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唐代王昌齡組詩作品)

出塞(唐代王昌齡詩作)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出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組邊塞詩。第一首詩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慨嘆邊戰不斷以及國無良將,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邊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第二首詩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剛剛結束時的情景,生動描繪了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充分表現了勝利者的驕傲神態。全組詩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鍊明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出塞二首
  • 作品別名:出塞
  • 出處:《全唐詩
  • 作者:王昌齡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出塞二首
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其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出塞:出關,出征。
⑵秦時明月漢時關:互文見義,秦漢時代的明月和雄關,即明月和雄關依然和秦漢時代一樣。
⑶萬里長征人未還:出關萬里參加遠地征戍的人都沒有回來。
⑷但使:只要。龍城:一作“盧城”,指盧龍城,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飛將:指西漢名將李廣,曾任右北平太守,治盧龍縣。一說指西漢名將衛青
⑸不教:不叫,不讓。教,令、使。胡馬:指侵擾中原的北方遊牧民族騎兵。度:越過。陰山崑崙山的北支,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及河北省北部。
⑹騮馬:黑鬣黑尾巴的紅馬,駿馬的一種。新:剛剛。
⑺沙場:指戰場。胡三省《通鑑注》:“唐人謂沙漠之地為沙場。”
⑻震:響。
⑼匣:刀鞘。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其一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征人守邊禦敵出關萬里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軍李廣今還在,絕不會讓匈奴南下牧馬過陰山。
其二
剛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寶馬出戰,戰鬥後戰場上只剩下月光清寒。
城頭戰鼓還在曠野里震盪迴響,刀匣里的寶刀上血跡還沒有乾。

創作背景

《出塞二首》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出塞》是樂府舊題。秦漢以來,邊關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歸。詩人關心邊事,同情長期征戰的士兵,認為邊防上的要害問題是將領無用,不能抵禦來犯的敵人,因此借樂府舊題《出塞》作詩以昔諷今。其中第二首詩在《全唐詩》中同時也錄入李白名下,作《軍行》。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第一首詩慨嘆邊戰不斷以及國無良將,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邊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
詩的首句寫景物,為千古名句,受到歷代學士的激賞。前人詮釋此句說:“以月屬秦,以關屬漢者,非月始於秦,關起於漢也,意謂月之臨關秦漢一轍,征人之出俱無還期,故互動其文而為可解不可解之語。讀者以意逆志,自當瞭然,非唐詩終無解也。”(唐汝詢唐詩解》卷二十六)此句互文見義,含蘊豐富深遠。在時空的大背景上詩人揮灑如椽巨筆,將秦漢以來的千年歷史與當時明月籠罩下的萬裡邊關巧妙地融合起來。從歷史上看,秦漢時起便築城備胡,在千年漫長的歲月中,邊關內外一直與胡人征戰不斷,如今與戍邊戰士日夜相伴的秦月漢關自然便成為歷史的見證“人”。次句寫怨情。詩的主人公——久戍邊關的戰士,目睹眼前的景物“明月”、城“關”,不禁觸發起鄉關之思,不禁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整個民族的悲劇命運!萬里長征沒有歸期,古代秦漢已經如此,今天唐代依然如此。後兩句,以側面烘染的筆法點出詩篇的主題:假如李廣將軍還活著的話,就決不會讓胡馬越過陰山,邊境安定,征人也就可以回家與親人團聚了。這裡用“但使”“不教”的假設句對古代英雄人物飛將軍李廣充滿無限景仰之情,對現今將領的諷刺含意不言自明。
此詩悲壯渾成,婉而多諷,因之明代詩人李攀龍稱讚這首詩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第二首詩描寫一驚心動魄的戰鬥剛剛結束的情景,抒寫自信、進取、開拓為特徵的傳統尚武精神,風格剛健、清新。
驊騮駿馬,是再好不過的馬了,還要給它配上再美不過的白玉鞍橋,可以想見這馬上騎手的威風。這英武的騎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錯刀)奮戰沙場的。這騎士披一身月色,頂凜冽寒風,鏖戰而歸。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煙塵滾滾的沙場,那咚咚的進擊鼓聲還響徹耳畔。這風度軒昂、勇武不凡、充滿自信的騎士,就是詩人心目中唐軍將官的形象,也是詩人矢志抗敵、無時無刻不意欲拼搏戰場的心靈寫照。後兩句“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從耿耿赤心發出的雄壯的吶喊,也分明寄寓著詩人的殷切希望。
詩人描寫戰爭的勝利,不在於字面,而在於構成一種氣氛,把戰士的颯爽英姿,激昂振奮的風貌寫了出來。

名家點評

明·楊慎升庵詩話》:此詩可入神品。“秦時明月”四字,橫空盤硬語也。人所難解。李中溪侍御嘗問余,余曰:揚子云賦,欃槍為闉,明月為堠。此詩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蓋言秦時雖遠征而未設關,但在明月之地,猶有行役不逾時之意;漢則設關而戍守之,征人無有還期矣,所賴飛將御邊而已。雖然,亦異乎守在四夷之世矣。
明·顧璘《批點唐音》:慘澹可傷。音律雖柔。終是盛唐骨格。
明·敖英、凌雲《唐詩絕句類選》:“秦時明月”一首,用修、於鱗謂為唐絕第一,愚謂王之渙《涼州詞》神骨聲調當為伯仲,青蓮“洞庭西望”氣概相敵。第李詩作於淪落,其氣沉鬱;少伯代邊帥自負語,其神氣飄爽耳。
明·李攀龍、葉羲昂《唐詩直解》:慘澹可傷。結句出人意表,盛唐氣骨。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於鱗言唐人絕句當以此壓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極工妙才。既而思之:若落意解、當別有所取;若以有意無意、可解不可解間求之,不免此詩第一耳。
明·王世懋藝圃擷余》:於鱗選唐七言絕句,取王龍標“秦時明月漢時關”為第一,以語人,多不服。於鱗意止擊節“明·秦時明月”四字耳。必欲壓卷,還當於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渙“黃河遠上”二詩求之。
明·胡應麟詩藪》:“秦時明月”在少伯自為常調,用修以諸家不選,故《唐絕增奇》首錄之。所謂前人遺珠,茲則掇拾。於鱗不察而和之,非定論也。
明·胡震亨唐音癸簽》:王少伯七絕宮同閨怨,盡多詣極之作,若邊同“秦時明月”一絕,發端句雖奇,而後勁尚屬中駟,於鱗遽取壓卷,尚須商榷。
清·黃生《唐詩摘鈔》:中晚唐絕句涉議論便不佳、此詩亦涉議論,而未嘗不佳。此何以故?風度勝故,氣味勝故。
清·焦袁熹《此木軒論詩彙編》:好在第二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不可通。“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令人起長城之嘆。詩人之詞凡百,皆不忍盡、不敢盡、只有此一節尤不盡者,此《春秋》繼詩之旨也。如不信者、試遍覓唐人詩讀之。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邊防築城,起於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
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悲壯渾成,應推絕唱。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秦時明月”一首,“黃河遠上”一首,“天山雪後”一首,皆邊塞名作,意態雄健,音節高亮,情思悱惻,令人百讀不厭也。

作者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山西)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尉。因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出塞二首(出塞(唐代王昌齡詩作))
王昌齡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