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大學(安徽農學院)

安徽農業大學

安徽農學院一般指本詞條

安徽農業大學(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安農大(AAU)”,坐落於安徽省合肥市, 由安徽省教育廳主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屬重點大學、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畫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首批建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之一,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安徽農業大學淵源於 1928 年在安慶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學,創始於 1935 年 6 月省立安徽大學組建的農學院。1946年,改為國立安徽大學,由教育部直接管轄。1952年,學校被拆分為安徽師範學院和安徽農學院。1954年,農學院遷往合肥辦學。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5年更名為安徽農業大學。2000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1 年成為安徽省人民政府和農業部共建高校。2014 年成為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林業局共建高校。2024年4月,獲批第一批“安徽省綠色學校”。

截至2024年3月,學校占地面積239.61萬平方米(2023年數據統計),擁有7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碩士學位授權類別,18個學院(部),64個本科招生專業,有ESI前1%學科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9個、安徽省高峰學科4個、安徽省高峰培育學科4個,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716人(含國際生144名),其中碩士、博士研究生6009人。在職教職工220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農業大學 
  • 外文名:Anhui AgriculturalUniversity 
  • 簡稱:安農大(AAU) 
  • 創辦時間:1928年 
  • 辦學性質:公辦 
  • 學校類別:農林 
  • 學校特色省部共建大學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 
    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 
  • 主管部門安徽省教育廳 
  • 現任領導:張慶亮(黨委書記) 
  • 本科專業:64個(截至2024年3月)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截至2024年3月)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截至2024年3月)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1個(截至2024年3月)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截至2024年3月)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截至2024年3月) 
  • 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截至2024年3月) 
  • 院系設定:18個學院(部)(截至2024年3月) 
  • 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 校慶日:10月20日 
  • 地址:老校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長江西路130號 
    新校區:合廬產業新城(安徽農業大學新校區) 
  • 院校代碼:10364 
  • 主要獎項:第一批“安徽省綠色學校” 
    2023年安徽省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組織獎 
  • 知名校友:沈運河 、陳勇 、高峰 
  • 在校學生:26716人(截至2024年3月) 
  • 在校教職工:2203人(截至2024年3月) 
  • 占地面積:2396083 m(截至2023年11月) 
歷史沿革,省立安徽大學時期,困境中辦學,新時期發展,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合作交流,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校園文化,學校標誌,精神文化,社團文化,校區情況,老校區,新校區,行政管理,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第一教學樓(勤政樓),大禮堂,校友情況,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省立安徽大學時期

1928年,省立安徽大學在安慶成立。安徽大學農學院首任院長是李順卿(南京金陵大學林學學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植物學博士。)
1929年2月1日,安徽省政府召開第77次委員會會議,決議通過《安徽省立大學組織大綱》,確定由文學、理學、農學等七院組成,各院設若干系;實行學分制,視各學院課程之性質,分別確定學分;學生的畢業年限,以四年至六年為度。
1929年7月,安徽省政府聘請王星拱出任安徽省立大學校長。王星拱到任後,提出了安徽省立大學的辦學方針和辦學目標。同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改革學校管理體制。制定《校務會議規程》,制定《安徽大學學則》,實行學年兼學分制。
1930年6月,安徽省政府任命楊亮功為安徽省立大學校長。楊亮功到任後,按照教育部要求,將安徽省立大學易名為“安徽省立安徽大學”,並修訂學校組織大綱。
1935年夏,農藝系對外招生,錄取19人,備選2人。聘馮紫崗先生為農藝系主任兼農場主任、聘賀俊峰先生為農藝系教授。經斷續7年的籌備,農學院宣告成立,從而開啟了安徽高等農業教育新的篇章。
1936年夏,農學院增設農業經濟學系,招收新生25名,備取6名。新聘教授5人:馮紫崗先生、顏綸澤先生、陳兆騮先生、徐曰琨先生、施華麐先生(下學期來)。成立農作物、農業經濟、病蟲害研究室,籌設土壤肥料研究室。1937年夏,開設林學系,首次錄取25人,備取2人。至此,農學院預定三年完成三系的計畫完全實現。
安徽農業大學
安徽農業大學時期

困境中辦學

1937年7月,日軍大舉侵華,局勢維艱。1938年夏,日軍逼近安慶,學校決議西遷。師生避六安、遷金寨、走漢口、退重慶,輾轉流徙,經費斷絕,繼續辦學已成無望。1939年夏,省立安大宣告停辦,農學院遂告夭折。
1946年1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恢復安徽大學,並改省立為國立,由教育部直接管轄。
1949年,安慶解放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管委接管安徽大學。
1949年7月中旬,長江洪水泛濫,安大校舍全部被淹。10月,奉中共中央華東局文教部令,國立安徽大學遷往蕪湖,與那裡的省立安徽學院合併組成新的安徽大學。
1952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轉發政務院的決議案:“安徽大學校名取消。其師範學院、農學院分別獨立為安徽師範學院、安徽農學院。”1954年4月,根據省政府決定,農學院遷往合肥辦學。
1968年11月25日,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安農下遷滁縣、鳳陽農村辦學,並要求學校15天內搬遷完畢。1968年12月6日下遷後,全員師生經過1969年4月、1969年6月29日、1970年2月和1972年3月多次探討後,安農才先後確定辦學體制,即學院設總院——位於宿縣紫蘆湖,下設滁縣和鳳陽兩個分院。
1978年4月,時任黨委副書記、老紅軍張靖武同志與7名黨員幹部聯名上書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王震同志,要求歸還安農在合肥的校舍、土地。6月23日,中央軍委常委、秘書長羅瑞卿將此上報。6月26日,時任軍委副主席的鄧小平親筆批示:“同意。”

新時期發展

1978年10月,安農人踏上回遷之路,並於同年的11月18日,在校大禮堂隆重舉行大會:“慶祝回遷合肥暨78級新生開學典禮”。
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5年6月1日,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與金寨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安徽農學院金寨農業專科班”。該班學制2年,大專學歷。1985年首屆招收林學、蠶桑2個班學生,於9月23日正式開學。安徽農學院金寨農業專科班是全國第一所全日制縣屬農業大專班,首開學校與地方政府聯辦高等教育之先河,最為重要的是,由此拉開了“大別山道路”的序幕。
1994年4月22日,學校進行院系體制改革,對原有系科、專業進行整合,實行校院系體制。成立5個學院、17個系(所),構建了校、院、系3級管理體制和質量監控體系。次年3月,經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批覆同意,安徽農學院更名為“安徽農業大學”。
2000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04年7月26日,對學校的院系科、專業進行調整,經過成立、更名、撤銷一系列改革後,成立16個學院、1個教學部,標誌著學校由原來的校院系體制向校院體制轉變。
2011年成為安徽省人民政府和農業部共建高校。
2012年成為國家首批建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入選“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
2013年入選安徽省首批“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
2014年成為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林業局共建高校。
2018年,獲批一項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20年9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農科研究與改革項目;11月6日,牽頭成立的“全國農科研究生志願服務聯盟”成立。
2023年7月17日,成為亞洲農業科教創新聯盟首批成員。
2024年3月,安徽農業大學區域國別研究中心在合肥正式揭牌。4月15日下午,廬江縣政府與安徽農業大學簽署合作協定,安徽農業大學新校區建設項目正式落戶合廬產業新城。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24年3月,安徽農業大學現下設18個學院(部),開設64個本科招生專業。
安徽農業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本科專業(類)
農學院
農學
種子科學與工程
生物育種科學
植物保護學院
植物保護
智慧農業
動植物檢疫
園藝學院
園藝
林學與園林學院
林學
園林
城鄉規劃
林學(3+1)
經濟林
環境設計
產品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
服裝與服飾設計
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動物科學
動物醫學
水產養殖學
茶與食品科技學院
茶學(茶文化與貿易方向)
茶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質量與安全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生物製藥
資源與環境學院
農業資源與環境
環境科學
環境工程
生態學
地理信息科學
測繪工程
地理信息空間工程
工學院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車輛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農業水利工程
智慧型製造工程
土木工程
材料與化學學院
木材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套用化學
紡織科學與工程
服裝設計與工程
包裝工程
安徽農業大學信息與人工智慧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智慧型科學與技術
物流工程
網路空間安全
通信工程
套用統計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安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會計學
公共事業管理
經濟學
金融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農林經濟管理
旅遊管理
電子商務
土地資源管理
財務管理
數字經濟學
安徽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法學
社會工作
漢語言文學
套用心理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安徽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語
法語
日語
商務英語
體育部
——
鄉村振興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
以上數據截至2024年3月,表格內容與學校官網簡介頁面數據不一致

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3月,安徽農業大學現有ESI前1%學科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9個、安徽省高峰培育學科4個,安徽省高峰學科4個。現有7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碩士學位授權類別。
學科建設
類別
名稱
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園藝學、林業工程、生物學、作物學、畜牧學、植物保護、生態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生物學、生態學、林業工程、作物學、園藝學、植物保護、畜牧學、林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馬克思主義理論、套用經濟學、化學、大氣科學、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獸醫學、水產、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中國語言文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碩士學位授權類別
金融、社會工作、翻譯、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生物與醫藥、農業、獸醫、風景園林、林業、會計
ESI全球前1%學科
植物與動物科學、農業科學、環境/生態學、化學、工程學、生物與生物化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茶學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學科
木材科學與技術、林學、城市規劃與設計
省級重點學科
茶學(A類)、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畜牧學(A類)、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預防獸醫學、林學、森林保護學、森林培育學、城市規劃與設計、木材科學與技術、遺傳學、作物遺傳育種、生物物理學、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農藥學、果樹學、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經濟管理
以上數據截至2024年3月

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安徽農業大學有在職教職工2203人,其中專任教師1402人。專任教師中副高以上職稱858人,占專任教師的61.2%;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007人;現有雙聘院士4人、國家級人才53人、省級人才228人次。
優秀教師(部分)
優秀教師
榮譽/成就
馬傳喜
2012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操海群
2018年被評為安徽省“知名專家”特聘教授
方從兵
2019年,任安徽省第五屆省學位委員會委員
胡豐林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農業分會理事
耿照玉
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
韋朝領
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蔡永萍
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安徽省教學名師
吳祥為
安徽農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發展規劃處處長
王玉明
安徽農業大學區域國別研究中心主任,外國語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
孫超
校黨委委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
欒敬東
安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曹成茂
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參考資料: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4年3月,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7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7個,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現有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3門國家級一流課程、4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現有1個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1個國家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2項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改革試點項目、4個國家級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優秀教學團隊
類別
名稱
國家級教學團隊
茶學專業教學團隊、套用生物科學教學團隊
省級教學團隊
電氣工程與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工程圖學教學團隊、農業機械化與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
省級高校領軍人才團隊
農作物秸稈生產可降解板材關鍵技術研究
省級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
設施農業精準水肥管理系統及其智慧型裝備
省級教學創新團隊
土木水利教學創新團隊
以上數據截至2024年3月
教學建設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
茶學、植物保護、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動物醫學、木材材料與科學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7個
農學、林學、茶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園藝、植物保護、動物醫學、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木材科學與工程、園林、環境科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動物科學、農林經濟管理
省一流本科專業17個
套用化學、生態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木材科學與工程、園藝植物保護、套用生物科學、動物醫學、園林、會計學、農林經濟管理等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3門
茶葉感官審評、植物功能基因的代謝工程菌株的構建及代謝產物分析虛擬仿真實驗、植物生理學、資料庫原理及技術、園林花卉學、景觀規劃設計、作物育種學、動物生理學、農藥殘留分析、動物病理學等
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
動物病理學
示範實驗實訓中心2個
生物技術與工程實驗示範中心、智慧農業實業實訓中心
以上數據截至2024年3月
  • 教學成果
自2012年以來,安徽農業大學形成了“‘四位一體三鏈協同雙向聯動’科教產教融合培養農科研究生的安徽範式”,本成果培養高質量農科研究生55368人,集成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和先進技術5216項,解決了糧食等產業實際問題3755個,參與完成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35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安徽農業大學大力實施國際化辦學戰略,先後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獲批“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大力提升來華留學生培養管理質量,通過“來華留學質量認證”。努力搭建國際合作平台,獲批“南南合作”項目外語培訓定點單位、國家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及中國科協“安徽海智農業基地”。獲教育部批准與加拿大湖首大學合作舉辦林學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與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聯合牽頭成立“中美大學農業推廣聯盟”,搭建了兩國高校乃至兩國政府農業科研領域的重要合作平台。
安徽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是農業農村部在安徽省唯一的“南南合作”農業外語培訓基地。該校外國語學院自2010年以來,先後承辦了七期農業農村部“南南合作”農業法語、英語專項培訓和十三期安徽省“南南合作”農業英語專項培訓。
2015年,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下發“中蒙交流專項獎學金”項目的通知,安徽農業大學與清華大學等其他11所院校接受委託,滿足蒙方提出的人才培養需求,培養優秀人才。
2024年4月,安徽農業大學與長豐縣合作,通過校地共建、青年鄉村共創營等手段,開展大學生鄉村共創,以青年之名助力鄉村振興。4月30日,安徽農業大學與明光市人民政府全面深化合作會商會議在明光市召開。雙方通過校地共建科研平台,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種質研發等方面的合作,實現人才交流,探索創新合作模式和支持更多前沿科技成果和研發場景落地。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學校現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4個國家級創新平台;2個教育部“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農業農村部“種質資源庫(圃)”、1個安徽省實驗室、11個省重點實驗室、12個工程(技術)中心、3個省級智庫等79個省部級科研平台;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1個省“115”產業創新團隊、科技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基地。
國家級科研平台
名稱
批准部門
級別
類型
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
國家級
重點實驗室
作物抗逆育種與減災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發改委
國家級
工程實驗室
安徽農業大學農林科學技術與生物資源開發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科技部
國家級
研究基地
茶樹生物學與品質化學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科技部
教育部
國家級
引智基地
資料來源,以上數據截至到2024年3月
省部級科研平台
名稱
批准部門
級別
類型
茶葉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省部級
實驗室
真菌生物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省部級
工程研究中心
茶葉化學與健康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教育部
省部級
實驗室
大別山區農林特色產業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
省部級
協同創新中心
安徽省糧食作物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
省部級
協同創新中心
農產品質量與生物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省部級
實驗室
江淮耕地資源保護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
自然資源部
省部級
實驗室
林木材質改良與高效利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省部級
實驗室
安徽合肥城市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省部級
觀測站
農業部小麥區域創新研究中心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研究中心
農業部農產品貯藏保鮮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合肥)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實驗室
農業部茶樹生物學與茶葉加工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黃淮南部小麥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實驗室
安徽農業大學抗逆玉米育種研究廬陽創新基地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研究基地
農業農村部合肥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觀測站
安徽農業大學華東地區作物栽培科學觀測實驗站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觀測站
安徽農業大學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特性鑑定站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鑑定站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範基地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示範基地
茶加工技術集成科研基地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研究基地
中部地區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資源圃
科創中國·一帶一路國際茶葉文化產業科技創新院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研究基地
農業農村部農業感測器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實驗室
國家農業科學合肥觀測實驗站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觀測站
江淮農產品精深加工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實驗室
國家植保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安徽)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資源圃
國家中原山地特色園藝作物種質資源圃(合肥)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資源圃
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茶葉加工專業分中心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示範基地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示範基地
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營養品質評價鑑定機構
農業農村部
省部級
鑑定機構
農業部小麥原原種繁育基地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省部級
繁育基地
安徽省專用玉米原原種擴繁基地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省部級
研究基地
安徽省遷飛性害蟲雷達監測站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省部級
監測站
安徽省天敵微生物生產繁育基地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省部級
繁育基地
安徽省合肥市玉米種質資源庫(安徽農業大學分庫)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省部級
資源庫
安徽省合肥市蔬菜種質資源庫(安徽農業大學分庫)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省部級
資源庫
安徽省食藥用菌種質資源庫(安徽農業大學分庫)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省部級
資源庫
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綠色防控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科技廳
省部級
實驗室
作物抗逆優質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科技廳
省部級
實驗室
農產品質量安全危害因子與風險控制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科技廳
省部級
實驗室
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種質創新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科技廳
省部級
實驗室
獸醫病理生物學與疫病防控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科技廳
省部級
實驗室
農田生態保育與污染防控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科技廳
省部級
實驗室
智慧農業技術與裝備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科技廳
省部級
實驗室
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科技廳
省部級
實驗室
園藝作物品質生物學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科技廳
省部級
實驗室
林木資源培育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科技廳
省部級
實驗室
資源昆蟲生物學與創新利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科技廳
省部級
實驗室
安徽省蠶桑資源利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安徽省科技廳
省部級
研究中心
安徽省園藝產品品質與采後生物技術“一帶一路”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安徽省科技廳
省部級
研究中心
安徽省玉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科技廳
省部級
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作物生物育種工程實驗室
安徽省發改委
省部級
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特色農產品高值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發改委
省部級
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北斗精準農業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發改委
省部級
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園藝作物育種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發改委
省部級
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智慧型農機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發改委
省部級
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動物性食品質量與生物安全工程實驗室
安徽省發改委
省部級
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綠色農藥研發與套用工程實驗室
安徽省發改委
省部級
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綠色磷肥智慧型製造與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發改委
省部級
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高性能生物基尼龍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發改委
省部級
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健康睡眠家居產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發改委
省部級
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汽車用高功能性纖維製品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發改委
省部級
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農情信息感知與智慧型計算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發改委
省部級
工程研究中心
農產品安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教育廳
省部級
實驗室
木材科學與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教育廳
省部級
實驗室
小麥產業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教育廳
省部級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生物質材料與能源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教育廳
省部級
實驗室
安徽省人獸共患病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教育廳
省部級
實驗室
安徽省畜禽產業研究院
安徽省教育廳
省部級
研究院
植物病蟲害生物學與綠色防控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教育廳
省部級
實驗室
地方特色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教育廳
省部級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農業信息學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教育廳
省部級
實驗室
真菌生物技術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教育廳
省部級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合肥研究中心
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
實驗室
資料來源:以上數據截至到2024年3月

科研成果

“十三五”以來,截至2024年3月,安徽農業大學主持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9項、課題42項,國家基金479項;主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2項、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1項、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8項、其他省部級科技獎69項、社科獎14項,選育省級以上動植物新品種220個,授權發明專利1435項,在CNS子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26篇,牽頭制定國際標準1項。
2022年,學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4項,其中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面上項目26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7項。立項數和資助經費均創學校歷史新高。立項數量在省屬高校中位列第3,在全國農林類大學中位列第8。連續三年獲批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在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
科研成果(部分)
年份
省部級及以上科學技術獎勵成果名稱
2022年度
黃茶加工關鍵技術體系創新與健康屬性挖掘
高性能兩驅/四驅傳動系統總成關鍵技術及其套用
基於苛刻度測評系統的電動汽車輪胎開發關鍵技術及套用
糧食主產區糧飼結合種植模式與綠色豐產增效關鍵技術
自然資源定量監測與風險評估及其生態修復關鍵技術創新與套用
安徽地方雞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體系創建與套用
小麥赤霉病智慧型化監測與安全防控關鍵技術研發與套用
沿淮地區夏玉米減漬抗旱豐產增效技術體系集成與套用
安徽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新品系選育及推廣
農業農村數據資源集成與智慧型決策平台研發及其套用推廣
國審“鳳達1號蛋雞”新品種(配套系)推廣套用
安徽沿淮淮北秸稈高效還田與作物綠色豐產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套用
三種特色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關鍵技術突破與裝備示範推廣
雙季稻北緣地區稻-稻豐產增效技術模式構建與集成套用
江淮分水嶺地區甘薯綠色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套用
稻漁綜合種養主要模式構建與示範推廣
早熟、廣適、宜機收徽豪油系列雜交油菜品種選育與套用
我國典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格局與演變過程
宜紅茶產業關鍵技術創新與套用
夏秋茶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套用
2023年度
小麥重大病蟲防治農藥減施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套用
玉米飼用籽粒與加工品質改良調控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套用
沿江-江淮稻區土壤“培肥降污”質量提升關鍵技術創新與套用
番鴨高產蛋品系創製及套用
大別山區霍壽黑豬高性能優質新品系培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示範
農產品雙鏈融合可信追溯關鍵技術與平台研發及套用
拖拉機傳動系統總成關鍵技術及其套用
大豆主要病蟲害監測和綠色防控關鍵技術創新與套用
茶樹特色新品種選育及配套生產技術集成與套用
農作物秸稈高值循環利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大型連續綠茶精製自動化加工技術與裝備
民兩用耐寒防水複合纖維及製品關鍵製備技術與產業化
安徽藥用牡丹綜合利用產業化技術體系構建及示範
參考資源:,以上數據截至到2023年,只呈現部分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安徽農業大學圖書館建築面積為42546平方米。截至2023年,圖書館共有紙質圖書167.2萬冊、電子圖書137.2萬種、購買中外文資料庫55個,共享中外文資料庫77個。
安徽農業大學(安徽農學院)
安徽農業大學圖書館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安徽農業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現為全國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安徽省優秀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2018年以來,連續兩次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A刊擴展版。2024年3月,《安徽農業大學學報》榮獲首屆安徽省“十佳科技期刊”榮譽。
安徽農業大學(安徽農學院)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截至到2024年5月,《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已成為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重慶維普)、萬方資料庫、書生數字期刊等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是安徽農業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農業科學類學術期刊,主要刊登茶葉科學、動植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植物保護、林學、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水產科學、生物學、土壤學、農業生態與環境科學、園藝學、食品科學、農業機械工程和智慧型化、農業信息等學科的科研學術論文、研究簡報、文獻綜述。為農業以及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的教學、研究和產業開發部門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師生及管理和決策部門工作者提供前沿的科學研究信息。
該期刊連續多年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J-C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萬方),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維普),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貝塞斯達》(CSA:Bethesda),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網路版》(CABI),英國《動物學記錄》(ZR)等國內外權威資料庫收錄,具有廣泛的學術影響。

校園文化

學校標誌

校徽:
安徽農業大學校徽整體外形為雙圓形,顏色為綠色。中間的圓形代表地球,寓意團結有朝氣,下方由安徽農業大學英文(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縮略詞AAU並列構成一本打開的書籍,寓意用知識托起地球,用知識迎接未來。校徽內有舒同先生所寫的“安徽農業大學”校名,字型為白色。1928代表學校建校時間,字型為綠色。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為英文校名,字型為白色。
安徽農業大學(安徽農學院)
安徽農業大學校徽
校旗:
安徽農業大學校旗旗面主色為綠色,主體內容為白色校徽校名橫向組合,校徽位於左側,“安徽農業大學”“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兩行文字居於校旗的橫向中心線,具有較強的形式美感和視覺傳播力。

精神文化

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安徽農業大學(安徽農學院)
校訓
校慶日
安徽農業大學校慶日為每年的10月20日(公曆)。

社團文化

安徽農業大學愛心社
安徽農業大學愛心社是學校規模最大的學生社團之一,現有會員四百餘人。25年來,愛心社一直以“呼喚愛心、關愛生命、奉獻愛心、扶弱助殘”為社團使命,致力於在校內外開展各項志願服務活動。愛心社的使命不僅是口號,更是社團成員們攜手並肩、努力奮鬥的方向。2023-2024學年,愛心社取得了無償獻血優秀組織獎、藍信封優秀社團合作單位等榮譽。

校區情況

老校區

蜀山校區(老校區)是主校區,位於合肥市蜀山區,東、北兩邊跨長丰南路和霍山路,西跨一環路,南跨長江西路。加上規劃中的安慶西路連線史河路,肥西路連線長江西路,學校用地分成了大小不等的十一塊。地址為安徽省合肥市長江西路130號。

新校區

2024年4月15日下午,廬江縣政府與安徽農業大學簽署合作協定,安徽農業大學新校區建設項目正式落戶合廬產業新城。
新校區主要聚焦生命健康、綠色食品、生物育種、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創意文化等領域,涵蓋前沿研究院、高能級研究平台、學生社區、教學樓、實驗樓、體育場館、智慧校園系統等基礎設施工程和各類配套設施。項目力爭年內啟動建設,預計到2035年新校區在校生規模約3萬人。

行政管理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李紅操海群吳祥為、蔡德軍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專員
學術副校長
參考資料:,截至2024年5月

歷任領導

安徽農業大學歷任校(院)黨委書記名錄
姓名
任職時間
職務
乾仲儒
1954.09-1955.07
書記
何曉東
1955.07-1956.05
書記
陳碩峰
1956.05-1960.03
書記
陳作霖
1960.03-1961.03
書記
方誌明
1961.03-1968.05
書記
溫梅毓(軍代表)
1969.08-1970.12
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1970.12-1973.02
書記
孟亦奇
1973.02-1977.09
書記
1977.09-1979.01
第一書記
郭宏傑
1973.02-1977.09
第一書記(兼)
張佐文
1977.09-1980.08
書記
楊楓
1979.01-1980.08
第一書記
1980.08-1981.12
書記
張佐文
1981.12-1983.10
書記
王鎮恆
1983.10-1991.03
書記
林關勝
1991.03-1993.03
書記
江澤慧
1993.03-1996.08
書記
陳兆鈞
1996.08-1998.02
書記
金輝
1997.03-1998.05
黨委第一書記
1998.05-2001.12
書記
呂繩振
2001.12-2009.02
書記
趙良慶
2009.02-2014.08
書記
宛曉春
2014.08-2016.12
書記
江春
2017.03——2022.03
書記
參考資料:
歷任校長
姓名
任職時間
職務
李順卿
1934.06-1934.08
1934.09-1935.08
省立安大農學院籌備主任
省立安大農學院院長(兼)
馮紫崗
1936.09-1937.秋
省立安大農學院院長
汪洪法
1937.秋-1938.03
省立安大農學院院長
齊堅如
1946.10-1949.12
國立安大農學院院長
乾仲儒
1954.02-1956.05
安徽農學院院長
王光宇
1956.05-1961.02
院長(兼)
陳作霖
1961.02-1961.03
院長
方誌明
1961.03-1968.05
院長
張佐文
1978.07-1981.12
院長
沈和湘
1983.11-1992.12
院長
1992.12-1994.05
校長
江澤慧
1994.05-1998.05
校長
金輝
1998.05-2000.08
校長
李增智
2000.08-2007.02
校長
宛曉春
2007.02-2014.08
校長
程備久
2014.08-2019.04
校長
夏濤
2019.04-2022.08
校長
參考資料:

校園環境

安徽農業大學地處合肥市中心城區,交通便捷,環境幽雅,是安徽省花園式學校,學校具有南門、勤政樓、紅樓等民國時期建築。2012年6月第一教學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確立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0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在第一教學樓大門東側建立了省級文物保護標誌。

第一教學樓(勤政樓)

作為歷史上安徽大學擬從蕪湖遷到合肥新校址的第一座教學樓,是與獨立建院的安徽農學院同步誕生的,距今已有67年歷史。第一教學樓兼具蘇聯式建築風格和徽派建築風格兩種特點。屋頂是青瓦木屋尖頂結構,室內地面為水磨花石,做工精細,這是徽州韻味。其樓體平面規矩,強調中心對稱,立面造型漸次升高的形體,內部空間高大,整體規模較大,設計建造質量優良,是典型的蘇式建築風格。
安徽農業大學(安徽農學院)
第一教學樓(勤政樓)

大禮堂

安徽農業大學大禮堂建於上世紀50年代,是20世紀合肥市具有代表性的大學禮堂類建築,大樓共兩層,平面呈“凸”字形,整幢建築採用平屋頂,檐口為挑檐形式,主色調為灰色,整體形象莊重大氣。
安徽農業大學(安徽農學院)
大禮堂

校友情況

知名校友
姓名
相關介紹
張曙光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孫勇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王效龍
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
陳勇
中鹽安徽紅四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沈運河
安徽久易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峰
安徽珍珠水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成俠
安徽珍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年份
榮譽名稱
2019年
團十八大以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單位
2020年
教管服一體化智慧思政平台建設高校
2021年
全省高校校園書店建設積極貢獻單位
2021年
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建設先進集體
2021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23年
第一批“安徽省綠色學校
2023年
安徽省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組織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