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是番茄上常見的維管束系統性病害之一,各地普遍發生,保護地、露地均可發生。南方及多雨年份發生普遍而嚴重。發病嚴重時造成植株青枯死亡,導致嚴重減產甚至絕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番茄青枯病
  • 別名:細菌性萎蔫病
  • 主要危害作物:番茄,茄子,辣椒,馬鈴薯
  • 主要為害部位:根系、莖基部
  • 病原中文名:青枯假單胞菌
  • 病原拉丁學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 病原分類地位:青枯假單胞菌
  • 病原類型:細菌青枯假單胞菌
症狀及診斷,發病特點,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症狀及診斷

青枯病是一種會導致全株萎蔫的細菌性病害,當番茄株高30厘米左右,青枯病株開始顯症;先是頂端葉片萎蔫下垂,後下部葉片凋萎,中部葉片最後凋萎,也有一側葉片先萎蔫或整株葉片同時萎蔫的,發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復原,病葉變淺。發病後,土壤乾燥,氣溫偏高,2~3天全株即凋萎。如氣溫較低,連陰雨或土壤含水量較高時,病株可持續1周后枯死,但葉片仍保持綠色或稍淡,故稱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番茄青枯病
病莖表皮粗糙,莖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濕度大時,病莖上可見初為水浸狀後變褐色的1~2厘米斑塊,病莖維管束變為褐色,橫切病莖,用手擠壓,切面上維管束溢出白色菌液,這是本病與枯萎病和黃萎病相區別的重要特徵。

發病特點

此病由細菌青枯假單胞菌Pseudomanas solanacearumSmith 侵染引起。危害番茄、茄子、辣椒、馬鈴薯、生薑等多種作物。病原細菌主要隨病殘體在田間或馬鈴薯塊上越冬,無寄主時,病菌可在土中營腐生生活長達14個月,成為該病主要初侵染源。該菌主要通過雨水、灌溉水及農具傳播,病薯塊及帶菌肥料也可帶菌。病菌從根部或莖基部傷口侵入,在植株體內的維管束組織中擴展,造成導管堵塞及細胞中毒。
番茄青枯病
病菌喜高溫、高濕、偏酸性環境,發病最適氣候條件為溫度30~37℃,最適PH值為6.6。土壤含水量超過25%時,植株生長不良,久雨或大雨後轉晴發病重。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發病盛期為6~10月。番茄的感病生育期是番茄結果中後期。
常年連作、排水不暢、通風不良、土壤偏酸、鈣磷缺乏、管理粗放、田間濕度大的田塊發病較重。年度間梅雨多雨、夏秋高溫多雨的年份發病重。

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隨病殘體留在田間越冬,成為該病主要初侵染源。該菌主要通過雨水和灌溉水傳播,病果及帶菌肥料也可帶菌,病菌從根部或莖基部傷口侵入,在植株體內的維管束組織中擴展,造成導管堵塞及細胞中毒致葉片萎蔫。高溫高濕有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抗病品種。
2、輪作嫁接。可把西紅柿與非茄科作物蔥、蒜、瓜類、十字花科蔬菜或水稻等實行4~5年以上輪作,或採用嫁接技術控制。嫁接可用野生西紅柿CH—2—26作砧木。
3、降低濕度。選擇排水良好的無病地塊育苗和定植。地勢低洼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區採用高畦種植,開好排水溝,使其雨後能及時將雨水排乾。及時中耕除草,降低田間濕度。
4、中耕除草。西紅柿苗生長早期,中耕可以深些,以後淺些,到西紅柿生長旺盛期,停止中耕同時避免踐踏畦面,以防傷根。清除病原。若田間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燒毀,清潔田園,並在拔除部位撒施生石灰粉或草木灰或在病穴灌注2%福馬林液或20%石灰水。
番茄青枯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