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遠”紀念艦

“致遠”紀念艦

2014年7月10日,“致遠”紀念艦安放龍骨儀式於丹東舉行。此艦為鄧世昌殉國的甲午海戰沉船“致遠艦”1:1複製艦,長81.38米、寬11.58米,耗資3700萬元。

2016年9月30日,原定2014年9月17日下水的“致遠”紀念艦在兩年之後終於下水。2016年10月1日清晨,“致遠”紀念艦披著霞光從丹東港出發,經過數小時拖航後,在浪頭港亮相,民眾可以看到紀念艦的整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致遠”紀念艦
  • 建造時間:2014年夏
  • 下水時間:2016年9月30日 
  • 所在地:遼寧丹東
歷史,建造,交付,評價,

歷史

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中,致遠艦激戰五小時彈盡且受重創後,管帶鄧世昌欲衝撞日艦吉野與之同歸於盡,但被日艦擊沉,600餘名將士犧牲。此戰中沉沒的還有北洋海軍另外3條戰艦,分別是超勇艦、揚威艦經遠艦
致遠艦致遠艦
2013年11月,丹東港工作人員在掃海時發現一艘沉沒的戰艦,港區立即上報文物部門。2014年9月,中國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國考古01號”前往丹東港海域重點調查水下沉船,9月17日確定戰艦為甲午戰艦,這一天正好是致遠艦沉沒120周年紀念日。2015年9月17日,恰逢致遠艦沉沒121周年紀念日,繪有致遠艦徽章的瓷片被打撈出水,這標誌著該艘沉船被證實為致遠艦。
由於打撈難度大,致遠艦很難重見天日。數十年來,國內多方嘗試過多次打撈致遠艦殘骸,但因為技術層面等原因,打撈均未成功。為了紀念甲午戰爭,丹東港表示希望打造致遠艦紀念艦來緬懷和紀念那段歷史。

建造

“致遠”紀念艦由民間籌集資金,丹東港丹船重工建造,按照一比一比例複製歷史上的致遠艦。市民登上浪頭港附近的安東海關紀念館大樓,可以清楚地看到紀念艦整體。紀念艦歷史顧問和設計創意者、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介紹,考慮到當地潮水情況,下水原定在9月22日,後因時間緊張改在10月1日,隨後再改為9月29日並於當天開始接觸水面,當天恰好是致遠艦130歲的生日——致遠艦於1886年9月29日下水。紀念艦真正入水是在9月30日,當天恰逢中國第三個烈士紀念日。
“致遠”紀念艦“致遠”紀念艦
紀念艦長約76米,寬約12米,由於船體鋼板厚度和原艦有差距,排水量為1300至1400噸,致遠艦原艦排水量為2300噸。紀念艦外觀與原艦保持一致,保有火炮、駕駛室、指揮台、桅桿等。紀念艦內部進行大膽嘗試,打破以往將紀念艦內部做成展廳的國際慣例,完全按照原艦進行仿古建造。紀念艦的艏樓、艉樓和一層甲板將對外開放,艉樓是軍官生活區,包括鄧世昌艦長室等,2014年和2015年水下考古隊曾兩次對致遠艦進行探摸,位置都在致遠艦的艉樓。艏樓是士兵生活區,下一層甲板也將開放,並將破天荒展示蒸汽機和鍋爐,此前在國內沒有如此深入展示19世紀軍艦內部構造的先例。
陳悅稱,紀念艦內部曾計畫建造博物館,但其內部狹小,做展廳可能影響內部仿古效果。此外,致遠艦是甲午戰爭的英雄艦,電影《甲午風雲》深入中國百姓人心,民眾對這條艦充滿敬仰之情和好奇之心,“如果有條件把內部全部展現出來,我們還是想儘量復原,因為這條船實在是太牽動中國人的心。”
複製致遠艦、打造紀念艦的創意始於2013年年底,真正開始於2014年初夏,整個過程分為:資料蒐集研究、按照現代造船規範設計、船體建造、對船體整體裝飾和內部復原四個階段。設計建造者們遇到了兩個困難,其中之一是歷史資料的蒐集。由於歷史資料對戰艦細節描述不夠,設計者需要深挖細節並參考國外有關資料,才能完
成整體細節設計。期間,陳悅驚奇地發現,歷史上致遠艦的外觀裝飾、配件造型樣式後來被日軍吉野艦大量採用,兩艘戰艦同為一家英國船廠製造,吉野艦於1894年下水,吉野艦可以被認為是致遠艦的“二代”艦,結果在1894年甲午海戰時,兩艘戰艦在黃海海面進行了殊死搏殺。另一個建造困難是致遠艦仿古與現代造船規範的融合,如何既能保證安全要求和消防要求,又能實現歷史仿古,這同樣考驗設計者的智慧。

交付

原定2014年9月17日(“致遠”艦被擊沉紀念日),“致遠”紀念艦將交付使用,並停泊在丹東港西南航道出海口處,距離碼頭約30米,作為即將建造的丹東甲午海戰博物館(預計2015年9月開館。觀察者網注)的一部分,供人們免費參觀、憑弔甲午海戰。
“致遠”紀念艦
紀念艦於2016年9月30日在丹東港正式下水,10月1日7時離開丹東港碼頭時,在場所有人面容肅穆,默默目送它離開。由於紀念艦內部建造還未完成,登艦參觀的條件尚不具備,對外開放可能要等到2017年。

評價

致遠艦能以紀念艦的方式在丹東與公眾見面,陳悅呼籲民眾珍視,對於網上一些不嚴肅和戲謔的評論,他希望市民能把這條艦當作一個紀念碑,希望紀念艦更多地發揮教育作用,“它出現在丹東是想告訴大家,丹東這個城市也有一份歷史的悲壯和記憶,甲午戰爭曾在這裡發生過並影響這個城市。”他希望紀念艦能夠讓更多的人對中國海軍的歷史和現實產生更加直觀的認識和思考。
“致遠”紀念艦
2015年,曾有網民質疑致遠艦的複製,認為這是在複製恥辱和浪費錢,沒有意義。丹東船舶重工項目負責人曾回應稱,複製致遠艦是當地民間自發行為,資金來自多家企業和個人籌款,為的是緬懷保衛國家的民族英雄。
得知致遠艦紀念艦正式下水亮相,甲午將士後代和中國近代海軍後裔群體向致遠艦表達敬意,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後代丁昌明期待去丹東憑弔;致遠艦水手劉相忠曾孫女劉素華表示,見到致遠艦紀念艦百感交集,仿佛見到了甲午眾將士;致遠艦管帶鄧世昌選外孫葉偉力則讚嘆紀念艦是力與美的化身。
清史學家、甲午戰爭史學泰斗關捷先生認為,重建致遠艦和它將要展示的英雄事跡具有現實意義,有利於肯定和弘揚致遠艦的愛國精神,有利於增強民族自信自強的精神,對於軍隊來說具有強軍的動力,展現了敢於戰鬥、敢於勝利、寧死不屈的中華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