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內側髁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脛骨]內側髁
- 外文名:medial condyle of tibia
- 所屬學科:人體解剖學
- 公布年度: 2014年
[脛骨]內側髁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脛骨]內側髁 [脛骨]內側髁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定義 脛骨上端膨大向內側突出所形成。 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脛骨內髁骨軟骨病,又稱脛骨內翻或Blount病。是指脛骨內髁軟骨發育不良而產生的膝內翻畸形。本病好發於黑人兒童,主要表現為弓形腿。病因 原因不明,有人認為這是因黑人兒童下地行走較早(平均為10個半月)而白人兒童較晚(15個月)的緣故。過早地行走使脛骨內側骨骺受力過度,造成軟骨發育紊亂導致畸形。亦有人...
脛骨內髁骨折內固定術是脛骨平台骨折內固定術其中的一種。與踝部骨折的治療相比較,不一定完全解剖對位。輕度成角畸形,尤其是外側關節面,可能不會導致後期關節退變,因此不一定手術。骨折移位嚴重,關節面下陷、壓縮骨折、關節面不平整、骨塊向外裂開移位等情況存在時,手法及牽引下整復失敗,則適應手術內固定。但...
脛骨髁(平台)骨折約占全身骨折中的0.38%。是較為常見的骨折。好發於青壯年,男性患者多於女性。脛骨髁骨折又較內髁骨折多見。脛骨髁骨折為關節內骨折,骨折波及脛骨近端關節面。嚴重者還可合併半月板及關節韌帶損傷。因此脛骨髁骨折容易引起膝關節功能障礙。病因 1.成人脛骨上端兩側為海綿質骨,外側邊緣下面無...
脛骨是小腿內側的長骨,分一體兩端。脛骨近側端膨大,向兩側突出成為內側踝與外側髁。解剖結構 兩個髁上面光滑為關節面,兩髁之間為髁間區,它的中間為髁間隆起。脛骨近側端前面有一粗糙隆起稱脛骨粗隆為髕韌帶附著處。在外側髁後面有一圓形腓關節面與腓骨頭相關節。脛骨體橫斷面呈三角形,它的前緣和前內側面的...
脛骨髁間嵴骨折多發生在8~13歲兒童。Meyers(1959)根據骨折撕脫後移位程度分為3型。Ⅰ、Ⅱ型多在脛骨前緣撕脫,合併有前十字韌帶損傷、骨折後無明顯移位,治療時可用膝關節伸直位管形石膏固定4~6周。Ⅲ型骨折移位明顯,骨折片有時呈60°~90°翻轉,此類型骨折,須手術切開復位和內固定,也可用細鋼絲連同撕脫...
對於脛骨髁間嵴骨折主要有閉合復位、切開復位加內固定、關節鏡下復位內固定等幾種治療方法。切開復位內固定可以達到解剖復位,更利於骨折塊癒合,保證膝關節的穩定性。手術方法是在脛骨平台下將定位器對準脛骨髁間嵴鑽骨性隧道,之後用鋼絲在前交叉韌帶附著的骨塊上貫穿,其鋼絲穿隧道,復位後旋緊鋼絲。麻醉方式 腰麻或...
①手術方法:在硬膜外麻醉及氣囊止血帶下,做膝內S形切口,起自股骨內髁上方1.5~2.0cm處,止於脛骨內髁前側,注意保護大隱靜脈及隱神經,切開深筋膜,暴露MCL。外展膝關節以確定韌帶斷裂平面,斷裂處可發現韌帶內有血腫或淤血斑。先將撕裂淺層向上翻轉,然後檢查深層,如發現韌帶亦斷裂,則在髕韌帶內側及股四...
因脛骨平台主要由松質骨構成,周圍有軟組織附著,具有良好的血液供給及成骨能力,骨折容易癒合,但由於過早負重致脛骨內髁或外髁的塌陷;內固定不牢靠,粉碎骨折有缺損,未充分植骨造成畸形癒合,當膝內翻>5°,外翻>15°,患者行走時疼痛。2.創傷後關節炎 脛骨平台骨折後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率仍不十分清楚。但已...
(2)弧形切口:切口上臂經髕骨與脛骨平台間中點,下臂彎向下至脛骨前結節外或內側,兩臂交角120°。此即所謂前側大S形切口。切開皮膚各層,再切開關節囊及骨膜,即可顯露脛骨髁部。(3)三叉形切口:(Mercedes)需同時進入兩側平台時,可在弧形切口下增加第三臂,即為三叉形切口。三個皮瓣交角均為120°,交點在髕...
⑴脛骨 脛骨tibia可分為一體和兩端。 上端膨大,形成內側髁和外側髁,與股骨下端的內、外側髁以及髕骨共同構成膝關節。兩髁之間的骨面隆凸叫做髁間隆起。隆起前後各有一凹陷的粗糙面,分別叫做髁間前窩和髁間後窩。上端的前面有一粗糙的隆起,叫做脛骨粗隆。外側髁的後下面有一關節面,接腓骨小頭,叫做腓關節面...
弓形腿綜合徵即脛骨畸形-骨軟骨病,又稱Blount-Barber綜合徵、Blount脛骨綜合徵、Blount病,Erlacher-Blount綜合徵、脛骨內髁無菌性壞死、脛骨內翻-脛骨畸形性骨軟骨病、內側或外側性骨軟骨病、非佝僂病性弓形腿、脛內翻綜合徵等。是脛骨近端內側骺板受負重壓力而破壞了正常生長,導致脛骨近側乾骺端向內側彎曲,本病...
膝關節內有前、後十字韌帶(又稱交叉韌帶),前十字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前方,向後、上、外止於股骨外髁的內下方;後十字韌帶起自脛骨髁間隆起的後方、向前、上、內止於股骨內踝的外側面,膝關節不論伸直或屈曲,前後十字韌帶均呈緊張狀態,前十字韌帶可防止脛骨向前移動,後十字韌帶可防止脛骨向後移動。一般...
陰陵泉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在脛骨後緣與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最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本乾,最深層有脛神經。主治腹脹,腹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遺尿,尿失禁;陰部痛,痛經,遺精;膝痛。操作...
①指腓骨。《醫宗金鑒》:“小腿骨……在後者名輔骨,其形細。”②指橈骨。《醫宗金鑒》:“臂骨有正輔兩骨,輔骨在上,短細偏外。”③指膝兩側突出的高骨。包括股骨下端的內外上髁和脛骨上端的內外側髁。在內側者名內輔骨,在外側者名外輔骨。《素問·骨空論》:“骸下為輔,輔上為膕。”
內側副韌帶撕裂可發生在任何部位,按病理變化分為6種類型。最常見的部位是在脛骨或脛骨的附著處,淺層在脛骨附著處撕脫,而深層在股骨附著部撕脫,或與此相反。韌帶中段撕裂較少見。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為淺層在近端股骨髁撕脫帶有骨折片,深層在遠端脛骨內髁附著處撕裂。由於內側副韌帶對膝關節穩定非常重要,凡完全...
按照脫位時脛骨髁與股骨遠端的相對合的位置分為:①膝關節前脫位;②膝關節後脫位;③膝關節外側脫位;④膝關節內側脫位;⑤膝關節旋轉脫位。膝關節脫位時關節移位方向之發生頻率,一般按下列次序排列:前脫位、後脫位、外側脫位、旋轉脫位和內側脫位。膝關節前脫位的發生率是後脫位的兩倍,向內側脫位之病例約是前脫位...
膝關節分離試驗是對內側副韌帶進行檢查,診斷是否有鬆弛或斷裂的情況出現。正常值 檢查結果為陰性。膝關節內側沒有酸脹痛的感覺。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為陽性,慢性內側副韌帶損傷,僅有膝關節內側酸脹痛,壓痛點在股骨內上髁或脛骨內髁。外側副韌帶損傷壓痛點在股骨外上髁及腓骨小頭。 需要檢查的人群: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