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美美與共”和人類文明
- 作者:費孝通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費孝通論文化自覺》
- 文學體裁:短文、議論文、隨筆
原文,關於作者,入選教材,
原文
從歷史和現實中可以看到,要想處理好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首要的條件應該是各自能夠保持一種平和、謙遜的心態,就是中國古人所謂的“君子之風”。
前幾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構想,這是我的心愿。要想實現這幾句話,還要走很長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種文明教化的人,不僅欣賞本民族的文化,還要發自內心地欣賞異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標準,去評判異民族文化的“優劣”,斷定什麼是“糟粕”,什麼是“精華”。
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並不容易,比如當今世界上許多開發中國家,歷史上大多遭受過西方殖民主義的欺凌,這些國家的民眾,由於受一種被扭曲的心理的影響,容易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傾向:一種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種是閉關排外,甚至極端仇視西方。這種仇視西方的狀況似乎已經醞釀成一股社會潮流。從另一方面說,作為強勢文明的已開發國家,容易妄自尊大,熱衷於搞“傳教”,一股腦兒地推銷自己的“文明”,其實這樣做會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勢的井底之蛙。
中華文明經歷了幾千年,積聚了無數先人的聰明智慧和寶貴經驗,我想我們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氣學習、研究和總結。面對今天這種“信息爆炸”、形形色色“異文化”紛至沓來的時代,我們需認真思考怎么辦?全盤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辦法,我們應該用一種理智的、穩健的,不是輕率的、情緒化的心態來“欣賞”它。要知道,不論哪種文明,都有精華和糟粕,所以對湧進來的異文化我們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選擇”。這就是我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為了人類能夠生活在一個“和而不同”的世界上,必須提倡在審美的、人文的層次上,在人們的社會活動中樹立起一個“美美與共”的文化心態,這是人們思想觀念上的一場深刻大變革,它可能與當前世界上很多人習慣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相牴觸。在這場變革中,一定會因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議甚至抵制,特別是當觸動到某些集團的利益的時候,可能還會受到猛烈的攻擊。但是,當我們看到人類前進的步伐已經邁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經到了一個必須儘快解決全球化和人類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榮的緊要關頭,這些抵制和攻擊又算得了什麼!
當我們探討和研究不同文明如何相處的時候,必須充分了解和借鑑世界上各種文明,做到博採眾長、開闊胸懷、拓寬思路、啟迪靈感。中國的社會科學工作者在探討、研究中華文明的時候,也要認真地理解和研究世界上其他文明的文化,要“美人之美”。
從人類學社會學的角度看,世界上所有文明都蘊含著人類的智慧,每一種文明都值得我們關注、研究,從中汲取營養。比如像印度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民族、宗教關係極其複雜的國家,在他們的傳統文化中就包含著極其豐富的處理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並存的經驗;同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強大國家和各種強勢文明,諸如奧斯曼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阿拉伯文明、南美文明、非洲文明等等,這些龐大的多民族的社會實體,無不在解決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溝通和融合方面,為後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
作為人類學社會學工作者,我們應該以嚴肅、認真的態度,不帶任何偏見地深入研究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同時也應該下工夫研究其他國家、民族的歷史文化,以擴展我們的視野,增強我們的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為當今世界經濟迅速“全球化”的同時,建設一個“和而不同”的美好社會貢獻力量。
關於作者
費孝通從事社會學、人類學研究,寫下了數百萬字的著作。費孝通在其導師馬林諾夫斯基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江村經濟》,該書被譽為“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成為國際人類學界的經典之作。費孝通先後對中國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進行實地調查,提出既符合當地實際,又具有全局意義的重要發展思路與具體策略。同時,開始進行一生學術工作的總結,提出並闡述了“文化自覺”的重大命題,並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學術自述與反思》、《從實求知錄》等著作,被譽為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
入選教材
2014年,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在改版的高中語文教材(必修3)中收錄了本文的選段(開頭至“這些抵制和攻擊又算得了什麼”),並改名為《美美與共》,為第三組第十一課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