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濱鷸

黑腹濱鷸

黑腹濱鷸(學名:Calidris alpina)是鷸科濱鷸屬鳥類。小型涉禽,體長16-22厘米。嘴黑色、較長,尖端微向下彎曲,腳黑色。 夏季背栗紅色具黑色中央斑和白色羽緣。眉紋白色。下體白色,頰至胸有黑褐色細縱紋。腹中央黑色,呈大型黑斑。冬羽上體灰褐色,下體白色,胸側綴灰褐色。飛翔時翅上有顯著的白色翅帶,腰和尾黑色,腰和尾的兩側為白色,野外特徵甚明顯。特別是夏羽,僅通過腹部大型黑斑和栗紅色的背,就很容易的與其他鷸類相區別。但冬羽和彎嘴濱鷸、闊嘴鷸非常相似,野外鑑別較困難。不過彎嘴濱鷸嘴較長而細,向下彎曲弧庋較大,腳亦較長,腰白色, 兩側不為黑色;闊嘴鷸體形較小,腳亦較短,具雙道白色眉紋,野外容易區別。

棲息於凍原、高原和平原地區的湖泊、河流、水塘、河口等水域岸邊和附近沼澤與草地上。黑腹濱鷸常成群活動於水邊沙灘,泥地或水邊淺水處。性活躍、善奔跑,常沿水邊跑跑停停,飛行快而直。有時也見單獨活動。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蠕蟲、昆蟲、昆蟲幼蟲等各種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分布於歐亞大陸北部,往東到楚科奇半島和阿拉斯加。越冬於歐洲西部海岸、北非和東非、亞洲南部、印度尼西亞、日本、墨西哥灣和中國長江中下游、東南沿海和台灣。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夏羽頭頂棕栗色,具黑褐色縱紋,眉紋白色,眼先暗褐色,耳覆羽淡白色,微具暗色縱紋。後頸灰色或淡褐色,具黑褐色縱紋。背、肩、三級飛羽黑色,具寬的栗色羽緣,使背、肩部呈明黑腹濱鷸顯的栗色,有時在栗色羽緣外還綴有窄的灰色或白色邊緣和尖端。翅上覆羽灰褐色,具淡灰色或白色羽緣。大覆羽和初級覆羽具白色尖端。飛羽黑色。內側初級飛羽次級飛羽基部白色,與翅上大覆羽和內側初級飛羽的白色尖端共同組成翅上白色帶斑。腰和尾上覆羽中間黑褐色,兩邊白色。中央尾羽黑褐色。兩側尾羽灰色。頦、喉白色。前頸白色,微具黑褐色縱紋,到胸和胸側縱紋更為顯著。腹也為白色,腹中央有一大的黑色斑。肛區、尾下覆羽、腋羽和翅下覆羽也為白色。冬羽頭頂、耳區、後頸、背、肩和翅上覆羽淡灰褐色,眉紋白色,下體白色,胸側綴有灰色微具細的黑褐色縱紋。
幼鳥眼先和耳區褐色。後頸皮黃褐色,肩、背黑褐色,具栗色和皮黃白色羽緣。翅上覆羽褐色,羽緣皮黃色或栗色。下體白色、綴有皮黃色。前頸和胸具褐色縱紋。腹白色,兩脅具黑褐色斑點。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較長,尖端顯著的向下彎曲,腳黑色或灰黑色。
大小量度
性別體重體長嘴峰跗跖
雄性
45-73克
172-212毫米
31-40毫米
109-123毫米
46-60毫米
21-26毫米
雌性
40-83克
179-219毫米
32-41毫米
104-125毫米
48-58毫米
22-27毫米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棲息環境

棲息於凍原、高原和平原地區的湖泊、河流、水塘、河口等水域岸邊和附近沼澤與草地上。
黑腹濱鷸黑腹濱鷸

生活習性

黑腹濱鷸常成群活動於水邊沙灘,泥地或水邊淺水處。性活躍、善奔跑,常沿水邊跑跑停停,飛行快而直。有時也見單獨活動。
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蠕蟲、昆蟲、昆蟲幼蟲等各種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主要在水邊草地、泥地,沙灘和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受食。行動快速,常常跑跑停停,邊跑邊啄食,有時也將嘴插入泥地和沙土中探覓食物。
黑腹濱鷸黑腹濱鷸

分布範圍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孟加拉國、白俄羅斯、比利時、保加利亞、布吉納法索、維德角、加拿大、中國、象牙海岸、克羅地亞、賽普勒斯、捷克的、丹麥、吉布地、埃及、厄利垂亞、愛沙尼亞、衣索比亞、法羅群島、芬蘭、法國、甘比亞、喬治亞、德國、希臘、格陵蘭、關島、幾內亞、幾內亞比索、香港、匈牙利、冰島、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國,共和國、科威特、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黎巴嫩、賴比瑞亞、利比亞、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前南斯拉夫共和國、馬爾地夫、馬里、馬爾他、茅利塔尼亞、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摩爾多瓦、黑山、摩洛哥、尼泊爾、荷蘭、北馬里亞納群島、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勒斯坦,的狀態、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中亞俄羅斯,東亞俄羅斯,歐洲俄羅斯)、聖皮埃爾和密克隆、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獅子山、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索馬里、南蘇丹、西班牙、斯里蘭卡、蘇丹、斯瓦爾巴和揚馬延、瑞典、瑞士、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塔吉克斯坦、泰國、突尼西亞、火雞、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美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塔吉克斯坦、泰國、突尼西亞、火雞、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美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塔吉克斯坦、泰國、突尼西亞、火雞、土庫曼斯坦、烏克蘭、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美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和葉門。
遊蕩:安提瓜和巴布達、澳大利亞、巴哈馬、巴貝多、貝里斯、貝寧、百慕達、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汶萊達魯薩蘭國、蒲隆地、喀麥隆、開曼群島、查德、剛果民主共和國、哥斯大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厄瓜多、法屬蓋亞那、加納、直布羅陀、瓜德羅普島、瓜地馬拉、牙買加、肯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列支敦斯登的、馬來西亞、馬提尼克島、蒙古、蒙特塞拉特、紐西蘭、尼加拉瓜、尼日、奈及利亞、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菲律賓、波多黎各、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多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烏干達、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英屬維京群島、美屬維京群島和撒哈拉沙漠西部。
不確定:美國本土外小島嶼。
黑腹濱鷸分布圖黑腹濱鷸分布圖

繁殖方式

黑腹濱鷸的繁殖期為5-8月。雌雄成對營巢於苔原沼澤和湖泊岸邊苔蘚地上和草叢中。巢系地上的淺坑,內放有柳樹葉。每窩產卵4枚,偶爾少至2枚和多至6枚。卵的顏色為綠色或黃橄欖色,被有紅褐色或橄欖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31-40毫米×23-27毫米。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21-22天。雛鳥早成性,孵出後不久即能行走,大約25天后即能飛翔。

亞種分化

中文名學名命名者及年代
黑腹濱鷸庫頁島亞種
Calidris alpina actites
Nechaev & Tomkovich,1988
黑腹濱鷸指名亞種
Calidris alpina alpina
Linnaeus,1758
黑腹濱鷸北極亞種
Calidris alpina arctica
Schioler,1922
黑腹濱鷸美洲亞種
Calidris alpina arcticola
Todd,1953
黑腹濱鷸中國北方亞種
Calidris alpina centralis
Buturlin,1932
黑腹濱鷸加拿大中部亞種
Calidris alpina hudsonia
Todd,1953
黑腹濱鷸勘察加半島亞種
Calidris alpina kistchinski
Tomkovich,1986
黑腹濱鷸太平洋亞種
Calidris alpina pacifica
Coues, 1861
黑腹濱鷸中國東方亞種
Calidris alpina sakhalina
Vieillot,1816
黑腹濱鷸英國亞種
Calidris alpina schinzii
C. L. Brehm & Schilling,1822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種群現狀

1999年5月2-9日,在鴨綠江口海濱統計到25181隻(李作為1999)。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