狻猊(中國古代神獸)

狻猊(中國古代神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狻猊(suān ní)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一說是第五子,另說是第八子)。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古書記載是外貌與獅子相似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常出現在中國宮殿建築,香爐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狻猊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動物綱
  • 神話體系:中國
  • 象徵:威武百獸率從
  • 父母
歷史起源,外貌形態,史書記載,後世影響,佛座裝飾,古建裝飾,獅子狀香爐,

歷史起源

要說狻猊,就不能不先說說“獅子”。
獅子是外來之物,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哺乳綱食肉目貓科,為大型猛獸。歷史上主要生活在非洲,在亞洲則主要分布在印度、伊朗等地,中原地區是沒有的。“狻猊”一詞,最早出現在《穆天子傳》曰:“名獸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馬走五百里。”晉郭璞注曰:“狻猊,獅子。亦食虎豹。”《爾雅·釋獸》載:“狻猊如彪貓,食虎豹。”郭璞注:“即獅子也,出西域。”,兩書成書時間孰早孰晚說法不一,但都沒有對”狻猊“形象的詳細描述。
狻猊狻猊
自東漢時西域進貢獅子後,名”師子“。今所知較早的見記載於《漢書·西域傳上》:”烏戈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顏師古注云:”師子,即《爾雅》所謂狻猊也。“其他官方記錄還見於《後漢書》的”章帝記“、”和帝記“、”順帝記“等處,總計四次。自隋唐及以後又逐漸變成加上反犬旁的”師子“。
由此可見,狻猊是獅子的古稱,除了”龍九子“名目中說它屬於龍族之外,其他地方皆是指獅子。

外貌形態

狻猊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是龍生九子之一,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像。
狻猊

史書記載

相關詩詞
霜鋒擗石鳥雀聚,帆凍陰飆吹不舉。
芬陀利香釋驎虎,幡幢冒雪爭迎取。
春光主,芙蓉堂,窄堆花乳,
手提金桴打金鼓。
天花娉婷下如雨,狻猊座上師子語。
苦卻樂,樂卻苦,盧至黃金忽如土。
注釋:
“芬陀利”是印度國花白蓮花的音譯,代表著純潔,善良,健康,美麗。
幡幢 :漢魏時期,幢出現在車行儀仗和佛教儀式中,一般是在立竿上懸掛單層或多層傘蓋狀絲織物,
傘蓋四周飾有垂幔、飄帶;在幢幔上書寫經文就成為經幢。唐代開始有石造經幢。
,擊鼓的槌
師子即獅子,佛家用以喻佛,指其無畏,法力無邊。
盧至:相傳有盧至長者,貪財吝嗇,後受佛指點,棄財皈依,因緣成佛。
見《盧至長者因緣經》。
徐復祚撰《一文錢》雜劇即據此敷演而成。

後世影響

佛座裝飾

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中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文殊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在現代,因為受到獅子迷的神化,獅子被當成是狻猊,其實兩者並無關係。
狻猊

古建裝飾

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吉祥獸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裡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鑾寶殿(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個。其它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是九個小獸。
狻猊
垂脊頂端為騎鳳仙人,後面依次排列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

獅子狀香爐

指鏤刻成獅子狀的香爐。
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墓出土———由安徽省博物館藏的一尊獅子戲香球--綠釉獅子出香熏。
香爐有封閉式和敞開式兩種,香爐有封閉式和敞開式兩種,封閉式爐時稱“出香”。這件出香造型如覆蓮座上捧出的一朵蓮花,花心裡的蓮蓬正好是香爐蓋,蓋頂為一隻名為狻猊的獅形坐獸,蹲在蓮蓬果上,前足戲彩球。獸張口,爐煙便從此出。
屋頂屋頂
狻猊,為傳說龍生九子的第五子,“形如獅,喜煙好坐”,故香爐多以為蓋。宋時徐兢出使高麗時見過類似的狻猊出香,“上為蹲獸,下有仰蓮承之”。這種香熏爐大多擺放在廳堂之中。宋代香文化盛行,對香爐、香料有諸多考究,也體現宋人生活的精緻。古代文人雅士把焚香與烹茶、插花、掛畫並列為四藝。
宋代汝窯狻猊香熏,是傳統熏爐器物的延續,造型精緻生動,古樸典雅自然,令人愛不釋手。其總高37cm,足徑17cm,出香爐口徑18,狻猊座徑16厘米。由上下兩部分構成,上半部比較講究,由上部的狻猊蹲獸,下部的蓮瓣紋台座組合而成。造型如此別致的香熏,是漢以後各朝代出土的香熏中的罕見之物,彌足珍貴。據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陶爐”載:“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為蹲獸,下有仰蓮以承之,諸器唯此物最精絕。”徐兢雖然所說的是指當時高麗國生產的仿汝窯青釉瓷器。“狻猊”為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五,形似獅子,喜靜,好坐和喜歡煙火。這尊汝窯狻猊出香,狻猊昂首,張口突眼,獠牙豎耳,牙咬繡帶,舌唇上卷,墨彩釉下點睛,脖頸佩有項圈,懸掛著三個鈴鐺和鎖鏈,狻猊尾巴,呈火焰狀鏤空尖形,高高翹起於身後,後腿各五隻利爪,自然彎曲蹲踞於蓋上。蓋上呈六瓣蓮花圓形,上面堆貼三周,數十顆乳釘和一枚繡球。狻猊凌空飛騰,背上鬣毛施卷,光彩照人。脛部與座面有孔連成一體,爐中燃之香氣可從狻猊口中繚繞飄出,施天青釉,開細小紋片,造型大氣,極為精美。
狻猊(中國古代神獸)
下部蓮紋香爐,由上下二層構成,上層扁圓形爐身模印三層蓮瓣紋,蓮瓣紋中又堆貼蓮蓬,直口,口沿刻劃12組各12齒紋,內折沿邊凸起一圈成母口,可承狻猊蓋,深腹,平底中有一小孔通氣燃香,中部堆貼三龍首,栩栩如生。下層呈倒喇叭狀於上層對稱模印多層蓮瓣紋。圈足外撇,足端無釉,墊圈燒制。灰白色胎、細膩潔淨、釉呈淡天青色,瑩潤如玉、微乳濁呈玉質感,布滿細紋開片,氣泡“寥若晨星”。其與傳世品釉色取勝汝器所不同的是,這套集模印、鏤雕、堆貼、刻劃、釉下彩融為一體的藝術品,造型高大、新穎獨特,極為精緻,是件當之無愧的國寶。
汝窯大器
這尊宋代汝窯狻猊出香的豐富了汝窯的器類品種,填補了汝窯燒制工藝的空白。它說明“汝窯無大器”的傳統觀念值得商榷。此器是徐兢出使高麗所看到的仿汝同類器物,也證實了徐兢描寫的可靠性。
南宋人周輝的《清波雜誌》云:“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狻猊香熏的藝術價值是至高無上的。我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其他窯口發現同類作品。其製作工藝精湛,造型秀美亦可稱大件,是汝窯巔峰之作。
宋代汝窯狻猊香熏的出現,其學術價值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把中國傳統的青釉系瓷器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後世青釉系瓷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是表現在釉色、造型和裝燒方式上,更重要的是,汝窯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傳統瓷器的審美情趣,不再一味地追求瓷器外部的表現形式,從而更加重視器物內在的韻味,創造了一個審美新境界。
引證解釋
唐·秦韜玉豪家》有句:
地衣鎮角香獅子,簾額侵鉤繡避邪。
按徹清歌天未曉,飲回深院漏猶賒。
前蜀·花蕊夫人宮詞》:“夜色樓台月數層,金猊煙穗繞觚稜。”觚稜,堂殿上最高轉角處。
狻猊(中國古代神獸)
和凝《宮詞》
鶯錦蟬羅撒麝臍,狻猊輕噴瑞煙迷
紅酥點得香山小,卷上珠簾日未西。
這首和凝的《宮詞》是其百首宮詞之一。詞中宮人身著熏得香
噴的錦衣羅裳,旁邊放著做成獅子樣的小香爐,也正噴著裊裊香菸。古人對香的重視程度,
絕非現代人鐘愛某個牌子的香水那樣淺白,一般講究些的人家,室內均設有香爐,隨時興之所致,
便會上演一幕“紅袖添香。
鎮角的香獅子狻猊古時,流行一類動物造型的香爐。其作用之一是鎮壓在“地衣”的四角。
宋·周必大二老堂雜誌·大宴金獅子》:“香裊狻猊雜瑞煙,於彩仗雪殘鳷鵲。”
陸容《菽園雜記》卷二:“金猊,其形似獅,性好火煙,故立於香爐蓋上。”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余德》:“金狻猊爇異香。”呂湛恩·注引《香譜》:“香爐以塗金為狻猊之狀,空其中以燃香,使香自口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