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

中國新聞周刊

《中國新聞周刊》於2000年1月正式出版發行,以“影響有影響力的人”為辦刊宗旨,是時政類期刊。秉承“國際視野、中國立場、原創訴求、專業精神”原則,內容涵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體育、時尚娛樂領域。多次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百強社科期刊”等榮譽。

擁有中、英、日、韓、意、法、俄和阿8個語種10個區域版本雜誌,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中文版面向31個省、直轄市及香港、澳門在內的200餘城市發行,發行量85萬冊/期,傳閱率1:8,每期到達讀者數逾640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新聞周刊 
  • 外文名:China Newsweek
  • 類別:時政類 
  • 主辦單位中國新聞社
  • 創刊時間:2000年1月1日
  • 出版周期周刊
  • 國內刊號:CN11-5313/G2
  • 國際刊號:ISSN1673-1735
  • 郵發代號:2-837
  • 定價:10 元
  • 出版《中國新聞周刊》雜誌社有限公司
  • 出版人陳陸軍
  • 社長呂振亞
  • 副社長兼總編輯王晨波
  • 常務副總編輯:周銳 
  • 助理總編輯:鄭利文 
  • 社委:朱粒 
  • 副主編:韓永 蔡如鵬 
  • 本刊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南街12號
辦刊歷史,辦刊條件,主要欄目,讀者對象,人員編制,辦刊成果,期刊團隊,主辦活動,

辦刊歷史

1999年9月,《新聞周刊》創刊號出版。
2000年1月,《新聞周刊》正式出版,提出了“影響有影響力的人”的口號。
2004年10月,該刊正式更名為《中國新聞周刊》。
2009年,創辦官方網站、開通官方微博
2010年,推出APP客戶端。
2012年,推出視頻產品“有意思TV“。
2013年,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
2014年,創辦生活方式類賬號“有意思報告”。
2017年,創辦動漫IP“哎呀我兔”。
2019年,全面發力社交短視頻
2021年,中國新聞周刊APP改版重新上線。

辦刊條件

主要欄目

《中國新聞周刊》主要設有一周觀察、環球焦點、時政、調查、經濟、全球熱點、汽車觀察、文化、行走、專欄等欄目。

讀者對象

《中國新聞周刊》主要讀者對象為有一定知識水平、關心社會時事的主流議題、收入中等偏上水平,從讀者結構上來看,主要有政府官員、企業中高層、知識分子、以及高校學生。

人員編制

據2021年8月《中國新聞周刊》官網顯示,《中國新聞周刊》社會委會成員7人,編輯部共38人,新媒體中心共46人,策劃創意中心20人,運營中心23人,發行中心11人,海外中心11人。

辦刊成果

中國新聞周刊官方微博現有冬粉6000萬+,定位為信息管家、時事顧問、意見領袖,被廣大用戶親切稱為“周刊君”。
中國新聞周刊官方微信現有冬粉500萬+,追尋真想、守望時代,日均閱讀量超百萬。
有意思報告微信公眾號現有冬粉200萬+,內容有多篇爆款,主張有數據、有洞察、有故事。為年輕人群提供真實、新鮮、有趣的消費及商業洞察。
中新汽車官方微信現有冬粉60萬+,由資深汽車采編團隊帶來的有趣味、有情義、有思想、有深度的汽車新聞與信息。
哎呀我兔為旗下動漫IP官方微信現有冬粉50萬+,冬粉粘性強。
周刊君視頻截至2023年5月,抖音700萬+冬粉,快手110萬+冬粉,B站20萬+冬粉,微信視頻號10萬+冬粉。其中抖音平台發布近5000條視頻,累計播放量20億,單條平均播放量200萬,累計點讚量7000萬。
  • 榮譽表彰
2018年1月,《中國新聞周刊》獲得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的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
2018年1月,《中國新聞周刊》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百強社科期刊”。
2018年,《中國新聞周刊》入選全國報刊“媒體融合創新30家”優秀案例。
2019年,《中國新聞周刊》獲得海外數字閱讀影響力期刊第二名。
2020年疫情報導期間,根據國家信息中心調研報告公眾印象深刻的疫情信息來源於中央媒體,中國新聞周刊與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一起排名前四。

期刊團隊

主辦 中國新聞社
出版 《中國新聞周刊》雜誌社有限公司
出版人 陳陸軍
社長 呂振亞
副社長兼總編輯 王晨波
常務副總編輯 周銳
助理總編輯 鄭利文
社委 朱粒
副主編 韓永 蔡如鵬
時政部主任 徐天
經濟部主任 閔傑
文化部主任 楊時暘
科教部主任 杜瑋
國際部主任 徐方清
歷史部主任 黃衛
評論部主任 王曉霞
主筆 劉向南 周群峰
高級記者 李明子 宋春丹 陳惟杉 霍思伊 李靜 倪偉 曹然
資深記者 徐鵬遠 楊智傑 彭丹妮 牛荷 王宇
記者 仇廣宇 張馨予 鄭立穎 陳佳琳 哈力克
編務 欒麗雪
  • 視覺製作中心
總監 吳尚文
副總監 田昊 陳俊丹
美術編輯 衛海嘯 李慧 王對對
圖表編輯 程婷
資深校對 劉安彭 胡強勁
  • 新媒體中心
主編 胡韻
副主編 陳燕妮 鄭宇
微博部主任 黃昱曦
文化部主任 胡克非
品牌部總監 於麗娜
主筆 郭藝
  • 研究中心
區域研究部主任 孫曉波
運營總代理
副總裁 鄭利文 朱粒 朱全鋼
  • 策劃創意中心
總經理 馬敏
策劃部總監 王曉宇
會議部主任 張廈
主筆 郭盼盼 鄭明澤
  • 運營中心
總經理 袁春青
整合傳播部總監 譚莉莎 溫柏榮
整合傳播部副總監 劉文靜 謝慧
華南區總監 朱劍銳 副總監 陳定坤
華東區總監 耿正
  • 發行中心
總經理 尹久
地方政府聯絡辦 袁春青 周建琳
  • 海外中心
美國版總編輯 譚宏偉
美國版主編 李佳
英國版總編輯 陳時榮
日文版出版人 劉莉生
韓文版主編 管洪如
義大利文版出版人 胡蘭波
南亞版發行人 王林
法文版發行人 黃進
俄文版出版人 吳昊
阿語版主編 馬強
外文版聯絡專員 張韻

主辦活動

1、“年度影響力人物”榮譽盛典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是中國新聞周刊的辦刊宗旨。每年歲末,都會評選出當年有影響力的傑出人士,向他們為推 動社會發展與進步作出的努力和貢獻致敬,活動已連續舉辦12屆。他們來自科技、經濟、文化、法治、法律、文體、公益等各個領域,是中國社會彌足珍貴的理性力量。
2、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論壇
2005年,中國新聞社和《中國新聞周刊》率先在北京創辦“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論壇”。至2020年,活動已經連續成功舉辦16屆,致力於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活動先後得到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務院僑辦、國務院新聞辦、中華全國總工會等部委指導。時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周鐵農、蔣樹聲、陳至立等均出席過論壇。
3、“綠色發展·低碳生活”公益展系列活動
2010年起,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舉辦“綠色發展·低碳生活”公益影像展,展覽內容製成畫冊送達當年聯合國氣候大會。活動先後落地中華第一街王府井大街、“未來之城”雄安新區。2020年移至線上,並成為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活動已成功舉辦12屆,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務院新聞辦、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北京市政府等,先後對活動進行指導。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曾多次蒞臨活動現場,並表示“如果到公益展上去看一看,就能看到中國應對環境保護所發生的變化,也可以看到我們國家發展的希望和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