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雜誌特色,文體文風,選題方針,整體策劃,設計理念,超厚品牌,公眾目光,內容為王,雜誌欄目,新媒體,網站,手機媒體,大事記,1950年,1972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榮譽,影視中心,發行量,著作權輸出,發展史,博物,中華遺產,英文版,台灣繁體,港澳繁體,日文版,
發展歷史
1949年4月,
南京解放後,中國地理研究所和
國立南京大學(原
中央大學)地理系的教研隊伍希望有一份地理學習、研究雜誌,故而,1950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的前身——《
地理知識》應運而生。當時整本雜誌只有8頁,一年後增至16頁。當時的內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國地理、自然地理、地圖及地理調查法、地理教學、地理資料等。後來,雜誌得到金擎宇兄弟等
輿地界名流協助,發行狀況和雜誌印刷質量均有顯著改善。
1954年,《地理知識》因發表披露中國國內的工業地理文章,被中國官方認為是“泄密”而遭受重創。但不久後影響消失,該雜誌的內容繼續擴充,至1957年時增至48頁,發行量達到了20000冊。
1960年7月,首次遭遇停刊,1961年改名為《地理》復刊。
中國大陸的一些科學雜誌在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擊,《地理知識》也不例外,1972年才得以復刊。在此期間,《地理知識》發行很不穩定,時斷時續,該情況在文革結束後才有所改善。
1998年,該雜誌全面改版,頁數增至84頁,翌年增至100頁。由黑白改為全彩,由膠版紙改為銅版紙,定價由4.9元增至16元。
2000年10月,《地理知識》雜誌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隨後亦在台灣、香港等地推出繁體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國國家地理》增至148頁,並推出青少年版《
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創刊55周年之際,推出550頁的“選美中國”特刊,出版量達到55萬冊的歷史新高。該特刊深受消費者的好評,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乃至出現了部分地區的
書報亭出現
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的情況。
2008年3月,《
中華遺產》正式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品牌下的一員。
2008年7月,推出港澳繁體版。
2009年1月,雜誌價格提升至20元,頁碼加到176頁。
2009年4月,《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正式出版。
2010年是《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雜誌舉辦了重溫最有影響力的觀點、徵集改變最大的地方、尋找60年傳讀的世家和“
校園行知客”4樣活動。
雜誌特色
文體文風
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稱“我”來講述,把讀者帶入現場,設立編輯規範,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標題、小標題、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識融於話題中,提出了“由頭+知識”、“事件+知識”、“人物+知識”的模式和“記者+學者+詩人+哲學家”的文體。
突出圖片和地圖獨立語言的作用,圖片與文字並重,版面達到1︰1。要求精心選取圖片並大量選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寫好每張圖片說明,充分表達圖片信息,保證有足夠的文字量和空間。地圖是雜誌的地理特色,除常用的平面圖和暈渲圖外,大量採用三維地形圖、衛星影像圖和高解析度的衛星遙感圖以及手繪圖等。2000年第8期首次在專輯中贈送大幅單張地圖
選題方針
區域綜合性原則:以自然為核心的選題必須揭示其對人類的影響,而人文類選題的命脈則是梳理其興衰傳承的自然背景;
差異演替性原則:所有自然的更替、人文的盛衰都是在特定的時空範圍內進行的,無論是“以今證古”還是“以古喻今”的地理思維,都需要展示大尺度的時空變化;
原創首發原則:研究性的選題制度以及專家型的製作隊伍,確保雜誌內容的原創性;而網際網路檢查制度,又保證了發表內容的獨家性。
整體策劃
自1998年第7期首次推出特別策劃專輯後,“策劃”逐漸成為編輯部的核心工作。從策劃一個專輯到全年12期整體策劃,已形成四種類型:地理專題如“用地圖克隆中國”、“沙塵暴的是非”、“中國的四大美味”、“地震專輯”、“選美中國”“愧對海洋”、“秋景”、“冰川專輯”……;省區專輯,2001年第3期首次推出台灣專輯後,至2013年海南專輯,雜誌已策劃了29個省區專輯。其中陝西、青海、河南、福建、寧夏、海南均為上下兩期;跨地區專輯如“大香格里拉”、“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塞北西域珍藏版”、“東北專輯”等;周邊國家專輯:如“四性尼泊爾”、“早安越南”、“高棉:苦難與微笑”、“緬甸:多少煙雲佛塔中”……。
設計理念
一是要求雜誌整體視覺設計風格的完整一致,保證雜誌視覺形象的協調統一。
二是強調信息傳達的直接、有效。要求版面設計要有信息的切入點,要第一時間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自改版以來,逐步引入國際上行之有效的格線設計理念,遵循視覺規律,通過理性的設計將大量信息進行有效的規劃和梳理,從而使編輯意圖表現更加充分,讀者閱讀過程更加流暢。
三是版面設計追求簡約、靈性,有意味的設計形式,強調設計形式對內容的依附性,注重信息傳達與閱讀趣味之間的平衡,通過設計閱讀的延展,拓展想像的空間,豐富閱讀的體驗。
超厚品牌
2005年10月號選美中國特輯:“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厚達550頁,專輯累積發行突破300萬冊,國家外文局將該期翻譯成英、法、德、俄、日、韓、意、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全世界發售。
2006年10月號“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410頁,中文簡體字發行突破100萬冊;英文版著作權由境外公司取得,並以上下卷的形式在全球發行超過20萬冊;2007年10月號“塞北西域珍藏版”專輯366頁;2008年10月號“東北專輯”386頁;2009年10月“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400頁。 “中國最美的地方”專刊2008年7月成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
公眾目光
能否被公眾認可和接受是決定傳媒存亡興衰的關鍵,而這又要以獲得關注為前提。
《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以來期平均發行量穩定在100萬冊以上。根據該刊總編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釋,這是因為他們始終踐行了“
內容為王”的原則,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銷售。
所謂重構常識也就是用新的觀念來替代既有觀念的常識地位。由於常識在公眾知識的體系架構中具有這樣的獨特地位,使得對它的重構嘗試必然會同時遇到雙重境遇:在引來關注的同時也會遭來質疑。重構必然意味著要有所顛覆,而公開地試圖對既有常識加以顛覆,本身就足以引來公眾的關注。
對於《中國國家地理》而言,以顛覆常識來吸引公眾目光是它的常規戰術。例如在它隆重舉薦的“中國十大最美名山”中,不僅
五嶽有四座落選,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頭並不是特別響亮的
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專號明確表示峨嵋青城並非是典型的蜀山,它們帶來的最直接結果就是當期銷量明顯上升。
內容為王
“編輯部和經營部門是完全獨立的,還是那句老話,內容為王。我們很少就一個內容去進行行銷,而是內容自身的價值決定了我們的銷售。”社長李栓科說。
“景觀大道”專輯帶來的成功,印證了李栓科的話。而用編輯們的話來說,為了這個計畫中的發行量,整個9月,他們就跟上了發條一樣。
說及“景觀大道”的策劃,李栓科介紹:“我們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國遼闊國土、壯麗山河的象徵物,而尋找的結果是,發現大致沿著北緯30度線延伸的長達5000多公里的318國道是最佳選擇。”而為了這個發現,雜誌社不但派出了專門的考察隊,還邀請了眾多著名的作家、學者,分頭探訪。
“對於一本雜誌來講,最重要的是編輯部,包括背後的專家支持。如果沒有打不爛、揉不碎的編輯部,市場運營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
伴隨著內容的提升,是發行量和廣告價格的增長。
這一路走來,不能不提及雜誌創刊55周年之際,持續一年之久的“中國最美的地方”的評選與報導。“其影響力遠超我們的預想。”回顧那段經歷,李栓科仍然很感慨。
據介紹,雜誌社首先組織了一個專家協會組、一個媒體組。專家協會組負責制定詳盡的評選標準,跟媒體的合作則是希望在每一個省市都進行評選,“比如廣東的一些媒體,組織當地的專家合作,並調動讀者參與評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雜誌欄目
封面,卷首語,世界觀,行囊,專題,黃南繪畫者之鄉的輪迴,視野,目的地,特輯,專訪,主題,回憶
新媒體
網站
中國國家地理網以專業地理百科知識為基礎、以深度旅遊服務為核心,主要經營入口網站、電子雜誌、無線增值業務、廣告傳媒、線下活動、旅遊房地產等項目。
手機媒體
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電視
由《中國國家地理》與中國移動聯手打造的《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電視,為廣大手機電視用戶提供各類人文地理、自然歷史類的視頻內容,並秉承雜誌“推開自然之門,昭示人文精華”的精神理念,融合高品質的現代影視傳播手段,用鏡頭穿越歷史,用藝術表達文明,繼續給熱愛生活、喜歡科學、愛好戶外運動與探險的讀者講述人文地理故事。
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
熱點事件的地理背景 旅遊戶外的權威報導
專業權威:秉承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辦刊宗旨及其獨特的地理人文視角,承襲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內容編輯品質與品牌影響力,為手機報注入專業權威元素。
前沿趣味:以中國國家地理的敏銳嗅覺及高度視角,捕捉社會熱點中潛藏的地理人文元素,以輕鬆愉悅的方式傳導趣味地理趣味人文話題。
新聞原創:由“科學家+藝術家+作家”組成的權威顧問團隊,以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資深編輯組成的內容製作團隊,確保手機報不乏新聞與原創。
內容:
1、解讀重大地理、人文、自然、科學新聞故事,揭秘身邊地理事件及熱點事件的地理背景。
2、多主題全景縱深型報導,讀一報得以知美食、民俗,悉軍事、奇觀,掌戶外、出遊精品路線。
3、當期《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精華解讀,下期《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的精華預告。
4、融知識於趣味,予閱讀以快感。聚焦、新聞、專題、圖片故事、地理美文、圖片周曆。
大事記
1950年
1972年
《地理知識》是文革後期中國最早復刊的雜誌之一。
1998年
李栓科正式接手《地理知識》並醞釀全新改版,他用全新的視角和文化詮釋地理的內涵。
1999年
1月, 《地理知識》雜誌新增“卷首語”專欄,由執行總編單之薔執筆,此專欄成為雜誌的亮點。
2000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會員俱樂部組織了首次“青藏線龍脊行”會員戶外科學考察活動,從此,參與會員戶外科考的人數每年成倍遞增。
10月,《地理知識》正式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氣魄和膽識來展示中華的博大。
2001年
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在台灣及大陸以外的其他地區發行,成為大陸地區惟一原創並由出版人購買著作權發行他種文本的雜誌。
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組建新的發行團隊。
2002年
1月,《中國國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國地理紀行》為刊名在日本上市發行,這是中國第一家在已開發國家完整落地的媒體。
1月,第一屆發行年會召開,發行渠道由原來的40多家增長到70多家,發行市場數量比01年翻了兩番。
6月,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正式開通,網站功能為每期雜誌的內容介紹;地理論壇同時開放,簡單的留言板功能。
年底,《中國國家地理》首次廣告客戶答謝會在北京京城大廈舉辦。
2003年
6月,推出“典藏三峽”專輯,9月推出“四川專輯”,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僅是CNG“認識中國”的高潮,也為以後10月特輯的推出奠定了基礎。
8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與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聯合舉辦“回望阿爾金山20年”綜合科學考察活動,開啟CNG聯合國內著名主流媒體共同關注原生態保護區的媒體聯盟報導。
雜誌每月擁有固定會員人數達到1萬。
2004年
1月,《中國國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創刊,她的宗旨是:博學成就夢想,知識改變人生。
2月,《中國國家地理》發行量經bpa國際媒體公司認證
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專輯,開始了CNG圈點中國的里程。
2005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創刊55周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員工青藏線培訓。
2-9月,聯合全國31個省份的主流媒體開始“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
3月,讀者見面會
南京站。4月,讀者見面會西安站。5月,讀者見面會
廣州站。6月,讀者見面會
上海站。7月,讀者見面會
北京站。
10月,出版的紀念特刊“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選美中國”特輯創造了傳媒界的奇蹟,現已被翻譯十種外文版本全球發行。
10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創刊55周年慶典在北京嘉里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
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賓共饗盛典。
2006年
每月固定會員人數激增到2萬6。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員工南疆培訓。
3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雜誌廣東移動全線推出。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專輯,打造了一條屬於國人的景觀之路。此專輯也創造了高檔雜誌單期發行100萬冊的傳媒界奇蹟。
10月10日,《中國國家地理》單期發行100萬冊慶典在北京華聯印刷廠舉行。
啟動“《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校園基金”項目,支持高校環保社團的公益活動。
11月,對公眾免費開放的“中國國家地理大講堂”開講。
2007年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員工北疆培訓。
1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作為中國移動惟一人文類手機報全國重點推出。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圈點大西北”專輯,用乾旱半乾旱區的地理概念帶領國人重新認識西北。
10月,圈點大西北圖片展在北京東方新天地及
上海正大廣場巡迴展出。
2008年
5月,《中國國家地理》手機電視在中國移動平台上線。
6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員工內蒙徒步培訓。
6月,開啟“觸摸中國”之旅,對中國的八大極限進行全方位考察。
推出《地震專輯》
7月,港澳繁體字版創刊號上市。
7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長李栓科先生作為
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參與奧運火炬傳遞活動。《選美中國》作為北京奧組委特選禮品。
8月,中國國家地理網全新改版,域名正式變更。
9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英文版創刊號上市。
10月,《中國國家地理》推出“東北專輯”特刊。
1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盛大的慶典活動。
2010年
1月 非著名山峰頒獎典禮在貴州舉行,並得到了貴州日報社的大力支持,中共貴州省委副書記
王富玉出席了頒獎典禮。
3月,中國國家地理與致遠協創達成合作 共同推行“綠色工作”4個月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與LAMER海藍之謎共同主辦了“珍愛海洋”攝影展。
4月 舉辦第二屆“飛羽瞬間”攝影大賽。
6月 雜誌社與Jeep共同完成“極致之旅”之“2010重返冰河時代”,對中國的冰川現狀做了一次大規模的系統考察。
7月 《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慶系列活動啟動:
收藏創刊號 尋找傳讀世家
重溫最有影響力的觀點
徵集改變最大的地方
首屆“校園行知客”挑戰賽
10月 推出雜誌社耗時1年製作的“海洋中國”專輯聚焦海洋。該期也是雜誌總第600期。
12月,中國國家地理
IPAD全新客戶端上線,用戶可看到中國國家地理、
中華遺產、博物雜誌、行天下、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地理周報)等產品,《行天下》還增加了中國國家地理影視公司提供的視頻延展內容。
2011年
1月9日 舉辦《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慶典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在北京國貿大酒店隆重舉行“中國國家地理六十周年慶典典禮”。與來自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科學院及京城各大媒體的領導、院士專家、攝影師作者以及常年支持這本刊物的讀者、廣告商、發行商等近400位嘉賓共度60華誕。
馬艷麗和
胡海泉出現在盛典現場。他們不僅是《中國國家地理》的忠實冬粉,也是熱愛自然,關注生態環保、提倡
綠色出行的積極倡導者。此次他們接受邀請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榮譽會員”,將以更多的實際行動影響公眾,共同珍愛我們的家園。
3月,社長李栓科獲第一屆優秀出版人物;雜誌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
3-4月,該刊推出上下兩輯《鹽專輯》,用精美的大圖片展示了“鹽是一種景觀”和“鹽與健康”的主題,其間恰逢日本地震海嘯引發搶購鹽的風潮,該專輯選題被網友讚譽為“未卜先知,想不火都不行。”
6月,聯手Jeep,完成“非凡故事路”的年度品牌活動。
9月16日,舉辦最美山河水60年經典攝影作品展。
12月榮獲“全國新聞出版‘走出去’先進單位”稱號。
2012年
4月,中國國家地理“百年追尋”圖片展在倫敦舉行
5月,在香港舉辦“四川最美的地方”大型圖片展
11月,“中國國家地理號”首航南極
2013年
1月8日 舉辦“我們的2012”嘉年華
榮譽
《地理知識》於1999年11月榮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地理期刊”獎;
雜誌於2001年榮獲
紙老虎銷售網2001年度最受歡迎十佳暢銷期刊稱號;
雜誌於2001年8月被評為“推廣精品書刊,展示國門風采”活動中讀者喜愛的精品期刊獎;
雜誌於2003年榮獲紙老虎2003年度旅遊人文類冠軍雜誌獎;
雜誌於2003年榮獲2003年度紙老虎十大暢銷雜誌獎;
雜誌於2003年1月榮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稱號;
雜誌於2003年10月獲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30周年紀念1973-2003;
雜誌於2004年榮獲紙老虎2004年度十大暢銷雜誌稱號;
雜誌於2004年榮獲紙老虎2004年度旅遊人文類冠軍雜誌獎;
中國國家地理網於2005年獲得優秀科普網站獎;
雜誌於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獲獎提名;
雜誌於2005年榮獲科技科普類校園先鋒媒體稱號;
雜誌於2005年入圍中國驕子年度新銳榜 創新中國TOP10排行榜;
雜誌於2005年榮獲紙老虎2005年度旅遊人文類冠軍雜誌獎;
雜誌於2005年榮獲紙老虎2005年度最受讀者歡迎雜誌獎;
雜誌於2005年1月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
雜誌於2006年榮獲中國驕子年度新銳榜 年度傳媒稱號;
雜誌社於2006年榮獲中國科學院先進集體稱號;
雜誌於2006年入選CCTV封面2006;
雜誌於2006年榮獲年度科普雜誌類先鋒媒體;
雜誌於2006年榮獲2006年度旅遊人文類冠軍雜誌獎;
雜誌於2006年榮獲2006年度最受讀者歡迎雜誌獎;
雜誌於2007年榮獲中國十大時尚休閒媒體品牌;
雜誌於2007年11月被評為2007年度中文期刊網路傳播海內外分類閱讀(人文藝術類)TOP10期刊;
雜誌於2008年7月入圍郭永杯科學傳播最佳影響榜;
雜誌榮獲最受讀者歡迎的科普傳媒第一刊稱號;
雜誌榮登最具品牌價值雜誌十強;
雜誌於2009年6月榮獲“影響中國十大期刊品牌貢獻獎”;
2011年12月榮獲“全國新聞出版‘走出去’先進單位”稱號;
2012年6月30日,中國國家地理新媒體榮獲“中國新媒體30強”中的創新榜十強;
2012年12月,獲“跨媒體學院獎·2012年度最佳內容和形式製作獎”;
2013年6月進入2013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百強報刊”推薦名單;
2013年中國科協科普部組織了“公眾喜愛的優秀科普作品”活動,雜誌獲最喜愛的15本科普期刊;
2013年12月,雜誌社被評為首批數字出版轉型示範單位;
2018年1月,榮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
影視中心
中國國家地理影視中心是一個新思維、高品質、高科技的專業化媒體內容製作營運機構。以名牌刊物《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為基礎平台,著力向影視、網路等多元媒體拓展。既向傳統的電視媒體提供優質高清的“中國國家地理”影視系列節目,又向網路電視、手機電視等新媒體提供切合個性需求的各類視頻節目。
社長李栓科表示,《中國國家地理》當前的發展目標是成為擁有電視節目、期刊、圖書、網站等從平面到立體、從傳統到新興的媒體機構。而如何製作具有競爭力的電視節目是平面媒體立體化的關鍵。
紀錄片製作一般是先有文案、後拍攝、最後交給後期製作人員,三套工作人員由於視角局限,造成節目缺乏銜接。但《中國國家地理》影視部從技術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在網際網路上建立了一個可以同時支持8台攝像機的技術平台,使拍攝內容可以實時傳送到製作中心。同時還將改變傳統紀錄片的內容模式,走紀錄片與電視連續劇的中間路子,加強連續性在紀錄片中的體現。
發行量
中文簡體版:2011年預計每期發行量不低於90萬冊,
2006年10期“中國人景觀大道”專輯發行量突破100萬冊,2005年“選美中國”特輯持續熱賣,截止2010年底,“選美中國”各種版本累計銷售300萬冊。
精裝本定製:專為大公司製作的禮品書,2007年兩期銷售40萬冊(大國夢15萬冊,典藏大西北25萬冊),2008年計畫兩期精裝禮品版,預計銷售50萬冊;
2008年禮品:選美中國外文版5萬冊,給所有參會的運動員、教練員、官員和外國媒體記者。
入選2008年中國郵政暢銷報刊推介序列,成為全國64城市重點推廣十種期刊之一
各省會城市開設的《中國國家地理》讀者服務站,銷售、訂閱雜誌並為讀者提供全方位服務,目前為止已開設21家讀者服務站。
中文繁體版:9.8萬冊(2008年數據)
日文版:5.3萬冊(2008年數據)
發行量及讀者分析由世界權威BPA認證機構誠證國際傳媒信息諮詢(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國官方唯一認可的國新出版物發行數據調查中心提供第三方監測。
著作權輸出
發展史
2001年6月,授權台灣牛頓出版股份公司發行《中國國家地理》台灣中文繁體版。
2001年8月25日與日本Asia Ceo公司在北京鑑定著作權合作契約。2002年1月《中國國家地理》日文版《中國地理紀行》創刊,這是全國期刊界第一次對外著作權輸出的雜誌。
2008年7月,港澳繁體版誕生,主要發行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台商密集的沿海地區。
2009年4月,《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創刊,面向歐美市場以及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的外國人。
2004年1月,《博物》正式發行,定價10元。它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自然歷史雜誌,其發刊詞為:博學成就夢想,知識改變人生。2009年6月《博物》雜誌入選新聞出版署向全國少年兒童推薦的“優秀少兒報刊”第一名。
2008年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與中華書局合辦《中華遺產》雜誌,該雜誌辦刊宗旨為:叩擊歷史星空,梳理華夏文明。
博物
宗旨:博學成就夢想,知識改變人生。
每月1日出版,定價:人民幣10元
中華遺產
每月1日出版,定價:人民幣20元
英文版
作為中國大陸首開先河走向國際的主要期刊之一,《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聚焦中國地理和文化,面向渴望尋根的海外華人、頻繁往來於中國的國際商業精英,以及所有熱衷於中國豐富多彩文化和地理的人群。該月刊為權威雜誌《中國國家地理》的衍生產品。《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暢銷中國大陸,每月發行量達80萬份。
1949年以來,《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一直是中國地理和文化信息的權威來源。該雜誌於2005年推出的《選美中國》特別版迄今累計銷量超過200萬份。
雜誌編輯團隊來自中國最優秀的研究機構之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他們是聲譽卓著的科學家,在地理和文化領域撰寫獨特、權威的文章。自1978年以來,這批科學家共獲得231項國家、省或部級獎項。
雜誌創刊號於2009年1月1日問世,首次發行量6萬冊,在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大陸和美國等主要市場發行。另外在澳大利亞、印度、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馬來西亞、紐西蘭、中國台灣和泰國等地區也將有銷售。
台灣繁體
透過這本雜誌讓台灣民眾不僅了解中國5000年的歷史,而且了解祖國大陸、以及幫助分析中國的未來。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夏鑄九認為,過去台灣對大陸地理知識了解不足,透過這本雜誌,可以打開台灣民眾的視野,認識大陸甚至全世界的資訊。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
李栓科說,這本雜誌在台灣的出版,能以中國人的角度介紹這類人文地理資訊,無疑會有深遠的意義。《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繁體中文版創刊號主要內容包括世界九大奇蹟“
三星堆”專題報導和難得見到的
布達拉宮藝術寶藏圖片、以及展現黃山之美的各種照片。
港澳繁體
2008年7月8日,《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在中國香港隆重上市。作為一個對外傳播中國及其品牌的平台,該雜誌覆蓋香中國港、澳門地區以及來華經商居住的港商、台商、華商等具有繁體字閱讀習慣的人群,從地理人文的角度詮釋中國,淡化港澳台及海外華人華僑與中國大陸的文化差異,分享中國地理自然景觀之大美,感知人文歷史之博大,填補港澳地區自然、人文類時尚雜誌的空缺,為港澳人士、海外華人華僑提供一個認識中國的起點。
中文繁體版現每月發行量為7.9萬冊,每本雜誌平均傳閱10人,每期抵達79萬人。覆蓋香港3300個零售點,海外地區40家書店有售,100多家五星級酒店展示。
自創刊以來,該雜誌便成為
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地理學會及觀鳥會的推薦讀物。2009年,中文繁體版更閃亮亮廣州國際旅遊展、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深港澳車展及香港國際旅遊展,廣受與會嘉賓歡迎。
2009年7月,《中國國家地理》攜手中國移動、香港PEOPLES,隆重推出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香港繁體版。多年來,《中國國家地理》引領與推動大中華文化向縱深方向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止。
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香港版與大陸版一樣,也是以每天一條彩信的形式下發,立足於人文地理的大視野,深入地理科學、自然風光、中外民俗、歷史軍事、旅行探險等多個領域,結合熱點事件的地理及社會背景,以生動風趣的語言風格,為讀者奉上鮮活精緻的地理資訊。
由中國國家地理新媒體團隊精心打造的手機報,2012年在大陸手機報高端用戶訂閱排行榜上獨占鰲頭。香港版上市後,中國國家地理手機報將一如既往地以創新、發現為理念,為全球華人提供掌上閱讀盛宴。
結合多種形式的廣告及中國國家地理特有的科學考察、地理大講堂和品牌戶外線路等,通過中文繁體版所打造的宣傳平台,使廣告客戶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覆蓋至集中分布在中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東南亞及歐美等城市的華人小區,以及珠三角、
長三角地區等商業發達的城市的讀者群,有效起到品牌宣傳的目的。鑒於雜誌的品牌優勢,中文繁體版成功與國內移動公司、銀行、政府機構及各地旅遊局成為合作夥伴。
日文版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日文版分期介紹中國國家風土地貌、社會生活、經濟發展、物產資源等情況。對於日本人民而言,這本圖文並茂的雜誌不僅能夠引領他們領略一衣帶水的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燦爛文明,更能夠引領他們認識改革開放後的新中國的騰飛。文章除了可以根據當地的語言習慣進行修改外,其他全部將遵循雜誌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