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中污帶

β中污帶

當有機污染物排入河流後,在排污點的下游進行著正常的自淨過程。沿著河流方向形成一系列連續的污化帶,如多污帶、α-中污帶、β-中污帶、寡污帶,這是根據指示生物的種群、數量以及水質劃分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β中污帶
  • 外文名:mesosaprobic zone
  • 環境:當有機污染物排入河流後
  • 位置:在排污點的下游
  • 屬性:進行著正常的自淨過程
  • 又稱:乙型中污帶
  • 特性:化學需氧量較低,溶解氧較多
釋義,特性,

釋義

β中污帶(mesosaprobic zone)帶又稱乙型中污帶。是套用污水生物系統中生物群落劃分河流污染程度範圍的第三個區帶。水中動物多種多樣,耐污性弱的原生動物出現,是鼓藻類的主要分布區。β中污帶水體的氧化作用較強,化學需氧量較低,溶解氧較多。

特性

指在河流的生物監測法中,對受有機物污染的河流按其污染程度及自淨過程所劃分的幾個污染帶之一。β中污帶中氧化作用已占優勢,大部分有機物已完成無機化過程。綠色植物大量出現,溶解氧增加。細菌數量減少,每毫升水在10萬以下。硅藻、綠藻等大量出現。雙鞭毛蟲類、貝類、各種昆蟲大量出現,已有魚類。此帶的指示生物有水生束絲藻、大型水蚤、帆口蟲、巨環旋輪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