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會議會址

八七會議會址

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口鄱陽街135--139號,依託舊址而建。八七會議會址,1978年闢為“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 1982年02月2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會議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黨內右傾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總方針,是中國革命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轉折點。

1978年8月7日,八七會議會址恢復原貌並建立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1980年5月鄧小平同志在北京題寫館名"八七會議會址"。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團中央命名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4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
  • 地理位置: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鄱陽街139號
  • 占地面積:982.2平方米
  • 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閉館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免費(需進行身份信息登記)
  • 著名景點:陳列室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湖北省武漢市
  • 建議遊玩時長:1-2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全年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背景,會議情況,參會人員,會址展館,會址建築,展館介紹,歷史意義,交通信息,

歷史背景

會議情況

民國十六年(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大批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慘遭屠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
八七會議會址
爭失敗,中國革命處在一個十分緊急的關頭,中共中央遂在共產國際幫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號(現為鄱陽街139號)召開了中共中央舉行了緊急會議,亦即“八七”會議。由於時局緊張,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漢的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中央監察委員,共青團中央委員和湖南、湖北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瞿秋白李維漢毛澤東、鄧小平等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撤消了他的總書記職務,選出了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征為首的中央臨時政治局,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屠殺政策為黨在新時期的總方針,決定發動湘、鄂、贛、粵等省農民秋收起義作為黨在當時的最主要任務。
李震瀛、陸沉、毛澤東當選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並在會議上發言,提出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著名思想。“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在實際工作中,堅持以社會效益為主的原則,常年利用“英烈憑弔周”、 “學習雷鋒日”、“六一”、“七一”“十一”等各種紀念日與共建學校和單位開展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入團、入隊、入黨、社會實踐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組織各層次觀眾在紀念館舉辦各種活動,結合形勢義務送展到共建單位及社區,舉辦各類專題講座和報告會、開展入黨宣誓和重溫誓詞活動。2000年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5年成為武漢地區重要的紅色旅遊資源,現已成為對廣大人民民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和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的重要課堂。

參會人員

候補中央委員:李震瀛陸沉毛澤東
中央監察委員:楊匏安王荷波
共青團代表:李子芬楊善南陸定一
湖南省委代表:彭公達
湖北省委代表:鄭超麟
中央軍委代表:王一飛
中央秘書:鄧小平
共產國際代表:羅米那茲,及另外兩位俄國同志也參加了會議。

會址展館

會址建築

八七會議會址為一棟三層的西式樓房,建於1920年,原是英國人建造的公寓,名為怡和新房,一樓是外商開辦的商店,磚木結構,占地面積197.2平方米,建築面積532.3平方米,二、三樓為住房。
國民革命軍北伐占領武漢並建立武漢國民政府後,二樓是蘇聯援華農業顧問洛卓莫夫的住處,“八七”會議就在洛卓莫夫的住房內召開。會址保存完好,會議會場已經復原,一樓陳列有“八七”會議的史料和文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湖北省和武漢市文物管理部門通過大量的調查工作,確認了會議舊址。1976年和1982年依原貌兩次進行修繕。1977年建立八七會址紀念館。1980年,鄧小平為紀念館題寫了“八七會議會址”的門匾。

展館介紹

展館布局
館內一樓舉辦有《八七會議歷史陳列》,二樓為會場復原陳列以及《毛澤東在湖北》大型圖片展。
一樓輔助陳列分為三個部分,即“風雲突變”、“重大轉折”、“星火燎原”,展出的300多件文物、照片和珍貴歷史資料,再現了八七會議的歷史,謳歌中國共產黨不畏艱險、力挽狂瀾、挽救中國革命於危難之中的光輝歷史。其中會議通過的《告全黨黨員書》等重要檔案的複印件和全部會議參加者的照片及其生平簡介、八七會議記錄及其決議案、會議代表瞿秋白等人用過的物品、李維漢的親筆信函以及鄧小平回憶八七會議的錄音等,均是紀念館的特色藏品。紀念館還設有觸摸視頻,向觀眾介紹會址詳情和代表生平等內容,是紀念館內容的延伸和擴展。
二樓的原狀陳列,復原了八七會議會場,通過簡單樸實的陳設,展示當年開會的實況。另外還辟有臨時展廳,經常舉辦反映黨史和祖國建設成就等方面的展覽,現舉辦有《 毛澤東與湖北》大型圖片展,介紹一代偉人毛澤東生前在湖北從事的革命實踐和社會活動,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展館現狀
建館二十多年來,紀念館廣泛收集文物資料,深入開展學術研究,不斷修改完善基本陳列,編輯出版了《八七會議》、《豐碑——紀念八七會議七十周年文集》等書籍;經常舉辦各種臨時性展覽。90年代以來,先後舉辦了“光輝的起點,偉大的轉折”、“毛澤東在湖北”等十幾個展覽,謳歌黨的光輝歷史,弘揚黨的優良傳統。該館已成為研究宣傳八七會議的中心。

歷史意義

八七會議會址見證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轉折。1927年春夏,暴風驟雨般的反帝反封建民眾運動席捲全國,遭到沉重打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內一切反動勢力聯合起來,共同鎮壓革命運動,蔣介石、汪精衛集團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破裂,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在這危急時刻,中共中央於8月7日在漢口三教街41號召開緊急秘密會議,研究解決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這次會議糾正和結束了黨內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總結了第一次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選舉產生了新的黨中央領導機構,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
館內活動館內活動

交通信息

武漢市內乘坐公交313路到鄱陽街蘭陵路站下,30路、68路、212路、502路、523路、527路、579路、601路、606路、708路、721路到沿江大道蘭陵路站下可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