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學報》是由中國中醫藥學會主辦的期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醫藥學報
- 外文名: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 主管單位:中國科協
- 主辦單位:中國中醫藥學會
- 出版周期:月刊
- 國內刊號:11-2134/R
- 國際刊號:1000-4971
- 郵發代號:18-90
- 定價:84.00
- 主編:佘靖
- 開本:16 開
- 單價:7.00
《中國醫藥學報》是由中國中醫藥學會主辦的期刊。
參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院校規劃教材·中醫針灸兒科學》等著作3部,在《中醫雜誌》、《中國醫藥學報》等雜誌發表論文20篇。科研成果 主持天津市科委及天津市教委課題2項;作為主研人員承擔“十一五”...
[2]“中醫藥治療終末期糖尿病腎病40例臨床報告”, 第一作者。論文發表在《新中醫》1996年第10期。[3]“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與病情控制”, 第一作者。該論文發表在《中國醫藥學報》1997年第12卷增刊。[4]“中老年常見病的治療及...
歷任《中國醫藥學報》常務副主編,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部、期刊編輯部、軟科學研究學組主任。兼任中國科學技術講學團教授,中國傳統醫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期刊編輯學會理事,全國中醫編輯學會副秘書長,中醫古籍名著編譯叢書編輯...
該次大會以“傳承·創新·融合”為主題,全中國各地從事仲景學說教學、臨床與科研等代表參加了會議。同期召開了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經方專業委員會第4次學術年會。學術期刊 《中華中醫藥雜誌》原名《中國醫藥學報》,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
舒肝活血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國醫藥學報》。具有舒肝活血,利濕解毒之功效。主治慢性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屬肝氣鬱結或氣滯血瘀。症見口苦、口粘,疲乏、肝區痛、腹脹、納差、失眠、肝掌、蜘蛛痣等,舌淡紅,脈沉細或弦。組成 柴胡...
7次參加國家級及省級學術會議,發表於《成都中醫學院學報》上的《也義陰陽之升降》以及發表於《內經新論》中的《內經“陰中之陽”陽中之陰淺析》等較有影響,《中藥理論中“氣”的質疑》發表於《中國醫藥學報》1990年第3期。
公開發表“消渴(糖尿病)中醫分期辨證與療效評定標準”(《中國醫藥學報》,1993)等30多篇學術論文。主編或參編的學術專著9部,如《中醫內科津梁》(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實用中醫內科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糖尿病...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運動醫學雜誌》、《中醫雜誌》、《中國醫藥學報》等特約編審。陳教授長期從事中醫診斷學教學、科研及中醫臨床工作;研究方向為中醫病證診斷規範化及證候的生物學基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家高...
論文:《中西醫結合治療26例皮肌炎臨床分析》在《北京中醫》1994年第3期上發表《水蛭治療皮膚病的一點體會》,在《中國醫藥學報》2003年第18 卷增刊上發表2001年,參加《皮膚病中醫特色治療》一書的撰寫工作,由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在《北京中醫》、《中華醫學研究》、《中醫藥信息雜誌》、《中國醫藥學報》發表過多篇論文,有的被2005、2006年《中國現代醫學論文》收錄。2005年與他人合編《家庭小藥房》,對國家頒布的非處方中成藥的功效及治療範圍做出詳細的說明,由...
多次參加全國及國際學術會議,在《中國醫藥學報》、《中醫雜誌》、《新中醫》、《海內外》(美國紐約)、《華信醫藥》(台灣高雄)、《天真雜誌》(台灣台中)等國內外20餘種雜誌發表論文達百篇,著作:《肝炎論治學》、《肝病防治藥物...
經放療,全身狀況極差,而於1983年4月起改討用中藥治療。症見面色白,虛腫,虛羸無力,聲嘶,飲食吞咽艱難,尿少便秘,舌淡苔膩,脈虛大。以上方治療,迄今4年,多次複查,病情穩定,未復發。來源 《中國醫藥學報》,1987,(1):39。
⑵論中醫在面神經科的運用 《中國實用外科雜誌》2001年5月第6卷第1期 ⑶細胞免疫介入技術在臨床中的各種運用《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學報》98年8月第8卷第9期 ⑷當今面癱治療方法面面觀 《中國醫藥學報》 2008年6月第5卷第2期 ⑸不...
5—10年者40例;10年以上者24例;最長生存時間為16年。方源:倪毓生:中醫藥治療晚期惡性腫瘤140例臨床觀察。《中國醫藥學報》(1):17,1987。偏方:半枝蓮15g,苦參10g,豬苓15g,海金沙15g,草河車10g。水煎服,每日2次。
在《新中醫》《中原醫刊》《遼寧中醫》《廣西中醫藥》《北京中醫》《中西醫結合雜誌》《中醫民間療法》《中國醫藥學報》《中醫雜誌》等國家、省級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30餘篇,專著3部,發明專利2項,科研成果1項。先後獲得洛陽...
副主任、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生部客籍教授、美國加州中國醫學研 究院學術顧問、美國中醫藥研究院學術顧問、新加坡中醫學院畢業 醫師協會汞久學術顧問,中國醫學基金會理事、《中醫雜誌》編委、《中國醫藥學報》編委、《北京中醫》編委會顧問、...
5—10年者40例;10年以上者24例;最長生存時間為16年。方源:倪毓生:中醫藥治療晚期惡性腫瘤140例臨床觀察。《中國醫藥學報》(1):17,1987。偏方:半枝蓮15g,苦參10g,豬苓15g,海金沙15g,草河車10g。水煎服,每日2次。
現任北京天安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中國中醫藥學會外科學會秘書,北京中醫藥學會學術委員、外科委員、康復委員。《中醫雜誌》、《中國醫藥學報》、《中醫古籍出版社》特約編輯,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生部教授。多年來發表個人專著《皮科便覽》...
*張炳厚教授治療三叉神經痛經驗舉隅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9年第22卷第2期。(第一作者)。*五藤五皮飲治療過敏性疾病的臨床觀察 《中醫防治過敏性疾病論叢》1999年《中國醫藥學報》編輯部出版。(第一作者)*加味寄生橘皮竹茹湯...
*張炳厚教授治療三叉神經痛經驗舉隅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9年第22卷第2期。(第一作者)。*五藤五皮飲治療過敏性疾病的臨床觀察 《中醫防治過敏性疾病論叢》1999年《中國醫藥學報》編輯部出版。(第一作者)*加味寄生橘皮竹茹湯...
主持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共6項。副主編專著3部,在《中國醫藥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多次被廣州電台、廣州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新快報、中央電視台及香港有線電視、本港台等邀請為嘉賓,為民眾講授健康知識。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