蟎蟲病

基本概述,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標準,治療方法,疾病預防,

基本概述

又稱毛囊蟲皮炎。該病是同一種寄生在毛囊和皮脂腺內的毛囊蠕形蟎,即毛囊蟲引起的皮膚慢性炎症。

發病機理

無特徵性改變。在典型損害連續切片中可找到蟲體的切面,此為病理診斷依據。

臨床表現

好發於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壯年。尤以男性為多。皮損見於顏面,以鼻尖、鼻翼、眉間、額、頦等處常見。初起局部輕度潮紅,時隱時現,以後逐漸持久不退,在其上可見散在丘疹、斑丘疹、膿皰、結痂、脫屑和毛細血管擴張。久之鼻部皮膚肥厚,毛囊口擴大呈“漏斗狀”毛孔。臨床可見酒渣鼻樣或尋常痤瘡樣表現。自覺症狀輕微,亦可有輕度瘙癢或蟲爬感。遇熱、飲酒或吃辛辣食物時症狀可加劇。日曬後可有燒灼感。病程緩慢,常久治不愈。在皮損處可擠出皮脂腺內容物,塗片常可找到蟲體。

診斷標準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診斷一般不難。如能找到蠕形蟎有助診斷,但確診常需參考蟎蟲的密度和治療效果方可。臨床上需與尋常性痤瘡、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瘡、酒渣鼻樣結核疹、脂溢性皮炎、口周皮炎、痛經性皮炎、類癌綜合徵、盤狀紅斑狼瘡相區別。

治療方法

據相關資料顯示,尚無滿意殺滅皮脂蟎成蟲、幼蟲或蟲卵的特效藥物。但下列藥物有治療作用。
1、內用藥物:甲硝唑成人每次0.2~0.4g,3次/d,連續服15d為一療程。間隔半月後再服第2療程。白細胞降低者或孕婦禁用。
2、外用藥物:在保持面部清潔衛生基礎上,可選用下列藥物外搽。
(1)20%苯甲酸苄酯乳劑、洗劑或油膏,每日外塗2次。具有很強的殺蟲作用。加入5%硫磺則效果更佳。
(2)5%沉降硫磺洗劑、軟膏均可。
(3)5%過氧苯醯酯洗劑、乳劑外塗。為避免刺激性,可加入糖皮質激素。
(4)甲硝唑冷霜。
(5)γ-六氯環己烷霜。

疾病預防

注意面部的清潔衛生,不要共用毛巾和臉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