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規劃

《“十三五”時期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規劃》由文化部於2017年8月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三五”時期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規劃
  • 頒布時間:2017年8月
  • 發布單位:文化部
規劃發布,規劃內容,

規劃發布

文化部2017年8月印發《文化部“十三五”時期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六項重點任務。
以下為檔案全文。

規劃內容

文化部“十三五”時期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規劃
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是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任務。“十二五”時期,我國大力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統籌實施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畫等重點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目前,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工作框架基本建立,覆蓋全國的服務網路基本成型,資源庫群初具規模,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政策標準逐步完善,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雖然我國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存在諸多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與固定設施服務、流動服務有機結合的數字文化服務網路尚不完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與民眾文化需求缺乏有效對接,服務效能不高;不同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缺乏有效統籌,沒有完全實現互聯互通和相互支撐;社會力量參與機制不健全,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活力不足等。
“十三五”時期,是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衝刺階段,是落實國家“網際網路 ”行動計畫、大數據戰略和推進公共數字文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加快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和《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特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圍繞中央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決策部署,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要求,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重點公共數字文化惠民工程為抓手,以資源建設和服務推廣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路,豐富服務資源,提升服務效能,全面提高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務的信息化、網路化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民眾快速增長的數字文化需求。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正確工作導向。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進一步完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路、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2.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牢牢把握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公益屬性,全面落實政府主體責任,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機制,暢通社會力量參與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激發公共數字文化發展活力。
3.堅持服務民眾、突出效能。建立健全民眾文化需求徵集和評價反饋機制,以民眾需求為導向,豐富公共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內容,為人民民眾提供集成化、“一站式”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促進供需有效對接,提升服務效能。
4.堅持科學管理、創新發展。圍繞建設、管理和服務等關鍵環節,完善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工作機制,創新服務模式,完善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政策保障,最佳化配置各級各類公共數字文化資源,促進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實現創新發展。
(三)目標任務
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相適應的開放兼容、內容豐富、傳輸快捷、運行高效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
——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路初步建成。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本實現無線網路覆蓋,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均具備數字圖書館服務能力,全國50%以上的文化館具備數字文化館服務能力,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實現提檔升級。
——分級分散式資源體系基本建成。建成一批結構合理、內容豐富、品質精良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資源總量達到3500TB以上,可供全國共享使用的資源達到1500TB以上,其中特色資源達到880TB以上,與移動互聯服務相適應的資源比例明顯提高。
——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效能顯著提升。依託國家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雲平台,實現線上線下互動式服務模式廣泛套用,選單式、點單式服務實現普及,數字文化服務與民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成為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方式。
——社會力量參與程度明顯增強。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數字文化平台開發、資源建設、服務供給、運營管理的工作機制更加完善,參與渠道更加通暢,參與方式更加多元,政府主導、市場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格局基本形成。
——公共數字文化保障機制完善。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運行管理標準化、規範化,數字文化服務實現遠程監管,民眾滿意度第三方評價機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導責任有效落實,政策、資金、人才、技術保障有力,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二、重點任務
(一)構建互聯互通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路
結合“寬頻中國”、“智慧城市”等國家重大信息工程,依託國家公共數字文化工程服務平台,構建覆蓋全國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路,開展公共文化雲服務,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水平。
1.加強國家公共數字文化工程服務平台建設。完善國家公共文化數字支撐平台,健全門戶導航、資源調度分發、需求徵集和服務反饋等功能,實現網路聯通、資源共享、定製導航、互動服務。繼續推進中國文化網路電視、國家數字文化網等新媒體建設,加強宣傳推廣,提高點擊率和用戶量。推動縣級公共圖書館接入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服務平台,完善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服務網路,促進各級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建立標準化和開放性的數字圖書館系統,打造基於新媒體的數字圖書館服務業態,提供“網際網路 借閱”、“網際網路 信息服務”,形成面向移動終端、貫通線上線下的服務新格局。
2.建設區域綜合性、一站式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結合實施中央補助地方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項目,鼓勵各地建設基層綜合性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對公共文化設施、資源、惠民項目進行綜合智慧型管理,統籌整合和揭示各類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實現共建共享,提供一站式、集成式、多媒體覆蓋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
3.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的信息化、智慧型化水平。加強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信息化設施設備配備,建立業務管理信息化系統,提升公共文化設施信息化水平。推進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美術館、數字博物館建設,開展線上服務,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網路化水平。鼓勵公共文化機構建立互動體驗空間,充分運用人機互動、虛擬現實、增強現實、3D列印等現代技術,設立閱讀、舞蹈、音樂、書法、繪畫、攝影、培訓等互動式文化體驗專區,增強公共文化服務互動性和趣味性。
4.推進貧困地區公共數字文化設施提檔升級。結合文化精準扶貧,將中西部貧困地區22個省份的832個貧困縣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共享工程鄉鎮基層服務點建設納入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項目,實現提檔升級。結合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建設,在沿邊沿海的18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繼續推進草原牧場、邊境口岸、邊防哨所、邊貿集市等服務盲區基層服務點建設,消除服務“盲點”,助力文化脫貧。
5.推動各類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互聯互通。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數字支撐平台與國家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平台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數據資源和套用服務的合理調度。積極推進基層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與國家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之間實現用戶、數據、資源、服務的互通互聯,形成覆蓋全國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路。鼓勵各級各類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與商業運營平台、網路傳播媒體、公共服務平台開展合作,嵌入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增強公共文化服務便利性。
專欄1
重點項目1:國家公共文化數字支撐平台建設
以已建的1個國家平台和33個省級平台為基礎,按照統一的標準規範,聚攏資源、套用、數據,提供“一站式”套用服務。載入匯集分散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中的數字文化資源,形成全國公共數字文化資源雲目錄,實現按需下載、個性化推送。“十三五”期末,文化共享工程各級分支中心、50%的縣級以上文化館接入平台,50%的鄉鎮基層服務點能夠依託平台提供公共數字文化服務。
重點項目2: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服務平台建設
推進公共圖書館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完善專網建設,加快實現基層圖書館互聯互通。對唯一標識符等業務系統升級擴容,到“十三五”末,實現33家省級公共圖書館和具備條件的市、縣級公共圖書館納入用戶統一管理體系,移動閱讀服務覆蓋500家公共圖書館。加強推廣工程資源庫與各地資源的整合揭示服務,建立面向全媒體的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服務平台,與海外文化中心合作共同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重點項目3:中西部貧困地區數字文化設施提檔升級
加強中、西部貧困地區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基層服務點設施設備配置,把中西部貧困地區22個省份的832個貧困縣縣級公共圖書館、鄉鎮基層服務點納入中央補助地方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實現到2020年中西部貧困地區縣級圖書館具備數字圖書館服務能力、文化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實現提檔升級。
重點項目4: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建設
在我國沿邊沿海的18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成不少於1萬個能夠提供便捷服務的數字文化驛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移動通信技術,進一步整合資源,提高配置標準,消除公共文化服務“盲點”。
(二)打造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庫群,加強資源保障
堅持“需求導向、分工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則,打造分級分散式數字文化資源庫群,最佳化資源結構,盤活資源存量,增加資源總量,提升資源質量,豐富適用於移動網際網路傳輸的數字文化資源,加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保障。
1.統籌推進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根據不同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的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合理確定數字資源建設重點和方向,統籌規劃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建立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民眾需求徵集制度,定期徵集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方向,編制資源建設指南,科學推進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重點建設與文化藝術普及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相適應的資源,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重點建設與公共圖書館服務相適應的資源。
2.建立國家基本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庫。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民眾文化需求為導向,有序推進藝術鑑賞、全民閱讀、知識講座、實用科技、健康生活等基礎性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形成國家全民藝術普及基礎資源庫和全民閱讀基礎資源庫。針對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定製惠農資源、務工資源、少兒資源、社區服務資源、殘障專題資源、精準扶貧資源等各具特色的數字文化資源產品,滿足不同群體數字文化需求。
3.加強地方特色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堅持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中國戲曲、書法、民歌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及紅色歷史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當代文化藝術與民眾文化等資源建設。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加強體現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建設,建成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中華文化精神、反映當代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較強的地方特色數字文化資源。
4.加強少數民族數字文化資源建設。鼓勵各地建設民族風俗、民族藝術、民族手工藝、民族旅遊等地方資源項目,豐富民族特色資源內容,增加少數民族雙語資源建設數量。加強少數民族語言資源建設中心和少數民族地區省級分中心建設,研究開發少數民族語言與漢語之間的智慧型互譯技術和設備,增強民族語言資源譯製能力。針對少數民族地區民眾需要和文化生活習慣,採取譯製、購買等方式,豐富數字文化資源種類。加強各民族文化交流特色項目建設,打造民族文化交流品牌。
5.完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事前規劃立項、事中監管、事後評價的工作機制,完善項目評審、專家諮詢、監督檢查、績效評價等重點環節的制度規範,強化資源套用評價和激勵約束,推動資源建設工作可持續開展。
專欄2
重點項目5:全民藝術普及基礎資源庫
著眼於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提高全民藝術素養,規劃和建設覆蓋各藝術門類的全民藝術普及基礎資源庫,滿足藝術鑑賞、藝術培訓、藝術實踐等藝術活動的基本資源需求。
重點項目6: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庫
以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歷史文化,展示當代文化藝術發展和民眾文化建設成果為目標,以數位化、影像化等方式,生動形象地講述中國文化、中國故事。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有重點地建設一批具有鮮明地方文化特點,具有較強代表性和較高歷史、人文、科學價值的數字文化資源。
重點項目7:公共圖書館基礎資源庫
建立包括精品電子書、主流期刊報紙、精品公開課的公共圖書館基礎資源庫,藉助各級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面向全民推廣,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的優勢和特點,滿足不同群體的閱讀需求。
(三)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
套用最新科技成果,暢通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模式,精準對接民眾文化需求,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數字文化服務,提升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的針對性、實效性。
1.建立基於大數據分析的民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依託各類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開發和套用集信息發布、需求徵集、意見反饋、線上互動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管理系統。通過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和新媒體渠道,常態化徵集民眾數字文化需求信息,測評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民眾滿意度。建立健全大數據分析系統,加強需求信息的整理、歸納和分析,精準識別民眾文化需求。
2.暢通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傳播渠道。加強各類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設備的開發與套用,實現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全媒體、多終端覆蓋,提高公共文化數字資源的傳播效率。鼓勵各級公共文化機構利用網際網路、新媒體等手段,藉助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開展遠程輔導和培訓,廣泛傳播數字文化資源,方便基層民眾通過各類終端方便快捷地獲取數字文化服務。加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面向基層公共文化機構的推送力度,建立數字文化資源定期更新機制,提高公共數字文化資源使用效率。
3.創新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方式。依託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管理系統,探索建立公共文化物聯網,形成與設施陣地服務、流動服務有機結合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廣泛採用“訂單式”、“選單式”、“預約式”服務模式,實現數字文化資源訂單式配送、場地網上預訂、活動網上預約、網上評價反饋等功能,形成線上線下有機結合的服務模式,增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精準度。加強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品牌建設,繼續開展“戲曲動漫進校園”、“百姓大舞台”、“網路書香”等品牌活動,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
4.加強數字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與推廣。鼓勵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充分利用館藏資源,深入挖掘文化資源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加強現代科技在數字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中的套用,開發設計集藝術性和實用性相統一、適應現代生活需求的數字文化創意產品,增強民眾的文化體驗感,提升數字文化創意產品附加值。加大數字文化創意產品的展示和推廣,培育數字文化創意產品品牌,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數位化、網路化傳播。
5.加大貧困地區和特殊群體服務力度。開展中西部貧困地區數字文化資源配送活動和數字圖書館精準幫扶專項活動,加大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和產品“點對點”直接配送力度,精準提供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引導和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在人員流動量較大的公共場所、務工人員較為集中的區域以及留守婦女兒童較為集中的農村地區,配備必要的數字文化設施,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將務工人員作為重點對象,廣泛開展公益性數字文化培訓,幫助其掌握網際網路、獲取數位化服務的基本技能。大力推進少年兒童數字圖書館建設,通過網站、手機、手持閱讀器、數位電視、電子資料庫等多種模式向青少年提供數字圖書館服務。推進殘障人士數字圖書館、音頻館建設,建立殘障人士閱讀和視聽服務體系。通過微信、網站、廣播電視等渠道向貧困地區和特殊群體廣泛推廣數字文化資源。
專欄3
重點項目8:面向特殊群體的數字圖書館
進一步完善公共圖書館殘障人士數位化服務內容和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殘障人士閱讀服務體系,為殘障人士提供無障礙數字圖書館服務,保障殘障人士獲取信息、學習知識的文化權利。完善少兒圖書館數位化服務,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路教育平台,向青少年兒童推送經典文化資源,提供健康綠色的數字圖書館服務。
重點項目9:數字文化館建設
探索建立數字文化館標準體系,重點開展數字文化館基礎硬體網路支撐環境、業務系統、線上套用服務平台、線下數字藝術體驗館建設。“十三五”期末,副省級以上文化館普遍完成數位化建設,50%以上市縣級文化館提供數字文化館服務,全民藝術普及雲服務基本形成。
(四)統籌推進重點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建設
統籌規劃、協調推進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國家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畫,在網路建設上開放接口、兼容互用,在資源建設上明確分工、突出特色,使各工程互為支撐、形成合力,整體提升服務效能。
1.推進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推進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工程國家中心及各級分中心、支中心和基層服務點軟硬體系統升級換代,提高服務終端配置標準,實現數字存儲空間、網路頻寬擴容增能。將各級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支中心和服務點納入國家公共文化數字支撐平台,形成公共文化特色套用集成,進一步拓展各級文化共享工程設施的服務功能,促進用戶、數據、資源、服務的整合,實現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按需推送、一站式服務。
2.推進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建設。推進公共圖書館軟硬體系統等基礎設施升級換代,改善各級數字圖書館存儲空間、網路設備、終端服務設施配置。建設面向基層、互聯互通的數字圖書館服務網路,構建覆蓋國家、省、市、縣四級公共數字圖書館網路服務體系。建設數字圖書館優秀文化資源庫群,加強大數據分析與知識挖掘,提升資源建設和使用效能。對國家數字圖書館統一用戶管理、唯一標識符、資源發現、移動服務等業務系統進行升級擴容,最佳化系統性能,推進各類業務平台在各級公共圖書館的開放套用。
3.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升級換代。促進公共數字文化基層服務點標準化配置,推動各地對公共電子閱覽室進行升級換代,提升軟硬體設施配置水平。加強公共文化服務一體機、電腦、各類移動設備、無線網路設施的更新換代,提高網際網路服務頻寬,提供有線與無線網路接入服務,支持多種終端設備訪問,為基層民眾提供集成化、一站式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安裝網路服務監測管理系統,加強運行監測和維護,形成常態化的設備和技術更新機制。
(五)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數字文化建設
按照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搭建社會力量參與平台,拓寬參與渠道,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進入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領域,激發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活力。
1.完善社會力量參與機制。建立和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數字文化平台開發、資源建設、服務推廣、運營管理的工作機制,推動具備資質、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社會機構與公共文化機構開展公平競爭。推動落實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通過委託管理、捐贈設備、提供資源、贊助活動、合作研發等方式參與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格局。
2.加大政府和社會力量合作力度。落實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把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作為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內容,將政府負責提供且適宜由社會力量承擔的文化服務事項納入購買範圍,加大政府購買力度。探索公共數字文化設施的委託運營和管理,科學選定社會承接主體,加強績效評價,提高運營管理的規範化水平。鼓勵公共文化單位、高等院校與高科技文化企業合作,根據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建設的實際需要,共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研發公共數字文化產品。
3.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積極鼓勵各類社會文化機構、文化企業和個人依託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鼓勵社會機構、文化企業開發和推廣具有民族精神、反映時代特點的數字文化資源和產品,免費或以優惠條件提供公共數字文化服務。
(六)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管理
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工作管理,完善公共數字文化科技研發、內容建設、標準規範制定、績效考核評價工作機制,提高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水平。
1.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內容監管。按照“誰提供、誰負責”的原則,由各級公共文化機構履行內容審核的主體責任,堅持以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首要標準,加強對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內容的審核,確保資源內容符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加強傳播渠道的管理,建立安全風險防範機制,保證服務內容向善向上,把符合基層民眾文化需求、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及時傳遞給人民民眾。加大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
2.強化公共數字文化網路安全管理。定期開展公共數字文化網路平台安全檢查工作,推動各級公共文化機構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建立安全管理應急機制。按照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重要信息系統基礎設施保護的基本要求,及時完善、更新網路安全系統和設施,構建公共數字文化安全管理平台,提高網路安全防護能力,保障網路系統、信息內容、傳播渠道和用戶數據的安全,保證國家數字文化安全。
3.完善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標準規範。建立和完善資源建設、系統開發、服務提供、數據開放等方面的公共數字文化標準規範體系,促進數據、資源和服務在網際網路環境下的開放利用。完善包括資源內容、元數據、對象數據的加工規範和長期保存規範,保證各類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的規範性。依據“平台化”的原則制訂開放接口規範、數據交換規範、新媒體服務類規範,確保異構系統間的數據交換、資源整合和服務調度。制訂可兼容現有數據結構的、同時具備良好可擴展性的數據結構規範和符合開放數據標準的數據格式規範,提高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開放共享水平和服務效能。
4.加強績效考核評價。建立以效能為導向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績效考核機制。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堅持建管用並重,加大效能指標權重,引導政府和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切實提升服務效益。建立公共文化數字監管平台,對公共文化機構日常運行、服務效果等進行實時監控。開展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年度考核,發現和解決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科學發展。以民眾文化需求為導向,研究制定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民眾滿意度指標,建立和完善“第三方”評價機制,加大民眾滿意度測評方式的套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文化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工作,推動納入當地政府文化發展規劃。結合本規劃,制定具體的工作計畫和落實方案,抓好工作落實,形成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工作合力。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和參與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完善經費保障。中央財政通過現有資金渠道,統籌支持地方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重點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傾斜。各地文化行政部門要積極爭取本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將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納入財政預算,加強經費保障、管理和使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注重隊伍建設。採取專兼職結合等方式,建立一支總量均衡、相對穩定、技術過硬、業務精湛的公共數字文化人才隊伍。完善選人用人機制,採取聘用制、勞務派遣、委託管理、服務外包、聯建共享等方式,加強公共數字文化人才配備。建立分級培訓機制,採取網路遠程培訓和集中培訓等方式,加強隊伍培訓,提升隊伍整體素質。結合“陽光工程”,吸納文化志願者參與公共數字文化工作。加強與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文化企業等合作,搭建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平台。
(四)強化督查落實。把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督查內容,定期開展督查,加強對規劃落實的跟蹤指導,推動落實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工作責任。建立規劃落實評估制度,引入民眾滿意度測評,定期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推動規劃落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