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鯨

領航鯨

領航鯨屬哺乳綱、鯨目海豚科、領航鯨屬。又名“巨頭鯨”,拉丁學名為Globicephalamelas。領航鯨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熱帶、溫帶海域,很少在寒冷的海域活動,在中國僅見於東海和台灣省附近海域。

領航鯨頭與軀幹部的界限非常不明顯,這讓它們的頭顯得很大,是一種膽小的鯨類,並且有群體遊動的習性,會跟隨其他同伴特別是頭鯨遊動,領航鯨有背鰭,不過比較小,鰭肢的位置較靠後。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領航鯨
  • 拉丁學名:Globicephal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哺乳綱Mammalia
  • 亞綱:真獸亞綱Tberia
  • :鯨目Cetacea
  • 亞目:齒鯨亞目Odontoceti
  • 海豚科 Delphinidae
  • :領航鯨屬Globicephala
  • 英文名:pilot whale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繁殖,領航鯨屬,領航鯨種類區別,大吻領航鯨,社會現狀,

外形特徵

領航鯨體長5~7米,體重約3600公斤。前額較圓,上頜額部隆起並向前凸出。吻部特別短,沒有明顯的吻突。從側面看,頭與軀幹部的界限極不明顯,頭顯得很大。嘴巴極大,口裂由頭部的前下方斜向後下方切入。由於頸椎極短,鰭肢就好像長在頸部一樣。身體短粗,但肛門以後很細。背小,寬大於高,位於身體的前1/3處,向後屈,後緣凹進。鰭肢的位置較靠後,狹而長,末端尖,尾鰭不大。背側和腹側的棱狀皮膚嵴不明顯。身體大部分為黑色,腹面顏色略淡,兩個鰭肢的基部之間有十字形或錨形的白斑。噴氣孔短而寬。牙齒較少,上下頜每側有7~9枚。
領航鯨共分兩類,長肢領航鯨Globicephalamelas及短肢領航鯨Globicephalamacrorhynchus,兩者表面為黑色,一些種群下顎部分帶有明亮的灰色或白色的斑紋,腹鰭部分有一道寬闊,明亮且灰色的錨狀印記。頭部前方隆起呈球形,較吻部還要突出,尾部有厚重的肌肉,尾鰭寬1.3米。短肢領航鯨頭骨較寬闊且短小,牙齒數目亦較長肢領航鯨來得少。短肢領航鯨背鰭較大且傾向前方,高30厘米,前肢較長肢領航鯨的來得彎曲,鰭肢占了身體的六分之一。長肢領航鯨胸鰭約為體長的18-27%。
論體型而言,短肢領航鯨體型較長肢領航鯨的大,雄性平均可達5.5米,重量維持於1,260-3,150kg(2,780-6,940lb.);雌性平均達3.7米,重量維持於600-1,150kg(1,320-2,540lb.)。雄性最大可達7.3米,重達3.6噸;雌性最大可達5.5米。初生約1.4-1.9米,重60公斤。

生活習性

領航鯨主要生活在溫帶海域。領航鯨體長約6米,它的吻特別短,從側面看,前額圓而隆起,頭與軀幹部界限極不清楚,頭顯得很大,因而又有"巨頭鯨"之稱。領航鯨的嘴極大。口裂由頭部前下方斜往後上方切入,因它頸椎骨較短,鰭肢象長在頸部。它背鰭呈三角形,位於軀體中間稍前方。領航鯨全身深灰色,腹部顏色畸淺。它的鰭肢基部的連線及下領到肛門間,有一呈"十"字形的白色花紋,從底下看去十分明顯。領航鯨喜群居,常結成數百隻的大群生活在一起,群內有一隻頭鯨,遊動時其它鯨尾隨其後。它們主要吃烏賊,也吃鯡魚鱈魚等群游性魚類。
領航鯨每年2-3月在溫暖的海域中交配,懷孕期約幾個月,出生的幼鯨長1.4米,哺乳期20個月,雄鯨要好幾歲才性成熟,雌鯨6歲性成熟。領航鯨性情膽小,並且有群體遊動的習性。捕鯨者就是利用這兩點先射傷群中幾隻,被射中的負痛狂奔,全群也追隨它們猛衝猛撞,有時會集體衝到海岸邊的淺水處,集體擱淺。此時捕鯨隊可捕獲整群領航鯨,有時多達幾百頭。在人類一次又一次的捕殺之下,領航鯨越來越稀少。短鰭領航鯨分布於太平
洋,印度洋及大 西洋等全世界的熱帶和低緯度溫暖海域,通常不到太寒冷的海域洄游。
領航鯨主要捕食各種魚類和烏賊等。它們喜歡集群生活,通常結成10餘只以上的群體,有時可多達數百隻。群體中成年雄獸較少,大多為成年雌獸和幼仔。

分布

短肢領航鯨比長肢領航鯨更常出沒與熱帶海域,但是兩者的分布範圍有一點重疊。數種明顯區隔的族群可能各屬不同的品種(日本外海的兩個族群似乎就有遺傳上的差異)。一般會浪遊四方,沒有固定的遷徙行為,但某些南北向的遷徙可能與獵物的移動或暖流的流動有關。向岸向海之間的移動則取決於烏賊的產卵期(烏賊季之外,則經常出沒於外海)。有些族群是定棲性的,如分布在夏威夷,加那利群島者。喜好深水海域:大陸架邊緣或深海峽谷的上方海域值得留意。容易集體擱淺。長肢領航鯨初生約1.8-2米,重約75公斤,成年3.8-6米,重1.8-3.5噸。一共有3個亞種:G.melasmelas(北大西洋),G.melassubsp(北太平洋),G.melasedwardii(南半球-(與洪堡福克蘭群島本格拉洋流相關的地方)領航鯨現存的數目未明,但還沒被認為將要絕種,現存估計尚有100萬頭長肢領航鯨及20萬頭短肢領航鯨分布於全世界。領航鯨的鮮肉,骨頭及鯨脂可作為肥料用途,它們相當容易被捕捉,展覽於各水族館及動物園。
領航鯨領航鯨

繁殖

領航鯨擁有40-48顆牙齒,以魷魚等頭足類為食,每天進食14kg的食物。雌性約六歲(長約4米)開始踏入性成熟期,雄性則約12歲(長4.6米)才踏入性成熟期;雌性每3至5年生育,妊娠期為12至15月,並會哺育幼體達22個月。雄性會為爭奪雌性而表現出好鬥的一面,往往會留下傷痕。雌性至35歲仍能一直生育,至51歲還能分泌乳汁。族群大小約10至30頭,有時會聚集數百隻。
領航鯨領航鯨
領航鯨每隔3~5年產一胎,雌獸的懷孕期為15個月,每胎產1仔。幼仔出生時體長約140厘米,哺乳期為12個月至數年。

  

領航鯨屬

領航鯨種類區別

長肢領航鯨與短肢領航鯨同屬獸綱鯨目齒鯨亞目領航鯨科,因它們的體形都與海豚相似,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它們與海豚的親緣關係比其他鯨的品種更為接近,所以一些研究性的著述又將這兩種小型齒鯨都歸入海豚科。
領航鯨屬共有領航鯨和大吻領航鯨2種,與其它齒鯨亞目動物不同的是鰭肢狹長,牙齒僅限於頜的前部,頭部在前方都有明顯的隆起。

大吻領航鯨

大吻領航鯨體長5-7米,體重3600千克。主要特徵是前額圓,上頜額部膨隆,向前突出,吻部特別短,沒有明顯的吻突。從側面看,頭與軀幹部的界限極不明顯,頭顯得很大,因而得名巨頭鯨。嘴巴極大,口裂由頭部前下方斜往後下方切入。由於頸椎極短,鰭肢就好像長在頸部一樣。身體短粗,但肛門以後很細。背鰭小,寬大於高,位於身體的前1/3處,向後屈,後緣凹進。鰭肢的位置較靠後,狹而長,末端尖,尾鰭不大。由於頸椎極短,鰭肢就好像長在頸部一樣。背側和腹側的棱狀皮膚嵴不明顯。身體大部分為黑色,腹面顏色略淡,兩個鰭肢的基部之間有十字形或錨形的白斑。噴氣孔短而寬。牙齒較少,上下頜每側有7-9枚。大吻領航鯨分布於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全球熱帶、溫帶海域,不到過於寒冷的海域,在我國見於東海和台灣沿海。大吻領航鯨喜歡集群生活,通常結成10餘只以上的群體,有時多達數百隻,群體中成年雄獸較少,大多為成年雌獸和幼仔。主要以魚類和烏賊等為食。大吻領航鯨每3-5年產一胎,雌獸的懷孕期為15個月,每胎產1。幼仔出生時的體長為140厘米,哺乳期為12個月,甚至數年。
領航鯨領航鯨

社會現狀

2018年6月1日,泰國南部地區一頭誤吞塑膠袋的巨頭鯨,在經過五天的搶救後仍未能生還,不幸離世。泰國海洋和海岸資源部說,屍體解剖後發現,這頭雄性小巨頭鯨的肚子吞食了80多個塑膠袋,重量達到了8公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