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之歌(北師大版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文)

夜鶯之歌(北師大版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文講述了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夜鶯”的孩子,機智的用鳥叫聲給游擊隊員報信,把一股德寇引進游擊隊的埋伏圈,使游擊隊全殲德寇的故事。

此文當時的背景是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是蘇聯立陶宛作家茨維尓卡的代表作之一。

(六年級上學期) 6單元 第三篇課文 <夜鶯之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夜鶯之歌
  • 外文名:Song Of The Nightingale
  • 類別:外國文學
課文,成名,詞語解釋,作者,

課文

戰鬥剛剛結束,一小隊德國兵進了村莊。街道兩旁儘是黑色的瓦礫(lì),燒焦的樹木垂頭喪氣地彎著腰。
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就又響起來,越來越有勁。
土兵們和中尉注意聽著,看看周圍的灌木叢,又望望道旁的白樺樹。他們突然發現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有個孩子坐在河溝邊,耷(dā)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顏色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拿著一塊木頭,不知道在削什麼。“餵。你來!”中尉用生硬的俄國話叫那個孩子。
孩子趕緊把小刀放到衣袋裡,抖了抖沾(zhān)在上衣上的木屑,走到中尉跟前來。
“喂,讓我看看!”軍官說。
孩子從嘴裡掏出一個小玩意兒,遞給他,快活的藍眼睛望著他。
那是個白樺樹皮做的口哨。
“這玩意兒你做得還不錯。”軍官點了點頭。他那陰沉的臉上露出一絲冷笑,“誰教你這樣吹哨子的?”
“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
孩子學了幾聲杜鵑叫。接著,他又把哨子塞到嘴裡吹起來。
“村子裡就剩下你一個了嗎?”軍官繼續盤問他,並且把望眼鏡拿到眼睛前。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裡有麻雀、烏鴉、鷓(zhè)鴣(gū),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一個!”
“你這個壞傢伙!”軍官打斷孩子的話,“我是問你這裡有沒有人。”
“人?戰爭一開始,這裡就沒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剛剛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喊著‘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蠢東西!”軍官想著心事,輕蔑地冷笑了一下。
“喂,你認識往蘇蒙塔斯村去的路嗎?”
“怎么會不認識!”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裡有個磨坊,我常到磨坊附近的堤壩上去釣魚。那兒的狗魚可凶呢,能吃小鵝!”
“好啦,好啦,帶我們去吧。要是你帶得對,我就把這個小東西送給你。”軍官說著,指了指他的打火機,“要是你把我們帶到別處去,我就把你的腦袋擰下來。聽懂了嗎?”
隊伍出發了,行軍灶打頭,跟著就是小孩和軍官並排走著。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樹枝,或者彎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像把身邊的敵人完全忘了。
森林越來越密。那彎彎曲曲的小道穿過茂密的白樺樹林,穿過雜草叢生的空地,又爬到長滿雲杉的小山上去了。
正在把敵人引入圈套的情報員正在把敵人引入圈套的情報員
樹林深處,有幾個游擊隊員埋伏在那裡,樹旁架著衝鋒鎗。他們從樹枝縫裡向外望,能夠看見那曲折的小路。他們不時說幾句簡單的話,小心地撥開樹枝,聚精會神地望著遠方。
“你們聽見了嗎?”一個游擊隊員突然說。遠處好像有一種什麼鳥在叫,隨著風吹雲山的細碎聲模模糊糊地傳來。他伸直了腰,側著頭,往叫聲那邊聽,“夜鶯!”
“你沒聽錯嗎?”另一個游擊隊員問。先說話的那個人緊張起來,再仔細聽,可又什麼也聽不見了。不過,他還是從大樹樁子下邊掏出四個手榴彈來,放在面前,準備戰鬥。
“現在你們聽見了沒有?”
夜鶯的歌聲越來越響了。
先聽到夜鶯叫的那個人呆呆地站著,好像釘在那裡似的。他慢慢的數:“一,二,三,四……”一邊數一邊用手打著拍子。
“三十二個鬼子……”那個人注意數著一聲一聲的鳥叫,最後說。只有游擊隊員才知道這鳥叫的意思。夜鶯的叫聲停止了,接著傳來兩聲杜鵑叫。“兩挺機關槍。”他又補充說。
“對付得了!”一個滿臉鬍子的漢子端著衝鋒鎗說。說完,理了理掛在腰間的子彈袋。
“對付得了!”先聽到鳥叫的那個人回答說,“我和斯切潘把他們放過去,等你們開了火,我們在後邊阻擊。如果我們出了什麼事,你們可不要忘了小夜鶯……”
過了幾分鐘,德國兵在雲杉林後邊出現了。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但是那歌聲的意思游擊隊員早已知道了。
德國兵走進雲杉林的時候,樹林深處突然發出一聲口哨響,像回聲一樣回答了孩子。孩子突然轉了個身,鑽到樹林深處,不見了。槍聲打破了林中的寂靜。軍官還沒來得及抓起手槍,就滾到路邊去了。被衝鋒鎗打傷的德國兵一個跟一個地倒下了。德國兵的呻吟聲、叫喊聲,游擊隊員的喊殺聲,一時充滿了樹林。
第二天,孩子又穿著那件綠上衣,坐在河岸邊削什麼東西,並且不時回過頭去,望望那幾條到村子去的道路,好像在等候誰似的。從孩子的嘴裡飛出婉轉的夜鶯的歌聲。他這歌聲,即使是聽慣夜鶯叫的人,也分不出跟真的叫聲有什麼兩樣。

成名

本文為北師大版語文第11冊課文
(六年級上學期) 第6單元 第三篇課文 <夜鶯之歌>
本文講述了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夜鶯”的孩子,機智的用鳥叫聲給游擊隊員報信,把一股德寇引進游擊隊的埋伏圈,使游擊隊全殲德寇的故事。表現了夜鶯的機智、勇敢和熱愛祖國的思想品質。
此文當時的背景是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6月,德軍突然入侵蘇聯,蘇聯人民奮起抗擊,經過幾次重大戰役,粉碎了德軍所向無敵的神話,並與盟國一起,使德軍在1945年5月8日無條件投降。

詞語解釋

耷拉:下垂。
婉轉:悅耳、動聽、形容聲音特別好聽。
輕蔑:輕視,不放在眼裡。
阻擊:以防禦手段阻擊敵人增援,逃跑或進攻。
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發出聲音。
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生機勃勃:生命力特別旺盛。
垂頭喪氣:低著頭、沒有精神、沮喪的樣子。

作者

茨維尓卡
(1909~1947) 蘇聯立陶宛作家。生於農民家庭。曾在考納斯藝術學校學習,後赴巴黎研究文學與藝術。1930至1931年參加立陶宛作家反法西斯組織“第三戰線”。1924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有:詩集《第一次彌撒》(1928),短篇小說集《尼科鄉的落日》(1930),長篇諷刺小說《弗蘭科·克魯克》(第1、2部,1934),小說《哺育我們的大地》(1935),長篇小說《工匠和兒子們》(1936),短篇小說集《日常的故事》(1938)、《橡樹的根子》(1945)、《友誼的種子》(1947)。他所寫的《夜鶯之歌》還錄入了國小課本。此外還寫了一些兒童文學讀物。他在作品中揭露社會黑暗和壓迫,表現立陶宛農民的不幸遭遇和階級覺悟提高的過程,暴露法西斯侵略者的罪惡。他的作品富於民間文學情調和健康明朗的幽默,人物描繪生動,對立陶宛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影響。1940年立陶宛解放以後,他被選為立陶宛最高蘇維埃代表。同年參加共產黨。曾擔任立陶宛作家協會的領導工作。曾在考納斯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第一次彌撒》(1928),長篇小說《哺育我們的大地》(1935)、《工匠和兒子們》(1936)和長篇諷刺小說《弗蘭克·克魯克》(2卷,1934)。他以短篇小說見長,著名的有《尼科鄉的落日》(19338)、《橡樹的根子誼的種子》(1947揭露舊社會法西斯的農民的悲慘們的覺醒。作品富有民間色彩,而且幽默詼諧,對立陶宛小說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夜鶯之歌(北師大版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