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人類學習的革命”譯叢

“21世紀人類學習的革命”譯叢

《"21世紀人類學習的革命"譯叢(第2輯)·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校(擴展版)》的新穎之處在於吸收了認知科學、發展心理學、神經科學、人類學等領域的重要觀點和例證。來自這些領域的真知灼見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加深了我們對“人是如何學習的”的理解,使我們能夠更加從容地面對學習革命的挑戰。

基本介紹

  • 書名:"21世紀人類學習的革命"譯叢
  • 作者:約翰•D•布蘭思福特 等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1798270
  • 外文名:How People Learn Brain,Mind,Experience,and School:Expanded Edition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15頁
  • 開本:16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文摘,

內容簡介

《"21世紀人類學習的革命"譯叢(第2輯)·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校(擴展版)》集合了美國當代學習科學頂尖研究人員的智慧,對人類學習的科學基礎及其在教育中的套用進行了分析研究,探索更好地將學習科學領域的研究發現與實際的課堂教學連線起來的關鍵的問題。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辛格利和安德森(1989)提出,任務間的遷移是隨任務所共有的認知要素的程度而變化的。這一假設在共同要素遷移研究的早期就已提出,這一點前面已作過介紹(Thomdike and WoOdworth,1901;Woodworth,1918),然而在找到一種識別任務要素的方法之前,用實驗來測試遷移是很難辦到的。此外,現代理論學家把認知表征和策略納入隨任務的不同而變化的“要素”(Singley and Anderson,1989)中。
辛格利和安德森給學生逐個講授幾種文本編輯器,並尋求對遷移作預測,測量講授前學習一個新的文本編輯器可節省多少時間。他們發現學生在學習隨後的文本編輯器時其速度加快了,兩個文本編輯器所共有的元素量能預測這種遷移量。事實上,大量的遷移發生在表層結構大相逕庭但具有共同的抽象結構的文本編輯器之間。辛格利和安德森也發現,當他們不僅要思考程式性知識也要考慮陳述性知識的遷移時,同樣的原理支配著眾多領域的數學能力的遷移。
由比德曼和希夫拉(Biederman and Shiffrar,1987)N做的一項研究是抽象教學效果的一個顯著的例子。他們研究了一項用學徒制方式學習會遇到特別困難的任務:如何鑑別剛孵化出來的小雞的性別。比德曼和希夫拉發現,用20分鐘時間教新手抽象的原理能極大地提高他們的鑑別力(參見Anderson et al.,l996)。調查研究有力證明,幫助學生超越具體情境和例證在抽象層面表征經驗是十分有益的(國家研究院,1994)。這樣的例子還有代數的(Anderson,1989)、計算機語言任務的(Klahr andCarver,1988)、運動技能的(如投擲飛標,Judd,1928)、類比推理的(Gick and Holyoak,1983)和視覺學習的(如鑑別小雞性別,Biederman and Shiffrar,1987)。
研究表明,抽象表征並不是保存事件的孤立例證,而是建構更大的相關事件的成分——圖式(H。lyoak,1984;Novick and Holyoak,1991)。知識的表征是通過多次觀察不同事件的異同而建立起來的。圖式被看成是複雜思維包括類比推理在內的特別重要的指引:“成功的類比遷移導致套用原來解決問題的一般圖式去解決後繼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