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蟎蟲身體微小,大多在一毫米以下,偶有數毫米的。大多為橢圓形,頭、胸、腹連成一體,形成軀體,突出在軀體前方的是顎體,為口器部分。
顎體
顎體是蟎蟲外部形態中最複雜的部分,大多數種類的顎體位於軀體前端。顎體與一般昆蟲的頭部相似,但只有口器,腦在顎體後方的軀體中;眼在前足體的背方或背側方。顎體為一條管子。此管的頂部即為頭蓋,兩側即由須肢癒合而成。顎管底部,稱為亞顎體,前方基節內小葉或側唇與前腹側部分,共稱為口下板。整肢下方為口腔。顎體基部為顎基,具有螯肢一對、須肢一對及口下板一塊。背面有一塊頭蓋,覆蓋顎基。這些結構因不同種類,形狀極不相同,而為蟎類分類上重要的特徵。
軀體
蟎蟲軀體位於顎體的後方,是蟎體的主要部分。大多數為囊狀,背面觀呈橢圓形,雄蟎比雌蟎小,也有為蠕蟲狀的,例如
癭蟎和
蠕形蟎。蟎類軀體背面有時有骨化的盾板,有的表皮比較堅硬,有的表皮相當柔軟,甲蟎軀體全部覆蓋著極堅硬的骨板,
植綏蟎科軀體背面為大型盾板所覆蓋。
葉蟎科的表皮柔軟,背面無盾板。表皮上有纖細或粗而不規則的皮紋,有時形成各種形狀的刻點和瘤突。軀體背面與腹面均生著各種形狀的毛,如剛毛狀、分支狀、棘狀、羽毛狀、帶狀、鞭狀、葉狀和球狀等。軀體上主要的外部結構分別與運動、呼吸、交配、感覺和分泌功能有關。
棲息環境
蟎蟲的分布十分廣泛,遍布全球。沙漠和北極凍土帶,山頂和海底,江河和溫泉,洞穴和空中,森林和草原,到處都有它們的蹤跡;至於土壤中,植物、動物和貯藏物上更是常見。蟎蟲棲息地多種多樣。有生活於糧、棉、茶、果樹、蔬菜、蘑菇等的農業蟎類;有生活於貯糧、穀類、砂糖、蜜餞乾果、奶粉、乾肉干魚、中藥材、中成藥等倉貯蟎類;有寄生於人類、動物、昆蟲或生活於人畜生活場所作為疾病媒介的醫牧蟎類;有生活於土壤等環境的甲蟎、生活於水中及水產品的水蟎,作為環境監測的蟎類。
生活習性
食性
蟎類的生態類群與其食性密切相關。蟎類的食性複雜,有植食性和肉食性的農林蟎類,寄生性和吸血性的醫牧蟎類,腐食性、糞食性及菌食性的環境蟎類。
農林蟎類
農林蟎類包括生活於植物體上以及動植物產品上的蟎類,依照食性分為植食性和肉食性2類。植食性蟎類主要有葉蟎(俗稱紅蜘蛛)、
癭蟎、
粉蟎、
跗線蟎、蒲蟎、
矮蒲蟎、葉爪蟎、薄口蟎、
根蟎及
甲蟎等蟎類,刺吸或咀嚼為害,絕大多數是人類生產的破壞者。肉食性蟎類主要有植綏、長須、美綏蟎、巨蟹蟎、半疥、巨須蟎、吸蟎、肉食蟎、絨蟎及大赤蟎等,捕食或寄生於其他蟎類、昆蟲等節肢動物。
醫牧蟎類
醫牧蟎類是指能引起動物疾病的所有種類,有寄生人及飼養動物身體的和生活於人及飼養動物居住場所的蟎類。如蜱類、
疥蟎、蠕形蟎、
恙蟎、
塵蟎、蜂蟎、
癢蟎、羽蟎、肉蟎及甲蟎等。蜱是動物外寄生物,包括硬蜱和軟蜱2類,可傳播細菌、病毒和立克次體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皮炎、出血熱、萊姆病、0熱、傷寒、森林腦炎和鼠疫等疾病。
環境蟎類
環境蟎類是指生活在土壤中起分解作用的蟎類,主要有甲蟎、粉蟎,大多數是腐食性的,以腐爛的動、植物為食,是土壤生態環境中的重要分解者。
寄生
根據寄生方式,蜱蟎可分為自由生活、寄生於植物和寄生於動物的三大類。
自由生活
蟎類中以自由生活的種類最多,多棲息於地表和土壤中,但也有生活於植物上、水中和洞穴中的。其食性有捕食性、食菌性、食腐性和食藻性等。捕食性蟎類主要屬於中氣門亞目和前氣門亞目,它們捕食小型節肢動物及其卵,有的也捕食線蟲,有的還自相殘殺。捕食性蟎類對人類有益,有的可用於害蟲和害蟎的生物防治,如利用植綏蟎防治葉蟎,利用家蠅巨螯蟎消滅堆肥中的蠅卵,家禽堆肥中的家蠅卵99%被它捕食掉。植物上的長須蟎科、吸蟎科等種類在害蟲和害蟎的自然控制中都有重要作用。水中水蟎的若、成蟎能捕食蚊類等昆蟲幼蟲。
寄生植物
寄生於植物、從植物攝取營養而生活的蟎類,主要有前氣門亞目的葉蟎總科、癭蟎科、跗線蟎科等,它們危害植物的葉、莖和果實,使花卉、農作物、樹木受到嚴重損害。特別是葉蟎,當前已成為世界性大害蟲之一。但寄生於雜草上的植食性蟎,可用於雜草的生物防治。
寄生動物
蟎蟲許多種類寄生於動物,可分為內寄生和外寄生兩類,其中外寄生種類較多。後氣門亞目全部寄生於脊椎動物體外,中氣門亞目和前氣門亞目以及無氣門亞目中亦有不少種是外寄生蟲,它們吸吮動物血液及淋巴液、傳播疾病和騷擾人畜,象蜱、革蟎、羔蟎和疥蟎等都是人畜重要寄生蟲。無脊椎動物體外亦有不少寄生蟎類,象赤蟎科、跆線蟎科和水蟎的幼蟎寄生於昆蟲等節肢動物體外,呦蟎科和蒲蟎科的一些種類終生寄生於昆蟲體外。寄生於害蟲的蟎類,對控制害蟲種群數量有一定作用,有些可用於害蟲生物防治。寄生於蜜蜂的小蜂蟎和大蜂蟎則給養蜂業帶來極大危害。
生長繁殖
交配
蟎類交配習性雖有多種,但歸納起來只有二種。一種是直接的方法,就是雄蟎以骨化的陽莖把精子導入雌蟎受精囊中:另一種是間接的方法,就是雄蟎產生精球或精袋,以各種不同方式傳遞到雌蟎的生殖孔中。
輻蟎亞目的葉蟎科、
細須蟎科、長須蟎科、肉蟎科以及粉亞目的粉蟎科與羽蟎科是以直接的方法傳遞精子。雄蟎在交配中用特殊的構造抓住雌蟎,例如有的在後足及生殖器具有吸盤,也有一對或一對以上的足增大,或生有距。
在用間接方法傳遞精子的蟎類,如革蟎亞目是用螯肢將精子傳遞並壓入雄蟎生殖孔中。蜱亞目則用口器傳遞。輻蟎亞目及甲蟎亞目則產生有柄的精球在物體上,由雌蟎自行拾去。絨蟎、恙蟎、若干水蟎以及甲蟎就是如此。
生殖
蟎是雌雄異體的動物,但經常進行單性生殖,所謂單性生殖就是未受精的卵成長為成蟎的生殖方式。蟎的單性生殖有三種:
1.產雄單性生殖,由未受精卵產生單倍體的雄蟎,這發生在革蟎亞目及輻蟎亞目中。
2.產雌單性生殖,由未受精卵產生雌蟎,在某些革蟎及輻蟎亞目中很普遍,而在硬蜱及某些甲蟎中也有。
3.產兩性單性生殖,由未受精卵產生雄性或雌性的後代,這只在輻蟎亞目中有報導。
發育
蟎從卵孵化後一般經過六個齡期,偶有超過六期的。六個齡期是:前幼蟎(prelarva)、幼蟎(larva)、第一若蟎(protonymph,也稱前若蟎)、第二若蟎(deutonymph)、第三若蟎(tritonymph,也稱後若蟎)、成蟎(adult)。
前幼蟎
典型的前幼蟎是不食不動的,這種原始型的前幼蟎不僅發生在蜱蟎亞綱,也發生在蛛形綱的其他亞綱中。高等甲蟎及某些輻蟎亞目的高級類群的前幼蟎是沒有足和口器的袋,就是其跗肢被抑制。但輻蟎亞目的其他類群的前幼蟎雖不活動,則有三對足、口器及剛毛,但整肢及足的分節退化。也有如輻蟎亞目的阿德蟎的前幼蟎高度發育,且能活動,是極端的例子。
幼蟎
典型的幼蟎只有足三對,不很骨化或不骨化,也沒有外生殖器。只有前足體部分骨化。在輻蟎亞目,沒有背板,或背板不明顯,軀體的骨化則更局限於某些部分。革蟎亞目若干類群幼蟎很衰弱、滯呆而不取食,但其他類群,如肉食蟎則很活潑,捕食其他蟎類,也有如恙蟎則能主動進攻,寄生在其他動物上。
若蟎
除硬蜱和某些高級輻蟎亞目的種類外,很少只有一個自由的若蟎期。通常在幼蟎與成蟎之間有二或三個若蟎期。若蟎一般有足4對,每次脫皮就發生板片分化、軀體及跗肢剛毛增加等變化。這些變化常為分類上有用的特徵。
第一若蟎
通常能自由活動,有的取食,有的不取食,如取食,一般適應於生活在其後各期的物體上。
第二若蟎
通常具有成端所有的非性的特徵,但大小和骨化的圖案有差別。也有第一若蟎的形態和習性與第二若蟎完全不同的,如輻蟎亞目。這種異型的若蟎、或稱休眠體(hypopus),有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一般有腹吸盤及抱器,以附著於其他物體上。能隨其他物體的移動,而傳播到其他地方。這種休眠體的口器一般沒有功能。有些休眠體是非活動性的。稱為非活動性休眠體,沒有吸盤及抱器,是依靠氣流移送到其他地方的。也有如食甜蟎科的某些種類的休眠體沒有明顯的附著器官,在各種動物寄生的亞皮組織中發現。
第三若蟎
一般是活動的,但如輻蟎亞目的某些種類也有發生為攜播休眠體的。
成蟎
很少脫皮,但曾有報導,在絨蟎科、雄尾蟎科中有成蟎後的蛻皮現象。
危害與防治
蟎蟲是繼跳蚤、蒼蠅之後,最為猖獗的人類居室害蟲,它專靠刺吸人的皮膚組織細胞、皮膚腺分泌的油脂等為生。其中隱藏在家庭並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主要有塵蟎、蠕形蟎、粉蟎、蒲蟎、果蟎、食甜蟎等,居室的陰暗角落、地毯、床墊、枕頭、沙發、空調等處,都是蟎蟲滋生的地方。
危害
當人們接觸了被蟎蟲污染的物品後,即能引起皮炎。這些蟎類幾乎可寄生或叮咬人體各個部位,尤其是小孩,多發部位為人體皮膚嫩薄及折皺處。過敏體質的人在接觸到塵蟎時,會出現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皮炎。蟎蟲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已蛻下的皮都是過敏原,這些物質隨著鋪床、疊被、掃地飛揚於空中,人們通過呼吸而吸人後,會出現不適反應,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除此之外,蟎蟲還可通過日常飲食或呼吸進入人體的消化道或呼吸系統,引起腸蟎病和肺蟎病。蟎進入尿道後還會引起泌尿蟎病,進人脊髓後引起脊髓蟎病。蟎除了直接致病外,還能傳染美蟲病、流行性出血熱、鼠性斑疹、傷寒,弓形蟲病、立克次體病和狂犬病等各種疾病。
防治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過去防治害蟎的主要手段,今後仍將是害蟎綜合防治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1945年以前就已使用硫磺、石硫合劑及石油類殺滅害蟎。1945年之後,有機磷在世界範圍推廣,由於此類藥劑同時有殺蟎作用,就多成為殺蟲、殺蟎兼用農藥。因此,一般認為殺蟲劑中包括有殺蟎劑,但並不是所有的殺蟲劑都能殺蟎,有些農藥是對一般害蟲無效,而對類卻有毒效的殺蠍劑,實際使用時也就專門用來防治蟎類了。殺蟎劑一般藥效期長,對人、畜和作物較安全。常用的重要殺蟎劑有:蟎卵脂、三氯殺蟎碸、殺蟲脒、三硫磷、石硫合劑、抗生素類。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天敵(寄生天敵、捕食天敵和致病微生物)來控制害蟎的一種方法,使害蟎的種群數量減少到可容許的水平。
遺傳防治
套用遺傳學理論對害蟲進行防治稱為遺傳防治。主要有下列三種做法:
1.向害蟎中反覆引入不育雄性。
2.散布化學不育劑直接處理自然害蟎種群。
3.反覆引入與防治種群有生殖隔離的另一種群的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