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鯨亞目

齒鯨亞目

該亞目種類較多,大者有20米的抹香鯨,小者有1米左右的江豚。外鼻孔一個。頭骨左右不對稱。胸骨大。無鎖骨。鰭肢一般5指。無盲腸。以烏賊、魚類等為食。齒鯨類一般均具齒,但不同的種其齒的形狀、數目均不同,有的則隱於齒齦而不露,它是分類的依據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齒鯨亞目
  • 拉丁學名:Odontocet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鯨目
  • 亞目:齒鯨亞目
概述,分類介紹,海豚科,獨角鯨科,鼠海豚科,抹香鯨科,喙豚科,劍吻鯨科,

概述

18世紀只記錄有8種齒鯨、占現有種的12%。到19世紀增加48種,占現有種的73%,本世紀又增加10個新種.占現有種的15%。其中最大的海豚科,其次是劍吻鯨科。科的數目常因人而異,從4科到14科。如有的將淡水豚科分為3或4科,將海豚科分成5科,即原海豚科stenidae、海豚科Delphinidae、灰海豚科Grampidae、領航鯨科Globicephalidae和伊河豚科Oracellidae。

分類介紹

海豚科

有17屬31種,是鯨目中種類最多也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科。分布於世界各海域,以熱帶沿海最為豐富。多數體型較小,包括體型最小的鯨類。以魚或軟體動物為食,也有些體型較大,可以捕食其它海獸。從外形上可以區分稱長喙、短喙和無喙的,背上多數有背鰭,也有少數無背鰭。頭骨凹陷或有些不對稱;一個脂肪沉積成德“瓜狀物”位於面凹處。群居,可組成大的社會群。智商高,有些種類如寬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常在海洋館進行表演。我國沿海已知有18種。逆戟鯨(虎鯨、殺人鯨)Orcinus orca體長8~10米,體重約9噸,雌鯨與幼鯨的背鰭呈鐮刀形,而成年雄鯨則多半如棘刺般直立,高度約達1~1.8米;性情兇猛,捕食海豹、企鵝甚至其它鯨類;全球分布。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體呈象牙色或乳白色,或腹部略帶粉紅色,體長2.0~2.7m;主要見於我國東南海域,長江南部主要河口,延伸到到大利亞北部和西部到印度洋沿海,以及到南非南端海域;數量稀少,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

獨角鯨科

僅2屬2種。分布於北冰洋及附近海域。背鰭小或者消失,頸部比較靈活。以魚和海洋無脊椎動物為食。獨角鯨(一角鯨)Monodon monoceros雄鯨有一顆向前伸的長牙,看似獨角,其功能尚不明確,有時雌鯨也會有長牙,雄鯨偶爾也會有兩顆長牙。白鯨Delphinapterus leucas額隆極為鼓起而突出,喙短而寬,能發出豐富的聲音。腹部與側面凹凸不平,內部充滿脂肪;幼年者渾身呈灰色,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轉淡;冬末或夏季繁殖,孕期約12個月,哺育期長達2年,之後仍會待在母親身邊相當長的時間,生殖間隔平均為3年。

鼠海豚科

有3屬7種。多分布於沿海地區,有些可以進入河流。體型較小。頭部鈍圓,額部隆起稍向前凸起;江豚的頭部較短,近似圓形,額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闊,上下頜幾乎一樣長,吻較短闊。牙齒短小,左右側扁呈鏟形。眼睛較小,很不明顯。前5個頸椎癒合,肋骨通常為14對。身體的中部最粗,橫剖面近似圓形。背脊上沒有背鰭,鰭肢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長約為體長的六分之一。具有5指。尾鰭較大,分為左右兩葉,呈水平狀。兩尾葉水平寬約為體長的四分之一。背的後關部對尾鰭有較明顯的隆起鰭,在應該有背鰭的地方生有寬3~4厘米的皮膚隆起,並且具有很多角質鱗。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我國沿海等熱帶至暖溫帶水域,在我國見於長江和沿海水域,體型很小,僅120~190厘米,是我國最小的鯨類。

抹香鯨科

僅2屬3種。分布於北冰洋以外的各大海域。頭部巨大,下頜較小,僅下頜有牙齒。主要食烏賊。抹香鯨Physeter catodon體長可達18米,體重超過50噸,是體型最大的齒鯨,頭部可占身體的1/3,無背鰭;潛水能力極強,是潛水最深,潛水時間最長的哺乳動物。小抹香鯨Kogia breviceps和倭抹香鯨(擬小抹香鯨)Kogia simus體型小,前者體長3.4米,後者僅2.7米,頭部比例較抹香鯨小,吻部較尖,兩腮處有溝,有背鰭。抹香鯨腸內分泌物的乾燥品稱“龍涎香”,為名貴的中藥,用於治療咳喘氣逆、心腹疼痛等症。

喙豚科

僅4屬5種。分布於亞洲恆河(印度河豚Platanista indi、恆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和長江流域(白鰭豚Lipotes vexillifer),以及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奧利諾科河流域和附近海域(亞馬孫河豚Inia geoffrensis、巴西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比較原始的鯨類。喙長,動作靈活,頭部有較強的轉向能力。亞洲的河豚類生存受到威脅,均為瀕危物種,我國白鰭豚已經野外滅絕。

劍吻鯨科

有6屬約19種。主要分布於溫帶到熱帶的各大海域。喙較長,喉部有一對呈V字型的深溝,此溝槽有時又稱為“喉腹折”,但與鬚鯨科成員擁有的喉腹折在構造上大不相同,一般所說的喉腹折是指後者。胸鰭小,趾骨短而手臂部分(撓骨與尺骨)相對較長;部分種類擁有稱之為“胸鰭窩”的構造,在胸鰭內側體壁處有輕微的凹陷,使胸鰭可以往內縮,可能是為了減少阻力,但由於外觀上極不顯著,只有擱淺或死亡個體才能察覺其存在。尾鰭占相當大的比例,中央通常沒有凹刻(少數種類有輕微的凹陷)。辨別各種喙鯨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牙齒的大小、形狀,與著生在下顎的位置。大部分種類僅保有1對牙齒,只有成年雄鯨的牙齒會發育到突出牙床,某些種類其成年雄鯨的牙齒在嘴巴閉上時會外露,至於雌鯨與未成年雄鯨是看不到牙齒的。成年雄鯨身上常有細長的傷痕,在全身呈十字形交叉分布,由此判斷牙齒可能是用來打鬥的武器。一般在深層的潛水,很少接近海面,最主要的發現深度在至少300米深的地方。大多數種類以海洋中層或深海的槍烏賊與魚類為食。布氏長喙鯨Mesoplodon densirostris等少數種類可見於我國台灣等地沿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