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拼音:chuàng,chuāng)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創讀chuàng時,《說文解字》認為本作“刱”。以第一次掘井表示事業上的初次去做。後作剏、剙、創。創讀chuāng時,本作刅。刅始見於西周金文,以刀口有血表示傷口,用作動詞指殺傷。後世並用“創”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
- 拼音:chuàng,chuāng
- 繁體:創
- 部首:刂
- 五筆:WBJH
- 倉頡:OULN
- 鄭碼:ODYK
- 字級:一級(編號:0494)
- 平水韻:去聲二十三漾,下平七陽
- 注音字母:ㄔㄨㄤˋ,ㄔㄨㄤ
- 筆畫數:2+4(部首+部首外)
- 造字法:形聲字
- 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異體字:剏*、剙*、刅、刱(其餘見擴展圖冊)
- 統一碼:基本區-521B
- 四角碼:82700
文字溯源
詳細釋義
讀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chuàng | 動詞 | 開始做;第一次實現。 | start(doing sth.); do(sth.for the first time); create | 《漢書·敘傳下》:“叔孫奉常,與時抑揚,稅介免胄,禮義是創。”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敬德公,這位起家立業的祖先創下了一條規矩。” | 創業;創辦;首創 |
通過經營等而取得。 | 創收;創利;創匯 | ||||
〈文言〉建造。 | 《新唐書·李昭德傳》:“昭德規創文昌台及定鼎、上東諸門,標置華壯。” | ||||
〈文言〉撰寫,創作。 | write | 《論語·憲問》:“為命,裨諶草創之。” | |||
〈文言〉超出;擴大。 | expand | 葉適《蔣公墓志銘》:“孰經常,孰橫斂,某創支,某定例。” | |||
〈文言〉懲治;警戒。 | punish | 《尚書·益稷》:“予創若時。” | |||
同“闖”。多見於俗文學作品。 | 《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我何玉鳳從十二歲一口單刀創了這幾年,什麼樣兒的事情都遇見過。” | ||||
名詞 | 〈文言〉初始。 | 酈道元《水經注·谷水》:“皇居創徙,宮極未就,止蹕於此。” | |||
形容詞 | 前所未有的;獨到有新意的。 | 創舉;創見;創意 | |||
chuāng | 名詞 | 傷口;外傷。 | wound | 創傷;刀創;創巨痛深 | |
〈文言〉瘡。 | scar | ||||
動詞 | 殺傷;打擊。 | injure | 《韓非子·大體》:“雄駿不創壽於旗幢。” 《漢書·薛宣傳》:“宣子況為右曹侍郎,數聞其語,賕客楊明,欲令創鹹面目,使不居位。” | 重創 | |
〈文言〉砍;劈。 | cut | 魏源《〈海國圖志〉敘》:“鉤稽貫串,創榛辟莽,前驅先路。” |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廣韻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書影 | 《說文解字注》書影 | |
《說文解字》書影 | 《說文解字注》書影 | 《康熙字典》書影 |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 字頭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先秦 | 創、刱 | 高本漢系統 | tʂʰ | i̯aŋ | |
先秦 | 創、刱 | 王力系統 | 陽 | tʃʰ | ǐaŋ |
先秦 | 創、刱 | 董同龢系統 | 陽 | tsʰ | aŋ |
先秦 | 創、刱 | 周法高系統 | 陽 | tsʰ | iaŋ |
先秦 | 創、刱 | 李方桂系統 | 陽 | tsh | rjang |
魏 | 刱 | 陽 | jang | ||
晉 | 刱 | 陽 | jang | ||
隋唐 | 創、刱 | 高本漢系統 | tʂʰ | i̯aŋ | |
隋唐 | 創、刱 | 王力系統 | tʃʰ | ǐaŋ | |
隋唐 | 創、刱 | 董同龢系統 | tʃʰ | jɑŋ | |
隋唐 | 創、刱 | 周法高系統 | tʂʰ | iɑŋ | |
隋唐 | 創、刱 | 李方桂系統 | tṣh | jang |
韻書集成
韻書名稱 | 字頭 |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聲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廣韻 | 創 | 創 | 宕 | 平聲 | 下平十陽 | 初 | 開口呼 | 三 | 次清 | 初良切 | tʃʰjɑŋ | |
剏 | 宕 | 去聲 | 四十一漾 | 初 | 開口呼 | 三 | 次清 | 初亮切 | tʃʰjɑŋ | |||
集韻 | 瑲 | 宕 | 平聲 | 下平十陽 | 清 | 開口呼 | 三 | 次清 | 千羊切 | tsʰiɑŋ | ||
刅 | 宕 | 平聲 | 下平十陽 | 初 | 開口呼 | 三 | 次清 | 初良切 | tʃʰiɑŋ | |||
創 | 宕 | 去聲 | 四十一漾 | 初 | 開口呼 | 三 | 次清 | 楚亮切 | tʃʰiɑŋ | |||
韻略 | 平聲 | 陽 | 初莊切 | |||||||||
去聲 | 漾 | 楚亮切 | ||||||||||
增韻 | 平聲 | 陽 | 齒良切 | |||||||||
平聲 | 陽 | 初莊切 | ||||||||||
去聲 | 漾 | 楚亮切 | ||||||||||
中原音韻 | 創 | 去聲 | 江陽 | 穿 | 合口呼 | 次清 | ʈʂʼaŋ | |||||
中州音韻 | 去聲 | 江陽 | 葉窓去聲 | |||||||||
洪武正韻 | 昌 | 平聲 | 十七陽 | 穿 | 醜 | 次清 | 齒良切 | tʃ‘iaŋ | ||||
瘡 | 平聲 | 十七陽 | 穿 | 醜 | 次清 | 初莊切 | tʃ‘uaŋ | |||||
創 | 去聲 | 十七漾 | 穿 | 醜 | 次清 | 楚浪切 | tʃ‘uaŋ | |||||
分韻撮要 | 創 | 陰去 | 第十剛講降角 | 穿 |
方音匯集
方言區 | 方言點 | 聲母及韻母 | 調值 | 調類 | 備註 |
---|---|---|---|---|---|
北京官話 | 北京 | tʂʰuaŋ | 55 | 陰平 | 未註明異讀原因 |
北京官話 | 北京 | tʂʰuaŋ | 51 | 去聲 | |
冀魯官話 | 濟南 | tʂʰuaŋ | 213 | 陰平 | 創傷 |
冀魯官話 | 濟南 | tʂʰuaŋ | 21 | 去聲 | 創造 |
中原官話 | 西安 | pfʰaŋ | 21 | 陰平 | 創傷 |
中原官話 | 西安 | pfʰaŋ | 55 | 去聲 | 創造 |
西南官話 | 武漢 | tsʰaŋ | 35 | 去聲 | |
西南官話 | 成都 | tsʰuaŋ | 13 | 去聲 | |
江淮官話 | 合肥 | tsʰaŋ | 35 | 去聲 | |
江淮官話 | 揚州 | tsʰuaŋ | 55 | 去聲 | |
晉語 | 太原 | tsʰuɒ̃ | 45 | 去聲 | |
吳語 | 蘇州 | tsʰɒŋ | 44 | 陰平 | 創傷 |
吳語 | 蘇州 | tsʰɒŋ | 52 | 上聲 | 創造 |
吳語 | 溫州 | tsʰuɔ | 44 | 陰平 | 創傷 |
吳語 | 溫州 | tsʰuɔ | 42 | 陰去 | 創造 |
湘語 | 長沙 | tɕʰyan | 33 | 陰平 | 創傷 |
湘語 | 長沙 | tɕʰyan | 33 | 陰平 | 創造。未註明異讀原因 |
湘語 | 長沙 | tɕʰyan | 45 | 陰去 | |
湘語 | 雙峰 | tsʰɒŋ | 55 | 陰平 | 創傷 |
湘語 | 雙峰 | tsʰɒŋ | 35 | 陰去 | 創造 |
贛語 | 南昌 | tsʰɔŋ | 44 | 陰平 | 創傷 |
贛語 | 南昌 | tsʰɔŋ | 45 | 陰上 | 創造 |
客家話 | 梅縣 | tsʰɔŋ | 31 | 上聲 | |
粵語 | 廣州 | tʃʰɔŋ | 53/55 | 陰平 | 創傷 |
粵語 | 廣州 | tʃʰɔŋ | 33 | 陰去 | 創造 |
粵語 | 陽江 | tʃʰɔŋ | 21 | 上聲 | |
閩語 | 廈門 | tsʰɔŋ | 11 | 陰去 | 創造;創傷文讀 |
閩語 | 廈門 | tsʰŋ | 11 | 陰去 | 創傷,白讀 |
閩語 | 潮州 | tsʰaŋ | 213 | 陰去 | |
閩語 | 福州 | tsʰouŋ | 44 | 陰平 | 創傷 |
閩語 | 福州 | tsʰauŋ | 213 | 陰去 | 創造 |
閩語 | 建甌 | tsʰɔŋ | 22 | 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