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史雜誌》是中國系統匯集中國科技史料的學術性期刊,1980年5月創刊,原名《中國科技史料》,2005年改為現名,為季刊。
《中國科技史雜誌》以中國近現代、尤其是近100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為主,在蒐集、搶救和整理史料的基礎上,推進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的研究。
截至2009年6月,編輯委員會設主編1人、副主編和常務編委若干人、余為編輯委員。據2018年5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官網顯示,編輯部有主任1人、編輯部成員2人。
據2018年5月1日中國知網官網顯示,《中國科技史雜誌》共出版文獻2538篇、總被下載307101次、總被引6899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299、(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253。據2018年5月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官網顯示,《中國科技史雜誌》載文量為1073篇、被引量為2348、下載量為19462,2015年影響因子為0.21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科技史雜誌
- 外文名稱: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語言:中文
- 類別:文史哲綜合;基礎科學綜合
-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 編輯單位:《中國科技史雜誌》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80年
- 出版周期:季刊
- 國內刊號:11-5254/N
- 國際刊號:1673-1441
- 郵發代號:82-323
- 屬性:核心期刊、CSCD
- 現任主編:廖育群
- 編輯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55號
辦刊歷史,辦刊條件,欄目方向,人員編制,辦刊成果,研究發表,收錄情況,影響因子,榮譽表彰,文化傳統,期刊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辦刊歷史
1959年4月,周恩來總理曾號召全國政協的老年人士特別是老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要把親身經歷記錄下來,傳之後代。後因“文化大革命”的爆發而中斷。
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在十年文化浩劫的廢墟上撥亂反正,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裴麗生,覺得應該抓住時期實現周總理的遺訓,儘快地開展徵集整理中國科技史料的工作。此時,科學普及出版社總編輯鄭公盾在參加中國科學技術代表團訪問巴黎中,見到該國科學畫廊里掛滿了各國古今大科學家的照片及畫像,而具有悠久文明歷史的中國,卻一張畫像也沒有,這種景象刺痛了全團,他們意識到要加強對中國科學技術史和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決心要向全世界公布並宣傳中國古今有名望科學家的事跡與形象,實事求是地維護中國應有的國際地位。這種想法與裴麗生的意願正相符合,於是他們共同倡議,於1980年5月創辦了《中國科技史料》期刊,專門作為徵集整理和發表中國科技史料的陣地,由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為季刊,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刊名。
1981年,因科學普及出版社又名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專門用以出版學術書刊,《中國科技史料》的出版者改為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在《中國科技史料》創辦的頭幾年裡,既沒建立編委會,也沒設編輯部,只有幾個編輯人員;只有出版單位,沒有主辦單位。
1984年,中國知網收錄3期。同年,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建立了由42人組成的編委會。
1985,《中國科技史料》改為雙月刊。同年,確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為主辦單位。
1988年,《中國科技史料》改為季刊,並改由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作為主辦單位,成立《中國科技史料》第二屆編委會。
1990年,建立了第三屆編委會。
1994年,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新領導人因社內經濟核算的壓力,提出第二年起不再承擔《中國科技史料》的印製費用。《中國科技史料》編輯部求助於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所在經費上給以很大的支持,也參與了刊物全面的管理。
1996年,《中國科技史料》成立了第四屆編委會。
2005年,《中國科技史料》更名為《中國科技史雜誌》。
2014年11月,《中國科技史雜誌》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中國科技史雜誌》以中國近現代、尤其是近100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為主,在蒐集、搶救和整理史料的基礎上,推進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的研究。
主要欄目:研究、綜述、自述與傳記、訪談、資料、圖像、科學史家、書評、信息等
人員編制
截至2009年6月,編輯委員會設主編1人、副主編和常務編委若干人、余為編輯委員。據2018年5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官網顯示,編輯部有主任1人、編輯部成員2人。
編輯部成員:王傳超、范戈陽
辦刊成果
研究發表
據2018年5月1日中國知網官網顯示,《中國科技史雜誌》共出版文獻2538篇。
據2018年5月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官網顯示,《中國科技史雜誌》載文量為1073篇。
截至2000年6月,《中國科技史料》出版了20卷,一共發表了主要的史料文章941篇,其中古代(自古至明末清初)的史料 208篇,近代(明末清初至20世紀初)的史料237篇,現代(20世紀初以來)的史料466篇,另有通史類(從古至今)的30篇;按所發表的不同欄目內容的史料來分,共有綜述 213篇,人物傳記314篇,回憶錄和訪談錄30篇,通信與日記12篇,科技機構與社團127篇,資料與考證205篇,大事記與年表30篇,科技書刊評介10篇;此外,《中國科技史料》還在封二和封三上刊有720幅圖片(圖版),其中有相當大的部分是從原照上翻拍下來的。
收錄情況
據2018年5月中國知網官網顯示,《中國科技史雜誌》是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影響因子
據2018年5月1日中國知網官網顯示,《中國科技史雜誌》總被下載307101次、總被引6899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299、(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253。
據2018年5月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官網顯示,《中國科技史雜誌》被引量為2348、下載量為19462。據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來源數據,《中國科技史雜誌》2015年影響因子為0.218,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5174名。
榮譽表彰
1992年,《中國科技史雜誌》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
1995年,《中國科技史雜誌》獲得中國科協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
1997年,《中國科技史雜誌》獲得中國科協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
2014年,《中國科技史雜誌》被評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歷史學類核心期刊。
《中國科技史雜誌》曾獲得Caj-cd規範獲獎。
文化傳統
辦刊方針:以史為鑑、厚今薄古。
社會功能:存史、資治、教化。
期刊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主編 | 廖育群 |
副主編、編輯部主任 | 艾素珍 |
副主編 | |
梅建軍 |
歷任領導
屆次 | 職務 | 姓名 |
---|---|---|
《中國科技史料》第一屆編委會(1984~1986年) | 主編 | 汪德昭 |
《中國科技史料》第二屆編委會(1987~1990年) | 主編 | 汪德昭 |
《中國科技史料》第三屆編委會(1990~1996年) | 主編 | 汪德昭 |
《中國科技史料》第四屆編委會(1996~1999年) | 主編 | 陳久金 |
《中國科技史料》第四屆編委會(2000~2004年) | 主編 | 王渝生 |
《中國科技史雜誌》第一屆編委會(2004~2008年) | 主編 | 孫小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