雷 | 趙曉明 | |
張震 | 於濱 | |
李宗仁 | 王輝 | |
焦裕祿 | 柳明明 | |
黃克誠 | 鮑大志 | |
譚震林 | 劉昀 | |
孔守法 | 李思博 | |
梁士英 | 鄭偉 | |
熊綬春 | 戰衛華 | |
張治中 | 吳曉東 | |
陳學良 | 李藝科 | |
王福民 | 姚金飛 | |
王繼芳 | 封新天 | |
楊再發 | 高強 | |
鄭洞國 | 石涼 | |
杜廣生 | 周帥 | |
葉子龍 | 喬晟一 | |
胡宗南 | 張喜前 | |
郭景雲 | 王今心 | |
胡璉 | 李夢男 | |
李文 | 曹磊 | |
胡奇才 | 徐僧 | |
魯銳 | 王同輝 | |
陳潔 | 邢雨靜 | |
赫爾利 | MICHAEL JOSEPH JOSEPH ROSENTHAL | |
王若飛 | 曹克難 | |
張瀾 | 王虎城 | |
鮮英 | 黃寧生 | |
魏德邁 | JOHN FRED CRUZ | |
王翠山 | 劉雲龍 | |
阿洛夫 | OLEKSANDR IAKOVLEV | |
張文祥 | 趙耀興 | |
馬歇爾 | RAFAEL ORTIZ RIO CARRIZOSA | |
趙緒珍 | 劉源 | |
趙興元 | 李海兵 | |
陳雲 | 楊俊勇 | |
胡喬木 | 寒青 | |
司徒雷登 | DANNY FRANKLIN SMITH | |
熊向暉 | 齊紀深 | |
王石堅 | 張金成 | |
羅舜初 | 孫金良 | |
張群 | 李建新 | |
許世友 | 郭宏傑 | |
田廣文 | 李鵬飛 | |
魏友明 | 梅洋 | |
曾澤生 | 夏振嚴 | |
羅奇 | 李甦 | |
闕漢騫 | 柳彬 | |
吳克華 | 李亞天 | |
林偉儔 | 李泓瑞 | |
李大江 | 金盛宇 | |
苟在松 | 史恩旗 | |
高玉寶 | 李闊 | |
馬慶 | 王鯤 | |
林銳章 | 鄧捷 | |
潘朔端 | 夏俊 | |
廖耀湘 | 李威 | |
李德章 | 王運生 | |
侯鏡如 | 楊凱文 | |
鄭挺鋒 | 康楷 | |
李彌 | 師鵬 | |
馮治安 | 王洪飛 | |
魏翱 | 葛劍光 | |
彭真 | 崔根栓 | |
劉鎮湘 | 白海濤 | |
王震 | 周建鵬 | |
葉劍英 | 周旭奇 | |
馬選雲 | 楊晉恆 | |
何基灃 | 侯培傑 | |
楊斯德 | 陳金曄 | |
張東蓀 | 李燕生 | |
張克俠 | 張日輝 | |
李銀橋 | 許金言 | |
王元章 | 李鎮澤 | |
丁大勝 | 單冠朝 | |
巴大維 | MISHURIN VICTOR | |
李訥 | 羅一涵 | |
李濤 | 彭振中 | |
陳士榘 | 呂繼鋒 | |
鄭介民 | 林津鋒 | |
陸覺民 | 馮筱童 | |
王近山 | 王正佳 | |
陳錫聯 | 張熙雄 | |
憨娃 | 伏天宇 | |
蔣緯國 | 李亞楠 | |
佐藤 | 美濃輪·泰史 | |
廖運周 | 孫瑋 | |
崔月犁 | 徐白曉 | |
段鵬飛 | 張露 | |
王克俊 | 劉欣 | |
石覺 | 姜彤 | |
劉厚同 | 魯玉傑 | |
符定一 | 陳啟國 | |
何思源 | 宗平 | |
鄧寶珊 | 李躍民 | |
安春山 | 王成 | |
孫元良 | 李海山 | |
楊繼山 | 康福震 | |
李天煥 | 董亮 | |
馮梓 | 朱傑 | |
田士吉 | 王歡 | |
杜建時 | 譚洋 | |
楊得志 | 耿睿 | |
小信子 | 劉傑毅 | |
崔載之 | 郭犇 | |
李炳泉 | 侯佳偉 | |
楊成武 | 項斌 | |
白吉爾 | MICHAEL VINCENT HEISTER | |
陳璉 | 王季明珠 | |
陳龍 | 李晨浩 | |
- | 蘇揚 | 旁白 |
馬歇爾 | 奧爾蒂斯·里奧·卡里佐薩·拉斐爾 |
職員表
出品人 | 製作人 | 監製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道具 | 選角導演 | 配音導演 | 美術設計 | 動作指導 | 造型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燈光 | 錄音 | 劇務 | 場記 | 布景師 | 發行 |
---|---|---|---|---|---|---|---|---|---|---|---|---|---|---|---|---|---|---|---|---|---|---|
慎海雄(總)、薛繼軍、龔宇(聯合)、孫忠懷(聯合)、戴瑋(聯合) | 梁仁紅(製片人) 馬駿(製片人) 楊蓓(製片人) 王曉燕(聯合製片人) 林威(責任製片) 李小東(責任製片) 楊曉明(執行製片人) 吳雨晴(執行製片人) 祝藝文(執行製片人) 趙然(執行製片人) 韓愛寧(執行製片人) | 莊殿君(總) 王曉暉(總) 夏曉輝 劉紹勇(聯合) 張軍(聯合) | 高希希(總)、黃楠(聯合)、杜林(執行)、李經緯(執行) | 成海上(現場) 白浩贇(現場) 徐飛鵬(現場) 潘安康(現場) | 黃劍東(總)、翁良平、鄭憶寧 | 於學軍(指導) 劉嶢 楊仕偉 陽湘華 黎琳 李京永 陳喜洋 楊尚軍 王懷剛 王耀峰 劉帥 王明明 | 張征 | 林陽(指導) 林秉哲 白岩松 | 李會平(組長) 曹忠朝(副組長) 扈長峰(副組長) 盧懲勇(戲用道具) 張新峰(戲用道具) | 劉興洲 姜丹(統籌) 曹占軍(統籌) 黃健(統籌) 李志勇(副導演) 張建歸(副導演) 張洋(副導演) | 廖菁 張偉 | 張國月(指導) 王剛(指導) 梁文巧(執行) 蔣鵬(執行) 許峰(執行) 王小衛(執行) 吳睿凡(執行) 徐濤(副美術) 孔江龍(副美術) 劉永軍(副美術) 梁月(副美術) 王明梅(副美術) | 孫文治(動作導演) 劉振生(指導) 孫文靜(指導) 孟銀行(指導) | 楊樹棟(指導) 楊曉海(指導) 紀麗(梳化組長) | 李萌(指導) 辛語(監製) 高玉升(組長) 高承家(組長) | 王磐(視效導演) | 張強(指導) 王俊旗 曾現錄 | 劉濤(聲音指導) 高藝茗(同期錄音) 張國宏(同期錄音) | 彭正明(主任) 李家樂 董仕澤 | 鄭志芳 李佳寶 喬琳 | 吳迎春(組長) 徐廣(副組長) 杜磊(副組長) | 肖蕭(總監) 楊曉軍(總監) 賈梓(宣傳發行) |
角色演員介紹
- 毛澤東演員:唐國強中共中央主席,擁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對蔣介石公然發動的內戰進行審時度勢,與周恩來等討論了當時形勢後。他善於集中集體智慧提出指示,並對三大戰役進行戰略部署。他憑藉著卓越的軍事指揮藝術和巧妙的鬥爭策略,對人民解放軍發布作戰命令, 先後取得了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的最後勝利。
- 蔣介石演員:王勁松中華民國總統,國民黨總裁。1946年公然發動內戰,在陝北和山東解放區屢遭失敗後,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經過1948年秋冬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戰略決戰,使他賴以發動內戰、維系統治的主力部隊基本上被消滅。1月21日,他被迫宣告“引退”,回到浙江奉化,但仍幕後操縱黨政軍大權,破壞和平談判。
- 宋美齡演員:劉濤蔣介石夫人,中華民國第一夫人。她從小接受最優質的教育,言談舉止非常得體,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女性。她曾代表中國,在外交領域開展了許多國際活動。國共內戰期間,為了鞏固自己丈夫的在國民黨的地位和統治,多次出訪美國在美國演講,只為在美國尋求得資助。1949年,國民黨徹底敗退後,她隨蔣介石逃離大陸到台灣。
- 王翠雲演員:蘇青山東軍嫂,武雄關的未婚妻。以未婚妻的身份去尋找丈夫,在尋找丈夫的過程中接觸到了部隊,後來,她奔走在前線戰場上,成立了擔架小分隊,幫助運送傷員。 開始認識並了解部隊,從此作為部隊後勤的一員,她對現實認知的提升,逐漸變得堅定、開始覺醒。 她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女孩到成為革命者的一份子。
- 林彪演員:于和偉東北野戰軍司令員,不苟言笑,愛獨自思考。中央軍委提出攻占錦州時,他在一段時間內未予接受,中央軍委同意了東野先打長春。但長春久攻不下,他決定率軍南下北寧線。接到葫蘆島增兵的敵情報告,他又向中央建議再回頭打長春。他命令解放軍速戰速決拿下錦州,並斷然放棄原錦葫作戰方案,回揮東進,全殲廖耀湘兵團。
- 周恩來演員:劉勁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代總參謀長。作為久經戰爭考驗的卓越的軍事戰略家,始終輔佐毛澤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解放戰爭中,協助毛澤東組織和指揮解放戰爭,同時指導國民黨統治區的革命運動。他深刻分析了戰場態勢,披肝瀝膽、處變不驚,領導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黨與國民黨當局開展了有理有節的政治鬥爭。
- 朱德演員:王伍福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作為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書記處五大書記之一,他參與決策"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戰略方針,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九四七年到西柏坡後,他受中共中央委託,幫助晉察冀野戰軍打開戰略進攻局面。協助毛澤東組織指揮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 劉少奇演員:郭連文中央書記處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他以很大精力參與領導土地改革運動,指引億萬農民徹底擺脫幾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剝削壓迫,為共產黨領導人民奪取全國勝利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力量和民眾基礎。受毛澤東同志委託,他對新中國經濟構成和發展道路進行系統研究,提出比較完整的構想,繪製新中國的建設藍圖作了重要理論準備。
- 任弼時演員:王健在解放戰爭時期,他作為中央五大書記處書記之一,參與了許多重大方針政策的制訂與決策,指揮了全國的解放戰爭。協助毛澤東分擔著由戰事勝利推進而產生的亟待解決的種種政策問題。他完善、細化土改政策,糾正"左"傾錯誤,尖銳地指出土改中"左"的偏向的具體表現,鮮明地提出若干政策界限,比較系統地提出相關解決。
- 陳賡演員:邵兵解放戰爭時期,他被劃分到劉伯承的第二野戰軍,率領受中央軍委直接指揮。淮海戰役中,參與圍殲黃維兵團的作戰,對黃維兵團的作戰,打亂黃兵團突圍計畫,並連續攻取敵設防村莊,包圍黃維兵團,挫敗黃維兵團,並發起追擊。在敵完成縱深設防後,對敵堅固設防村莊發起野戰攻堅,最後全殲國民黨精銳的黃維兵團,活捉黃維。
- 劉伯承演員:劉之冰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內戰全面爆發後,兼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與鄧小平指揮所部以大踏步的運動戰。1948年5月起任中原軍區、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司令員。11月,根據中央軍委決定,與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統一指揮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進行淮海戰役,同徐淮地區的國民黨軍主力進行戰略決戰。
- 劉亞樓演員:王亞楠解放戰爭中,任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東北野戰軍和東北軍區參謀長、第四野戰軍第14兵團司令員。在遼瀋戰役中,他積極協助林彪、羅榮桓等,指揮部隊作戰,殲滅大量國民黨的精銳兵團。平津戰役中,指揮了東野部隊攻打天津,為了能拿下天津,他在戰前做了很充足的準備。因為他的精密部署和正確指揮,創造了一個攻堅戰奇蹟。
- 粟裕演員:郭廣平1948年5月,被任命為華東野戰軍司令兼政委,在其推辭後任代司令兼代政委。6月兼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9月11日,被任命華東野戰軍總指揮。11月6日,他率華東野戰軍發起淮海戰役,在戰役中,他指揮華東野戰軍17個縱隊作戰,殲滅國民黨軍44萬餘人。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
- 羅榮桓演員:何政軍解放戰爭時期,他率領山東軍區的軍隊向東北進發,經過一系列的改革調整,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壯大了東北野戰軍的力量,成為最強的野戰軍。在遼瀋戰役中,他堅決執行先打錦州把國民黨困在東北的戰略決策,對遼瀋戰役的勝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1949年又參與指揮平津戰役,積極主持參加和平解放北平的談判。
- 朱瑞演員:李健1948年1月任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員。他指揮炮兵縱隊參加攻克錦州以北國民黨軍堅固據點義縣縣城的戰鬥。他率領炮兵以猛烈的炮火,拉開了遼瀋戰役的序幕。10月,在攻取義縣的戰鬥中,人民解放軍第一次使用繳獲美國的榴彈炮。為了解這種火炮的性能,戰鬥還沒結束,他就從指揮所出來,途中不幸觸雷,壯烈犧牲。
- 韓先楚演員:王挺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2月,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南滿第4縱隊副司令員。10月,他參與指揮了新開嶺戰役。戰役前夕,由於發現敵兵力增加,他率縱隊第10師從200里外日夜兼程趕回,力主下達戰役決心。1947年東北夏季攻勢中,他指揮五個團攻克梅河口,殲敵重建的第184師,打通了東北民主聯軍的南北聯繫。
- 陳毅演員:谷偉山東解放區的野戰軍和華中解放區的野戰軍合併後,成立了華東野戰軍,擔任司令員兼政委。1948年4月被中野的劉鄧向中央請示調到中野參與領導工作,到中原任職後, 他為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中原野戰軍司令員、軍區與野戰軍第二政委、第二政委兼野戰軍政委,並在中原野戰軍新組建的中原局擔任第二書記。
- 武雄關演員:陸思宇山東3師某連班長,後被編入三縱7師20團3營9連。在一次四平戰役衝鋒作戰中,他的那個排全部都犧牲了,唯獨他一個人活著回來,成為英雄。在戰場上,面對不敢衝鋒的俘虜兵,為了鼓勵戰士,他身先士卒,單腿拿旗,視死如歸的沖向敵人的陣地,場面讓國民黨的士兵喬三本很是震撼,最後死在了喬三本所屬的反動派軍隊槍下。
- 喬三本演員:韓鵬翼原為國民黨東北籍遠征軍老兵,學過二人轉。在他的心目中,當兵吃響天經地義,他不是怕死,而是怕莫名其妙地死,在屢次戰鬥中能夠幸免於難,更是怕充當腐朽之人們的炮灰而死。因國民黨的土地改革害死了親人,後加入東野9縱25師73團1連,成為解放軍的解放戰士。與王翠雲成為戰友,並肩作戰殺敵,後為了掩護王翠雲犧牲。
- 演員:安冬國民黨高級將領傅作義的女兒,從小生活優越。作為天津大公報的編輯,她知性溫婉,思想獨立又堅定勇敢。她是中共地下黨員,忠於自己的信仰,堅定地接受了中共地下黨交給的重要工作,用一句句溫柔且堅定的話語,慢慢化解著父親心中的不甘與懷疑。最終成功勸解父親傅作義與共產黨簽署和平解放北平的協定,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 杜聿明演員:李強解放戰爭時期,先後被蔣介石派往東北、徐州擔任“剿總”副總司令。他雖然有心救國,有心挽救這個千孔百瘡的國民黨,瞬間變成了“救火大隊長”。國軍在東北戰役後急轉而下,面對用兵如神的解放軍首領,他束手無措,一敗再敗,在外無援軍、內無補給的情況之下,選擇帶領副官及衛士突圍,可是,卻成為了解放軍戰士的俘虜。
- 傅作義演員:陳逸恆國民黨軍華北(剿總)總司令,堅毅果敢。平津戰役是軍事攻勢與爭取和平相結合。在平津被解放軍團團圍住,他還在為個人利益得失計較,左右為難,他想要投誠,但懷有一己私慾,始終不肯開誠布公的與解放軍談判。他在搖擺不定時,解放軍切斷了他的退路,消滅了他的嫡系部隊,促使他選擇了和平之路,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 顧祝同演員:霍青1947年3月,他肩負指揮所重任,坐鎮徐州,重新配置兵力。1948年秋,調任國防部參謀總長,參與蔣介石謀劃挽救軍事失敗的部署。10月,在召開參謀總部各廳長會議上,制定挽救敗局的全盤計畫,並以參謀總長身份,親自指揮武漢、徐州兩大軍事集團的軍事行動。1949年1月初,他直接指揮的主力部隊,基本被消滅。
- 黃維演員:朱鐵國民黨軍第12兵團司令官,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出現了無人可派的窘境。1948年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二兵團司令長官。1948年11月6日,解放軍發起淮海戰役。隨著戰局的不斷變化,黃維兵團也漸漸被解放軍包圍,經過幾天的血戰,1948年12月15日,整個十二兵團徹底覆滅,後被人民解放軍俘獲。
- 郭汝瑰演員:趙麒中共地下黨員,國民政府國防部作戰廳長。因獲得陳誠的賞識,納為心腹。解放戰爭期間一年三遷升為國防部作戰廳長,並重新與中共建立了聯繫,從此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投入了隱蔽的情報戰線,不畏艱險地在國民黨心臟部門進行一場特殊的戰鬥,源源不斷地將絕密軍事情報提供給中共中央,並在敵人堡壘內部瓦解國民黨軍隊。
- 黃百韜演員:王強國民黨軍第7兵團司令官,是為數不多的出身雜牌軍將領,卻深得蔣介石信任的國軍將領。他善於同士兵打成一片,甚至同士兵一起訓練,很受士兵愛戴,且對蔣介石和國民黨忠心耿耿。1948年淮海戰役中,在戰役中指揮得當,不畏生死,奮勇殺敵而拿到了很大的戰功。國民黨第七兵團在碾莊被解放軍合圍全殲,他在此戰中身亡。
- 衛立煌演員:趙亮東北“剿總”總司令。蔣介石公然發動他內戰後,他很早看清了國內的大形勢,不願意自相殘殺讓國內再亂下去,所以一直消極應戰,還公然違抗蔣介石的命令。在遼瀋戰役中,暗中拖住了蔣介石的戰略部署,為中共贏得解放戰爭貢獻了一份力量。1948年,中共為保護他,不得不將其設立為“一級戰犯”。倉皇之下,乘機逃往香港。
- 陳誠演員:邢岷山以參謀總長兼任“國民政府主席東北行轅”主任,去接替熊式輝主持東北戰局。1947年9月,他飛抵瀋陽就職,到職後聲言“要消滅共匪,建設三民主義的新東北”。10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發動“秋季攻勢”,他指揮頻頻失誤,50天內被殲六萬九千餘人。1948年2月5日悄然飛回南京;5月20日,他請辭參謀總長本兼各職。
- 演員:盧奇中原局書記和擴大的中原局第一書記。與劉伯承等率部挺進中原,開闢中原戰場,領導中原人民解放戰爭。1948年4月劉鄧大軍從大別山區出來,進入河南中西部地區。5月9日中共中央決定:加強中原局,任第一書記。11月,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組成由他任書記的五人總前委,統一領導和指揮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
- 彭德懷演員:姚居德解放戰爭時期,任解放軍副總司令,1947年3月16日,被任命為西北野戰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直接指揮西北戰場作戰。他率領2萬孤軍弱旅轉戰陝北,牽著胡宗南20萬大軍到處遊行,出其不意予敵以痛擊。他用兵套路多變,銳氣凌人,敢於斷敵一指,指揮部隊積小勝為大勝,先後打垮了強勁的胡宗南和馬步芳兩大軍事集團軍。
- 演員:劉斌1946年元旦,任鄭州綏靖公署主任,統率河南、陝西兩省第一、五戰區部隊。他名義上是國民黨在淮海戰役中的最高指揮官,但實際上只是掛名司令。在淮海戰役爆發後,他藉口“不掣肘具體指揮”,開始被國民黨領導委以重任,經蔣介石同意,讓他擔任徐州剿總總司令一職,從徐州飛抵蚌埠坐鎮,卻引起了國民黨內部多數人的不滿。
- 林稚文演員:張雲龍國民黨在東北的戰事吃緊,軍隊損失嚴重,作為學生兵的他,也將被派上戰場。他與張婉心經常書信往來,但是張婉心勸他棄暗投明的書信被人發現。因此,被捕入獄,並時刻有被處決的危險。在母親變賣家產救回他後,決定將他送往美國。臨走時,發現曾經的同學、戰友被反動派長官拿槍逼著去槍斃“逆黨分子”,毅然決然地留在國內。
- 張婉心演員:陳都靈國立東北大學學生,林稚文女友。她思想進步,受共產黨影響較深,反對內戰,後來秘密加入共產黨。在東北的嚴峻形勢,對林稚文更是多次相勸不要參加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充當炮灰,但是沒能成功阻止林稚文。在北平解放前夕,是中共地下黨傅冬菊的聯絡人,為北平解放做出貢獻。在解放戰爭勝利後,與林稚文重新回到校園繼續學習。
- 房天靜演員:陳月末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第20團9連3排戰士。被俘虜的國民黨士兵,一直三番兩次想逃離解放軍隊。武雄關戰場犧牲的英勇大義震懾了他,以及老哥哥王福民為救他而犧牲。後在“訴苦教育”真正成長,在戰場上勇敢無畏,成為沖在戰鬥一線的先鋒。在第一次保衛臨江作戰中隻身追擊敵人一個排,殲敵一個班,縱隊給他記了特等功等等。
- 演員:胡亞捷1946年任國防部參謀次長,徐州“剿總”副總司令。1948年,任陸軍副總司令,山東第一兵團司令官,熱河省政府主席。48年7月,將駐錦州、山海關的國民革命軍部隊重新整編成新8軍和新5軍;9月被蔣任命為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1948年10月14日,在遼瀋戰役錦州攻堅戰中被解放軍所俘。
- 演員:柳明明河南尉氏縣彭店支前大隊大隊長,精於製造石雷,思想覺悟和膽識都非常優秀,被任命為區武裝部幹事。1947年7月, 為配合解放軍挺進中原,華東局在山東解放區抽調幹部隨軍南下,崮山區武裝部選送了焦裕祿。1948年元月 ,焦裕祿隨南下大隊到達豫皖蘇區,分配到尉氏縣,在彭店區搞上改,焦裕祿任區隊指導員。
- 演員:鮑大志在東北解放戰爭期間,1947年8月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治委員,建立起較完善的後勤保障體系和規章制度。48年4月任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冀察熱遼軍區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政治委員,領導當地軍民全力支援主力部隊決戰遼瀋。1949年1月任天津市軍管會主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
- 孔守法演員:李思博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第10師第28團6連1班班長,曾經外號孔小膽。剛參軍入伍上戰場時,嚇得直哭且尿了褲子。後來經歷了多個戰鬥場面,轉變成了孔大膽,也當上了班長。面對自己的過去沒有迴避,還對新兵拿自己舉例,鼓舞新兵。在塔山阻擊戰中,察覺到不對勁,深入敵後,寧死不屈,端掉敵軍炮兵觀測點,並炸毀炮兵陣地。
- 梁士英演員:鄭偉東北野戰軍第2縱隊第5師第15團8連2排5班戰士。1948年10月14日,錦州攻堅戰打響,連隊擔當尖刀連任務。戰鬥中, 他首先登城,一個人用十幾顆手榴彈擊退了一個連的敵人反撲。敵暗堡里的兩挺重機槍封鎖了前進的道路,他不顧自身安危,提起爆破筒,冒著密集的子彈,艱難的爬行到敵堡下,縱身一躍,剎那成永恆。
- 演員:石涼東北保全副司令,東北行轅副總司令。面對東北野戰軍的進攻,他提出了許多意見,但沒得到南京方面的同意,最後被任命為第一兵團司令,統帥新編第七軍和60軍以及兵團直屬部隊共十萬人駐防長春。錦州解放之後,蔣介石慌亂之下命令他率部突圍,他也立刻命令部隊突圍,但是卻發現自己指揮不了部隊了,在最後關頭宣布起義。
- 演員:徐僧東北民主聯軍四縱副司令員、四野41軍副軍長等職務,與司令員吳克華珠聯璧合。他人如其名,作為山東軍區的一員虎將,被派往東北的黑土地。他在指揮作戰喜歡身先士卒,作風相當勇猛,先後指揮了塔山阻擊戰,和新開嶺戰役。後來導致他在歷次戰鬥中多次負傷,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因為身體難以支撐,被迫前往後方養病。
- 演員:王同輝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第6師第16團3營營長。他職務不高,戰鬥經驗很豐富,指戰能力很強。1948年初春,中央軍委命令華野第二縱隊從山東南下,與堅持蘇北鬥爭的第十一、第十二縱隊組成蘇北兵團,擔負蘇北戰場的作戰任務。1948年11月,與教導員劉建德率部參加了淮海戰役,負責攻打王塘的守敵,後被敵擊中頭部犧牲。
- 陳潔演員:邢雨靜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第2師文工團員。作為一名文工團的戰士,在部隊里,她用歌聲激勵戰士們的鬥志,鼓舞士氣;在舞台上,她扮演的“喜兒”更是被戰士們口口相傳,深受大家喜愛。除此之外,在娛樂戰士的同時,還幫助了野戰醫院的同志救治了很多傷員。她在淮海戰役的戰場上運送國共雙方的傷員時,犧牲於敵機的報復轟炸中。
全部
音樂原聲
2021年12月19日,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大決戰》中,原本王力宏與譚維維合唱的片尾曲《寸心》,改成女聲獨唱。在字幕上也模糊掉王力宏的名字。
幕後花絮
該劇涉及人物眾多,主要角色有240人,特約演員達到550人。
劇組在北京、張家口和橫店分別設定了3個主要拍攝地,總拍攝場景超過700餘處,挖掘的戰壕總長度達40多公里。
從開機到殺青,劇組共使用大炮107門、坦克6輛、各類槍枝1400餘支,道具子彈10萬多發,道具總計50000餘件,只為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
在拍攝過程中,蘇青以瘦弱身體背起犧牲的未婚夫時,撇開了輔助的板凳,自己用盡力氣背起男演員。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 | 結果 |
---|---|---|---|---|
2021年8月 | 年度大獎 | 《大決戰》 | 獲獎 | |
2022年2月 | 2021年青年觀眾最喜歡的十大國產劇 | 《大決戰》 | 獲獎 | |
2022年8月 | 第二屆澳淶塢國際電視節金萱獎 | 中國電視劇單元-最佳新銳演員 | 獲獎 | |
2022年11月 | 優秀電視劇 | 《大決戰》 | 獲獎 | |
優秀電視劇 | 《大決戰》 | 提名 | ||
2022年12月 | 中央宣傳部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 特別獎 | 《大決戰》 | 獲獎 |
2023年6月 | 評審會大獎 | 《大決戰》 | 獲獎 | |
最佳中國電視劇 | 提名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主創人員在前期進行了大量資料查閱整理工作,邀請了軍史黨史專家和軍事顧問全程提供專業建議;在史實正確的前提下嘗試創新性和年輕化表達,為避免年代戰爭劇常見的人物形象刻板單薄的短板,該劇以偉人背後的動人故事、小人物的蛻變為引,最大限度地拓展與觀眾的互動空間。
演員場次
該劇主要演員350人,特約演員800人,民眾演員60000人次。主要角色都選擇了形神兼備的實力派演員出演,使表演更加真實。
拍攝過程
2020年11月26日,該劇正式開機。2021年3月16日,該劇在橫店殺青。
美術場景
為了武戲和攻城、轟炸、水戰等大場面逼真驚艷。該劇採用8K電影級拍攝設備,實景拍攝、3D建模、AI修復與特效製作相結合。全劇真實還原了85場戰役和戰鬥,拍攝跨越五省市,場景超過570個,建模重型資產300個。
道具
該劇挖掘戰壕40公里;使用大炮107門、坦克6輛、道具子彈10萬發,道具總計5萬餘件。
製作出品
參與項目 | 單位名稱 |
---|---|
出品 |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
聯合出品 | 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 |
攝製 |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 |
聯合攝製 | 八一電影製片廠 |
承制 | 鹿鳴影業有限公司 |
聯合承制 | 東陽三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播出信息
前期宣傳
2020年11月26日,“大劇看總台”——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1年電視劇片單發布活動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兼總編輯慎海雄出席,並為該劇開機。
2021年6月12日,該劇首發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上海總站“中國影視之夜”,導演高希希等代表劇組出席;6月16日,該劇發布全陣容海報;6月21日,該劇發布主題曲MV《寸心》;6月24日,該劇開播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並發布定檔預告,宣布於6月25日起在CCTV-1黃金時間播出;8月10日,該劇創作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大決戰 大決戰](/img/6/038/UTOyMGZkRTZ1MTN4IjNyM2Y4QDZkJWN1gzM5IWZyYmMxQmNzcTZ0UzYlF2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主海報
衛視重播
2022年12月,《大決戰》在江西衛視、雲南衛視重播。
基本信息
播出日期 | 播出平台 |
---|---|
2021年6月25日 |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 |
2021年7月31日 | 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CCTV-8) |
2021年7月19日 | CCTV1綜合頻道 |
2021年9月20日 | CCTV1綜合頻道 |
2021年11月12日 | CCTV7國防軍事頻道 |
2021年12月6日 | CCTV1綜合頻道 |
2022年1月4日 | CCTV4中文國際頻道 |
2022年2月2日 | CCTV7國防軍事頻道 |
2022年12月3日 | 雲南衛視 |
2022年12月4日 | 中央電視台—4(中文國際頻道) |
2022年12月5日 | 濟南廣播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 |
2023年2月8日 | 雲南衛視 |
2023年2月9日 | CCTV7國防軍事頻道 |
2023年2月25日 | 雲南衛視 |
2023年2月28日 | 新疆衛視 |
2023年3月6日 | 陝西衛視 |
收視情況
播出日期 | 收視率% | 收視份額% | 排名 |
---|---|---|---|
2021.06.25 | 0.795 | 2.920 | 9 |
2021.06.26 | 0.964 | 3.652 | 7 |
2021.06.27 | 1.086 | 4.534 | 6 |
2021.06.28 | 0.953 | 3.887 | 10 |
2021.06.29 | 0.935 | 3.549 | 9 |
2021.06.30 | 1.261 | 5.153 | 7 |
2021.07.02 | 0.834 | 3.174 | 6 |
2021.07.03 | 1.059 | 3.985 | 6 |
2021.07.04 | 1.134 | 4.117 | 7 |
2021.07.05 | 1.228 | 4.567 | 7 |
2021.07.06 | 1.177 | 4.656 | 7 |
2021.07.07 | 1.184 | 4.478 | 7 |
2021.07.08 | 1.243 | 4.554 | 7 |
2021.07.09 | 1.355 | 4.933 | 6 |
2021.07.10 | 1.371 | 5.143 | 6 |
2021.07.11 | 1.329 | 4.827 | 6 |
2021.07.12 | 1.371 | 5.074 | 6 |
2021.07.13 | 1.459 | 5.407 | 6 |
2021.07.14 | 1.287 | 4.704 | 6 |
2021.07.15 | 1.376 | 4.934 | 6 |
2021.07.16 | 1.416 | 5.333 | 6 |
2021.07.17 | 1.637 | 6.268 | 4 |
2021.07.18 | 1.641 | 6.073 | 5 |
2021.07.19 | 1.578 | 5.942 | 4 |
2021.07.20 | 1.598 | 6.168 | 4 |
2021.07.21 | 1.670 | 6.329 | 5 |
2021.07.22 | 1.846 | 7.03 | 4 |
2021.07.24 | 1.677 | 6.298 | 4 |
2021.07.25 | 1.706 | 6.182 | 3 |
2021.07.26 | 1.342 | 4,537 | 5 |
劇集評價
《大決戰》首次以電視劇的形式全景展現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輝煌歷史,該劇從多個視角精寫解放戰爭,讓重大題材創作耳目一新。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堅實基礎,該劇史詩般呈現了這場波瀾壯闊的中國命運大決戰。相比觀眾熟悉的電影《大決戰》三部曲,該劇以1945年8月抗戰勝利到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為背景,49集的篇幅用更豐富的內容、更宏闊的視角展開敘事。比如,電視劇開篇就把三國四方的利益糾葛交代得很清楚,在二戰後重塑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視野下,歷史的來龍去脈在劇中講述得更加清晰明了。該劇作的亮點是追求真實,達到一種真實呈現歷史真相,真誠打動觀眾內心的觀劇效果,上到領袖、將領,下到士兵、百姓,都有足夠真實的細節表達。劇中揭露了國民黨官員的醜惡行徑。面對內部朽壞坍塌式的貪腐,蔣介石雖明了於胸,卻選擇“用利益買忠誠”。與之對應的則是在解放區展開的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蘇青飾演的女戰士王翠雲,克服各種困難發動農民,讓農民獲得擁有土地的幸福感,調動農民保衛土地的積極性,跟著共產黨鬧革命。劇情的鮮明對比揭示了戰爭走向的深刻原因和歷史必然(《北京晚報》評)。
《大決戰》作為重大題材作品,敘事手法,首先體現出“大”的特點。故事一開篇,就是大人物的大談判,即1945年的重慶談判。該劇敘事之“大”,更體現在戰役的呈現上。其包括三個層面,一個是戰略層面。比如毛澤東與蔣介石的戰略談判暗藏機鋒、鬥智鬥勇,充滿語言上的較量。一個是戰術層面,雙方指揮官對多場重要戰役的謀劃與組織。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統攝全局、運籌帷幄、雷霆萬鈞,戰術部署的氛圍自信、民主、從容。反之,蔣介石格局狹小、任人唯親,國民黨高層各懷鬼胎、盲目自信,一遇到挫敗就亂成一鍋粥。一個是戰鬥層面。戰鬥場面的宏大震撼、慘烈悲壯,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共產黨戰士的浴血奮戰、視死如歸也讓觀眾情感上深深動容。敘事之“大”,不僅呈現了戰爭的勝利過程,也清晰地幫觀眾解答幾個困惑:好不容易抗戰勝利,國共為何還是走向兵戈相見。大決戰初期,無論兵力、裝備、財力、外援等均處於優勢地位的國軍,為何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答案已在劇情中浮現:一個只有私利的政黨,是不會把人民放在首要位置的,也不可能有凝聚力和戰鬥力。小人物的塑造,是《大決戰》敘事上的突破之處。事實上,不少觀眾可能對這一段歷史已經熟稔於心,他們早已有理性的認識。但《大決戰》並不等同於歷史教科書,它需要虛構的存在;恰當的藝術創作能夠給觀眾帶來感性上的審美衝擊,也能成為理性認知的具象補充。偉大的人物、真實的戰爭必須“大事不虛”,其給予創作者的虛構空間較小,但虛擬的、具有典型性的小人物,則給了創作者馳騁的空間,小人物身上亦可承載歷史必然性等重要信息。就當前播出的劇情而言,武雄關、王翠雲、喬三本、王福民、房天靜等小人物構成了劇集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讓觀眾過目難忘。該劇以大手筆呈現了歷史進程中具有轉折意義、波瀾壯闊的大決戰,同時它以匠心獨運的小人物視角,深入社會肌理,體現民心所向,豐富劇情內涵,讓觀眾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了解歷史。它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提供了新的寶貴經驗(澎湃新聞評)。
《大決戰》以電影製作級的標準、歷史教科書式的時間空間軸、紀錄片級的年代場景人物再現,為觀眾還原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揭示“大決戰”中制勝的秘訣,更以軍艦、飛機、大炮、戰機等特效製作及逼真場面讓觀眾明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該劇在故事結構線中,貫穿著大大小小的“挑戰”任務,還有多重光影交織中的人物群像,戰略和戰術巧妙運用等。這樣的結構方式,非常容易激發觀眾的觀影興趣。真實呈現歷史真相,真情打動觀眾內心。《大決戰》里,土辣椒、菜園子、窯洞、紡車,這些“土得掉渣”的道具,讓故事和人物越發感人。塑造出光影交織中豐富立體的人物群像,是本劇人物塑造最大的特色。該劇涉及人物眾多,主要角色240人,生動感人的人物塑造,讓觀眾看劇時有一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呼籲和平、珍愛和平,是《大決戰》一以貫穿的主旋律(《廣州日報》評)。
127萬人與430萬人的兵力對比,小米加步槍對坦克飛機大炮的裝備代差,從軍事力量看,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逆轉。歷史本身已然充滿曲折和戲劇性,該劇從豐富、立體、多維度的視角出發,精確還原了這場波瀾壯闊的逆襲故事,在乾坤扭轉的戲劇空間裡做足了文章。一開始,無論軍事層面還是社會層面,共產黨軍隊並無優勢可言,甚至處於被動之中。解放軍最初進入東北地區時,民眾並非竭誠歡迎,因為沒有建立過根據地,這裡缺乏民眾基礎,兵民關係稱不上融洽。因為戰鬥陷入僵局,解放軍補充的“新兵”士氣並不高漲,尤其是從國民黨部隊改編過來的戰士,有畏戰不前的現象。用這樣的筆觸拉開一場決定國家民族命運大決戰的帷幕,在以往的作品中並不多見,卻增強了可信度和真實感。劇情從共產黨人的信仰傳承入手,電視劇開篇武雄關這個英雄人物的作用,正像困境中的一道光,用信仰的力量照亮身邊的人。無論是一出場就蜷縮在戰壕里的落後戰士房天靜和王福民,還是在軍隊中混飯吃的老兵油子喬三本,他們都在這道信仰之光的照耀下,逐漸實現了成為一個真正解放軍戰士的熱血逆襲。在解放軍中,訴苦運動解決了“為誰當兵”“為什麼而戰”的問題。在農村,土改運動解決了民眾基礎的問題,廣大民眾認識到共產黨是為窮人打天下,軍民一片其樂融融。三大戰役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勝利。該劇在展現統帥人物運籌帷幄、扭轉乾坤的同時,更展現了千千萬萬普羅大眾對歷史的選擇和推動。劇中藉由平凡英雄的經歷和成長,刻畫基層戰士的蛻變,塑造了具有真實感的人物群像,描寫了人民軍隊的建設過程。遼瀋戰役最為關鍵的錦州一戰,劇情反映了國民黨軍隊派系複雜,不聽調遣,爭功諉過,而共產黨軍隊的凝聚力、戰鬥力不斷增長,國民黨部隊也被解放軍戰士大無畏的精神震懾,戰爭走向漸趨明朗,解放戰爭一步步轉入全面反攻的階段。劇中實現逆襲的,還有社會各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該劇描寫了解放戰爭時期社會各個階級、各個階層的生活和心態。張雲龍在劇中飾演的青年學生林稚文,一開始對這場關係到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決戰有一種自己能夠置身事外的錯覺,直到後來他發現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逐漸意識到自己應該為國家的救亡付出一份努力,雖然家人傾盡財產打點他去美國,但林稚文最終決心留下來,讓這個世界有所改變。這樣的角色雖然是沒有歷史原型的虛構人物,卻代表著在大時代背景下,一群從書齋里走出來的年輕人逐漸醒悟的過程,這種歷史劇中的小人物也具有映照當下的穿透力。隨著劇情推進,觀眾還認識了很多隱蔽戰線上的英雄。中共插入國民黨內部的紅色間諜郭汝瑰,以國防部作戰廳廳長的身份經常給蔣介石分析軍情。他不但為中共方面提供絕密情況,還助長蔣介石的瞎指揮,一面為國府“運籌帷幄”,一面卻讓中共決勝千里之外。淮海戰役中,粟裕和劉鄧大軍已經對杜聿明率領的十二兵團形成了包圍態勢,蔣介石無奈做出了撤退的決定,郭汝瑰作為國民黨作戰廳廳長制定了撤退計畫,並且秘密報給了我方。然而“戰神”粟裕憑藉對杜聿明的了解,卻放棄了郭汝瑰的情報,堅持自己的判斷,沒想到反而識破了杜聿明試探郭汝瑰的詭計,救了郭汝瑰一命。這段戰爭劇中插入的諜戰逆襲片段,同樣講得跌宕起伏。客觀敘事是電視劇《大決戰》繼承電影《大決戰》創作思路的鮮明特徵。劇中,杜聿明等國軍將領都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更多是以悲劇人物來刻畫,構成了歷史洪流中的鏡鑒和省思。電視劇尾聲,平津戰役的劇情主線一方面集中在敵我對抗的演變過程,同時著重刻畫了傅作義的轉化,劇情細緻描寫了這個人物思想鬥爭的複雜過程。平津戰役過程中,傅作義雖然不斷和解放軍和談,但又出於自己一方的考慮,始終猶猶豫豫,抱著保存實力的想法。毛澤東洞察傅作義的想法,從打掉傅作義經營多年的嫡系35軍到解放天津,一步一步擊垮傅作義。經歷這一切之後,在和女兒的對話中,傅作義終於意識到自己追求的只是自家的幸福,而共產黨要實現的是全中國的幸福,由此邁出了人物思想轉化的關鍵一步。在創作上,該劇把“以人帶史”作為藝術架構的核心,將大大小小的人物落實到歷史情境中去引發思考,不僅梳理了人物命運與歷史軌跡,更能讓人感受到信仰的感召力,以及人心向背對戰爭走向的巨大意義,讓觀眾對共產黨人憑藉心中信仰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實現逆襲的根本原因,有了深入的認知(《北京晚報》評)。
《大決戰》是第一次以電視劇的藝術形式,全景展現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輝煌歷史。與以往同類題材作品相比,該劇體現了以下三個特點:創作視角新廣度、藝術創作新高度、總台製作新力度。該劇不同於以往同類題材影視創作的風格,它更多聚焦於戰爭本身,對政治、社會、文化等多個層面在廣度上進行了多維拓展,為長達四年的戰爭提供了更為深厚的背景挖掘。首先是在政治層面,對國共雙方的政治背景進行了更為深入地挖掘與呈現。代表廣大工人、農民、社會勞苦大眾利益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代表大地主、大資本家、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上層利益的國民黨反動派政治集團,進行了殊死決戰。中國共產黨最終贏得了勝利,而原因正如毛澤東所說,人心向背是贏得這場戰爭勝利的關鍵。該劇在文化層面,中國共產黨的報紙、廣播等媒體和宣傳隊、文工團等文化團體,與國民黨反動派的文化對峙,也貫穿了全劇始終,體現了新舊兩種文化的大決戰。中國共產黨秉持的思想觀念和主張,體現了新文化強大的生命力,而國民黨反動派所堅持的傳統封建主義思想體系,恰恰是被時代所淘汰的重要因素。該劇不僅從國內的視角進行了廣闊的拓展,也把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置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政治、經濟、文化複雜變化的背景之上。中國共產黨所代表的不僅是中國普通勞苦大眾要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強烈呼喚和期盼,而且同時也是全世界被壓迫、被剝削的勞苦人民追求國家解放、人民自由的一種具有世界意義的吶喊。該劇不僅對戰爭本身有著紮實深刻的認知,同時還刻畫出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在藝術創作上達到了新高度。該劇通過49集的體量對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進行紮實厚重地呈現,把這場戰爭放在中華民族解放的進程中,放在中國建立一個獨立強大的現代化國家的意願和追求中,放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幸福的歷史背景中。劇中的人物都沒有做簡單化、臉譜化地呈現,而是從他們所代表的思想、立場和觀點,進行了深入的描述。其次,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達到了新高度。正是有了對這場戰爭的精準認知和深刻把握,才有了對整個劇情當中重要人物形象的生動塑造。無論是中國共產黨的關鍵人物,還是國民黨集團的高層人物,他們都各具特點,都有著精細且生動地刻畫。該劇不僅對這些影響歷史的大人物做了豐富多樣地呈現,同時也塑造了很多精彩生動的小人物。比如“孔大膽”從“孔小膽”成長為“孔班長”,從一個東北普通農民,最後成長為一個勇敢的將士。這種成長讓我們感受到共產主義的感召力。最後,該劇對史料的發掘達到了新高度。該劇採用了這場戰爭的黨史、軍史和中國革命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大量的數據材料、史實事件、歷史細節都被運用到整部劇當中。包括中、美、蘇三方的角逐,國共雙方對決的細節等,都是以往的電視劇當中較少觸及的。該劇在製作和創作上體現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高水準和高站位,既準確把握了宏大的歷史背景,又深入史實細節進行藝術表達。在視覺效果上,該劇有323場武戲,還有攻城、轟炸、水戰等85場大場面,逼真驚艷、震撼人心。通過全新的技術手段對雨景、雪景和大量的戰爭場景進行了豐富多樣地呈現,給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聽體驗。全劇將波瀾壯闊、翻天覆地的歷史洪流與多姿多彩、跌宕起伏的人物命運有機融合,形成史與詩的恢宏交響。與此同時,“司令部視角”與“戰壕視角”平行展開;“軍事視角”與“社會視角”交相輝映,從政治、經濟、社會、外交、民生等多個層面來精寫解放戰爭,讓重大題材創作變得耳目一新。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在建黨百年的歷史背景下,重磅推出這部思想精深、藝術性高、製作精良的優秀電視劇作品,在新廣度、新高度和新力度上積累的經驗,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挖掘、梳理和總結(《光明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