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文化館

數字文化館

數字文化館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是依託數位化技術,為文化館業務職能服務的線上線下聯通互動的系統,目的在於通過文化與科技融合,在提升在場服務能力的同時,突破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和時間的制約,讓民眾可以隨時隨地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數字文化館
  • 外文名:Digital Culture Museum
簡介,發展現狀,建設思路,案例,產品服務與技術,未來展望,

簡介

1.產生背景
當今時代,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的快速發展改變了社會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公共文化作為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的服務體系,需要切合時代的發展,滿足人民民眾的基本文化需求。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要充分利用數位化網際網路技術,讓老百姓可以隨時隨地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根據兩辦意見,文化部加快推進數字文化館建設,提升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職能。
2.必要性
文化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節點,承擔著組織輔導民眾開展文化活動、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實現全民藝術普及的重要職能。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普及、民眾文化需求的迅猛增長,如何依託數字網際網路技術,建設並運營好數字文化館,為民眾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建立網際網路+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是當下文化館提檔升級、參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3.基本組成
數字文化館主要緊密結合文化館民眾文化藝術創作生產、全民藝術普及培訓、文化藝術活動組織開展、民眾文藝團隊培育扶持、民眾文化藝術成果展覽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建設和品牌打造、民眾文化藝術賽事活動、以及區域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運用網路雲平台、藝術普及數字資源庫、線下數字型驗空間、線上線下結合的網路課堂、藝術普及評級系統、績效評估系統等,與時俱進改進服務方式,增進服務便利度,提高服務均等化和實際效能。
(1)網路雲平台
網路雲平台為活動預約、場館預定、藝術培訓、展覽展示、賽事活動、品牌推介、志願者服務、用戶管理、大數據分析等,提供全方位的技術平台,重在滿足民眾隨時隨地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和公共文化服務的管理需求。
(2)藝術普及數字資源庫
藝術普及數字資源庫以藝術類別進行劃分,通過大量能夠充分發揮數字網路傳播特點或優勢的內容資源形成培訓體系,同時具備藝術普及效果評估機制。
(3)線下互動體驗空間
實體數字文化館通過對原有文化館空間進行適度裝修改造,引入數位化裝備和系統,實施民眾自主自助互動的體驗式服務,在增進文化館科技元素的同時,最佳化和創新場地設施服務。
4.主要特點
數字文化館的特點是與數位化社會生活及民眾新的需求習慣相適應,提供更為自主、便利、新穎、豐富、綠色的服務產品。藝術培訓系統應為線上線下結合,自主自助學習與互動輔導結合。移動端應在雲平台。大數據指向應有利於提高效能的具體服務環節。必須緊密結合總分館體系,形成與數字網路時代相適應的新型服務體系。

發展現狀

截至2015年底,文化館普遍面臨信息化基礎建設落後的局面,缺乏信息化人員建制,基礎硬體軟體匱乏,相對於圖書館和博物館,文化館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非常薄弱,資金不足,加之有些地方文化館思想老舊,對數位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知不充分,不能為民眾提供有效地數位化服務,與時代發展需求嚴重脫節。
隨著各級政府對數字文化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部分城市開始啟動數字文化館建設工作,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啟動了第一批第二批數字文化館建設示範項目,以此帶動全國文化館數位化改造升級。

建設思路

數字文化館建設包括線上平台和線下互動體驗空間,民眾既能在文化館建築空間裡享受在場服務,又能離開文化館隨時隨地享受線上服務,同時線上和線下數據連通,互相促進。
線上平台包括網路雲平台和藝術普及資源庫(慕課系統),主要解決民眾參與公共文化活動、使用公共文化場地設施、參與藝術普及培訓、參與文化社團、群文創作展示、志願者服務、公共文化大數據分析等業務功能。線上平台是數字文化館建設的基礎,所有的業務流程、資源利用、用戶管理,包括線下實體館的內容推送和管理都依託線上平台。
線下體驗空間是對文化館進行數位化改造升級的一套以硬體為主的服務系統,包括大螢幕顯示、觸控螢幕互動、體感設備、VR設備,以及適度的裝修改造等。線下體驗空間建設首先要避免誤區,避免將數字文化館做成以接待領導為主的參觀型“展示館”、避免做成以新技術堆砌的“科技館”、避免做成純以娛樂為主的“遊戲廳”;其次要緊緊圍繞文化館業務需求和職能服務,通過數位化提高效率,不能為了技術而技術;三是儘量少把資金花在裝修上,數字文化館每天都需要使用,必須採用成熟的數位化裝備,降低日常運營維護成本。

案例

文化上海雲是全國第一個成熟的省級數字文化館網路雲平台,從嘉定文化雲開始起步,2016年3月實現了全上海16個區縣文化館和226個社區文化中心的資源服務整合,截止2016年6月,全市月均發布公共文化活動8000場,每月新增享受公共文化服務60-80萬人次,社會反響強烈,並形成了全國影響力。文化上海雲通過整合零散的、孤立的公共文化資源,為市民提供一站式數字公共文化服務,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過程中的市民“我要知道”,“我要參與”,“我要評論”,“我要互動”四大需求,幫助文化館快速掌握數字網際網路技術運用,形成上海公共文化服務大數據,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科技支撐。
2.馬鞍山數字文化館
馬鞍山文化館在建設線下互動體驗空間的同時,通過移動網際網路與線下設備進行連線,實現了內容自動存儲、微信分享傳播、線上課堂等功能,同時引進文化雲平台為市民提供活動預約、藝術普及等線上服務,拓展了服務的空間和時間,為全國地市級數字文化館建設做出了極具價值的探索,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線下體驗空間和文化館業務職能結合需要更加緊密,要避免做成接待型的文化館展示廳。
3.寧波數字文化館
寧波數字文化館主推全民藝術普及數字資源庫建設,打造群文藝術慕課網路平台,實現總分館體系資源互聯共享,填補行業空白。通過構建分門別類的藝術課程,並建立學習效果評估機制,建立藝術普及測試評級體系,幫助百姓認知藝術知識,登上藝術舞台,達成全面藝術普及的目的。

產品服務與技術

數字文化館涉及到的技術系統繁多複雜,從軟體到網際網路,從硬體到系統集成,從聲光電到展示展覽,從影視製作到多媒體,方方面面都會涉及,綜合性要求極高。數字文化館建設涉及的產品服務大致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數字文化館雲平台開發
數字文化館雲平台主要是解決文化館業務職能的各種軟體系統,大約涉及30個子系統,包括活動管理、場地設施管理、用戶管理、團隊管理、誠信管理、預約預定、公益培訓、群文創作、數據統計分析等,目前以上海創圖開發的文化雲平台最為成熟完善,文化雲平台屬於國家文化部推薦、科技部重點支持的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文化上海雲是創圖在全國的第一個示範項目,創新了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的文化館服務模式,通過專業化運營,每年通過網際網路服務1500萬人次,形成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和巨大的行業影響力。
2.藝術普及數字資源庫開發
目前藝術教育資源分散,系統性不強,老百姓不知道從何學起,如何進階。已有的數字教學資源,傳授專業技藝的居多,基礎性,掃盲性的指導很少。老百姓學習的門檻也比較高,不利於大眾藝術的普及。同時教學的形式單一,教學過程枯燥,缺乏樂趣和看點,客群群體少。目前市場上尚無對百姓進行系統化藝術普及的相關產品和服務,建立藝普資源庫就是要填補這一空白,按百姓喜聞樂見的七大藝術形式:音樂,舞蹈,攝影,戲曲,曲藝,書法,美術進行分類,從零基礎的入門教學開始,開發系統化的教學課程,同時聘請在每個領域裡的知名的藝術家進行直播教學,讓熱愛藝術的百姓可以零距離跟藝術家們進行互動,獲得更快的提高。各地方文化單位在基礎藝術普及資源庫的基礎上,針對地區性特有的文化資源和非遺技藝進行特色資源庫的開發,為特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供數字資源保障。
3.藝術體驗裝備開發
文化館的藝術體驗裝備是指音樂、舞蹈、書法、樂器等各種藝術學習及創作的互動多媒體設備,比如書法學習機、舞蹈學習機等,包括模擬終端的硬體開發及書法,舞蹈等的互動體驗程式開發。藉助觸控螢幕,體感,電子書寫筆等互動方式,學習臨摹書體,跟學舞蹈動作,還可以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寓教於樂,幫助體驗者提高學習藝術的興趣。
4.場館智慧型化系統集成
文化館需要智慧型化系統進行日常管理,如活動室門禁系統、監控系統、宣傳欄系統、信息展播一體機、取票機等,這些需要專業的IT公司進行硬體選型和系統集成服務,提升文化館的管理服務能力。

未來展望

文化館是百姓享受基本文化權益的場所,文化館比圖書館、博物館的使用頻率更高,更接地氣,文化館會逐步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數字文化館在網際網路時代是必不可少的服務形式,是傳統文化館實現提檔升級的關鍵路徑,數字文化館建設必然會成為未來文化館建設的主要方向,未來的文化館,將徹底改變原有局面,成為充滿藝術氛圍、擁有科技支撐、充滿創新能力的新型公共服務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