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計畫(“阿波羅”計畫)

阿波羅計畫(美國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

“阿波羅”計畫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阿波羅計畫(英文:Apollo program),是美國在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行星飛行和探測進行技術準備,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阿波羅計畫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約占當年美國GDP的0.57%,約占當年美國全部科技研究開發經費的20%。提供了驚人的就業長期增長。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2012年,中國嫦娥二號全月圖拍到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遺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波羅計畫
  • 外文名:Apollo program
  • 起始時間:1961年
  • 結束時間:1972年
歷史背景,輔助計畫,登月方案,飛行任務,後續計畫,基本結構,指揮艙,服務艙,登月艙,運載火箭,阿波羅航天服,航天員名單,犧牲人員,登月人員,飛掠人員,成名後生活,公布照片,最新研究,事件爭議,相關事件,質疑觀點,登月照片,

歷史背景

早在1960年代,當時執掌白宮的艾森豪政府提出開展下一代航天計畫,用於接替水星計畫。1960年7月,時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副局長休·拉蒂默·德萊頓宣布阿波羅計畫啟動,並開始對飛船的可行性進行相關研究。8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收到了14份投標意向,最終,通用動力公司與康維爾公司、通用電氣公司格倫·L·馬丁公司收到了契約,並要求三方團隊在6個月內拿出可行方案來。
1960年11月,約翰·F·甘迺迪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的第35任總統,他早在競選就向選民承諾,要使美國在太空探索和飛彈防禦上全面超越蘇聯,但是,雖然對太空計畫較為熱衷,甘迺迪並沒有立刻決定實施登月計畫——原因在於他對當時的美國航天發展的狀況並不十分了解,而且高昂的成本也使甘迺迪不得不審慎對待任何一個太空探索計畫。當航空航天局局長詹姆斯·韋伯要求年度財政預算增加百分之三十時,甘迺迪只同意加快大型推進器的研發工作,卻沒有支持其他更大的項目。
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搭乘東方1號飛船升空,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這一壯舉大大地刺激了美國,更加深了美國人民對在太空競賽中落後的恐懼。次日,在與白宮科學委員會的會談中,許多議員希望能夠立刻開始實施一項太空計畫,保證美國在與蘇聯的競賽中不至於落後太多。甘迺迪對此事持謹慎態度,沒有立刻進行任何重大舉措。4月20日,甘迺迪給副總統林登·詹森發去備忘錄,詢問他對於美國太空計畫的意見,以及美國追趕蘇聯的可能性。在翌日的回覆中,詹森認為“我們既沒有盡最大努力,也沒有達到讓美國保持領先的程度。”詹森還提到未來登月的計畫不僅可行,也絕對可以使美國在太空競賽中獲得領先地位。
1961年5月25日,甘迺迪在一次演講中向美國國會改變阿波羅計畫的目標,在1960年代結束前將美國太空人送上月球。甘迺迪的演講給了阿波羅計畫更明確的目標,但也給科學家們平添了巨大的壓力:甘迺迪發表這段演講20天前,美國剛剛把第一個太空人——艾倫·謝潑德送入太空,而且他還沒有進入地球軌道。這種不利局面使一些工作人員對登月計畫的看法並不樂觀。
1969年7月16日,土星5號超重型運載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國太空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麥可·柯林斯駕駛著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跨過38萬公里的征程,承載著全人類的夢想踏上了月球表面。
阿波羅計畫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執行的迄今為止最龐大的月球探測計畫,阿波羅飛船的任務包括為載人登月飛行作準備和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已於1972年底結束。迄今(2018年)40多年來還沒有過其他的載人太空飛行器離開過地球軌道。阿波羅計畫詳細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質化學成份、光學特性並探測了月球重力、磁場月震等。後來的天空實驗室計畫和美國、蘇聯聯合的阿波羅-聯盟測試計畫也使用了原來為阿波羅建造的設備,也就經常被認為是阿波羅計畫的一部分。
阿波羅計畫(“阿波羅”計畫)
人類首次登上月球(1969年7月21日)
阿波羅是古代希臘神話傳說中的一個掌管詩歌和音樂的太陽神,傳說他是月神的胞弟,曾用金箭殺死巨蟒,替母親報仇雪恨。美國政府選用這位能報仇雪恨的太陽神來命名登月計畫,其心情可想而知。
阿波羅計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計畫中也有過幾次嚴重的危機,包括阿波羅1號測試時的大火造成維吉爾·格里森愛德華·懷特羅傑·查菲的死亡;阿波羅13號的氧氣罐爆炸以及阿波羅-聯盟測試計畫返回大氣層時排放的有毒氣體都幾乎使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喪命。

輔助計畫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為登月任務準備了四項輔助任務,分別為:
  1. 徘徊者號探測器計畫(1961-1965年):共發射9個探測器,在不同的月球軌道上拍攝月球表面狀況的照片1.8萬張,以了解飛船在月面著陸的可能性。但探測器曾多次發射失敗。
  2. 勘測者號探測器計畫(1966-1968年):共發射5個自動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通過電視發回8.6萬張月面照片,並探測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數據。
  3. 月球軌道環行器計畫(1966-1967年):共發射3個繞月飛行的探測器,對40多個預選著陸區拍攝高解析度照片,獲得 1000多張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面照片,據此選出約10個預計的登月點。
  4. 雙子星座號飛船計畫(1965-1966年):先後發射10艘各載2名太空人的飛船,進行醫學—生物學研究和操縱飛船機動飛行、對接和進行艙外活動的訓練。

登月方案

直接起飛或者地球軌道集合的構想圖在登月成為主要目標後,阿波羅計畫的決策者們開始面臨如何才能儘可能安全、經濟、簡單地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包括論證飛船登月飛行軌道和確定載人飛船總體布局。從阿波羅號飛船的4種飛行方案中選定月球軌道集合方案,相應地確定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組成飛船的總體布局方案。類似於蘇聯同時期的登月計畫,美國方面提出了四種登月方案:
  1. 直接起飛此計畫提出由一個巨大的新型火箭攜帶一艘太空飛行器,直接飛往月球;火箭在月球降落,任務完成後再次起飛,飛回地球。
  2. 地球軌道交會此計畫需要兩艘只有土星5號一半大小的小型火箭將登月太空飛行器的不同部分送入地球軌道,集合併對接。整個太空飛行器降落在月球表面。由於當時在軌道中集合多艘太空飛行器的經驗較少,且地球軌道拼裝太空飛行器是否可行也是未知數,所以此計畫未被採納。
  3. 月球表面交會此計畫需要兩艘太空飛行器被發射:一艘自動太空飛行器攜帶推進系統,先期登月;載人太空飛行器晚些發射。推進系統在月球表面被移至載人太空飛行器上,然後返回地球。
  4. 月球軌道交會這個方案由約翰·C·霍博爾特的團隊提出。這種方案是一艘較大的太空飛行器,稱為指令/服務艙,攜帶一艘裝載太空人的登月太空飛行器——稱為登月艙。指令/服務艙攜帶從地球到月球並返回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以及進入地球大氣層所需要的隔熱板。進入月球軌道之後,登月艙與指令/服務艙分離,並降落在月球表面;指令/服務艙留在月球軌道。3名太空人中的1名留在指令/服務艙中。登月完成之後,登月艙重新起飛,與指令/服務艙在月球軌道集合,並返回地球。與其他幾個方案不同,該方案只需要一艘很小的太空飛行器降落在月球表面,使返回時在月球上起飛太空飛行器的質量大大減小。通過將登月艙的一部分留在月球上,登月艙起飛質量得以再次減小。登月艙本身分為兩部分,包括降落部分和起飛部分,前者用於在登月時降落,後者在任務完成後起飛與指令/服務艙會合併返回地球。由於太空飛行器質量減輕,一次任務只需要一次單獨的火箭發射。當時的顧慮是次數較多的對接和分離所提出的技術難度。

飛行任務

阿波羅計畫中包括11次載人任務,從阿波羅7號一直到阿波羅17號,全部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阿波羅4號阿波羅6號都是無人測試飛行(正式地講沒有阿波羅2號和阿波羅3號)。
1967年1月27日。太空人維爾基爾·格里森、 愛德華·懷特和羅傑·查菲在當晚一次演練中因火災事故身亡。當時這場大火吞沒了他們的阿波羅1號飛船。原計畫2月21日飛船發射並把他們送上地球軌道14天,就在進行這次發射的模擬演習中,他們死於地面。
國家航空與航天管理局官員說,大概是一個電火花點燃了阿波羅飛船座艙的純氧。這三名太空人如同真地飛行那樣並肩坐在甘迺迪角第34號發射架上的“土星” 1號火箭頂部,就在這天下午6點31分,發生大火。
他們被卡在關閉的艙門後面,無法使用阿波羅安全系統,因為被飛彈拖車擋住了。急救人員試圖接近他們,卻被艙內滾滾冒出的濃煙阻擋。空軍及國家航空航天局收集了所有與火災有關的資料。官員們說:“人員和飛船的損失給阿波羅登月計畫以嚴重打擊。面對預算削減的困難,阿波羅計畫一直努力奮鬥以求在60年代末實現登月。
經過幾次不載人的地球軌道飛行之後,1968年10月11日阿波羅7號終於進行了第一次載人飛行,3名太空人繞地球飛行了163圈。阿波羅7號的任務是,測試指令艙上的對接系統。
弗蘭克·博爾曼吉姆·洛威爾威廉·安德斯所組成的阿波羅8號團隊,12月21日搭乘土星5號火箭升空,它從繞地球軌道進入繞月球軌道,1968年12月21日,阿波羅8號宇宙飛船的成員從地球飛到月球後又安全地回到了地球。任務是測試阿波羅指揮艙系統在地球和月球軌道之間的太空及繞月軌道上的性能,包括通信、跟蹤和生命保障各個方面。評估太空人在開展繞月軌道任務期間的表現。
阿波羅9號是第一艘搭載登月艙的飛船,它在繞地球軌道上進行了長時間飛行,並對登月艙進行進一步檢驗。任務是測試人類在太空環境中的反應和失重狀態。
阿波羅10號飛繞月球軌道,並使登月艙下降到離月球表面15公里以內,以檢驗其性能。
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飛行1969年7月16日由土星5號火箭運載阿波羅11號飛船升空。第三級火箭熄火時將飛船送至環繞地球運行的低高度停泊軌道。第三級火箭第二次點火加速,將飛船送入地—月過渡軌道。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飛船沿過渡軌道飛行2.5天后開始接近月球,由服務艙的主發動機減速,使飛船進入環月軌道。
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進入登月艙,駕駛登月艙與母船分離,下降至月面實現軟著陸。另一名太空人仍留在指揮艙內,繼續沿環月軌道飛行。登月太空人在月面上展開太陽電池陣,安設月震儀和雷射反射器,採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樣品22千克,然後駕駛登月艙的上升級返迴環月軌道,與母船會合對接,隨即拋棄登月艙,起動服務艙主發動機使飛船加速,進入月—地過渡軌道。在接近地球時飛船進入再入走廊,拋掉服務艙,使指揮艙的圓拱形底朝前,在強大的氣動力作用下減速。進入低空時指揮艙彈出3個降落傘,進一步降低下降速度。阿波羅11號飛船指揮艙於7月24日在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降落。
阿波羅12-17號
阿波羅12-17號飛船從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國相繼發射了阿波羅12、13、14、15、16、17號飛船,其中除阿波羅13號因服務艙液氧箱爆炸中止登月任務(三名太空人駕駛飛船安全返回地面)外,共有12名太空人均登月成功。
阿波羅計畫(“阿波羅”計畫)
土星5號運載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
阿波羅13號是阿波羅計畫中的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發射後兩天,服務艙的氧氣罐發生的爆炸嚴重損壞了太空飛行器,使其大量損失氧氣和電力;三位太空人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登月艙作為太空中的救生艇。指令艙系統並沒有損壞,但是為了節省電力在返回地球大氣層之前都被關閉。三位太空人在太空中經歷了缺少電力、正常溫度以及飲用水的問題,但仍然成功返回了地球。事後,阿波羅13 號飛船機組人員吉姆·洛威爾回憶說:“我們終於活了下來,但是很懸。我們的任務失敗了,但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一次輝煌的失敗
最後的J任務中,登月艙原計畫在月球表面停留3天。被取消的阿波羅18號至阿波羅20號都是J任務。
最遙遠的構想甚至還包括了I任務,有相當大的科學研究比例。當預算縮減成為現實時,這些科學研究項目被放到了J任務里。

後續計畫

該計畫為阿波羅的後續計畫,使用原本準備登月的阿波羅18號飛船與前蘇聯的聯盟19號飛船對接,雙方太空人互致慰問並參觀對方飛船。
美國的第一個空間站計畫,將未使用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改裝成為空間實驗室,並將作為阿波羅號飛船作為太空人的天地往返工具。

基本結構

阿波羅號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3個部分組成。

指揮艙

太空人在飛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艙,也是全飛船的控制中心。指揮艙為圓錐形,高3.2米,重約6噸。指揮艙分前艙、太空人艙和後艙3部分。前艙內放置著陸部件、回收設備和姿態控制發動機等。太空人艙為密封艙,存有供太空人生活14天的 必需品和救生設備。後艙內裝有10台姿態控制發動機,各種儀器和貯箱,還有姿態控制、制導導航系統以及船載計算機和無線電分系統等。

服務艙

前端與指揮艙對接,後端有推進系統主發動機噴管。艙體為圓筒形,高6.7米,直徑4米,重約25噸。主發動機用於軌道轉移和變軌機動。姿態控制系統由16台火箭發動機組成,它們還用於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登月艙與指揮艙對接和指揮艙與服務艙分離等。

登月艙

阿波羅號登月艙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地面起飛時重14.7噸,寬 4.3米,最大高度約7米。其中下降級由著陸發動機、四根著陸架和四個儀器艙組成;而上升級則是登月艙主體。太空人完成月面活動後駕駛上升級返迴環月軌道與指揮艙會合。上升級由太空人座艙、返回發動機、推進劑貯箱、儀器艙和控制系統組成。太空人座艙可容納2名太空人——但沒有配備座椅,艙內設有導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電源等設備。

運載火箭

阿波羅號飛船使用大推力的“土星”號運載火箭發射。運載火箭研製分兩個階段進行:
  1. 研製“土星”1號和1B號,用以獲取大型運載火箭的研製經驗並進行阿波羅號飛船的 飛行試驗。
  2. 研製“土星”5號巨型3級運載火箭作為飛船登月的運載工具。

阿波羅航天服

阿波羅號登月太空人所穿的艙外太空衣由內衣廠商Playtex的縫紉女工縫製。當時,Playtex公司與工程師合作,設計能夠讓太空人在軌道中存活的航天服,最後由縫紉女工根據太空人的具體尺寸手工縫製。
阿波羅計畫(“阿波羅”計畫)
阿波羅航天服
阿波羅號太空人能夠順利完成創造歷史的登月任務,也有這些縫紉女工的一份功勞。幾十年後,這段令人難以置信的歷史將被改編成一部好萊塢影片,片名就叫“航天服”。影片《航天服》立基於的尼古拉斯·德·蒙查克斯的著作《阿波羅號航天服》。
阿波羅計畫(“阿波羅”計畫)
阿波羅計畫
德·蒙查克斯在書中寫道:“製作一件航天服使用的材料包括一件飛行服、一個古德里奇輪胎、一個胸罩、一條束帶、一件雨衣和一隻番茄天蛾。”他指出Playtex公司縫紉女工在縫製航天服時的精確性超過競爭美國宇航局契約的其他團隊。
阿波羅計畫(“阿波羅”計畫)
阿波羅計畫
德-蒙查克斯表示:“她們縫製時的誤差不得超過1/64英寸(約合0.4毫米)同時不能使用任何別針。毫無疑問,這是一項服裝業工作,而不是更為傳統的軍事工業部門的工作。在整個阿波羅計畫中,只有少數人真正將太空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縫紉女工就是其中之一。”
阿波羅計畫(“阿波羅”計畫)
阿波羅登月計畫太空衣
蒙查克斯認為宇航局貶低了縫紉女工在整個項目中所做的貢獻。他指出:“宇航局是一個更為龐大的軍事工業綜合體的一部分,讓縫紉女工參與他們的計畫絕對令人意想不到,也讓他們感到困窘。”Playtex的團隊憑藉富有革新性的想法,先進的縫紉技術以及堅定的決心拿到這份契約。
Playtex公司的分公司國際乳膠公司擁有一支出色的縫紉女工和技師團隊,由一名曾做過電視修理工的汽車技師領導。這家公司最終說服美國宇航局,讓他們參加宇航局舉行的僅面向少數富有革新精神的公司的測試用航天服競標。
《洛杉磯時報書評》稱:“他們連續奮戰了6周,有時甚至進行24小時輪班,最後找到製作高性能航天服的解決方案,打敗兩個受邀的競爭對手。在與規模更大資金更雄厚的公司進行直接競爭時,國際乳膠公司的管理層採用先進的工藝和縫紉技術製作出高性能的航天服。
國際乳膠公司的其他產品包括為火星探路者號和火星探索漫遊者號任務製作的氣囊著陸設備、飛船、浮空器、齊柏林飛艇等比空氣輕的空中交通工具,防生化放核面具及頭罩系統,用於製藥工業的彈性粉末封堵溶液。

航天員名單

犧牲人員

登月人員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航天員曾是一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人、試飛員、海軍飛行員,以在執行第一艘載人登月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任務時成為第一名踏上月球的人類而聞名。尼爾·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次太空任務是1966年執行的雙子星8號的指令長。這次任務中,他和大衛·斯科特一道完成了第一次太空飛行器的對接。阿姆斯特朗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太空任務就是著名的1969年7月的阿波羅11號。在這次“人類的一大步”中,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在月球表面進行了兩個半小時的月表行走(麥可·科林斯在指令艙中環繞月球)。

飛掠人員

成名後生活

從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先後有12名美國太空人乘坐“阿波羅號”太空船,登上月球。之後,美國就再無登月行為。“舊事”重提,不由讓人想到那些曾經的登月者,及眾多太空人們返回地球後的“人間生存”。特別是不久前,法國首名女太空人,也是歐洲空間局迄今唯一一名女太空人,曾經出任法國科技部長克洛迪·艾涅爾。功成名就後,卻不幸患上了抑鬱症,服藥自殺未遂,此舉讓法國舉國震驚。也激起了人們對這些“上天”又“落地”者生存狀態的關注。而通過調查,步入後太空時代的他們。有的成為成功商人,有的像艾涅爾一樣,從政,繼續為航天事業作貢獻。還有的,卻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像艾涅爾那樣,功成名就又伴有“精神問題”……在人們的想像中,從太空返回地球,太空人們的生活中,時時都充滿掌聲與笑臉。其實也有不同。
英國作家安德魯·史密斯曾採訪9名活著的登月太空人後,在其書《月亮塵土:尋找那些掉向地球的人》中,披露了驚人的內幕:幾乎所有美國登月太空人回到地球後,都無法應付突如而來的名聲和登月事件造成的超感官心理影響。他們有的精神崩潰,有的成了酒鬼,有的沉浸在沮喪中……英國《衛報》等媒體報導說,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獨一無二的12人“高級俱樂部”,哪怕是億萬富翁出巨資,也無法加入——他們就是地球上唯一登上過月球的12名太空人。安德魯·史密斯就是採訪了他們中的9位,得出上面那個結論的。
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在1961年宣布,美國人要首先登上月球。這個大膽的夢想,連當時NASA的局長都不知道該如何實現。令人驚奇的是,從1969年夏天到1972年12月,先後有12名美國太空人乘坐“阿波羅號”太空船,使用比現代手機還“原始”的導航科技登上了月球。
大多數登月太空人在上世紀50年代都是美國空軍試飛員。20世紀60年代,身為飛行員的他們捲入了NASA的阿波羅登月計畫。在那個充滿太空狂熱的年代,他們都認為自己在為人類的未來而冒險。然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太空熱”的逐漸衰退,12名登月太空人也遭遇了一連串混亂的“塵世生活”。NASA的宏偉計畫崩潰了,但大多數登月太空人卻發現很難在地球上找到自己的奮鬥目標。
登月的那種“神秘感覺”,深深地折磨著“阿波羅15號”登月艙駕駛員詹姆斯·歐文。歐文在月球的亞平寧山的一塊岩石上,發現了一塊有著45億年歷史、被稱做“起源石”的水晶。歐文當時感到,這塊“起源石”仿佛正在那兒等待他的到來。歐文返回地球後,開始信仰宗教。他建立了一個叫做“高飛”的宗教組織。他曾兩次帶領探險隊到土耳其阿拉拉特山尋找諾亞方舟的痕跡。1991年,歐文因心臟病去世。
阿波羅14號飛船登月艙駕駛員埃德加·米切爾,從月球返回太空艙時,有一種被某種東西注視的奇怪感覺。他感到自己和宇宙中的智慧型生命產生了一種心靈的接觸。回到地球後,米切爾開始研究神秘的超自然現象。他在加利福尼亞建立了一個“抽象科學協會”,專門研究人類意識和各種超自然事件。
歐文的登月同伴查爾斯·杜克同樣無法應付登月事件帶來的巨大心理震撼。返回地球後,他開始酗酒,並且經常虐待自己的孩子。杜克是活著的登月太空人中最年輕的一個。他後來皈依了宗教,將登月事件稱作“我生命中的灰塵”。
“阿波羅12號”指令長阿蘭·比恩,是第四個登上月球的人,他後來成為著名的畫家。然而,他的繪畫主題永遠只有一個:他總是用混合著月亮塵土的油彩,描繪著他看到過的月球表面場景。那些月亮塵土都是他從月球上帶回來的。比恩說,當他從太空返回地球時,曾向自己發誓:“如果我能回到地球,我將做自己喜歡的事。”
新書披露,儘管登月太空人們遭遇過人們難以想像的危險,但沒有一個“月球漫步者”因為他們的探險經歷和名聲而暴富。他們仍然都是按照自己的軍銜等級從NASA領取每年大約17000美元的年薪。
此書還披露,第一個踏上月球的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返回地球後,就無法應付潮水一般隨之而來的名聲。他曾感慨道:“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別人才不把我當做一名太空人看?”
無所適從的他們,曾希望有朝一日重返月球。

公布照片

美國宇航局(NASA)2015年10月5日通過Flickr.com網站公布了8400張有關阿波羅計畫及太空人登月的歷史照片。照片解晰度達到1800dpi,人類首次踏上月球表面留下的腳印清晰可見。

最新研究

2023年11月,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科學家宣布,他們首次在“阿波羅時代”太空人採擷自月球赤道附近的隕石樣本79221內發現了氫,這些氫或由持續不斷的太陽風陣雨,甚至彗星撞擊月球產生。

事件爭議

主詞條:阿波羅登月計畫陰謀論
五十年前,美國“阿波羅計畫”第一次所謂的將人類送上月球並實現在月表行走。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邁出的“一小步”意味著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邁出了“一大步”。但是卻有不少人質疑登月造假,“阿波羅”載人登月完全是20世紀最大的騙局。
阿波羅計畫(“阿波羅”計畫)
阿波羅計畫

相關事件

美國前中情局雇員斯諾登在俄羅斯獲得避難“自由”後第一時間透過推特發布微博:“我相信是俄羅斯首先探索月球”。英國媒體透露,斯諾登手中應該掌握揭露美國1969年登月為造假的機密檔案。
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曾刊載了俄羅斯研究人員亞歷山大·戈爾多夫發表的題為《本世紀最大的偽造》的文章,對美國31年前拍攝的登月照片提出質疑。
自稱參與了阿波羅計畫工作的比爾·凱恩教授曾寫了一本名為《我們從未登上月球》的書,書中對阿波羅登月計畫也列舉了一些疑點,甚至認為:載有太空人的火箭確實發射了,但目標不是月球,而是人跡罕至的南極,在那裡指令艙彈出火箭,並被軍用飛機回收。隨後太空人在地球上的實驗室內表演登月過程,最後進入指令艙,並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個所謂的登月過程。
戈爾多夫表示,他質疑30多年前美國太空人“拍攝”的登月照片和攝像記錄,並不是否定當年美國太空人登月的壯舉。他認為,美國太空人當時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術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於當時美國急於向全世界表功,因而偽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攝影記錄片,蒙蔽和欺騙了世人幾十年。他說,美國工程師拉爾夫·勒內、英國科學家戴維·佩里和馬里·貝爾特都對他的這一質疑表示贊同。
巴特斯博雷爾是一名電影人,他曾製作了一系列電影指出登月的矛盾之處,還因此曾與阿波羅11號太空人奧爾德林面對面激烈爭執並被打。
據英美媒體報導,荷蘭國家博物館多年來一直珍藏著一塊據稱是美國太空人1969年首次登月時採集的“月球岩石”,並為它投了一份高達30萬英鎊的保險。事後專家對其鑑定後發現,它不是什麼“月球岩石”,而只是一塊已經石化的爛木頭。
2024年5月,質疑美國阿波羅登月計畫真實性的聲音持續攪動中國國內網際網路。繼中國科協之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也刊文科普釋疑。阿波羅指的是阿波羅盆地,另稱為阿波羅撞擊坑,指的是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里的一小部分地形。南極艾特肯盆地是非常大的,直徑超過2000公里,包含了月球的南極。但這個撞擊坑的名字和阿波羅登月地點並沒有關係。阿波羅計畫和‘阿波羅撞擊坑除了名字相同,並無其他關聯。

質疑觀點

質疑一:真空環境下的旗幟會飄揚?登月圖片中,美國旗幟“迎風飄揚”。月球表面高真空環境下不可能存在空氣的對流,相應地,就不可能存在“風”,旗幟也就不可能“迎風飄揚”。因此有人質疑這些照片和錄像是在地球上的攝影棚內完成的。
阿波羅計畫(“阿波羅”計畫)
阿波羅計畫
據科學闢謠網2021年1月27日顯示,圖像中的美國國旗是一個特製的旗幟,它為了達到較好的視覺效果,設計的旗桿比較長。相應地,旗桿的剛度就有所下降。我們看到的旗幟“飄揚”實際上是插入土壤後的旗桿在高真空環境下的較長時間振動導致。這種“飄揚”的現象反而證明該區域真空度很高。其實,以當時的技術手段,製造一個無風的環境很簡單,僅需要保持空間的密閉和溫度恆定即可。倘若真想造假,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一點。所以這種觀點純屬無稽之談。
質疑二:天空中沒有星星?月球沒有大氣層,天空中的星星應該是明亮清晰可見的。而拍攝的圖片中,天空卻根本看不到星星。
這是當時的拍攝條件受限所致。當時拍照使用的是膠片,一張膠片能夠呈現的最亮細節和最暗細節的區間有限,在月球表面的惡劣環境下,這個區間將會被進一步縮小。此外,由於月球表面反射太陽光的能力較強,故在拍攝過程中需要將曝光度降低,否則拍到的將是一團模糊的白色。同時曝光時間也要減少,以減輕月面反射光帶來的影響。而曝光度降低和降低曝光時間都將導致無法拍攝到天空的星星。
質疑三:日本“月亮女神”繞月飛行時為何未拍到阿波羅登月設施及活動痕跡?
月亮女神為一個三星系統,其主衛星“輝夜姬”上搭載的星載相機解析度僅為10米,且“月亮女神”的飛行軌道高度為100千米,月球表面物體半徑至少大於50米才能被分辨出來。而“阿波羅”15和17號著陸器及月球車的半徑或最大尺寸約為3米左右,“輝夜姬”傳回的圖像中很難分辨月球車和著陸器的痕跡。
質疑四:地面上的影子為啥不止一個?圖像中太空人在月球表面的影子不止一個,同時可以清楚地看到,太空衣顯現出非常明亮的白色。有人便提出,這是在攝影棚中使用了補光燈等設施導致的。
據科學闢謠網2021年1月27日顯示,這種質疑很站不住腳。首先,月球表面的月壤對光的反射係數較大,很容易將來自太陽的光反射出去。其次,月球表面並非光滑平面,其存在多個平面,使得光能夠被多角度反射。最後,我們不能忽略航天員旁邊的艙體,艙體表面同樣可以反光。
質疑五:太空人在前進過程中能夠大步向前跳躍,而沒有飄到很高的高度。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的六分之一,為什麼看似太空人在發力但實則沒有真正跳的很高?
原因在於登月航天服的重量太大。阿波羅航天服兼具提供氧氣、空氣流通、保持氣壓、過濾二氧化碳和冷卻功能,足夠讓登月太空人進行長達7小時的月球漫步。此外還有一個後備系統,可提供30分鐘的氧氣和通信。與此同時,通信系統還可將太空人的生理數據傳回地球。月球表面時刻受到微流星體襲擊,因此阿波羅航天服的外面增加了一個保護層。如此多的功能導致阿波羅航天服重達82公斤,故不會一腳跳入太空。
質疑六:登月艙離開月球返回地球時,火箭上看不到火焰。
質疑七:如果把太空人在月球上漫步的錄像快放,你會覺得這好像是在地球上拍攝的,只是放慢了播放速度。
質疑八:暴露在范艾倫輻射帶的放射物下,太空人根本無法從月球活著回來。
質疑九:從月球帶回來的岩石,與科學家從南極洲採集的岩石是完全一樣的。
質疑十:所有六次登月都是在尼克森總統任內完成的,儘管40年來人類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卻沒有其他任何一位領導人能在任內完成登月的壯舉。

登月照片

那些認為登月造假的“陰謀論”者認為,“阿波羅”載人登月是NASA製造的謊言,目的是為了轉移美國公眾對“阿波羅”計畫勞民傷財且失敗的困境。但實際上,所有學者都沒有對登月的真實性提出任何質疑,這其中甚至包括美國當時最大的競爭對手:蘇聯。實際上,“陰謀論”者或許根本就不在乎事實究竟為何,他們只是利用這種手段,去吸引注意,去誤導輿論,來達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造謠一張嘴,我們很少看見謠言被揭穿時造謠者受到應有的懲罰,反而是闢謠的學者或相關領域工作者,不願大眾被誤導而不辭勞苦地付出。而在他們付出的過程中,不知道又有多少造謠者在醞釀一個又一個謠言。
2023年11月24日,據環球時報援引俄新社、《報紙報》網站等多家俄媒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出席“人工智慧世界之旅”國際會議期間參觀了關於人工智慧產品的展覽。他在展覽上被告知,美國谷歌公司的神經網路(人工智慧技術)曾判定關於美國登月任務的照片存在虛假內容。普京評價稱,“有意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