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06年鄉賢
鄭安邦、吳佑熙捐資並募集僑資創建於州城內考棚,初名為“永春州中學堂”,後遷於“梅峰書院”。一中數易其名,1917年命名為“福建省立第十二中學”。
1930更名為“公立永春中學”、“省立永春初級中學”。
1942年秋增辦高中,更名為“省立永春中學”,時為福建省三所著名中學之一。
1951年更名為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學,1999年被省教委確認為一級達標中學。
辦學規模
截止2011年7月,該校占地面積140畝,總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有50個教學班,學生2466人,教職工 208人。
師資力量
截止2011年7月,該校有教職工 208人,其中特級教師1 名,中學高級教師 52名,中學一級教師 64名,省、市學科帶頭人及優秀教師21人,碩士研究生16人,縣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32人,永春縣首批名教師培養對象38名。
硬體設施
截止2011年7月,該校擁有教學樓、實驗綜合樓、體育館、體育場、圖書樓、教師宿舍樓、學生公寓樓、師生食堂、多媒體教室、校園網等完善的教學設施。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2010年高考,應屆考生總分600分以上達52人,上本一線人數179人,本二線以上人數547人,本三線以上人數672人;應屆考生共有4人總分進入全省前一百名,4人考上清華、北大。
2011年高考,應屆考生600分以上達164人,本一上線308人,本二上線748人,應屆考生共有15人單科成績榮獲省第一名,1人錄取於空軍航空大學,成為空軍招飛永春第一人。
2012年高考,應屆考生總分600分以上達75人,本一上線率達40.60%,本科上線率達90.60%,均創歷史新高。理工類考生1人錄取於空軍航空大學,成為空軍招飛永春第二人。
2013年高考,應屆考生總分600分以上達29人,上本一線人數303人,本二線以上人數642人,本一上線率達40.51%,本科上線率達85.83%,1人以683分(原始分)榮獲泉州市理工類總分第一名、福建省理工類總分第四名,錄取於清華大學,1人以622分榮獲福建省文史類總分第50名,泉州市文史類總分第8名,理科1人英語以147分,排名全省第一名;理工類考生1人錄取於空軍航空大學,成為空軍招飛永春第三人,成為泉州市僅有的連續三年都有考生考上空軍飛行員的兩所中學之一,學校連續二年被南京軍區政治部評為“空軍招飛工作先進單位”。
2014年高考,應屆考生總分600分以上達96人,145人錄取985、211工程院校(大學),本一上線415人,上線率56.10%,本科上線688人,上線率93.00%,文科1人以660分居省第29名,1人以653分居省第54名;理科1人以673分居省第85名,1人以667分居省第139名,理科1人以體育綜合分650.7分居省第一名,3人錄取於北京大學。
截止2016年,學校高考成績保持在泉州市前列。例如,
洪向陽、林永煌、姚瑞森、林方勤、蔡松林、王建章、顏曉東、鄭妍彥、林錦情等同學獲高考總分泉州市第一名;林爾靜、姚瑞森、林方勤、陳亞欣、劉炳芳、馮詩動、顏炳民、蔡松林、張漢威等同學獲高考單科成績福建省第一名。德才兼備、基礎紮實而富有學科專長的優秀生不斷湧現。
永春一中在高考、會考、中考以及學科競賽均取得優異成績,高考升學率穩定在80%以上。2000年高考重點、本科上線率居泉州市一級達標學校第三位,2001年高考奪得全市理工類第一名、文史類第二名以及全省語文科第一名。永春一中榮獲省級文明單位、文明學校等二十多項省級榮譽稱號,高考、會考以及學科競賽均取得優異成績,高考升學率穩定在80%以上,高考成績保持在泉州市前列。
永春一中已為國家各條戰線培養眾多名高素質人才,有的成為著名的專家、學者,校友中已有幾十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原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教育家、書法家、社會活動家
梁披雲先生,核武器專家、
中國工程院林俊德院士,
復旦大學原副校長、國學家
蔡尚思,解放軍少將、中央廣播樂團原團長、共和國
開國大典軍樂隊總指揮、作曲家
羅浪,福建省原
省委書記、國務院僑辦原副主任
林一心,被譽為石油神探的石油勘探專家
蘇永地等都是優秀的校友代表。 永春一中被人們譽為“桃谷黌宮,棟樑洪爐”,是一所享有盛譽的山城百年名校。
所獲榮譽
學校榮獲省級文明單位、文明學校等二十多項省級榮譽稱號,1995年成功申報為福建省一級達標學校。在學科競賽中有300多人次榮獲國家級、省級獎勵,被市教委表彰為“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榮獲省先進“教工之家”稱號。
學校精神
精毅誠樸
百年一中,始終以“精毅誠樸”的校訓,“嚴謹、勤奮、
團結、進步”的校風,“刻苦、好學、求實、創新”的學風魂貫古今,歷練不散。厚重而輝煌的歷史文化積澱,深厚而廣博的人文精神底蘊,激勵著一中人嚴謹治學,誨人不倦,造就了許多國家建設的棟樑之材。
學校確立“以科研樹名校、創新求發展、改革增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辦學方向,認真實施“名校工程、名師工程、育人工程、凝聚力工程、現代化教育工程和美化工程”六大工程。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倡導教學、研究、服務、交往四大功能並舉的發展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校歌》解讀(初稿)
創作於30年代的校歌,對於年青一代的同學們可以說是“古老的歌謠”了。然而,對於就讀於50年代前的莘莘學子卻是一首當年廣為傳唱、難以忘懷的歌曲。
進行曲的明快節奏,催人向上的雄壯旋律;簡約用典富含文化底蘊的歌詞,賦以校歌以音樂美、意境美。古老“校歌”流傳至今,是百年名校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歌中反覆詠唱象徵永春山城的大鵬山、桃溪水,讚美古老學堂地理環境取之于山水之靈性;更以桃溪流水之浩浩蕩蕩,大鵬山峰之巍峨高聳比擬永春中學堂所開創的事業有如山之崇高,其教澤有如水之源遠流長。謳歌知識帶來的無窮力量。
嘹亮的歌聲唱出校園師生講禮貌,舉止文雅,有涵養;志同道合,旨趣相投,教學相長與時俱進,讚美人文環境及優秀的校風學風。以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為己任,牢牢掌握知識這把鑰匙開啟昏蒙愚味,改變民族命運;以“精毅誠樸”為校訓,代代相傳激勵師生自強不息,努力攀登科學高峰。
我們代代永一中人,無愧於歷史賦予的使命,艱苦奮鬥,歷經滄桑,把教育工作發揮到極致。永春一中百年輝煌印證了當年創辦永春中學堂的先賢們高瞻遠矚:教育興、家鄉興,振興教育功德無量。
歌詞結尾表達了莘莘學子對母校的由衷讚美和深深祝福。如今百年名校、其百年輝煌誠可與日月爭輝,其發展進步之深遠影響猶如河海長流無窮!
註:“永中”,60年代前對永春中學的親切簡稱。
“桃溪南抱,鵬山東從” 抱,環抱;從,依從。指校園依山抱水,風景秀麗。
“堂侔闕里,基本梅峰” 堂,永春中學堂。建於梅峰山麓、發源於梅峰書院、學校有如孔子講學住地神聖而令人嚮往。“闕里”,春秋時期孔子住地講學處,今山東曲阜城內。“基”,根基。“本”,發源。與今之“基本”意異。
“旨與黨同”,旨趣相投 志同道合。“黨”與今之“政黨”意異。
“何”,多么。 “侔”,音(móu)。“闕”,音(quē)。“鑰”,鑰匙。
“齊日月而並耀,共河海以無窮”,祝福語。“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