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第一部
《三體》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天文學家
葉文潔在其間歷經劫難,被帶到軍方絕秘計畫“紅岸工程”。葉文潔以太陽為天線,向宇宙發出地球文明的第一聲啼鳴,取得了探尋外星文明的突破性進展。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百餘次毀滅與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對人性絕望的葉文潔向
三體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地球的基礎科學出現了異常的擾動,納米科學家
汪淼進入神秘的網路遊戲《三體》,開始逐步逼近這個世界的真相。汪淼參加一次玩家聚會時,接觸到了地球上應對三體人到來而形成的一個秘密組織(
ETO)。地球防衛組織中國區作戰中心通過“古箏計畫”,一定程度上挫敗了
拯救派和
降臨派擾亂人類科學界和其他領域思想的圖謀,獲悉處於困境之中的三體人為了得到一個能夠穩定生存的世界決定入侵地球。
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龐大的三體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
第二部
三體人在利用科技鎖死了地球人的科學之後,出動龐大的宇宙艦隊直撲太陽系,面對地球文明前所未有的危局,人類組建起同樣龐大的太空艦隊,同時
行星防禦理事會(PDC)利用三體人思維透明的致命缺陷,制定了“面壁計畫”。出乎意料地,社會學教授
羅輯被選出作為四位“面壁者”之一,展開對三體人的秘密反擊。雖然三體人自身無法識破人類的計謀,卻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選出的“
破壁人”與“
面壁者”進行智慧博弈。
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競爭中,羅輯由一開始的逃避和享樂主義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想到了一個對抗三體文明入侵的辦法。科研軍官
章北海試圖借一場隕石雨干涉飛船推進形式的研究方向。近二百年後,獲選增援未來的他在人類艦隊被“
水滴”清除殆盡前,成功搶奪戰艦逃離。此時羅輯證實了宇宙文明間的
黑暗森林法則,任何暴露自己位置的文明都將很快被消滅。
藉助於這一發現,他以向全宇宙公布三體世界的位置坐標相威脅,暫時制止了三體對太陽系的入侵,使地球與三體建立起脆弱的戰略平衡。
第三部
身患絕症的
雲天明買下一顆星星送給暗戀著的大學同學
程心,而程心因參與
PIA向三體艦隊發射探測器的工作,卻想讓航天專業背景的他放棄
安樂死,作為被執行人將大腦捐獻給
階梯計畫。與三體文明的戰爭使人類首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因為黑暗森林打擊的存在如臨大敵,不敢在太空中暴露自己。在零道德的宇宙中發起黑暗戰役的戰艦被誘導返航,卻受到有道德的地球文明審判。
不稱職的懦弱少女程心被選來充當掌握地球命運的
執劍人,她因為羅輯的成功將這看作一項只需花費時間的任務,剛剛任職水滴就向地球發動攻擊,程心為了忠於人性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在警示下繼續逃離的“
藍色空間”號,受到具有發射引力波能力的“
萬有引力”號與兩個同行的“
水滴”追擊,其上的人員進入
四維空間摧毀水滴並占領了“萬有引力”號,啟動引力波廣播向宇宙公布了三體星系的坐標。
雲天明與地球取得聯繫,通過講述三個自己編創的童話故事,向程心透露大量情報;人類自以為悟出了生存競爭的秘密,開始進行掩體計畫,維德領導的
空間曲率驅動研究因為程心的錯誤判斷被終止,使得人類最終沒有能夠逃脫被高級文明毀滅的命運。因為宇宙中還存在更強大的文明,戰爭的方式和武器已經遠超出人類的想像,極高文明發出了一張卡片大小的“二向箔”,使整個太陽系壓縮為二維平面而毀滅。
在地球人類接近滅亡之際,只有程心和
艾AA兩個倖存者乘坐光速飛船離開。羅輯成為設定於冥王星的地球文明博物館的“守墓人”,她們在冥王星帶走人類文明的精華。在雲天明送的恆星的一顆行星上,程心遇到
關一帆且探討了宇宙降維的真相,然而超乎一切之上的力量要求宇宙歸零重生,在
黑域中穿越長達1800萬年的時空……程心沒有等到雲天明到來,和關一帆在小宇宙中短暫居住後重新進入大宇宙生活。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政府加強“科技興國”宣傳、科技事業不斷發展,出現了諸多有利科幻創作的條件;同時以科技工作者為主的創作隊伍逐漸更新,一些從科幻迷中分離出的精英化讀者也成長為作家。
創作過程
劉慈欣1999年起在雜誌《
科幻世界》上發表作品,此後接連創作了多箇中短篇小說;在2006年1月發表短篇小說《
山》時,許多讀者去信說希望他寫成長篇,於是劉慈欣就決定不再寫中短篇了;“有三顆無規則運行恆星的恆星系”這個構思他最初打算用來寫短篇,後來發現能寫成一部長篇小說,於是把這和
吳岩在《中國軌道》里描寫人們不顧一切地探索太空的歷史相結合,設定以“文革”時期為整個故事的背景,描述一些人物與外星力量間的接觸、以及華約和北約的冷戰;在一位出版人的影響下,他對原來的構思做了較大的變化,改為一個長篇的三部曲系列,敘述從20世紀60年代到五百年後人類的一段特殊歷程。
劉慈欣是在正職工程師的業餘進行寫作,工作不忙的時候一天寫三千到五千字,每部花了約一年的時間完成;第一部《三體》最初在2006年5月到12月的《科幻世界》雜誌上連載,取得反響較好,於是出了單行本
(連載刪改了少量內容、在單行本中章節順序有一定的調整);第二部《黑暗森林》的標題名稱取自20世紀80年代的一句流行語:“城市就是森林,每一個男人都是獵手,每一個女人都是陷阱。”劉慈欣原本計畫用四五個月完成,因單位工作時間不穩定寫了九個月。第三部《
死神永生》出版後,該系列由“地球往事三部曲”更名為“三體三部曲”。
人物介紹
主要登場角色
(以上按照出場順序排列)
部分角色簡介
| |
| (《三體》)物理學家 葉哲泰的女兒,父親堅持不肯向非理性的狂熱屈服而被批鬥致死,她在那個極端年代裡的悲慘遭遇,使善良而溫和的她對人性失去信心,由於她在 天體物理學上的非凡成就,得以與外太空的另一種生命發生聯繫,她以冷酷的理性向 三體人傳送信號並把其引到地球,初衷是借外星人的力量來引導人類更好地去發展,她在理性思考人性本質的同時,一直處於對自己的道德批判中,但短暫的動搖很快就被她看到的人們的醜惡打消了,她對人性惡的一面的理性思考使她陷入深重的精神危機,而這種精神偏執促使她成為 地球三體組織的領導者。(《黑暗森林》)她基於半生心血總結出 宇宙社會學的公理,並首先提出 猜疑鏈、 技術爆炸兩個重要概念,啟發了羅輯發現宇宙奧秘。 |
| (《三體》)物理學教授,他經由 申玉菲進入科學邊界,並開始了解“三體”遊戲裡虛擬的文明,他領導研究的納米材料還為地球防衛軍獲得ETO情報提供了技術支持。 |
| (《三體》)從未仰望過星空的粗俗警察,具有世俗智慧和原始生命力,展示出驚人的自信和能量,他觀察敏銳、果敢決絕,具有極強的行動能力,憑藉多數人都擁有的“常識”,以頑強的技能求得生存,史強如定海神針一般穩固理性者汪淼的信心,並帶領陷入了絕望的科學家去見識蝗蟲肆虐的景象,使他們領悟到“蟲子”的頑強和重獲希望。在攔截ETO的輪船行動中,提出利用汪淼所研究的納米材料進行對輪船的切割。(《黑暗森林》)他成為羅輯的保護者,又一次次大顯身手,數次拯救羅輯的生命,並通過冬眠計畫跨越到兩百年後,繼續穩定著未來世界。 |
| (《黑暗森林》)一名與嚴肅和敬業很不相稱的學者,有天文學和社會學雙重學位,常常以投機取巧為手段,玩世不恭、沒有責任心,對學者的使命感抱著一種嘲笑的態度。成為被賦予拯救人類重要使命的 面壁者時,他想到的是利用這個機會為自己好好享受創造一個安樂窩,他既對人類的命運並不在意又信仰愛情,既意志力極強又逃避承擔重大歷史責任,但處在置身事外角度的他最終拋開情感因素,冷靜思考,推演出宇宙黑暗森林狀態,從而找到威懾三體人的方法。(《死神永生》)羅輯作為 執劍人度過了孤獨的一生,在將控制器交給程心後隨即遭到逮捕,後來他在冥王星守著記憶中的一幅畫逝去。 |
| (《黑暗森林》)太空軍的政工軍官,處於末日戰鬥最前線的他動心忍性、城府極深,也是一個最堅定的逃亡主義者,他“信念堅定、眼光遠大又冷酷無情,行事冷靜決斷,平時嚴謹認真,但在需要時可以隨時越出常軌,採取異乎尋常的行動”,其思想隱藏深、耐心足、行動果決,為了推進未來太空軍的發展方向,不惜精心策劃除掉影響決策的保守“老航天”,不過章北海對以人的主觀能動性贏取未來戰爭的堅定信念背後,卻是在科學進展停滯的前提下人類與三體人正面碰撞必敗的理性判斷,因而他尋覓機會利用冬眠技術來到兩百年後,成功劫持一艘太空艦逃離以為人類保存文明火種。他為了保存人類最後的火種可以不惜毀滅同行者,因在最後一刻猶豫了半秒,導致其艦隊全軍覆沒。 |
| (《死神永生》)身患癌症的他一出場就注定死去,而且在死前被剝奪了愛、親情等一切與生有關的渴望,親人希望他安樂死以減輕生活負擔,世上唯一愛的人卻希望取出他的大腦用於人類的太空實驗,因為戀慕的大學同窗程心所託,雲天明放棄安樂死孤身進入太空,在三體艦隊中獲得了一些關於科技等的信息,並以童話隱喻的形式傳回地球。 |
| (《死神永生》)在行星防禦部門工作的程心提出了以核彈推進飛船的 階梯計畫,直接促使雲天明“獻腦”參與該項目;因為雲天明送給她的一顆恆星,程心被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全人類選擇為執劍人羅輯的繼任者,她代表對人類愛的力量的信仰,在面對危機時,她不會發出坐標毀滅三體世界,敗給了無愛的三體人。程心在 艾AA幫助下建立星環集團,扶持 托馬斯·維德等人的光速飛船研究,面對自己公司與全世界的對抗,程心不假思索地要求維德停止抵抗,但是這一決定堵死了人類製造光速飛船的最後一條路,導致在打擊到來時人類全部覆滅。 |
作品鑑賞
思想主題
人類悲劇
作為一個技術狂的劉慈欣,在小說中將他筆下的星球一遍遍地摧毀,又一遍遍重塑。人類掙扎在他的目光下,試圖在他冷酷的理性思維中尋找最後一絲絲希望。劉慈欣在《三體》中顯然戳破了某些人們習以為常的溫馨夢幻。常識和邏輯在劉慈欣的小說里不是失效就是扭曲了。然而不得不承認,他這種技術狂特有的冷酷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更關鍵的是,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可能誤打誤撞地觸及人類最核心的秘密。劉慈欣在《三體》中似乎是第一次如此盡情地描繪人類終結之時的場景。這一次他徹底沉入到末日景象之中,並從中找到了力與美,體悟到人類悲劇的深刻性。
《三體》裡面那個三體遊戲,想像奇崛恢弘,對於三體星系這一個極為奇幻的想像世界,劉慈欣充分發揮了他在硬科學上的特長,賦予這個世界完全真實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發展規律。劉慈欣以虛擬現實的方式,借用地球文明的外套,來講述這個遙遠文明二百次毀滅與重生的傳奇,三體與地球遙相輝映。在構造了一個豐滿堅實的三體世界以後,他進一步讓三體世界、地球,甚至還有更高級的文明,發生更加猛烈而意味深長的碰撞。在最不可思議的生存景象中蘊涵著觸手可及的現實針對性,既是對地球文明自身的一種獨特反省,又是在宇宙級別上的一種超越。
用人文的形式詮釋科學
劉慈欣仍然屬於那個心繫現實的偉大傳統,甚至連“文革”這樣沉重的話題都可以從宇宙的視角來展開。劉慈欣痴迷於世界的構築,但他絕不僅僅滿足於對技術的描寫,而是自始至終都貫穿了對人類命運的深切思考。而這種思考,一旦從大尺度的時間與空間的角度展開,其結論也往往令人震驚。當人們為劉慈欣空前的想像力而迷醉時,又會被他銳利的思考和批判所震醒。在《三體Ⅱ·黑暗森林》中,劉慈欣看似極端的“科學至上”和“唯物技術主義”其實已經舊瓶子裡面裝了新酒,也正折射了這個時代的一個重大轉折:精神、人性、道德、信仰,這些原先是哲學家、倫理學家、神學家專屬的論題,正日益受到科學家的關注。而劉慈欣恰好站在一個難得的位置上,從科學的角度審視人文,用人文的形式詮釋科學。他超越了傳統的道德主義,以驚人的冷靜描寫人類可能面臨的空前的危機和災難,提出了會被認為是極其殘忍的各種解決方案,但是他對人性的終極信念將被人們理解。在這樣一個終極的高度,劉慈欣涉及了信仰的問題。未來、理想、烏托邦,這些人類永恆的心理需求在不同的時代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在一個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在宇宙大爆炸和坍縮的背景下,光年和基本粒子的尺度上,他探討了信仰會採取的形式,與科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社會意識
《三體》具有深切的社會意識,小說中逐漸浮現出的“
宇宙社會學”,糾結在制度建構與人性道德的衝突之上,實際上也更為直接地將“中國經驗”的難題投放在整個宇宙的尺度之上。可以說劉慈欣構思的“三體世界”儘管有著上億光年的時空,其實卻並不遙遠。正是以現實情景為基點構想出的《三體》的宏大世界,明確地建立在“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準則嗎?”的道德追問之上。更具體地說,《三體》中描繪了兩個層面的道德:零道德的宇宙本身——更高智慧如“歌者”向太陽系拋出二向箔,使整個太陽系二維化,人類文明從此滅亡;但劉慈欣著力去寫的還有“有道德的人類文明如何在這樣一個宇宙中生存?”這兩種假想條件放在宇宙背景中,看似是空想,卻深深地紮根在人被捲入歷史困境時的切身境況之中。《三體》中多次寫到生死攸關的抉擇時刻,關係到文明的興亡、人性的存滅。這些時刻映現出與作者和讀者都面對的現實歷史息息相關的道德困境。由此,劉慈欣的情節構思糾結在兩個向度的道德上:一切為了生存的零道德,與有善惡之分的道德。他鋪陳的宏偉敘述,最終展現的情節走向,是有道德的人類(或任何生命)無法在零道德的宇宙生存下去。《三體》跌宕起伏的故事線索,是人類一次次憑藉理想和理性為保存自身作出努力,最終“歌者”來臨,黑暗森林打擊到來。但劉慈欣讓程心一直活了下去,她成為三體和地球文明的最後倖存者之一。這個存亡攸關的宇宙史詩之中,整個物種和世界的滅亡,與一個人的保存構成了平衡。
劉慈欣執著地用豐富的技術細節描寫一種大尺度、大視野的宏大視閾,他偏愛巨大的物體、複雜的結構、全息的層次、大跨度的時間,落實到人物身上,就是以舍己而救蒼生的姿態出現,挺身反抗命運的暴虐,最終改寫歷史的英雄群像。劉氏在華麗的細節和繁複的鋪陳造成的厚重感之上,依然有著精確、冷靜與超然的敘事。他的冷靜更多地來自一種技術化的傾向,當與熱烈的人文關懷疊加在一起的時候,它們相互激盪,形成更為豐厚的復調之聲。劉慈欣幾乎是“殘忍”地把作品中的英雄推到那些極端的場景,讓他們面對世界的終極困境。從《三體1》中葉文潔面臨的難題開始,劉慈欣已經走向黑暗的宇宙之心。在《三體2·黑暗森林》中他構想的“宇宙社會學”兩條公理可以視為達爾文進化理論的宇宙版本,在更加巨觀的尺度上,在其展開的過程中,就其淘汰的規模而言遠比達爾文版更加驚心動魄。當宇宙在這些英雄面前徐徐展開,人類一下子顯得那么渺小,他們的悲歡離合那么微不足道。文明層次高於人類的“神”那種“毀滅你,與你何乾”的漫不經心的態度,直刺建立在長期的人類中心主義之上的自戀情緒,也呼應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東方世界觀。劉慈欣並沒有簡單地把愛、善、責任視為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是將內在的超越視為一個艱難曲折、甚至是充滿失敗的過程。《三體3·死神永生》中還有一種信仰的隱秘形象,那就是人類自己,人是人自身的救主。在這裡,流浪是向外尋找宇宙,從中發現與拓展人類生存的意義的核心象徵。
藝術手法
想像力
閱讀《三體》系列,除了在其中仍然能體味到一些傳統的科幻作品的風格之外,又可以帶來一種像閱讀那些出色的商業通俗小說時會感受到的快感。而且,會為作者超越常人的想像力而叫絕,也很欣賞作者的思考,以及其中部分的思想。這個小說系列的可讀性,就其情節展開的精彩度來說,作為其基礎的,恰恰是作者驚人而且超越常人的想像力。在這個小說系列中所體現出來的作者對於多種科學知識的了解、利用與合乎科幻邏輯的外推幻想。在整個系列中貫穿的哲學思考,與其用作者所說的“
宇宙社會學”這一概念,倒不如用“宇宙倫理學”更為合適。正是作者超越常軌的思考,擴展到以存在外星文明為前提的整個宇宙,在這種最大的範圍內,又以地球人可以理解的倫理,論證構建其理論基礎,才使得整個系列小說具有一種真正的宇宙視野。不過,在其中還是有一種隱約的內在矛盾存在著,這就是對於科學技術手段之價值的評價,與作為其敘事和情節構想基礎的帶有人文意味的宇宙倫理前提之間的某種衝突。劉慈欣在《三體》系列中,預設了一個殘酷的宇宙規模的黑暗前提,這也是他的“宇宙社會學”的核心所在,其第一條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很有些哲學意味,這裡面價值判斷被取消了;其第二條,頗有些把地球上有限資源的環保理念擴展到整個宇宙的意味,說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也很有點像人們所說的“發展是硬道理”,只不過暗中又把文明的增長和擴張(即“發展”)與對物質資源的消耗先天地聯繫在一起。在《三體》系列中,作者突破了硬科幻的傳統模式,讓其故事更好看,與此同時,在其哲學基礎上,還是沿用了地球思維的某種框架。
描寫方式
劉慈欣採取的描寫方式具有技術主義的特點,這會使他在驚嘆“方寸之間,深不見底”之後,進一步帶讀者深入宇宙(比如奇異的“四維空間”)中去認知它的“尺寸”。在描寫的鏈條上,這樣的層層遞進產生一種異乎尋常的力量,他在與無形無限搏鬥,試圖把一切都寫“盡”。或者說,他不遺餘力地運用理性來編織情節,讓他的描寫抵達所能想像的時空盡頭。用劉慈欣自己的文學形象來打個比方:他讓“崇高”跌落到二維,在平面世界中巨細靡遺地展開。劉慈欣的科幻想像包容著全景式的世界圖像,至於有多少維度甚至時空本身是否存在秩序,在這裡並不重要。關鍵在於,它巨大無邊,同時又精細入微,令人感到宏大輝煌、難以把握的同時,又有著在邏輯和細節上的認真。它的壯觀、崇高、奇異,建立在複雜、精密、逼真的細節之上,可以說宇宙大尺度和基本粒子尺度互為表里,前者的震撼人心,正如後者的令人目眩。劉慈欣的小說以激進的科學推理為支撐,甚至在《三體》這樣的長篇巨製里,宇宙規律本身的更改也是支撐其情節的最主要支點。
敘事
《三體》系列以眾多的人物和繁複的情節,描繪出宇宙間的戰爭與和平,以及人類自身對於道德的選擇困境。劉慈欣對所有這些如那種不同維度的世界看似無法言傳的景觀,毫無保留地以全景細密的“寫實”方式加以刻畫,他的文字精準而結實,使幻想變得栩栩如生。面對這些壯麗的宇宙景觀和精妙的物理構想,那種感覺就像離開池塘見到了大海。另一方面,劉慈欣創造的世界有著讀者可以認同的鮮活的歷史感和現實感。劉慈欣的科幻世界與現實之間的連線點,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經驗”。《三體》第一部中地球上的三體組織設計出一套網路遊戲,借用地球歷史中的人物和事件,重構三體文明的樣貌。在這套遊戲中一上來就遇到
周文王,他正走在去
朝歌的路上,自信已經獲得三體恆星運行的規律,
亂紀元快要結束,
恆紀元馬上就要來了。這個在小說中具有功能意義的隱喻性情節,在指向“差異”的同時,卻是使用了人們熟悉的歷史材料。“差異”點在於,三體世界有三顆恆星,運行沒有規律,隨時會使這個星系中的文明遭遇滅頂之災。但此處表達“差異”的喻體,卻是借用讀者熟悉的中國商周歷史,由此與現實世界之間發生另一種更直接的關係:“亂紀元”的意象借自史書記載的生靈塗炭的紂王時代,對“恆紀元”的預測脫胎於周文王傾心嚮往的太平世。在接下來另一層遊戲之中,秦始皇時代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遊戲的隱喻指向三體文明對恆星運行規則的大規模科學運算。但秦始皇的集權統治,是這台計算機能夠運行的前提條件。這裡舉這兩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三體》敘述語法的一個獨特而複雜的方面。情節層面對“三體世界”的隱喻表達,以歷史(或現實)為材料,而在這之後,這些材料引向更為直接的現實感。
科幻文學作為文學的重要分支,長期處於“邊緣化”,科幻性與文學性的衝突,是其流於小眾的根本原因。然而隨著智慧型技術的發展成熟、科幻影視的深層整合,將全面釋放科幻文學的想像力與表達力,這也是美國科幻大片風靡全球的根本原因。客觀來講,科幻文學的超前性是影視技術永遠也無法表達的,科學敘事下的超現實美感,也是科技無法全面呈現的。《三體》正是憑藉極具想像張力的科學敘事,科學派與人文派兼具,征服了廣大海外讀者。在多元化的讀者閱讀中,文本符號的隱喻價值被解構成不同的能指,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而所指也處於游離狀態,這種開放式的文本解讀,充分滿足了讀者差異化的審美需求,形成了非常強的包容性和超現實美感。
作品評價
國內評價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嚴鋒:在讀過《三體》以及《三體Ⅱ·黑暗森林》以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
北京日報》:《三體》以氣勢宏大的故事架構、瑰麗新奇的科學想像、濃郁樸素的人文反思,寫成了一部帶有崇高意蘊的太空史詩,征服了廣大讀者。《三體》所體現的,是高級別、高水平的想像力。箇中關鍵,在於幻想的自洽。劉慈欣提供的,是一部純粹的“硬科幻”作品,是一個與科學理論、邏輯推演都自洽的世界。誠如他曾寫道,“好看的科幻小說應該是把最空靈最瘋狂的想像寫得像新聞報導一般真實”。為達到這種真實,自然不能免除種種束縛。進行“自我約束”的寫作,要比童話式的不羈想像難出許多;也正是這種難度,和因之而成的周密、完備、自成體系,讓三體世界免於墜入虛無,最終獲得成功。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吳岩:“《三體》第一部的獲獎,首先是溝通科技時代不同民族普適審美感受的成功。”
國際評價
Facebook創始人扎爾伯格:“這是一本非常暢銷的中國科幻小說,甚至現在好萊塢都將它作為劇本來拍攝電影。我最近一直在閱讀經濟學和社會學方面的書,《三體》可以讓我很好地緩解閱讀的疲憊,並且也不會無聊。”有意思的是,《三體》的英譯者劉宇昆在下面回復了扎爾伯格,稱“我是此書的譯者,願你喜歡這本書”,並在後面用括弧附稱“你肯定想要讀完整套小說”。
日本遊戲設計師
小島秀夫:“在普遍性、娛樂性、文學性這三者重力絕妙平衡的拉格朗日點上誕生的、奇蹟般的超現實科幻小說!”
日本導演
入江悠:“驚天動地包羅人類歷史的科幻。超絕想像力蘊含了龐大知識、真是了不起!”
設定用語
紀年對照
獲獎記錄
中國獎項
國際獎項
作品影響
2019年6月,
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2019年4月開卷三大暢銷書榜,在“虛構類暢銷書榜TOP30”上,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總計3部作品,分別占據了榜單前三名的位置。
2019年7月4日,劉慈欣創作的科幻小說《三體》的日譯本正式登入日本,上架僅幾個小時,就登上了日本亞馬遜的中國文學分類銷量榜首,首月銷量超過十萬部。截至2019年,《三體》已經在全世界創下2100萬冊的銷量,其中在海外世界賣出150萬冊,創下中國文學作品近年來海外發行的最高紀錄。
2021年1月,
京東圖書2020年度榜單顯示,投資理財、《三體》連續3年進入暢銷紙書TOP10。
截至2021年,小說著作權輸出涉及26個語種,外文版全球銷量突破200萬冊,英文版更是以1100多家館藏數量,創下了中國當代文學譯作館藏數量最多的紀錄。
截至2022年,《三體》“誕生”16年,全球銷量2900萬冊。2022年1月,《三體》三部曲外文版運作方
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宣布,已於近期同美國托爾圖書(Tor Books)完成了《三體》三部曲英文版著作權的提前續約,續約金高達125萬美元。2022年11月26日,在第二屆“
讀客科幻文學獎”頒獎典禮現場,發布了《中國科幻10年行業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科幻讀物銷量的67%為《三體》。2022年12月,知乎發布2022年度書單,《三體》成知乎用戶全年討論度最高圖書。
衍生作品
動畫
2022年12月,由藝畫開天聯合出品承制的《
三體》動畫在B站上線,然而隨著劇集更新,《三體》動畫版口碑出現崩盤,截至2023年3月,該劇豆瓣評分已跌至3.8分。超過15萬的評分中,有51.3%的觀眾給出了一星差評。
電視劇
由
張魯一、
于和偉、
陳瑾、
王子文、
林永健、
李小冉等主演的國產《
三體》電視劇獲得發行許可證,編號為(滬)劇審字(2023)第001號,製作單位為
上海騰訊企鵝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暫定1月16日左右在
騰訊視頻上線,共30集。該劇根據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說《三體》改編,講述了地球基礎科學研究遭遇異常擾動,引發科學界惶恐動盪,納米物理學家汪淼與刑警史強聯手調查,共同揭開了地外未知文明“三體”世界的神秘面紗,並隨全人類一道與即將入侵的三體人展開博弈的故事。
截至2023年3月24日,劇版《三體》豆瓣評分已上漲至8.7分,共有36萬多名觀眾給出評分,給出5星好評的高達53.8%。
漫畫
2023年,由原著作者劉慈欣正版授權、監督創作的《
三體漫畫》正式問世。《三體漫畫》對應《三體》小說第一部,通過考據式漫畫忠實改編,耗時6年。
舞台劇
根據《三體》改編的同名舞台劇,由劉慈欣本人擔任監製。該劇在舞台劇製作方面結合3D Mapping、紗幕成像、虛擬現實元素、無人機等前沿科技,營造出特殊的視聽效果和舞美設計。舞台劇《
三體》於2016年6月1日至11日期間在
上海文化廣場首演,後於全國各地進行多輪巡演。
出版信息
連載情況
出版情況
作品標題 | 出版時間 |
---|
《The Three-Body Problem》Cixin Liu著、Ken Liu( 劉宇昆)翻譯 | |
《The Dark Forest》Cixin Liu著、Joel Martinsen(喬爾·馬丁森)譯 | |
《Death's End》Cixin Liu著、Ken Liu(劉宇昆)翻譯 | |
作者簡介
劉慈欣,20世紀60年代生於中國山西,1985年自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畢業後,在發電廠當一名工程師;1999年首次發表短篇小說《
鯨歌》,同年以《
帶上她的眼睛》獲得中國科幻
銀河獎一等獎,此後連續多年蟬聯該獎項;2007年推出長篇作品《三體》,是首個獲得
雨果獎的亞洲作家。2021年7月9日,
商湯科技宣布正式聘請劉慈欣擔任“商湯科技科幻星球研究中心主任”,並將與《三體》全球永久唯一的著作權方三體宇宙攜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