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鄂西北區黨委緊急會議會址

中共鄂西北區黨委緊急會議會址——遠安縣茅坪場鎮老觀窩。

1946年冬,鄂西北根據地反“清剿”鬥爭進入極端艱苦的階段,鬥爭形勢日益惡化,根據地日益縮小,第一、第二、第三、第五軍分區和鄂西北區黨委、軍區領導機關先後撤到荊當遠地區,與第四地委、第四軍分區會合。此時,鄂西北軍區部隊因半年多的連續作戰,減員嚴重,國民黨軍隊的“清剿”更加殘酷,擺在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繼續水電費留在鄂西北地區堅持鬥爭;二是留少數部隊原地堅持,主力轉至外線作戰。1947年2月4日,鄂西北區黨委在遠安縣老觀窩汪氏宗祠召開緊急會議,王樹聲、劉子久、文敏生、張才千、劉子厚、楊秀坤、劉建挺、黃民偉等參加了會議。羅厚福、劉昌毅因率部作戰未能參加會議。會議認真分析了鄂西北地區的形勢,一致認為,自中原軍區南路軍和江漢軍區部隊突圍到鄂西北以來,堅持鬥爭達半年之久,牽制了大量敵人,有力地支援了各解放區部隊的作戰。會議根據鄂西北地區山大人稀、地瘠民貧,大部隊難以生存等情況,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原局指示,決定採取內線堅持與外線作戰相結合的鬥爭方針,除留少數部隊原地堅持外,鄂西北軍區主力部隊分路轉移到外線作戰,同敵人打大圈子以保存實力,繼續牽制敵人。同時決定讓王樹聲、劉子久、文敏生、劉子厚等體弱多病的負責人轉移到華北解放區。鄂西北區黨委一面將會議決定和部署報請中共中央、中原局批准,一面積極做好行動的準備。13日凌晨,中央復電同意了鄂西北區黨委的決定和部署。鄂西北區黨委隨即決定王樹聲立即化裝轉移到華北,張才千率部南渡長江,李秉范變隨軍渡江。羅厚福率部留下繼續堅持游擊戰爭。劉昌毅率部到皖西大別山發展革命武裝。
老觀窩會議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在鄂西北根據地日益縮小,國民黨軍“清剿”日益嚴峻的形勢下,會議作出的內線堅持與外線作戰相結合的方針,對於堅持鄂西北根據地鬥爭和鄂西北軍區部隊擺脫困境,扭轉戰局,繼續牽制國民黨軍隊,支援全國各解放區部隊的作戰,並為戰略反攻中原創造了有利條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軍部——遠安縣洋坪鎮存仁復中藥鋪舊址 1947年夏,為徹底摧毀蔣介石的長江中游防線和所謂“西南聯防計畫”,打通大西南的通道,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四野第十三兵團、第十四兵團等共18個師、56個團約25萬餘人,由第十三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統一指揮,發起宜(昌)沙(市)戰役。7月初,十三兵團四十七軍一萬多人從河南固安出發,經襄樊、南漳,抵達遠安洋坪,將軍部設在洋坪“存仁復”中藥鋪內。10日,四十七軍在“存仁復”中藥鋪召開營以上幹部會議,部署“宜沙戰役”。經研究決定,四十七軍將兵分三路,日夜兼程,南下奔襲攔截敵軍,以一三九師、一四O師沿右路取道回馬坡、分鄉場、高家場、大岩口,直插當陽、宜昌之間的艾家店子、宋家嘴一帶,占領宜昌以北地區,切斷敵六十師之退路。一四一師由武安堰沿左路取道余家灣、觀音寺,直插當陽雙蓮寺,攔截敵九師,再配合一三九師、一四O師向宜昌方向進擊。一六O師沿中路取道遠安縣城、清溪、乾溪場向當陽、宜昌之間的羅家畈一帶進擊。7月19日,宜沙戰役勝利結束。
瓦倉起義遺址——遠安縣茅坪場鎮瓦倉村 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後,中共鄂西特委根據省委指示,決定以瓦倉地區為中心,以遠安北鄉(今舊縣石橋坪一帶)為總大本營,舉行武裝起義,任命李超然為瓦倉起義總指揮。9月初,中共瓦倉區委在老觀窩為被敵人殺害的省農運特派員、當陽縣委委員李時鮮召開追悼大會,歷時三天。追悼大會上群情激憤,“向反動派討還血債”、“為死難烈士報仇”、“打倒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怒吼聲,此起彼伏、震撼山谷。追悼大會開成了起義前的誓師大會。會後瓦倉區農民自衛團迅速擴充到1600人,汪效禹為團長、傅丹湘為副團長,傅恆之為參謀長,汪文化、黃冠伯、李時新分別任一、二、三營營長,11日,鄂西特委、鄂西軍事委員會在當陽洪市坪召開遠安、當陽兩縣聯席會議。出席會議有鄂西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司令曹壯夫,起義總指揮李超然,遠安縣委書記陳海濤、當陽縣委代理書記李述禮等21人。會上起義行動小組副組長、瓦倉農民自衛團團長汪效禹匯報起義的準備情況,會議對起義前後的各項工作作了縝密研究、周密部署。9月14日夜,起義總指揮部下達了“殺盡反動官吏和土豪劣紳,無情地鎮壓一切反革命”的命令。瓦倉農民自衛團以攻打瓦倉區團防局為標誌,打響了鄂西地區秋收暴動第一槍。一夜間,起義軍打掉了盤踞在石馬槽的瓦倉區團防局,拘捕土豪劣紳和反動官吏80多人,經人民公審,將其中罪大惡極的30多名土豪劣紳判處死刑。15日,中共鄂西特委在老觀窩成立了瓦倉區工農革命政府。與此同時,緊鄰瓦倉的南鄉(今花林寺三孔、衛家崗村、當陽清溪一帶)、方家口,當陽縣觀音、九子山地區及南漳、荊門、鐘祥等周邊地區紛紛回響,舉行武裝暴動,在半月內就形成了以瓦倉為中心,有1500多平方公里,12萬人的革命根據地。
起義的勝利,震懾了國民黨反動派。10月下旬,當陽反動政府糾集荊當遠三縣反動團防武裝和駐南漳的反動建國軍數千人,向瓦倉農民自衛團進行瘋狂的圍攻。瓦倉農民自衛團將部隊撤至楊家山一帶以避敵鋒芒,但仍數次遭到敵人圍困攻擊。為了保存革命力量,起義指揮部決定將部隊化整為零,分散突圍。突圍中,團長汪效禹、政委洪勛落入敵掌,慘遭殺害。敵人攻占瓦倉區後,殺害了數百名革命民眾及共產黨人。由於遭到敵軍的“協剿”,起義軍一部分撤出到南鄉,與南鄉農民自衛團會合。11月,在南鄉三孔村李樹灣,組建工農革命軍鄂西挺進大隊,汪文化任大隊長,黃冠伯任政治指導員,傅丹湘任副大隊長。挺進大隊成立後又重新打回瓦倉地區,串聯農協會員、農民自衛團的掉隊隊員,部隊很快擴充到400人。他們採取 “敵來我飛、敵去我追、白天分散、晚上攏堆、你要作惡、我就治罪” 靈活的游擊戰術,在荊當遠南四縣邊界地區打擊敵人,再一次掀起鬥爭高潮。1928年5月,敵正規軍和民團數千餘人分兵四路進攻鄂西挺進大隊。一路是雷家河的反動團練隊伍,從西邊進攻;一路是白泥河、南漳的建國軍和團防,經黃柏寺、鳳凰池從北面進攻;一路是曹靜佛帶領的地方反動團練從東面的丁家河、水田灣一帶進攻;一路是謝玉麟率領一個連的正規軍和團練武裝從南面的廟前、石馬槽方向進攻。敵人氣勢洶洶,狂叫要將瓦倉一帶的革命民眾斬盡殺絕,沿路殺人無數,燒毀民房1570餘間。面對敵人的強大進攻,鄂西挺進大隊占領祠堂岡、黑頭垴兩個高地堅守。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後,團防隊伍不敢輕易攻山,敵人把兩地包圍起來,企圖斷絕挺進大隊的給養和與民眾的聯繫。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挺進大隊主動放棄了黑頭垴陣地,把兵力集中到祠堂岡,以免被敵各個擊破。同時派傅丹湘等人潛行下山,在民眾中串連發動,揭露敵人的陰謀詭計,相機打擊敵人,他們在廟前處決了6名土豪,打擊了氣焰囂張的土豪劣紳。傅丹湘等人的行蹤被人告密,不幸被俘。4月14日,匪首謝玉麟把傅丹湘等人押到祠堂岡下槍殺,企圖藉此威嚇在祠堂岡上的戰士。此後,敵人加緊進攻祠堂岡。挺進大隊派人守住各處隘口,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1928年5月16日,鎮守祠堂岡西北羊角山隘口的高敏齋棄槍投敵,敵人攻上了祠堂岡。挺進大隊王吉三等8O餘人壯烈犧牲,部對突圍轉移到塗家寨。敵人尾追而至,合圍攻打。5月17日,塗家寨又被攻破。挺進大隊又犧牲50餘人,隊伍被衝散。突圍出來部分的戰士在黃冠柏的帶領下,轉移到南(漳)遠(安)邊界地區創建南安游擊隊繼續開展武裝鬥爭。瓦倉起義是鄂西地區秋收暴動中聲勢最大,堅持時間最長的一次暴動,在鄂西革命史上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它在鄂西地區樹立起了第一面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旗幟,探索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創建了鄂西地區第一塊紅色根據地和第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工農革命政權——瓦倉區工農革命政府,誕生了鄂西第一支脫產的工農武裝——鄂西挺進大隊,沉重打擊了土豪劣紳的反動統治。
五縣邊界鄉俗改良會舊址 1921年冬,就讀於湖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襄陽的荊門、當陽、遠安、南漳、鐘祥五縣的50多名進步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引導和影響與,發起籌組“五縣邊界鄉俗改良會”的活動。遠安籍學生方振聲是這一組織的發起人和領導人之一。1922年1月,參加發起籌組“鄉俗改良會”的五縣進步學生,利用寒假雲集遠安方家口(今遠安縣茅坪場鎮小秦村),舉行了“荊當遠南鐘鄉俗改良會”成立大會,到會約500多人。會上宣讀了《鄉俗改良會章程》、《鄉俗改良會宣言》和《行動大綱》。《行動大綱》提出:“打倒一切封建迷信;廢除祭孔禮節;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提倡放足,反對裹腳;提倡男女平等,反對虐待婦女;打倒煙、賭、娼;打倒三妻四妾;反對坐轎子;反對崇洋、親洋;打倒土豪劣坤;學習馬克思主義,打倒帝國主義才能救中國;雪恥圖存,保家衛國。”大會宣布:“凡承認上述大綱者,皆可成為鄉俗改良會會員。”當時有200多人簽名,成為正式會員。大會要求會員帶頭宣傳“鄉俗改良會”宗旨,書寫、張貼鄉俗改良標語,參加鄉俗改良活動。從此,一個以改良舊鄉俗為主,向封建道德、宗法、禮教宣戰,提倡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活動,在遠安等五縣鄉村迅速開展起來。鄉俗改良會的成員分赴各縣,以書寫標語、對聯,集會演講,編寫傳唱《婦女放足歌》等不同形式展開活動。鄉俗改良會在南漳的羊角山、遠安的方家口、小秦溝、瓦倉等地召開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會,宣傳反對纏足,反對迷信,反對吸鴉片,反對賭博。1922年2月中旬,鄉俗改良會還在瓦倉成立了“天足委員會”,指導婦女剪髮放足。在方家口、小秦溝、瓦倉一帶,鄉俗改良會會員還帶頭打碎家中供奉的神像、牌位和祠堂廟宇的泥菩薩,搗毀20餘座土地廟,開展反對封建迷信活動。鄉俗改良活動觸犯了土豪劣紳的利益,鄉俗改良會會員在方家口、小秦溝、瓦倉等地進行改良宣傳的同時,收繳了地主的鴉片煙槍,砸爛團總汪和廷舉行宴會的桌凳餐具,將鬥爭鋒芒直指剝削階級。1922年8月,王東平(鐘祥人)在遠安縣小秦溝組織了一支農民武裝──“砣子隊”(因缺少武器赤手空拳的隊伍),夜襲蒼耳坪的土豪劣紳彭吉庭,繳獲3支槍,並抄了他的財物,接濟窮人。逃亡的彭氏父子勾結團防局,偷襲農民軍營地,王東平率隊突圍時,打死團防局隊長吳宗蓮。農民軍雖有傷亡,但毫不氣餒,隊伍不斷擴大,打得荊門、鐘祥、南漳、遠安等地的土豪劣紳惶恐不安。鄉俗改良會從1921年到1925年共堅持了四年。它是有先進思想作指導,有革命宗旨、章程、宣言和行動大綱,自願參加的民眾組織。由最初一般的社會改良活動逐步進化到爭民主、反列強,打倒土豪劣紳、貪官污吏的政治鬥爭、武裝鬥爭,使鄉俗改良活動與工農民眾相結合形成社會政治運動。它是馬克思主義在遠安的最早傳播。鄉俗改良會的成員在鬥爭中經受了鍛鍊,得到成長,該組織的許多骨幹後來都成為當地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
南安縣蘇維埃工農政府駐址——黃茶院 1932年7月,蔣介石調集30萬軍隊對洪湖革命根據地進第四次瘋狂“圍剿”,洪湖革命根據地喪失。紅三軍獨立師一部由政委盧冬生率領,途經當陽,與荊當遠獨立團會合,在當陽廟前進行整編,獨立團編入紅三軍獨立師建制,盧冬生擔任師長兼政委,黃冠柏任師參謀長。部隊在盧冬生的率領下,進入遠安黃茶院、大堰塘、竹馬溝一帶駐紮。10月下旬,獨立師黨委決定以原荊當遠獨立團活動地區為基礎,實行跨地區聯合,把南漳、遠安的地方黨政軍組織合併,撤銷中共遠安縣委,在南遠邊界的黃茶院組建中共南安縣委和南安縣蘇維埃工農政府及其相應的群團組織。鄭必清任縣委書記,黃冠柏任縣委副書記。縣委下轄六個支部。謝幫槐任縣長,周武謨、趙鼎憲任副縣長。縣政府機關設黃茶院,直屬紅三軍獨立師黨委領導。11月,將南安游擊隊、遠安游擊隊、西河游擊隊合編為南安縣游擊縱隊和南安縣赤色警衛隊。獨立師在開闢南安革命根據地後,又以黃茶院、大堰塘為中心,把活動範圍擴展到荊門、當陽、南漳、興山等廣大地區,形成了總面積150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2萬的革命根據地。1933年1月,獨立師離開遠安到鶴峰的走馬坪與紅三軍主力會師。南安縣在縣委和蘇維埃工農政府的領導下,繼續領導蘇區人民進行反“圍剿”鬥爭,取得了白雲寺、吳家崗、沙凸嶺戰鬥的勝利,擊斃國民黨聯防團230多人。5月,國民黨組織江陵、當陽、枝江、宜都、宜昌五縣聯防團,向南安蘇區大舉進行,大肆屠殺革命民眾。縣委和縣政府主要領導人周武謨、蘇金山、楊志香相繼犧牲。南安游擊縱隊隊長袁容武被俘投敵。中共南安縣委、縣蘇維埃工農政府被迫解散。
瓦倉起義紀念碑 經遠安縣人民政府批准, 於1987年7月修建。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烈士碑高14米,是遠安縣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在瓦倉起義80年之際,縣政府斥資20萬元對紀念碑進行了全面維修。年均參觀人數達2萬人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