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護民生”專項行動

“檢護民生”專項行動

“‘檢護民生’專項行動”是最高人民檢察院部署2024年2月至12月在全國檢察機關開展的專項行動,圍繞就業、食藥、社保等民生熱點以及勞動者、消費者、婦女等重點人群,聚焦一個地區、一類人群、一個行業等突出問題,重點加強民生司法保障,運用法治“力度”切實提升民生“溫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檢護民生”專項行動
  • 專項行動時間:2024年2月至12月 
  • 部署單位:最高人民檢察院 
  • 開展單位:全國檢察機關 
內容解讀,開展情況,

內容解讀

《方案》明確了“檢護民生”專項行動的11項行動重點,分別為:進一步加強勞動者特別是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精準開展金融領域民事檢察監督,依法保護金融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辦好涉房地產糾紛案件;加強對涉偽劣商品契約糾紛的民事檢察監督,開展網路新業態涉食品藥品安全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依法從嚴打擊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聚焦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涉食品安全問題開展專項監督;加大對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司法保護力度;持續深入推進司法救助工作,進一步兜牢民生底線;大力做好社會保險領域檢察監督工作;深化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婦女等特定群體權益保障;堅決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英雄烈士權益,重點解決軍屬證辦理、軍人軍屬待遇保障及撫恤優待、英烈榮譽權和名譽權保護、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因案致困等突出問題;強化反電信網路詐欺檢察監督工作;加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開展服務“三農”檢察工作等。
《方案》要求,各級檢察機關要堅持從政治上著眼,從法治上著力,找準運用檢察力量做實司法為民、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切入點和著力點,用心用情辦好關乎人心向背的民生案件。要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檢察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加強民生司法保障。要堅持“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不斷更新、調整、鞏固、完善各項辦案機制,努力將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努力讓人民民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落到實處。
《方案》強調,各級檢察機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辦案力度,彰顯專項行動對辦案的促進作用,加強類案監督,積極融入社會治理,加強調查研究,推動經驗交流互鑒,及時宣傳總結,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開展情況

截至2024年8月,“檢護民生”專項行動階段開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特定群體權益保障不斷加強,讓人民民眾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義
  • 做實做優支持起訴,切實保障弱勢群體依法享有、有效行使訴權。
最高檢會同最高法院制定支持起訴規範性檔案,緊扣“支持”定位,堅持“必要”原則,對農民工、殘疾人、老年人等訴訟能力受限的特定群體,依法支持起訴,切實維護合法權益。
截至2024年8月,自“檢護民生”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支持起訴案件49300餘件,審查後支持起訴34600餘件,占審結數的74.8%,其中支持農民工起訴23500餘件。
吉林檢察機關共辦理農民工討薪、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受家暴婦女等群體支持起訴案件1000餘件,同比上升148.7%,幫助各類弱勢群體挽回經濟損失1900餘萬元。黑龍江同江市院暢通維權“綠色通道”,支持195名農民工起訴討薪維權,幫助異地取證固定證據,採用“支持起訴+司法調解”幫助討回薪酬588餘萬元。
廣西北海、防城港、欽州、貴港等地檢察機關立足沿邊沿海區位特點,與北海海事法院建立涉船員勞務契約糾紛支持起訴協作機制,截至2024年8月已支持船員追索勞務報酬案件37件。
內蒙古檢察機關辦理農牧民民工討薪支持起訴117件,幫助追回欠薪211.6萬元。
  • 持續加強勞動者薪資權益保障。
全國檢察機關對情節惡劣、後果嚴重,經責令支付仍拒不支付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訴420餘件,監督公安機關立案60餘件,追討欠薪5400餘萬元;辦理勞動爭議案件2600餘件,其中向法院提出抗訴、再審檢察建議等監督意見480餘件;在全國推廣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行政檢察大數據監督模型,辦理涉勞動者權益保護行政檢察監督案件4500餘件,其中向法院提出行政抗訴、檢察建議等監督意見580餘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570餘件。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最高檢印發全面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典型案例,涉及“四大檢察”工作,積極引導各地加強勞動者權益保護。最高檢與全國總工會建立協作配合機制,聯合印發《關於協作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會議紀要》《關於協同推進運用“一函兩書”制度保障勞動者權益工作的通知》、“發揮行政檢察監督職能助力根治欠薪”典型案例等檔案。
各地積極依法履職,不斷扎牢織密勞動者權益保護網。比如,安徽、浙江、上海、天津、湖北、貴州、江西等省院與省總工會主動建立協作配合工作機制;河南漯河市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推動行政機關嚴格落實農民工工資支付“八項制度”,督促全市在建工程項目施工總承包單位依法辦理農民工工資保函39份,抵存農民工工資保證金8676萬元,聯合公安機關追回被拖欠的農民工工資1400餘萬元。
  • 不斷加大靈活就業和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勞動者權益保障領域公益訴訟案件350餘件,其中涉農民工、新業態勞動者、殘疾勞動者等權益保障120餘件,涉女性勞動者特殊權益保障230餘件。
最高檢直接辦理外賣騎手權益保障專案,督促網際網路企業最佳化派送和獎懲機制“算法”、規範用工關係、落實新興職業傷害保障保險等,指導“美團”“餓了么”等網際網路企業發布騎手權益保障報告。
北京、遼寧等檢察機關針對外賣平台“算法”開展檢察監督,上海、廣東拓展深化外賣騎手電動腳踏車安全監督。
  • 進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權益保護。
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6400餘件20100餘人,批捕人數同比上升22.1%;起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8000餘件24000餘人,起訴人數同比上升24.58%。
通過制發“督促監護令”、撤銷監護人資格、支持起訴、提起公益訴訟等司法手段,積極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民事、行政權益。
全國檢察機關共制發“督促監護令”11000餘人,其中向涉罪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制發“督促監護令”8600餘人,向未成年被害人的監護人制發“督促監護令”2200餘人,探索向涉未民事案件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制發“督促監護令”100餘人;受理未成年人民事支持起訴案件1940餘件,審查後支持起訴1580餘件;立案辦理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案件4010餘件,行政公益訴訟提出訴前檢察建議2430餘件。
  • 持續加強對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權益保障。
全國檢察機關持續深化婦女等特定群體權益保障,共立案辦理婦女權益保障領域行政檢察監督案件2000餘件、公益訴訟案件700餘件。
全國檢察機關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設定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專用接待視窗,對涉及婦女兒童權益司法保護的五類控告申訴案件實行“一窗直達”,做到優先接待、及時移送、依法辦理。最高檢舉辦以“法治守護半邊天,攜手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檢察開放日,向全社會講述家暴“反殺”正當防衛案件,發布性侵婦女犯罪典型案例;與全國婦聯共同印發涉及“5+2”類困難婦女的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各級檢察機關聚焦涉眾多婦女平等就業權益、勞動和社會保障權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反家庭暴力相關制度機制落實等方面,辦理了一批監督效果顯著的案件。黑龍江省院與省民政廳強化行政執法與檢察監督銜接力度,加大對弄虛作假騙取婚姻登記行為的打擊力度,嚴防冒名頂替或者弄虛作假騙取婚姻登記“增量”行為發生。各地高質效貫徹落實“十一號檢察建議”,持續做實老年人合法權益保障,以“檢察藍”守護最美“夕陽紅”。
重慶市院針對公立醫療機構未落實地方性法規要求免除老年人普通診察費問題開展辦案,保障地方惠老政策落實,減輕老年人看病負擔。
河北、河南、廣東、新疆等地檢察機關針對養老機構存在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無障礙設施問題開展公益訴訟辦案,為“老有頤養”保駕護航。
山西呂梁孝義市院研發構建違規領取養老金法律監督模型,發現案件線索110餘條,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督促有關部門追回違規多領的養老金161萬元。
各地主動聚焦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信息交流、無障礙社會服務中存在的突出違法問題開展公益訴訟監督,共立案辦理無障礙環境建設公益訴訟案件1616件,同比增長165.79%。
天津市院針對聽障群體、視障群體、肢殘群體11項就醫無障礙需求,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職。
青海省院針對省內120醫療急救僅支持語音通話導致聽力、言語障礙人士自主呼救權益難以保障問題,督促行政機關完善相應系統的急救無障礙功能。
  • 堅決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英雄烈士權益。
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和決定逮捕危害國防利益犯罪50餘件50餘人,起訴70餘件110餘人;批准和決定逮捕破壞軍婚犯罪11件11人,起訴20餘件20餘人;依法起訴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犯罪4件4人;受理涉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英雄烈士權益等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020餘件,立案920餘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案件900餘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1件;制發檢察建議460餘件,提起訴訟7件。最高檢印發《2024年檢察公益訴訟軍地協同辦案工作方案》,並發布檢察機關依法維護國防利益、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典型案(事)例,引導全社會不斷強化維護國防利益和擁軍優屬意識,持續加強英烈保護工作。山東泰安檢察機關依法開展英烈權益保護公益訴訟,協同相關部門將227名無名烈士遷入烈士陵園,整修烈士墓1300餘處,以“檢察藍”守護“革命紅”。
  • 對因案導致生活困難的當事人,持續深入推進司法救助工作。
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司法救助2.1萬件,決定救助1.8萬件2萬餘人,發放救助金1.8億元。最高檢聚焦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退役軍人、農村困難婦女等重點人群權益保障問題,印發涉民生控告申訴檢察典型案例;與公安部共同制定《關於建立完善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站式”辦案救助機制的意見》。
對未成年被害人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著力加強綜合救助。在積極落實經濟救助的同時,聯合民政、教育、婦聯等相關部門,協助開展生活安置、幫助重返學校、開展心理測評和心理疏導,積極引導對接社會救助,有效幫助未成年人儘快擺脫受害陰影,重新回歸生活正軌。各地檢察機關對軍人軍屬司法救助案件優先受理、優先辦理,積極探索“1+N”多元救助模式,及時發放司法救助金。
浙江推進“關注困難婦女群體,加強專項司法救助”工作,全省救助困難婦女371人,救助金額190餘萬元。
(二)重點領域檢察監督不斷加強,有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協同防範和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
最高檢印發涉房地產糾紛民事檢察監督典型案例,指導各級檢察機關辦理涉房地產民事檢察監督案件2120餘件,提出抗訴、再審檢察建議等監督意見220餘件。
湖南省檢察機關妥善辦理“盛大金禧”非法集資系列案,省檢察院會同省高級法院、省公安廳出台妥善辦理涉眾型金融犯罪案件會議紀要。
  • 大力做好社會保險領域檢察監督工作。
最高檢協同最高法院、公安部下發《關於辦理醫保騙保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與最高法院聯合發布8件醫保詐欺案件典型案例;與最高法院、國家醫保局等單位聯合印發《關於開展醫保基金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積極參與醫保基金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治。
在李某工傷認定案中,對於員工上下班途中發生的“單方事故”是否屬於工傷,湖北省院和最高檢接續抗訴,最終最高法院採納抗訴意見認定屬於工傷,解決相關法律適用問題,該案作為最高檢第五十一批指導性案例予以發布。
安徽省檢察機關針對農民工受傷後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工傷保險待遇難以兌付,專門開展專項監督,推動解決工傷保險待遇兌付難題。江蘇連雲港市院在全市統籌開展醫保基金公益訴訟專項監督,發現違法線索585條,督促追回醫保基金520餘萬元。海南澄邁縣院在辦理孟某等近300人涉社保詐欺系列專案中,秉持寬嚴相濟原則,強化追贓挽損,成功挽回損失600餘萬元。
  • 聚焦食藥安全、勞動者職業健康、個人信息安全等民生熱點,著力為民眾紓困解難。
全國檢察機關批捕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1700餘件2900餘人,起訴4000餘件8100餘人,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200餘件210餘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280餘件310餘人,監督公安機關撤案430餘件480餘人;立案辦理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0869餘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案件9065件,制發檢察建議5635件,其中涉網際網路新業態食品藥品安全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470餘件,制發檢察建議270餘件。最高檢於“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發布檢察機關依法懲治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典型案例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針對民眾反映強烈的預製菜問題,湖北襄陽檢察機關聚焦轄區“千億工業強區”項目,圍繞預製菜溯源管理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針對社區團購、網路直播等網路新業態涉食品藥品安全問題,雲南省檢察機關利用大數據檢索方式獲取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加大辦案力度。天津、河北、湖南、湖北、福建、寧夏等多地檢察機關也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進一步加大對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司法保護力度,聚焦“人肉開盒”、“網路廁所”、醫療健康等領域利用信息網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及關聯犯罪,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500餘件、870餘人,依法提起公訴1300餘件、2510餘人;聚焦生物識別、醫療健康、金融賬號、行蹤軌跡等敏感個人信息泄露問題開展公益訴訟監督,立案辦理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1870餘件,提出檢察建議930餘件,提起行政訴訟3件,支持起訴2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310餘件。重慶渝中區檢察院針對小區強制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侵害業主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履行公益訴訟職責,監督住建部門行使監管職責,保護業主個人信息安全。
  • 依法懲治電信網路詐欺、環境污染、非法占用農用地等違法犯罪行為。
全國檢察機關依法從嚴打擊懲治電信網路詐欺犯罪,全力遏制電詐犯罪高發態勢,共逮捕電信網路詐欺犯罪1.9萬餘人、起訴1.8萬餘人;起訴幫助信息網路犯罪活動罪3.7萬餘人,依法打擊為電詐犯罪提供技術支持、支付結算、廣告推廣等行為;起訴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4.6萬餘人,加大對為詐欺犯罪進行“洗錢”行為的查處力度;起訴妨害國(邊)境管理犯罪9900餘人,切斷為境外犯罪集團輸送電詐人員通道,最大限度擠壓犯罪滋生蔓延空間。
積極穩妥開展反電信網路詐欺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督促相關主體切實履行《反電信網路詐欺法》義務,推動行業治理。強化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26100餘件,其中辦理專項行動重點領域涉及的大氣污染案件1460餘件,水污染案件2550餘件,固體廢物污染案件3160餘件。
針對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機動車“炸街”、廣場舞擾民、夜間違規施工等噪聲污染問題加大辦案力度,最高檢發布檢察公益訴訟助力噪聲污染防治典型案例,辦理噪聲污染公益訴訟940餘件,解決老百姓“家門口”的噪聲污染問題取得積極成效。
全國檢察機關積極開展服務“三農”檢察工作,深入開展檢察公益訴訟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工作,共督促查處選址不符合規定的高標準農田30900餘畝,提升改造質量不合格的高標準農田32萬餘畝,督促追繳被騙取、套取、截留、挪用、擠占的建設資金23400餘萬元,有力推動解決建設選址不符合規定、項目工程質量不合格、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流失、建後管護不到位等問題。
以上參考資料:
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全國檢察機關共依法起訴利用網路實施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1772件3768人。
北京市
2024年9月20日,北京市檢察院舉行“檢護民生”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自2024年2月最高檢部署開展“檢護民生”專項行動以來,北京市檢察機關共受理各類“檢護民生”案件23367件,辦結17290件。
2024年10月30日,北京市西城檢察院通報,該院自今年2月開展“檢護民生”專項行動以來,共受理各類“檢護民生”案件2254件,其中刑事檢察968件、民事檢察973件、行政檢察190件、公益訴訟123件,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進展。
2024年11月,從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檢察院召開的“檢護民生”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自2024年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部署開展“檢護民生”專項行動以來,西城檢方共受理各類“檢護民生”案件2254件,其中刑事檢察968件、民事檢察973件、行政檢察190件、公益訴訟123件,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進展。在“安薪北京”夏季專項行動中,西城檢察院排查涉拖欠勞動報酬線索4000餘條,辦理建築工程領域民事支持起訴案件178件,幫助追討薪資近300萬元。在強化數字賦能,促進辦案提質增效方面,西城檢察院依託“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線索發現大數據模型”,以殘疾人、婦女、老年人等為重點群體,以交通肇事、故意傷害、尋釁滋事、詐欺等為重點罪名,篩查線索200餘條,依法為21名被害人發放了司法救助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