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遺音”琴

“大聖遺音”琴

這件古琴是傳世唐代古琴中最為完好的一件。此琴腹內池的兩側有朱漆隸書款“至德丙申”四字,表明此琴制於唐肅宗至德元年,即公元756年,應為安史之亂之後的作品。四字款表明這是一件宮廷用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聖遺音”琴
  • 材料:木 漆
  • 規格:120×20.5厘米
  • 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王世襄舊藏,拍賣紀錄,

簡介

“大聖遺音”琴製造年代: 唐
“大聖遺音”琴
介紹
琴是古代弦樂器中最有名的一種,也是備受文人雅士推崇的。琴一般有七根弦。
琴家得一良琴實在是“難於上青天”,歷來琴家所用之琴,一為前代流傳,一為琴家自製。故古書中有語:“歷代實傳,以至於今,非力足而篤好者,不能致也。”
此琴為靈機式樣,以桐木斫成,漆栗殼色漆,間有黑色,並在某些部位有朱漆修補。胎質為鹿角灰胎,漆面發蛇腹斷,某些地方出牛毛紋斷,金徽。琴面如弓,背面有圓形龍池和長圓鳳沼,琴腹音箱略微隆起。龍池上方刻有草書四字“大聖遺音”。
此琴精整富麗,色澤艷麗,發音鬆脆,造型古樸,饒有古意,是傳世古琴中的至品。古琴用過200 年以上漆面方產生斷紋,稱“斷”,按其形狀又可分為“牛毛斷”、“流水斷”、“蛇腹斷”、“龜裂段”、“梅花斷”等諸種。這張琴的蛇腹斷紋,是為諸多收藏家所備加推崇的,其間透出的古雅韻味,是一種殘缺美。
琴背面龍池兩側刻隸書銘“巨壑迎秋,寒江印月。萬籟悠悠,孤桐颯裂。”池下還有刻“包含”印,細邊,並填以金漆,據斷定為當時所做,格外珍稀。所謂龍池,即琴底發聲的音孔。
市場估價:人民幣2,000,000元。
唐代宮琴是絕世奇珍,像這樣的完好精麗之作,更是不知使多少收藏家競相折腰。保存古琴是一件非常古雅的事情,除了要像對待其它珍貴的漆器和樂器一樣來保護它之外,還應不時彈奏片刻,以保證其音準。

王世襄舊藏

對於文物大家、“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大聖遺音”是他最重要、最珍愛的兩件藏品之一。王世襄記錄所藏珍品的《自珍集》中,唐“大聖遺音”琴與明宋牧仲大畫案是兩大鎮室之寶。
“1940年代,王世襄傾盡家產,才換得這把古琴,之後,這把唐琴伴隨王老夫婦近60年。直到2003年,王世襄夫人去世之後,他這把琴在嘉德拍賣。當年的收藏家收藏8年之後,又拿到嘉德再次拍賣。”劉越說。
實際上,王世襄一生雖然藏好眾多,但是他和夫人都對古琴情有獨鐘,甚至自稱“琴奴”。王世襄先生所藏古琴有1把唐琴、4把宋琴、1把元琴和3把明琴,其中有不少已經陸續出現在拍賣場上。
這把“大聖遺音”琴更早的收藏者是民國初年的古琴名家錫寶臣先生。1946年春天,王世襄請老一輩古琴名家汪孟舒一同拜訪錫寶臣的孫子章澤川。章澤川深知汪孟舒與其祖父錫寶臣是多年琴友,鑒於這份感情,才同意將錫寶臣舊藏的兩件古琴讓予了王世襄,一把便是“大聖遺音”琴,另一把是明代的“金聲”蕉葉式琴。
為了得到“大聖遺音”,當時經濟上並不寬裕的王世襄只好用夫人的三件首飾和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畫大觀》換得黃金約五兩,又加上三枚翡翠戒指才如願,其中一枚戒指還是王世襄母親的遺物,可謂“傾其所有”。
之後,這把古琴一直伴隨著王世襄夫婦,而且在“文革”抄家時,幾乎所有藏品都被抄走,只有這把“大聖遺音”因為當時放在王世襄辦公室中而得以倖免。直到2003年,王世襄因為“琴的另一位主人已經不在了”而將其拿出拍賣。這把古琴一共陪伴二老55年。

拍賣紀錄

2011年5月22日晚,在中國嘉德2011春季拍賣會“儷松最珍——唐琴大聖遺音”專場中,“大聖遺音”伏羲式古琴最終以1.15億元人民幣成交。這個價格使得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舊藏、已有1200多年歷史的這把唐代古琴,成為了繼去年秋拍中以1.3664億元成交的北宋宋徽宗御製“松石間意”琴之後的第二把“億元”古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