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下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研製的探測器,負責執行中國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於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天問一號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附近,實施火星捕獲。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台,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科學探測,實現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深空探測將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套用全面發展,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飛行里程已超過4.5億千米,距地球約1.7億千米。2月5日20時,“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動機點火工作,順利完成地火轉移段第四次軌道中途修正,以確保按計畫實施火星捕獲。國家航天局同步公布了“天問一號”傳回的首幅火星圖像。2月10日19時52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2月24日6時29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近火制動 進入火星停泊軌道。4月24日,確定中國首輛火星車名稱為“祝融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問一號
  • 外文名:Tianwen 1  
  • 探測器類型:火星探測器
  • 探測器代號:TW-1/Huoxing-1/HX 1 
  • 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
  • 國家:中國
  • 研製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 總設計師張榮橋 
  • 發射地點:文昌航天發射場
  • 發射時間: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研製歷程,探測裝備,探測器,各型設備,飛行歷程,地月合影,首次軌道修正,第二次軌道修正,深空“自拍”,深空機動,第三次軌道修正,飛行動態,第四次軌道修正,環繞火星,文化特色,工程標識,名稱淵源,正式命名,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精選片單中國研製的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距離地球已超過一億公里
00:38
+關注已關注
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
43次播放|5個視頻
2011年11月9日,中國研製的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同俄羅斯“福布斯-土壤”號探測器於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搭乘俄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然而由於搭載的俄羅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出現故障,“螢火一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任務宣告失敗。之後,隨著中國大型運載火箭和深空探測網等瓶頸取得突破,中國規劃自主發射火星探測器。
中國螢火一號探測器中國螢火一號探測器
《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明確提出: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突破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等關鍵技術。計畫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實施環繞和巡視聯合探測。開展火星採樣返回、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測等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適時啟動工程實施,研究太陽系起源與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尋等重大科學問題。

研製歷程

2016年1月,中國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獲得國家批准立項。任務要求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計畫於2020年7-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登入火星。
天問一號配備的火星車天問一號配備的火星車
中國按計畫推進火星探測工程,火星探測器和用於發射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和一院抓總研製。
2020年4月,中國國家航天局明確計畫通過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一部軌道飛行器和一輛火星車構成。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
2020年7月14日,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
2020年7月22日,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對外公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1:1著陸平台和火星車”信息。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計畫在2021年5月至6月擇機實施火星著陸,開展巡視探測。

探測裝備

探測器

天問一號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總重量達到5噸左右。

各型設備

天問一號探測器攜帶設備及功能:
中、高解析度相機,負責對火星表面成像,開展火星表面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研究;
火星磁強計後續主要負責探測火星空間磁場環境;
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則用來分析火星礦物組成與分布,研究火星整體化學成分與化學演化歷史,分析火星資源與分布區等。
天問一號及研發團隊天問一號及研發團隊

飛行歷程

地月合影

2020年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千米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天問一號傳回首張地月合影天問一號傳回首張地月合影

首次軌道修正

2020年8月2日7時整,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牛發動機開機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
截至2020年8月19日23時20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距離地球約823萬千米,環繞器上火星磁強計、礦物光譜分析儀、高解析度相機、中解析度相機等載荷依次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狀態一切正常。
天問一號軌道中途修正天問一號軌道中途修正
截至2020年8月28日10時0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里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畫穩步推進。
截至2020年9月18日8時30分,“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里程已達1.55億千米,距離地球1800萬千米。

第二次軌道修正

2020年9月20日23時,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操作下,天問一號探測器4台120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驗證了120N發動機實際性能。
截至2020年9月20日23時,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60天,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里程約1.6億千米,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各中心和台站跟蹤正常。
天問一號深空“自拍”天問一號深空“自拍”

深空“自拍”

2020年10月1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
截至2020年10月1日0時,探測器已飛行約1.88億千米,距地球約2410萬千米,飛行狀態良好。

深空機動

2020年10月9日23時,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主發動機點火工作480餘秒,順利完成深空機動。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為能夠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截至該次深空機動前“天問一號”已飛行超過78天,距離地球超過2900萬千米,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

第三次軌道修正

2020年10月28日22時,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控制下,天問一號探測器8台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並在軌標定了25N發動機的實際性能。該次軌道中途修正,是為了在深空機動後,對轉移軌道再次進行微量調整,使火星探測器按照預定時間與火星交會。截至同日,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97天,距離地球約44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2.56億千米,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通信各中心和台站跟蹤正常。

飛行動態

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16天,飛行里程突破3億千米,距離地球約6380萬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部分分系統完成自檢,各系統工作正常。
截至2020年12月9日,“天問一號”已飛行約3.5億千米,對地球距離約9250萬千米,對火星距離約1400萬千米。
截至2020年12月14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里程約3.6億千米,距離地球超過1億千米,距離火星約1200萬千米,飛行狀態良好。受天體運動規律影響,火星與地球距離在0.5億千米至4億多千米周期性變化。天問一號探測器到達火星附近時,距離地球約1.9億千米。
截至2021年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里程突破4億千米,距離地球約1.3億千米,距離火星約830萬千米。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總飛行里程已超過4.5億千米,距地球約1.7億千米。預計2月10日左右,“天問一號”將進行近火制動,開啟環繞火星之旅。
截至2021年2月5日,天問一號已在軌飛行約197天,距離地球約1.84億千米,距離火星約110萬千米,飛行里程約4.65億千米,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天問一號在距離火星約220萬千米處,獲取了首幅火星圖像。

第四次軌道修正

2021年2月5日20時,“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動機點火工作,完成地火轉移段第四次軌道中途修正,以確保按計畫實施火星捕獲。國家航天局同步公布了“天問一號”傳回的首幅火星圖像。
傳回首幅火星圖像傳回首幅火星圖像

環繞火星

2021年農曆除夕前後,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進行近火制動,“剎車”後被火星“捕獲”,正式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2021年2月10日19時52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
2021年2月15日 17時,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捕獲軌道遠火點平面機動。3000N發動機點火工作,將軌道調整為經過火星兩極的環火軌道,並將近火點高度調整至約265千米。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近火制動 進入火星停泊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近火制動 進入火星停泊軌道
2021年2月24日6時29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第三次近火制動,進入近火點280千米、遠火點5.9萬千米、周期2個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軌道。
2021年3月4日,國家航天局發布3幅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高清火星影像圖,包括2幅黑白圖像和1幅彩色圖像。
南半球上方火星影像南半球上方火星影像
2021年3月26日,國家航天局發布2幅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南、北半球火星側身影像。圖像中火星呈“月牙”狀,表面紋理清晰。

文化特色

工程標識

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作為一個整體概念,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太陽系八大行星依次排開,表達了宇宙的五彩繽紛,呈現科學發現的豐富多彩,飽含動感,氣韻流動。開放的橢圓軌道整體傾斜向上,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體現著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標誌著深空探測進入太空能力-C3。這組意義深遠的名稱與圖形標識將承載著中國人航天強國的夢想,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前往未至,發現未知。
中國行星探測工程“攬星九天”圖形標識中國行星探測工程“攬星九天”圖形標識

名稱淵源

天問一號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不斷創新永無止境。
2020年12月16日,“天問一號”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

正式命名

飛行器
自2016年8月23日開始,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名稱和圖形標識面向全球徵集,海內外各界踴躍參加,共收到提交工程名稱及圖形標識作品35912個。經過網路投票共收穫各地有效投票3278962張。無數優秀創意作品共同塑造了人類對火星探測的美好願景。
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正式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火星車
2021年4月24日,在2021中國航天日開幕啟動儀式上,宣布中國首輛火星車名稱為“祝融號”。祝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尊為最早的火神,象徵著中華民族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帶來光明。首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寓意點燃中國星際探測的火種,指引人類對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續探索和不斷超越。

總體評價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持續飛行以及後續的環繞、降落和巡視,表明深空探測是當今世界高科技中極具挑戰性的領域之一,是眾多高技術的高度綜合,也是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標誌。中國開展並持續推進深空探測,對保障國家安全、促進科技進步、提升國家軟實力以及提升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國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未來五年及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套用全面發展,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