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綜述各國的地理形勢、氣候、物產、政治、經濟、文化、風俗、宗教等概況。書中多數國家的介紹都是從自然環境敘述到社會概況,尤為珍貴的是還用17個專題對印度作了重點介紹,基本上囊括了印度的全貌。
(二)記載了重要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全書介紹的國家多數都涉及到一些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但該書並非歷史人物傳記,只是一部地理志,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是玄奘參謁名人故地、觀看遺存文物時引發出來的。書中記載的歷史事件儘管都與佛教有關,但對考察該國的政治狀況也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三)記述了佛教各教派的演變與分布狀況。玄奘漫遊印度各地,隨時記錄各國信教情況。
作品目錄
卷書 |
---|
|
卷第一 三十四國 阿耆尼國 屈支國 跋祿迦國 笯赤建國 赭時國 怖捍國 宰堵利瑟那國 颯秣建國 弭秣賀國 劫布呾那國 屈霜你伽國 喝捍國 捕喝國 伐地國 貨利習彌伽國 羯霜那國 呾蜜國 赤鄂衍那國 忽露摩國 愉漫國 鞠和衍那國 鑊沙國 珂咄羅國 拘謎陁國 縛伽浪國 紇露悉泯健國 忽懍國 縛喝國 銳秣陀國 胡寔健國 哩刺健國 揭職國 梵衍那國 迦畢試國 |
|
卷第三 八國 鳥仗那國 缽露羅國 呾叉始羅國 僧訶補羅國 烏刺屍國 迦濕彌羅國 半笯嗟國 曷邏闌補羅國 |
卷第四 十五國 磔迦國 至那仆底國 闍爛達羅國 屈露多國 設多圖盧國 波理夜哩羅國 秣菟羅國 薩他泥濕伐羅國 窣祿勤那國 秣底補羅國 婆羅吸摩補羅國 瞿毗霜那國 堊醯掣哩邏國 毗羅刪拿國 劫比他國 |
卷第五 六國 羯若鞠闊國 阿逾陀國 阿耶穆怯國 缽邏耶伽國 幡賞彌國 鞞索迦國 |
卷第六 四國 室羅伐悉底國 劫比羅伐窣堵國 藍摩國 拘屍那揭羅國 |
卷第七 五國 婆羅疙斯國 戰主國 吠舍厘國 弗栗恃國 尼波羅國 |
|
|
卷第十 十七國 伊爛孥缽伐多國 瞻波國 羯朱嗢祗羅國 奔那伐彈那國 迦摩縷波國 三摩呾吒國 耽摩栗底國 羯羅孥蘇伐剌那國 烏荼國 恭御陀國 羯饅伽國 幡薩羅國 案達羅國 馱那羯磔迦國 珠利耶國 達羅毗荼國 秣羅矩吒國 |
卷第十一 二十三國 僧伽羅國 恭建那補羅國 摩訶剌他國 跋祿羯咕婆國 摩臘婆國 阿吒厘國 契吒國 伐臘毗國 阿難陀補羅國 蘇剌他國 瞿折羅國 鄔閩衍那國 擲枳陀國 摩醯濕伐羅補羅國 信度國 茂羅三部盧國 缽伐多國 阿點婆翅羅國 狼揭羅國 波剌斯國 臂多勢羅國 阿輿荼國 伐刺孥國 |
卷第十二 二十二國 漕矩吒國 弗栗恃薩儻那國 安哩羅縛國 闊悉多國 活國 瞢健國 阿利尼國 曷邏胡國 訖栗瑟摩國 缽利曷國 咽摩哩羅國 缽鐸創那國 淫薄健國 屈浪擎國 達摩悉鐵帝國 屍棄尼國 商彌國 朅盤陀國 烏鎩國 怯沙國 斫句迦國 瞿薩旦那國 |
|
|
創作背景
由於隋朝末年統治者濫用民力,國力虧虛,突厥乘機威脅中原,直到唐初的李淵,也不得不屈從於突厥。唐太宗這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自然要徹底雪恥,他決心消滅西突厥割據勢力,統一西域並發展與中亞、南亞和西亞各國的交往,為此必須了解西域一帶的地理、人情。
13歲時,玄奘立志“遠紹如來,近光遺法”,從此遁入空門。當時社會的佛學氛圍濃厚,玄奘天資聰穎,很快就脫穎而出。後來,玄奘修行的淨土寺因戰亂而不再適合修行,玄奘只好離開洛陽四處遊歷,先後到成都、長安、揚州、蘇州等地,遍訪名師,最後又到長安問師於法常、僧辯兩位大師。當時,玄奘的佛學修養已經非常深厚,令長安的高僧刮目相看,人們都稱他為“佛門千里駒”。
然而,隨著學業的長進,玄奘心中的困惑也越來越多,而這些疑惑又並非國內佛典和大師所能解決,於是他下定決心到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去求經學法。
根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大唐西域記》等史料記載,玄奘在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離開長安。開始了西行求經之旅。一路上,玄奘歷經千辛萬苦,多次陷入絕境,最終到達了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在那裡留學5年,之後又週遊印度。當地的僧人十分敬仰他的人品學識,戒日王(印度成日朝國王)還專門為他召開了辯法大會,他的名氣因此越來越大。人們都希望他留在印度,然而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回了國。
貞觀十七年(643年)春,玄奘謝絕了印度眾僧的挽留,攜帶657部佛經回國。兩年後,他回到了闊別已久的首都長安。玄奘此行,歷時19年,行程5萬里,是一次偉大的旅行。
回到長安後,玄奘受到盛大歡迎,唐太宗召見了他,對他的才學十分賞識,命令宰相房玄齡選取高僧,協助玄奘翻譯佛經。唐太宗還敦促他將在西域的所見所聞撰寫成書,於是由玄奘口述,弟子辯機執筆的《大唐西域記》一書在貞觀二十年(646年)問世了。
作品鑑賞
《大唐西域記》體例嚴謹,文筆絢麗雅致,簡扼流暢。他的記述似乎有一個比較固定的全面的章法:幅員大小、都城大小地理形勢、農業、商業、風俗文藝、語言、文字、貨幣、國王、宗教等等,這些方面幾乎都要涉及。田記述所見所聞,寫景狀物,語言簡潔、生動,文辭絢麗,如對“千泉”(今吉爾吉斯境內,吉爾吉斯山脈北麓一帶)的記述:
“素葉城西行四百餘里,至千泉。千泉者,地方二百餘里,南面雪山,三垂平陸。水土沃潤,林樹扶疏,暮春之月,雜花若綺。泉池千所,故以名焉。”
以詩一般的語言介紹了“千泉”得名之由,使人如親歷其境。如對“大流沙”的描述甚為生動傳神:
“從此東行入大流沙,沙則流漫,聚散隨風,人行無跡,遂多迷路,四遠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來者聚遺骸以記之。乏水草,多熱風,風起則人畜婚迷,因以成病。時聞歌嘯,或聞號哭,視聽之間,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屢有喪亡,蓋鬼魅之所致也。”
學術價值
西域史地
《大唐西域記》為研究中國西北地區的歷史地理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資料,其記載的一百多個城邦、地區和國家中,有一部分在中國新疆境內。有關西域地區的古籍流傳下來的不多,而《大唐西域記》不僅記載翔實,而且有的記載舉世無雙,足以彌補正史地理志、西城傳記之闕。如關於于闐地區從中原輸人並開始養蠶的最早記載,就見於《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記載了重要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全書介紹的國家多數都涉及到一些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但該書並非歷史人物傳記,只是一部地理志,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是玄奘參謁名人故地、觀看遺存文物時引發出來的。書中記載的歷史事件儘管都與佛教有關,但對考察該國的政治狀況也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南亞史地
《大唐西城記》是研究古代中亞和南亞(尤其是印度)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印度以及中亞、南亞各國,本地流傳下來的古代歷史文獻很少,許多重要歷史事件靠外國人的記載保存下來。對印度歷史文化的記載,玄奘以前的那一些著作都比較簡略。《大唐西域記》保留了十分豐富的資料,因而顯得格外可貴。印度歷史學者馬宗達在其《古代印度》一書中說:“我們記述的有關曷沙伐彈那的絕大部分事實都來自一個遊方僧的驚人的記載。此外,這些記載還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印度當時情況的圖畫,這種圖畫是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要回顧7世紀以前的印度歷史,不能不依靠《大唐西域記》。
這部書保存了大量的印度史料。在唐玄奘之前,印度的歷史幾乎一片空白。對於有著悠久文明的印度宗教、古代地理來說,這部書是主要的史料。印度的歷史學家表示:“如果沒有玄奘, 重建印度歷史幾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印度的重要歷史遺蹟王舍城、那爛陀寺就是根據《大唐西域記》發掘出的。可以說,如今幾乎找不到一本講古代印度問題而不引用《大唐西域記》的書。至於佛教史料,書中記述的就更多了。
佛教史地
《大唐西域記》從佛教徒的視角記載了印度佛教史上的幾次結集、佛教古蹟、建築教派及其分布、佛事活動和僧侶生活等,成為研究印度佛教文化的不可或缺的著作。是書對古印度許多城邑和寺院的地理位置的描述,為考古發掘提供了線索,如規模龐大的那爛陀寺遺址和藝術瑰寶阿旃陀石窟等著名文化古蹟,主要是根據《大唐西域記》所提供的線索發掘和復原的。
中西交通
《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古代中西交通提供了資料。它勾畫了一幅從中國新疆起,西抵伊朗和地中海東岸,南達印度半島、斯里蘭卡,北到中亞細亞和阿富汗東北部,東到今印度支那半島的中外交通的地圖。從有關唐初政治形勢的信息迅速傳遞至印度一事,可見兩地之間的交往聯繫是比較密切的。
通俗文學
《大唐西域記》文筆絢麗,是遊記中的佳品。其記事敘物寫景,富有文學意味。如記述的與佛教有關的傳說故事、有人物、有情節,構思精巧,想像奇特,引人入勝,因此得以在中國流傳,並對中國的俗文學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後世影響
《大唐西域記》內容的獨特性和本身所具有的文學價值,使得它對後世的文學作品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志人志怪的題材方面。
明朝小說家吳承恩,根據《大唐西域記》及民間傳說並作藝術加工,終於寫成長篇神話小說《西遊記》。
作品評價
現代學者
易君左:《大唐西域記》為世界不朽之名著,東西學者莫不珍視此書為曠代瑰寶,窮探精研,費一生之力,至死而無已。
現代教育家蘭州大學校長
辛樹幟:三藏法師所述《大唐西域記》文采飛動,記敘詳贍,乃研究中印文化交通及中亞沿革地理之瑰寶。自《皇華四達記》、《西域裡程記》、《中天竺行記》散佚後,遂為不二之珍。
版本信息
在中國,《大唐西域記》的影響及其對它的研究由來已久。唐時即有抄本流傳,在敦煌莫高窟,就曾發現過唐寫本的殘卷,現為傳世最早的本子。宋代以來,有多種刊本、注本,清末民初以來出現多種研究著作。茲列舉主要版本、專著如下:
《大唐西域記》,敦甲本,敦煌寫本殘卷,英國倫敦博物院收藏。《大唐西域記》,敦乙本,敦煌寫本殘卷,法國巴黎國民圖書館藏。
《大唐西域記》,福州本,北宋崇寧福州寺殘本,今存於北京國家圖書館。《大唐西域記》,趙城本,金刊《趙城藏》殘本,今存於北京國家圖書館。《大唐西域記》,資福本,南宋安吉州資福寺刊本。
《大唐西域記》,磧砂本,南宋蘇州磧砂延聖院《磧砂藏》刊本。《大唐西域記》,金陵本,1957年金陵刻經處刊本(呂徵校)。
《大唐西域記》,點校本,章巽點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
《大唐西域記古本三種》,向達輯,中華書局,1981年出版。
《大唐西域記校注》,季羨林張廣達等校注,中華書局,1985年出版。該本博採眾家之長,縱考古今之變,是目前中外校釋、研究《大唐西域記》的集大成之作。
《大唐西域記地理考證》,清末民初丁謙著,為最早研究《西域記》地理考證的專著。
《大唐西域記史地研究叢稿》,周連寬著,中華書局1984年出版。
19世紀以來,日本、歐美的譯本有:1958年儒蓮的法譯本,1884年比爾的英譯本,1905年瓦特斯的英譯本,1912年日本掘謙德的譯註本,1911年日本京都帝大校本,1936年日本小野玄妙譯本,1943年日本足立喜六的譯註本,1972年日本水谷真誠的譯註本。
作者簡介
玄奘(602—664), 本姓陳,名禕,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南)人,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佛教經典著名翻譯家,中國佛教唯識宗的創始人。貞觀元年(627), 他從長安出發,隻身西行,萬里孤征,在外十九年,行程五萬里,行經一百多個古國,遍游印度各地;於貞觀十九年歸來,受到長安民眾空城迎接,第二年奉敕完成《大唐西域記》。
辯機,唐代僧人。年少能文,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參加玄奘在長安的譯場。《大唐西域記》即由玄奘述辯機綴輯。貞觀末以罪被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