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該物質是含磷酸的複合脂質。此外,磷脂醯膽鹼還能抗禦脂肪肝及酒精肝。有效的防致和保護肝臟。含磷酸的複合脂質,包括磷酸甘油酯(又稱甘油磷酸酯)和鞘磷脂兩類。生物體的重要組分,如動物的腦、肝、紅細胞和卵黃等以及植物的種子含量較多。
磷脂是細胞膜和各種細胞器(線粒體、內質網、細胞核、高爾基器、葉綠體等)膜的重要組分,幾乎細胞所含有的全部磷脂都集中在生物膜中。生物膜的許多特性,如作為膜內外物質的通透性屏障,膜內外物質的交換,信息傳遞,神經脈衝的傳導等都與磷脂和其他膜脂有關。
磷脂的結構 磷酸甘油酯的主鏈是甘油,甘油的第三個羥基被磷酸酯化,另外兩個羥基被脂肪酸酯化,磷酸基團又與各種結構不同的小分子化合物相連線。兩個長碳氫鏈(脂肪酸鏈)具有非極性特性,甘油分子的第三個羥基與磷酸形成的酯鍵是有極性的;所以這類化合物是親水脂兩性分子。常見的磷酸甘油酯有磷脂醯膽鹼(卵磷脂)、磷脂醯乙醇胺(腦磷脂)等。
鞘磷脂的主鏈是鞘氨醇(含氨基的長鏈醇類化合物),脂肪酸以醯胺鍵連線在它的氨基上,磷酸以酯鍵連線在它的1-羥基上。鞘磷脂也是親水脂兩性分子,是高等動物神經組織中含量最豐富的鞘脂類(鞘氨醇是鞘磷脂的主要成分,故亦屬於鞘脂類)。磷脂能在生物體內合成並快速地周轉。
因為磷脂醯膽鹼既親脂又親水,所以有乳化功能,可以將體內的水分和油脂充分混合,避免水分大量流失而引起的皮膚粗糙老化;可將多餘的脂肪化為較小的乳滴排出體外,幫助產婦或肥胖者儘快恢復體形;可將血液中的膽固醇和脂肪酸化為極細的顆粒,從血管中排出,升高了
高密度脂蛋白 ,使血管恢復彈性,血流暢通,被譽為“血管清道夫”。衰老和動脈硬化的細胞質膜,流動性小。
結構和物理性質 磷脂醯膽鹼由一個膽鹼的“頭部”和甘油酸磷脂組成,甘油酸磷脂的尾部可以是各種各樣的脂肪酸。通常,一條尾部是飽和的脂肪酸(可以是棕櫚酸,也叫十六烷酸;或者十七烷酸,最早由Gobley在蛋黃中發現),另外一條是不飽和脂肪酸(例如油酸,最早由Gobley發現)。但是也有一些是兩條都是不飽和脂肪酸的。例如,動物肺部的磷脂醯膽鹼,有較高部分比例的二棕櫚醯磷脂醯膽鹼。
磷脂酶D 催化磷脂醯膽鹼的水解,得到磷脂酸,將可溶性的膽鹼釋放到細胞質基質中。
磷脂醯膽鹼是電中性的,但是具有極性,極性的大小約為10D。最近,磷脂醯膽鹼的振動動力學和結合水分子的情況得到了具體的計算。
磷脂分離 在磷脂各種組分中,PC在醇中的溶解度比PE及PI高,據此可分離出PC。進一步通過
氧化鋁 等處理可得到高含量的磷脂醯膽鹼。通常使用的分離溶劑是C1~C4的低級醇類,如甲醇、乙醇、
異丙醇 、丙二醇等。用90%的乙醇對PC/PE=1.2的天然磷脂進行萃取,可以得到PC/PE=8的高PC產品。為了得到更高濃度,還可以用吸附劑
分餾法 或色譜分離法。。用丙二醇提取,加入檸檬酸可製得食用固體磷脂。用異丙醇分離效果好,但溶劑用量大。
誤區 磷脂醯膽鹼有時候也被稱為卵磷脂。卵磷脂的英文名字"lecithin"來自希臘文里的“蛋黃”,首先由法國化學家和藥理學家Theodore Nicolas Gobley於1847年從蛋黃中提取得到並命名。1874年他最終得到了這種物質的化學結構。磷脂醯膽鹼是卵磷脂的主要組成成分,因而有時候人們直接認為磷脂醯膽鹼和卵磷脂就是同樣的東西。然而,卵磷脂的提取物是磷脂醯膽鹼和其他化合物的混合物,兩者並不完全相同。
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抗衰老 磷脂醯膽鹼是一種至關重要的生物分子,在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里都能找到。一些科學家用經過基因突變導致氧化損傷,從而加速衰老的小鼠進行實驗,目的是研究磷脂醯膽鹼的補充能否減緩衰老過程,以及提升大腦功能,增加老年痴呆患者的記憶力。然而,也有科學家認為,補充磷脂醯膽鹼來治療老年痴呆還沒有充分的證據。當然,也不能排除磷脂醯膽鹼有作用的可能,需要更多、更大規模的實驗來證明它的具體作用。
脂分解 一些科學家用注射磷脂醯膽鹼的方法作為傳統的脂肪抽吸術的替代療法。儘管早期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注射磷脂醯膽鹼確實能降解脂肪栓,然而同時期的研究並沒有證明這種方法可以取代脂肪抽吸術。對一些病人注射磷脂醯膽鹼確實減少了或者完全去除了脂肪瘤,但是有一些人身上脂肪瘤的體積變大了。這個方法是有副作用的,可能導致其他併發症,因而需要一個更長期的研究來判斷它的有效性。Patrick Treacy已經使用磷脂醯膽鹼和脫氧膽酸成功地消除了眼眶下脂肪墊。
潰瘍性結腸炎 海德堡大學醫院最近的實驗表明純化的磷脂醯膽鹼有非常好的消炎作用,是一種表面疏水物質,在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上具有很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