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筆記》與辯證法

《哲學筆記》與辯證法

《<哲學筆記>與辯證法》是現代黃楠森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哲學筆記》與辯證法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黃楠森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對列寧在枝哲學筆記》中的唯物辯證法思想按專題作出了系統的集中的研究和介紹,其中不僅包含了作者對若干問題的獨到理解,而且包含了作者在運用列寧的辯證法思想來分析哲學基本理論問題時所作的引申和發揮。該書除序言外共分九章,第一章談列寧在1914—-1916年對辯證法的研究。第二章是唯物辯證法的對象、內容和體系。第三、四、五、六、七章是唯物辯證法內容的展開,即整體範疇(唯物辯證法的開端)、並存範疇、層次範疇、過程範疇、認識範疇。第八章列寧論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中的辯證法思想。第九章列寧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批判、繼承和改造。
該書提出列寧關於哲學體系的思想是唯物主義地改造黑格爾的思想體系的結果,一是辯證法、認識論和邏輯學是同一個東西;一是最高的概念是存在,存在是這個體系的開端,一是哲學範疇的排列符合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複雜、從淺到深的順序;一是辯證法體系的核心不是否定之否定,而是對立統一規律。據此,作者提出一個以《哲學筆記》為根據的唯物辯證法體系的草圖:6類36對範疇。1.整體範疇:(1)存在和無;(2)物質實體和屬性、關係者和關係。2.並存範疇:(3)空間和時間;(4)中斷和連續(5)獨立和聯繫、直接和間接:(6)部分和全體;(?)質和量。3、層次範疇:(8)外和內,(9)現象和本質、現象和規律;(10)形式和內容;(11)個別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具體和抽象;(12)偶然和必然;(13)相對和絕對;(14)有限和無限。4、過程範疇:(15)靜止和運動、變化、發展;(16)原因和結果;(17)條件和根據、外因和內因;(18)同一和差異、統一和鬥爭;(19)進化和飛躍、量變和質變;(20)重複和前進(否定之否定);(21)可能和現實。5、社會範疇:(22)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存在和意識;(23)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24)生產力和生產關係;(25)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26)個人和人民民眾;6、認識範疇:(27)客體和主體;(28)實踐和認識;(29)感性和理性;(30)歸納和演繹;(31)分析和綜合;(32)概念和判斷、判斷和推理;(33)謬誤和真理;(34)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35)手段和目的;(36)必然和自由。這個體系具有一些十分明顯的特點:l、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真正融為一體。2、世界觀、認識論和邏輯學是同一個東西。從嚴格的意義上講,這個體系包括三大部分;第1至4部分為一般辯證論,第5部分為歷史辯證論,第6部分為認識辯證論,其中又包括思維辯證論,即邏輯學。3、六部分的排列以及每部分中的各個範疇的排列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複雜,由淺入深,由靜到動,從客觀到主觀的原則。4、這個體系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而不是否定之否定規律,因此,其中範疇都是成對的,都是對立統一的,而不是三段式的。
該書認為列寧對黑格爾的態度可以概括為三點:(一)實事求是地肯定黑格爾哲學中的合理思想。(--)列寧對黑格爾的態度也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黨性原則的典範。(三)唯物主義地改造黑格爾的辯證法。
該書緊扣列寧的噬哲學筆記》,努力抓住列寧辯證法思想發展的脈搏,進一步引申、發揮,提出一個以《哲學筆記》為根據的唯物辯證法的草圖。該書文筆明白曉暢,深入淺出,對於初學《哲學筆記》的讀者和願意對《哲學筆記》作深入研究的讀者均有參考價值。

出版信息

北京出版社1984年出版,20.8萬字,責任編輯:岳民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