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塞塔”計畫

“羅塞塔”計畫

歐洲空間局正計畫於2014年執行其首項無人探測器登入彗星任務,該任務已籌備了10年之久,即將進入一個關鍵的新階段。歐空局2013年12月10日宣布,將在2014年1月把處於休眠狀態的“羅塞塔”號探測器喚醒,讓其朝著名為67P的彗星進發,並於2014年11月11日釋放一個著陸器,登上這顆彗星冰封的表面進行取樣分析。科學家希望藉此更好地了解彗星的組成成分,以及它們在太陽系形成過程中扮演的角色。2014年11月13日,菲萊已成功著陸,工作了近3個小時,傳回了珍貴的信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塞塔”計畫
  • 計畫於:2014年
  • 形式:無人探測器登入彗星任務
  • 目的:更好地了解彗星的組成成分
計畫概述,名稱來源,

計畫概述

該計畫與2005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深度撞擊”任務不同。“深度撞擊”號向坦普爾1號彗星發射了一顆銅質射彈,激起一縷塵埃供科學家研究,而“羅塞塔”將與67P彗星伴飛,並傳送一個桶般大小的著陸器到彗星上收集並分析樣品。
“這是以前從未有人做過的。”該登入任務負責人保羅·費里說,儘管NASA曾於2001年成功登入過一顆小行星,但從本質上來說,小行星是一塊石頭,而彗星是一個骯髒的雪球,對於探測器而言,彗星的環境更加動盪,因為它們不斷地釋放出塵埃和氣體,可能會損壞太空飛行器。
67P彗星以高達每小時10萬公里的速度繞太陽旋轉。為了追上它的步伐,“羅塞塔”曾幾次掠過地球、火星和太陽,利用它們的重力為自己加速。當它獲得足夠速度,踏上準備與67P相會的軌道後,歐空局的任務團隊讓它陷入沉睡,以保存能源。
這一睡就是兩年多。在這段時間裡,工程師排除了威脅這項任務的兩個故障:“羅塞塔”的4個反作用輪中有2個壞掉了,另外還有一處小的氦氣泄漏,可能會給對於最終登入來說非常重要的推進器造成影響。
任務團隊正在緊張地等待,當2014年1月20日美國東部時間凌晨5點的鐘聲敲響時,“羅塞塔”能否被如期喚醒。屆時,探測器距離地球大約8億公里,信號的單程傳遞將需要耗時45分鐘。
如果一切順利,“羅塞塔”將開始尋找67P——這顆由岩石和冰構成、直徑約4公里的彗星用人類肉眼是無法看見的。到了11月,“羅塞塔”就會靠近彗星,並為著陸器“菲萊(Philae)”找一個合適的登入地點。“菲萊”是個高約80厘米、直徑100厘米的圓柱體,它將輕輕地滑落到彗星表面,並用一把叉固定自己,以免這個冰疙瘩的弱重力“抓”不住它而滑入太空。
之後,“菲萊”將挖掘樣本,並用搭載的儀器進行分析。任務團隊希望從中獲得新奇的見解,因為彗星基本上保持著自我們的太陽系形成以來的樣子未變,可以說,彗星冰凍著太陽系的童年。“這個時間膠囊封存了大約46億年。”歐空局科學主管馬克·麥考林說。科學家們希望回答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地球上的水是否源自彗星?
“羅塞塔”和“菲萊”將持續發回數據,直至它們的電池耗盡,或者彗星噴出的碎片流給它們的敏感儀器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壞。費里說,“菲萊”的壽命可能只有短短3天,而“羅塞塔”也只能活到2016年年底。
與此同時,NASA也計畫在2019—2021年執行一項任務:派遣一個機器人飛船,用套索套住一個小行星並將它拉近月球,以便在月球上進行太空行走的太空人能夠對它開展一番探索。

名稱來源

羅塞塔石碑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用希臘、古埃及和通俗體文字刻了同樣的內容,近代考古學家通過對照各語言版本內容,解讀出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成為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里程碑。科學家希望此次探測也能打開一扇解讀宇宙起源的“時空之門”,所以取名“羅塞塔”。正如塵封的石碑,探測器正休眠在寒冷的太陽系邊緣,醒來只是第一關,準時與彗星交匯、探測並發回數據將是更難的挑戰,而我們連彗星表面是混凝土還是棉花糖都不清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