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戰鬥機

“光輝”戰鬥機

LCA戰鬥機(英文:LCA Fighter,綽號譯文:光輝[Tejas]),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開始為印度空軍研製的單座單發全天候超音速第三代戰鬥機

該型主要任務是爭奪制空權、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製的第一種高性能戰鬥機。印度空軍提出其作戰能力必須優於美國的F-20戰鬥機。

LCA戰鬥機研發項目是印度政府在1983年提出的,作為米格-21和Ajeet戰鬥機的後繼型,1988年底完成任務規劃,1990年完成初始設計。該型也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研製的一型第三代戰鬥機。

1983年,印度LCA戰鬥機項目正式上馬。雖然包括飛機發動機在內的關鍵部件都從國外引進,但受國力及航空科技水平的限制,研製工作進展緩慢。直至2001年1月4日首架驗證機升空,印度已耗資6.75億美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LCA戰鬥機
  • 外文名:LCA Fighter
  • 前型/級:Ajeet 戰鬥機
  • 次型/級:AMCA 先進戰術戰鬥機
  • 研製時間:1983~2010年
  • 服役時間:2013年12月
  • 首飛:2001年1月4日
  • 類型第三代戰鬥機
  • 研製國家印度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研製歷程,技術特點,總體設計,具體設計,性能數據,衍生型號,Mark1型,Mark1教練型,Mark1A型,艦載型,Mark2型,TEDBF型,服役動態,正式服役,後續動態,總體評價,相關事件,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印度長期以來一直希望實現的戰略目標是,至少在部分程度上擺脫依賴國外提供武器系統的狀況,它同時也把從國外採購武器裝備視為一種戰略舉措。在這種長期目標的主導下,具備設計、發展和製造高性能戰鬥機的能力一直是其反覆考慮和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HF-24“風神”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為印度空軍研製的單座雙發戰鬥機,也是印度本國研製的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由於HF-24的作戰性能不佳,因此“風神”的設計只取得了部分成功。
“光輝”戰鬥機
LCA戰鬥機艦載型
進入20世紀80年代之後,印度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於是開始了國產戰鬥機研製的第二次嘗試,這種構想的最終產物就是LCA戰鬥機。換言之,印度的最終目標是利用LCA項目建立新的技術基礎,從而覆蓋與作戰飛機設計和製造相關的所有領域。為了對抗巴基斯坦先進的F-16戰鬥機,取代當時的米格-21,同時也為了擺脫依賴外國提供武器系統的窘境,並提振民族自信,印度於1983年立項LCA項目。

研製歷程

LCA戰鬥機的首架原型機TD-1,在外形上顯然受法國幻影-2000的影響。另外原型機還是安裝的F404發動機,單單在日後的換髮問題上,改動工作量就很大。一架戰鬥機從研製到投產前後歷時三十多年,這在航空史上實屬罕見。不過根據印度軍方公布的資料,融合了印度軍事和民用領域中各項最新研究成果的LCA戰鬥機,整體技術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 犧牲高速性能
LCA戰鬥機的氣動外形經過廣泛的風洞試驗和複雜的計算機分析,結果產生了類似幻影-2000的布局。該型採用無水平尾翼的大三角翼設計,這種氣動外形能夠在確保LCA輕小性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操縱面,擴大外掛的選擇性、增強近距纏鬥的能力,同時繼承了無尾三角翼優秀的短距起降能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高速性能,但印度軍方認為,現代空戰強調的是高機動性以及視距外打擊能力,沒有必要追求更大的飛行速度。
“光輝”戰鬥機
LCA戰鬥機
從雙輪前起落架和粗壯的主起落架可以看出LCA已經做好了上艦準備。
LCA戰鬥機機體的40%都採用了先進的複合材料,不僅有效地降低了飛機的自重和成本,而且加強了飛機在近距纏鬥中對高過載(9G~-3.5G)的承受能力。機體複合材料、機載電子設備以及相應軟體都具有抗雷擊能力,這使得 LCA 能夠實施全天候作戰。
據印度航空發展局(Aeronautical Development Agency——ADA)介紹,LCA最大起飛重量13.5噸,最大飛行速度1.6馬赫,具備一定的隱身性能。在這裡要指出的是LCA的外形並沒有採用隱身設計,由於LCA機體極小,大量採用複合材料,進氣道的“Y”型設計遮擋住渦輪葉片的因素使得LCA的擁有了所謂的“隱身性能”。
TD-1在班加羅爾進行地面測試,LCA的進氣道對應於1.6馬赫的速度要求採用簡單的不可調進氣道,令人感到驚訝的是翼面下的襟副翼動作裝置的整流罩是如此的巨大。
LCA戰鬥機原定的動力裝置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F404-GE-F2J3發動機。1999年印度進行核試驗後,美國停止向其提供發動機,因而LCA生產型將不得不採用本國研製的“卡韋里”渦輪風扇發動機,該發動機樣機正在俄羅斯進行測試。
LCA的機身和機翼內都布置了油箱上,機翼和機腹下可以掛載1,200升和800升的副油箱。值得一提的是LCA配有空中受油裝置,為這種小飛機提高了續航力。據印度軍方披露,適於在航母上起降的艦載型LCA也在試製進程中。
LCA的典型掛載方案,三具副油箱+四枚無制導炸彈+兩枚自衛用空空飛彈。LCA兩側機翼下各有三個外掛點,機身下方也有一個外掛點,還可外掛電子吊艙和偵察吊艙。
LCA所配備的“綜合數字電子設備”是由設備系統,管理系統(USMS),推進系統、電氣系統及飛行控制系統共同組成。其核心是一個“32位任務計算機”,能夠完成諸如飛行控制、機載設備自檢等數據計算任務。任務計算機軟體採用美國國防部Ada語言。
在2001年1月4日首飛前數日,LCA戰鬥機在進行地面滑跑測試。1月4日,LCA首飛,起落架沒收起。
LCA戰鬥機的精確導航及制導是通過“慣性導航系統(INS)”及“全球定位系統(GPS)”共同完成。該型裝備有抗干擾無線電通信系統以及先進的電子對抗設施。電磁和電光接收機/干擾機等電子戰設備,為飛機提供了必要的“軟殺傷”能力。
“光輝”戰鬥機
印度LCA戰鬥機
LCA採用了玻璃座艙技術。氣泡形座艙蓋為駕駛員提供了絕佳的環視視野。兩個多功能顯示屏能向飛行員及時準確地提供信息。在激烈的空戰中,飛行員所需的重要數據能以高亮形式閃動在平視顯示器上;“HOTAS-側桿操縱”概念確保飛行員無須手離操縱桿,便可完成各項操作。
LCA的機載雷達很有特點,它是一部多功能雷達。它具有探測、追蹤、地形迴避和制導武器發射等功能。在計算機系統的處理下,掃描和追蹤可同時進行,能夠在瞬間鎖定並攻擊多個目標。都卜勒脈衝使其具有俯視射擊效果和地形繪製能力。地形測繪、頻率捷變以及其他電子反干擾技術,令雷達系統完成能夠滿足現代空戰的需求。
LCA的環境控制系統為駕駛員提供一個高度舒適的環境,同時向機載電子設備提供適度製冷;飛行控制系統採用了先進的四餘度數字線傳飛行控制系統,具備極佳的可靠性和靈敏性。印度軍方宣稱,駕駛LCA將是一件十分輕鬆愜意的事情。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LCA戰鬥機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為滿足印度空軍需要而研製的單座單發輕型全天候超音速戰鬥攻擊機,主要任務是爭奪制空權、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製的第一種高性能戰鬥機。
LCA項目是由印度政府1983年提出的,作為米格-21和Aieet的後繼機,1988年底完成任務規劃,1990年完成初始設計。飛機的研製工作由航空發展局劃分為600個工作單元,由全國50家公司與機構分工完成,如國防材料研究室研製發動機用超合金,國家物理試驗室研製碳纖維,國家航空試驗室作疲勞試驗,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作靜力試驗,印度技術學院研究複合材料結構,作系統模擬試驗。可謂印度航空工業整體的結晶。

具體設計

LCA戰鬥機翼展8.2米,機長13.2米,機高4.4米,正常起飛重量8500千克(無外掛),空重約5500千克,最大平飛速度M1.7(亦有數據為M1.8),實用升限15240米,限制過載+9/-3.5G。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LCA是一種自重很小的輕型超音速戰鬥機。但正因為如此,使用上也會受到一定限制,例如有效載荷不會大大,航程也會受到影響。未見公布該機的航程數據,但可以斷定它的作戰半徑也一定不會太大。

性能數據

LCA戰鬥機參考數據
參考數據
乘員
1人
長度
13.20米
翼展
8.20米
高度
4.40米
機翼面積
38.4平方米
空重
6,56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3,500千克
動力系統
1×通用電氣F404-GE-IN20加力渦扇發動機
推力
最大推力:53.9千牛;加力推力:89.8千牛
載油量
2,458千克(內部油箱),可攜帶2個1200升和1個800升可拋副油箱
最大飛行速度
1.8馬赫(2,205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
16,000米
航程
1,700千米
作戰半徑
500千米
爬升率
-
翼載荷
247千克/平方米
推重比
0.68
限制過載
+8/−3.5g
武器
七個外掛點,可發射空對空、空地、空艦飛彈、無制導火箭、反坦克炸彈、常規炸彈等,還可外掛電子戰吊艙和偵察吊艙、副油箱。
內置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20發

衍生型號

印度軍方已打算用LCA與俄制蘇-30構成高低結合的搭配。然而,按照研製進度,這種造價不菲(單價1,700萬-2,000萬美元)的印度國產戰鬥機,有可能面臨還未正式量產就過時的尷尬境地。
繼LCA之後的是MCA(Medium Combat Aircraft)計畫,從這幅印度航空發展局的三面圖可以看出MCA才是名副其實的隱身戰鬥機,套用了矢量噴管,無垂尾。也許LCA只是一塊鋪路石。

Mark1型

印度空軍單座量產版,已入列印度空軍第45戰鬥機中隊和第18戰鬥機中隊,相較於原型機Mark1型具備了超視距空空作戰能力(BVRAAM),能夠使用中遠程空空飛彈;飛行控制軟體進一步最佳化,飛行包線範圍更大;機首設定了受油管,能夠進行空中加油。

Mark1教練型

印度空軍的雙座教練型,並可充當對地攻擊機使用。

Mark1A型

LCA Mk1A輕型戰鬥機是“光輝”LCA輕型戰鬥機的量產型號,1981年開始研製,歷經近40年才最終定型生產。為避免定型即落後的窘況出現,印度通過升級彈藥提升該機性能。此次亮相的是“光輝”LCA Mk1A輕型戰鬥機的最大外掛狀態,掛載彈藥包括“獵人”空對地飛彈、“阿斯特拉”中距空空飛彈和“阿斯拉姆”短距格鬥空空飛彈,以及“阿爾法”-S機載蜂群無人機吊艙等,其中大部分是首次亮相。

艦載型

LCA海軍原型機(LCA-Navy Mark I)為印度海軍改裝的艦載戰鬥機,增加著艦勾、加強起落架、最佳化動力系統配置以能夠在航空母艦起降,2020年2月首次在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上進行了起降測試,共生產了2架原型機,該型號現已取消,2架原型機轉為教練型機,後續正規艦載機被TEDBF項目取代。

Mark2型

LCA Mk2輕型戰鬥機採用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增加一對近距耦合鴨翼,機動性能大幅提升。全機共11個武器外掛點,並通過複合掛架可進一步增加飛彈掛載數量。

TEDBF型

LCA-TEDBF艦載戰鬥機,採用LCA Mk2輕型戰鬥機的近距耦合鴨翼和單垂尾設計,雙發布局。機身下部採用隱身設計,在無外掛武器的情況下具備一定隱身能力。由於該機沒有設計內置彈倉,所有彈藥均採用外掛方式,從而使該機的隱身設計意義不大。該機在不攜帶彈藥的情況下具備隱身性能,一旦掛載彈藥,隱身效果將大幅降低。該種設計被稱為半隱身設計,頗受青睞,原因在於技術難度低,可為研製全隱身戰鬥機奠定基礎。
“光輝”戰鬥機
LCA-TEDBF艦載戰鬥機模型

服役動態

正式服役

印度20世紀80年代初計畫研發LCA,加入了從零開始自主研製戰鬥機的為數不多的國家行列。2010年印度空軍首次試飛本土研製的“光輝”戰鬥機(LCA)。
LCA戰鬥機將為印度空軍組建一個有200架戰鬥機的編隊,以取代日漸老化的俄制米格21。
“光輝”戰鬥機的交付時間曾經一拖再拖,並且還有超支的問題。它是由印度航空發展局(ADA)研發的,並由班加羅爾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與幾家國營一私營航空公司共同製造。
導致屢次推遲的因素有多個,其中包括美國十幾年前因為印度在1998年5月進行第二次核試驗而對其實施的制裁。屢次推遲使得該項目的成本由最初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估計的330億盧比(約合7.43億美元)提高至577.8億盧比。
自這種戰鬥機於2001年1月4日作為技術驗證機而進行首飛以來,印度航空發展局和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多年來進行了1500次試飛,有11架飛機參與,其中包括5架原型機。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正在生產8架量產飛機,並將為空軍首個20架飛機的訂單開始供貨。這20架飛機將用於組建第一個“光輝”戰鬥機中隊,該中隊將建在泰米爾納德邦哥印拜陀附近的一個空軍基地。
印度空軍2010年又增訂了20架“光輝”戰鬥機,用於將在該國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杜蒂戈林附近組建第二個中隊。印度空軍在10年中還將在該邦建設一個新基地。
2013年12月11日報導,印度計畫於12月20日在班加羅爾舉行正式儀式,慶祝LCA“敏捷”(意譯“光輝”)國產戰鬥機形成初始戰鬥力,初步達到戰鬥使用準備狀態。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確定參加此次儀式。
印度國防部2013年4月責成航空發展局、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暫停第四代戰鬥機AMCA研製項目的所有工作,以便集中精力落實LCA“敏捷”戰鬥機研製項目。
印度空軍原本希望所有必要程式能在2013年年中之前完成,在2015年前列裝首支LCA中隊。但是在隨後的測試中,又發現了LCA存在的大約100項缺陷,其中包括機載雷達工作可靠性問題。預計印度空軍將在整合所有機載武器和設備,形成全面戰鬥力之後,才能正式裝備LCAMk.1型戰鬥機。
印度空軍已經下發訂單,準備採購兩個中隊編制數量的LCAMk.1戰鬥機,總共40架,配備通用電氣公司推力80千牛的F404發動機,計畫於2016-2017年交付部隊使用。之後計畫再採購4箇中隊編制數量的LCA Mk.2型殲擊機,總共80架,配備推力90千牛的F414發動機。預計第一個LCA大隊將部署在泰米爾納德邦。LCA雙座版教練戰鬥機計畫裝備數量為14架。
印度政府總審計長(CAG)2015年5月8日宣布,印度自主設計的光輝(Tejas)Mk.I戰鬥機(LCA)作戰能力不足未能驗收。其可能在前端發射炮彈時傷及駕駛人員。在提交給印度議會的63頁報告中,總審計長夏爾馬透露光輝Mk.1型戰鬥機未能滿足空軍參謀部眾多方面的要求。
2020年3月,印度首架達到FOC(完全作戰能力狀態)的LCA“光輝”輕型戰鬥機成功實現首飛。
LCA戰鬥機交付部隊後,一些印度媒體一度將其盛讚為“印度航空工業的里程碑”。來自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多位科學家甚至信誓旦旦地展望稱,印度有能力將“光輝”發展成“具備隱形能力的第五代戰鬥機”。
對於印度科學家們的樂觀,有印度媒體指出,當初在研發“光輝”時,有關方面本將其定位為第四代戰鬥機;但到投產時,它僅僅可以算作是一款三代或是三代半戰鬥機。更令人無奈的是,裝備美制引擎的“光輝”Mark-II型要等到2014年12月才能首飛,投入生產則要等到2016年。
報導稱,印度空軍和海軍已經表示要對“光輝”繼續進行測試。就連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也承認,“光輝”仍是“半成品”。
印度國內不少人指出,“光輝”戰鬥機暴露出的種種問題都源於印度國防工業體系的落後。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前負責人、曾擔任國防部長技術顧問的阿塔就曾坦言,“印度這樣的國家連汽車發動機都造不出來,卻試圖研發戰鬥機發動機”言下盡顯對前景的悲觀。
據悉,“光輝”有40%的部件依靠進口,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發動機,因為印度自行開發“卡弗里”型發動機的努力已經失敗。此外,在1993年立項時,印度本打算實現戰鬥機航電系統的100%國產化,但是直到國產比率才僅僅達到60%。
顯然,印度國內已經認識到國防工業整體落後的弊端。薄弱的航空工業基礎使印度只能專注於“光輝”一個項目,一旦某個子系統的研發進度拖延,整個項目就不得不叫停或只能靠引進外國裝備救急。這樣做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和時間,更嚴重的是,印度將大量精力集中於20多年前的老舊設計上,忽視了戰鬥機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
印度《新聞與分析日報》就在報導中毫不客氣地指出,“諷刺的是,當印度還在為研發國產的‘光輝’戰鬥機而奮鬥的時候,只有很少幾個人意識到,中國已經研發出隱形的殲20殲31戰鬥機,而印度的同類產品還處於襁褓中。”文章最後提醒道,如果想要打造世界級的國防工業,印度必須轉變觀念。

後續動態

印度自行研製的LCA戰鬥機,在2007年進行的海平面飛行測試中遭遇一連串失敗,引起了各界對於飛機推力系統的質疑。如果相關問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印度1983年即開始實施的第四代戰鬥機項目計畫將可能進一步被迫推遲。
LCA戰鬥機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為滿足印度空軍需要而研製的單座單發全天候超音速戰鬥攻擊機,主要任務是奪取制空權、近距支援,也是印度自行研製的第一種高性能戰鬥機。LCA戰鬥機項目計畫於1983年開始實施,期間原定研發計畫因各種因素至少3次被延遲,最終直至2001年才進行首次試飛。印度空軍提出LCA戰鬥機的作戰能力必須優於美國的F-20戰鬥機
LCA戰鬥機的兩架原型機(PV-2、PV-3)共在泰米爾納德邦阿拉科納姆市(Arakkonam)的拉賈利海軍基地(INSRajali)實施了24次海平面飛行測試。LCA戰鬥機此前進行的試飛工作都是在班加羅爾市進行的。阿拉科納姆市的環境條件與班加羅爾市截然不同,班加羅爾市位於平均海平面以上大約3018英尺海拔高度。阿拉科納姆市位於班加羅爾市以東大約215公里,拉賈利海軍基地擁有一條規格較高的跑道,位於平均海平面以上大約80米海拔高度,且與具可比性的同類跑道相比,它是最長的。在阿拉科納姆市進行的飛行測試旨在利用其接近海平面的、炎熱而又潮濕的獨特氣候環境,評估LCA戰鬥機各項系統在這種氣候條件下的作戰性能和可靠性,並對LCA戰鬥機的低空飛行能力進行測試。
海平面飛行測試結果顯示,LCA戰鬥機無法達到一些關鍵飛行性能指標,尤其表現最大飛行速度以及起飛等方面。據悉,LCA戰鬥機無法在海平面飛行中加速到設計最大飛行速度1.05馬赫,儘管它曾經在更高飛行高度的測試中達到1.6馬赫的飛行速度。專家指出,這可能是因為LCA戰鬥機安裝的推力裝置功率不夠造成的。負責LCA戰鬥機項目計畫的工程師們則表示,為了達到指標飛行速度,將必須對進氣口等系統進行一系列改進,或者安裝新型發動機。但是不管採取何種辦法,都將耗費大量時間。
在研製人員找到有效解決方法之前,印度軍方將不可能批准LCA戰鬥機進入最終作戰部署。LCA戰鬥機的最終用戶——印度空軍曾於2006年訂購20架,但是他們顯然不會同意引進動力不足的戰鬥機。據悉,LCA戰鬥機使用的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設計生產的F404型發動機,推力可以達到80.5千牛。但是飛機推力取決於大量其它因素,包括發動機與機身的結合情況、進氣口的空氣攝入量、航空動力學、發動機罩、機翼等等都可能削弱飛機的實際推力。專家們透露,LCA“敏捷”戰鬥機正是出現了這樣的問題,進氣口的設計以及發動機與機身的融合造成了飛機推力損耗。
LCA戰鬥機項目的低速生產階段以及印度空軍已經定購的20架,有可能改裝經過特殊改進的GE404IN20型發動機,專家們則予以了否定。他們表示,儘管GE404IN20型發動機具有壽命更長等顯著優點,但是在海平面飛行時可能也無法產生足夠的推力。專家指出,未來可能需要測試功率更加強大的發動機,如GE414型發動機(F-18E/F戰鬥機即裝備該型發動機)等。
印度軍方已經指示印度航空發展局(ADA)儘快找到LCA戰鬥機飛機推力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LCA戰鬥機已經進行了725次飛行測試,原計畫於2010年年底獲得初始作戰能力(IOC),並於2011年至2012年獲得全面作戰能力(FOC)。印度航空發展局此前計畫對LCA戰鬥機進行裝備副油箱和武器掛架測試,並將進行飛彈發射等一系列試驗。
2018年2月,印度宣布考慮為LCA戰機換裝法國相控陣雷達與發動機。印度計畫為LCA換裝的法制Tejas Mark-IA雷達,實際上就是在“陣風”的RBE2雷達基礎上簡化而來,加之法國始終是LCA項目的重要外援,因此印度此次為LCA換裝法制雷達與發動機,可以視作將LCA項目整體打包給法國進行系統研發,而LCA的最終將定位成“單發陣風”戰機,未來不僅能與“陣風”戰機形成高低搭配,更能系統簡化主力戰機的使用成本與維護壓力。
印度LCA戰鬥機歷經30年的研製開發,已經在印度空軍部隊小批量服役,並已經研發海軍版本。LCA戰鬥機在地面模擬航母滑躍甲板起飛也表明,該型戰機未來很可能部署到印度海軍的航空母艦上。
2023年11月25日,據《印度教徒報》報導,印度總理莫迪班加羅爾試乘了印度國產雙座輕型戰鬥機(LCA)“光輝”(Tejas),試乘時長30分鐘。莫迪發帖稱,此次經歷值得紀念,“光輝”戰機是印度的驕傲,展示了14億印度人的力量和能力。

總體評價

LCA戰鬥機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為滿足印度空軍需要研製的單座單發全天候超音速戰鬥攻擊機,主要任務是爭奪制空權、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製的第一種高性能戰鬥機。印度空軍提出其作戰能力必須優於美國的F-20。由於立項時間過於久遠,其設計和三代機定位在當時或許是先進的,但現如今周邊國家有的四代機已開始服役,周邊局勢劍拔弩張,LCA難逃服役即落伍的命運。(環球網、中國航空新聞網 評
“光輝”戰鬥機
LCA戰鬥機

相關事件

當地時間2024年3月12日,“光輝”戰鬥機在作戰飛行訓練中在傑伊瑟爾梅爾附近墜毀,飛行員在墜機前彈射逃生。這是“光輝”戰機2016年列裝印度空軍以來首次發生此類墜機事件。打破了這款飛機自20多年前首次試飛以來的安全飛行紀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