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誘導噬菌體是2010年公布的海峽兩岸遺傳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誘導噬菌體
- 外文名: inducible phage
- 所屬學科:遺傳學
- 公布年度: 2010年
[可]誘導噬菌體是2010年公布的海峽兩岸遺傳學名詞。
[可]誘導噬菌體 [可]誘導噬菌體是2010年公布的海峽兩岸遺傳學名詞。 公布時間 2010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審定布的海峽兩岸遺傳學名詞。出處 《海峽兩岸遺傳學名詞》。
原噬菌體誘導 原噬菌體誘導的英文名是Induction of prophage (原噬菌體誘導)由於溶源阻礙物的破壞,噬菌體基因組從宿主基因組切除,合成相關蛋白並組裝成噬菌體,裂解宿主。
申請人前期研究發現噬菌體SWU1可誘導宿主菌產生ROS,但目前國內外研究並不清楚噬菌體殺菌過程中ROS的作用及產生機制。為解決以上科學問題,我們將利用SWU1分別侵染ROS清除劑預處理及過氧化物酶過表達的宿主菌,測量細菌存活率及噬菌體一步...
它是包含了絲狀噬菌體大間隔區域的質粒,是一種雙鏈質粒,含噬菌體來源的複製子,在細菌的細胞中出現有輔助噬菌體的情況下,可被誘導成單鏈DNA噬菌粒,同時具有噬菌體和質粒的特徵,可以像噬菌體或質粒一樣複製。它兼具絲狀噬菌體與...
第1部分基礎噬菌體學23 1水和土壤中噬菌體的富集25 2環境樣品中噬菌體的分離方法31 3溶原誘導法分離噬菌體39 4氯化鐵絮凝回收海水中的噬菌體46 5陰離子交換色譜法純化噬菌體52 6噬菌體計數——雙層平板法60 7噬菌體計數——直接塗...
我們再回過頭來查閱一下傳遞等級作圖,中斷雜交實驗以及重組作圖都是採用Hfr×F-(λ)就是不致產生合子誘導的緣故。特點介紹 λ噬菌體是長尾噬菌體科的一種溫和噬菌體。λ噬菌體是雙鏈DNA噬菌體,有直徑55nm的二十面體頭部,末端有...
《噬菌體學--從理論到實踐》是202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噬菌體是細菌的病毒,在抗細菌感染方面有廣闊的套用前景,尤其是在細菌耐藥性對人類構成嚴峻挑戰的大背景下,對噬菌體的研究與套用成為近年來人們高度關注的領域。《...
可能會選擇性地發生前噬菌體的誘導(也就是解除抑制),導致前噬菌體被切除,裂解性循環開始。後面將會詳細介紹溶源性循環的相關知識.分類 關於乳酸菌噬菌體的研究,很多都集中在建立一個一致的分類方案上。理想的分類方法,應該能夠以噬菌...
病毒顆粒的組裝可以在體內也可以在體外,體外組裝即是將D融合蛋白結合到λD-噬菌體表面,而體內組裝是將含D融合基因的質粒轉化入λD-溶源的大腸埃希菌菌種中,從而補償溶源菌所缺的D蛋白,通過熱誘導而組裝。該系統有一個很好的特點...
在表達載體中引入嚴格調控的強啟動子,能夠使目的基因在低誘導物濃度條件下仍能表達。誘導方式通常為化學誘導和環境誘導。表達載體主要有自主複製質粒、整合質粒和噬菌體三種。第一代主要來自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陰性菌,通過重組構成帶有...
但在某些條件如紫外線、X線、致癌劑、突變劑等作用下,可中斷溶原狀態而進入溶菌性周期,這稱為前噬菌體的誘導與切離(excision),發生率為10-10。極少數溶源性細菌中的前噬菌體離開細菌基因組後,不進入溶菌性周期,這個現象被形象...
③前噬菌體。另外,溫和型噬菌體可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而毒性噬菌體只有一個溶菌性周期。前噬菌體偶爾可自發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物因素的誘導下脫離宿主菌基因組而進入溶菌周期,產生成熟噬菌體,導致細菌裂解。
誘導物有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細菌、真菌、原蟲和一些合成的多聚核苷酸、多胺類化合物等,其中以病毒、噬菌體和人工合成的雙鏈RNA等誘生干擾素的作用較強。來源 來源廣泛,有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誘導物有病毒、...
φ80噬菌體只能轉導色氨酸基因(trp)、胸腺嘧啶激酶基因(tdk)等少數基因。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於在溶源化過程中噬菌體總是整合在供體細胞染色體的特定位置上,當溶源性細菌受紫外線等因素誘導後原噬菌體便脫離細菌染色體而進行複製,...
例如,當以不能發酵乳糖的大腸埃希氏菌作受體菌,用LFT裂解物進行感染時,則凡感染噬菌體的任一細胞,幾乎都同時感染有正常λ噬菌體。簡介 在局限轉導中,若對雙重溶源菌進行誘導,就會產生含50%左右的局限轉導噬菌體的高頻轉導裂解物,...
溫和噬菌體既有溶源周期,又有溶菌周期。在一定條件誘導下,如紫外線、X線,可轉變為毒性噬菌體,而毒性噬菌體只有溶菌周期。具體內容請參看溶源周期詞條 兩種周期的關係 溫和噬菌體可有三種存在狀態:游離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體顆粒(...
附加於細菌遺傳物質上的噬菌體組成成分,稱為“前噬菌體”。帶有前噬菌體的細菌即稱溶原性細菌。在溶原性細菌里,噬菌體的核酸附加於宿主細菌的遺傳物質上,與宿主細菌分裂同時進行複製;當遇有紫外線等一些誘導因素時,可合成完整的...
低頻轉導(LFT,lowfrequencytransduction): 已知當溫和噬菌體感染受體菌後,其染色體會開環,並以線狀形式整合到宿主染色體的特定位點上,從而使宿主細胞發生溶源化,並獲得對相同溫和噬菌體的免疫性。機理 如果該溶源菌因誘導而發生裂解...
與λ噬菌體載體不同的是,外源片段克隆在粘粒載體中是以大腸桿菌菌落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而不是噬菌斑。這樣所得到的菌落的總和就構成了基因文庫。上述帶有外源片段的重組粘粒,可再次包裝到噬菌體顆粒中去。通過輔助λ噬菌體的感染或誘導...
溶原狀態通常十分穩定,能經歷許多代。但在某些條件如紫外線、X線、致癌劑、突變劑等作用下,可中斷溶原狀態而進入溶菌性周期,這稱為前噬菌體的誘導與切離(excision),發生率為10-2~10-5。極少數溶源性細菌中的前噬菌體離開細菌...
已接受轉導的細苗,例如由於λdg轉導而獲得半乳糖發酵能力的大腸桿菌中,有的同時具有正常的噬菌休基因組和轉導噬菌體基因組這二種原噬菌體。如果將這種的細菌誘導裂解,那么溶菌液中就同時含有正常噬菌體和轉導噬菌體,其比例約1∶1,...
首先,他們將λ噬菌體--一種寄生於大腸桿菌的DNA病毒--放到含有大腸桿菌誘導λ噬菌體發射DNA的膜蛋白的溶液中。他們還逐漸提高溶液中一種惰性有機聚合體的濃度來增加滲透壓,直到達到病毒無法完全釋放其基因組的程度。通過量化不同濃度...
將細菌培養一段時間後暴露在噬菌體下,可模擬環境的改變。兩種觀點的主要分歧在於環境變化是否誘導突變。拉馬克假設(下簡稱為H1)認為,如果環境不發生變化,同一個體產生的種群後代的每個個體應該相同。當環境發生變化,所有個體均有均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