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風(氣候現象)

信風(氣候現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信風(又稱貿易風)指的是在低空從副熱帶高壓帶吹向赤道低氣壓帶的風。信風(trade wind)在赤道兩邊的低層大氣中,北半球吹東北風,南半球吹東南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風
  • 外文名:trade wind
  • 別名:貿易風
  • 特點:方向很少改變
簡介,信風成因,信風周期,信風帶,移動範圍,降水影響,

簡介

上述信風的方向很少改變,它們年年如此,穩定出現,很講信用,這是trade wind在中文中被翻譯成 “信風”的原因。
信風帶一般分布在南北緯5°~25°附近,並僅限於對流層的下層,平均厚度在4000米左右。由於信風[1]是向緯度低、氣溫高的地帶吹送,所以沒有水汽凝結條件,屬性乾燥;世界上有些沙漠和半沙漠,多分布在信風帶。
名稱由來
西方古代商人們常藉助信風吹送,往來於海上進行貿易,這一點導致Trade wind 有時候被譯成“貿易風”,但這是望文生義,是不對的。Trade這個詞並非現代英語中貿易的意思,而是來自中古英語,相當於path、track的意思。所以,trade wind原意是“在常軌上的風”的意思。400多年前,當航海探險家麥哲侖帶領船隊第一次越過南半球的西風帶向太平洋駛去的時候,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長達幾個月的航程中,大海顯得非常順從人意。開始,海面上一直徐徐吹著東南風,把船一直推向西行。後來,東南風漸漸減弱,大海變得非常平靜。最後,船隊順利地到達亞洲的菲律賓群島。原來,這是信風幫了他們的大忙。 信風對於船隻的航行有相當大的影響作用。

信風成因

信風的形成與地球三圈環流有關,太陽長期照射下,赤道受熱最多,赤道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在高空形成相對高氣壓,高空高氣壓向南北兩方高空低氣壓方向移動,由於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在南北緯30度附近偏轉成與等壓線線平行,大氣在此處堆積,被迫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此時,赤道低氣壓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之間產生氣壓差,氣流從“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赤低”。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北半球副熱帶高壓中的空氣向南運行時,空氣運行偏向於氣壓梯度力的右方,形成東北風,即東北信風。南半球反之形成東南信風。在對流層上層盛行與信風方向相反的風,即反信風。信風與反信風在赤道和南北緯20~35°之間構成閉合的垂直環流圈,即哈德萊環流。由於副熱帶高壓在海洋上表現特別明顯,終年存在,在大陸上只冬季存在。故在熱帶洋面上終年盛行穩定的信風,大陸上的信風穩定性較差,且只發生在冬半年。兩個半球的信風在赤道附近匯合,形成熱帶輻合帶。信風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系統,但也有明顯的年際變化。有人認為,東太平洋信風崩潰,可能對赤道海溫激烈上升有影響,是厄爾尼諾形成的原因。其增強、減弱是有規律的,厄爾尼諾時信風大為減弱,致使赤道地區的緯向瓦克環流也減弱。反厄爾尼諾時,信風增強,瓦克環流增強並向西擴展。
信風

信風周期

南北半球上的信風帶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發生有規律的南北移動。如北半球太平洋上的東北信風帶,每年3月份位於北緯5°—25°。到了9月份,整個風帶向北移動到北緯 10°—30°,到第二年3月份,整個風帶又退回到北緯5°—25°附近 。這樣,在信風帶活動範圍的特定區域內,就會出現信風周期性的變化現象。信風常將海洋的暖濕空氣帶往陸地,使當地的氣候較為溫和:如副熱帶濕潤氣候的下半年雨量即來自信風帶來的水汽;中美洲、加勒比海諸島的東部雨量經常多於西部,也是因為信風的影響。由於赤道地區陽光強烈,終年炎熱,產生旺盛的上升氣流,形成低氣壓,氣流到了高空後便開始往兩極擴散。氣流到了南北緯30度時,遇到副熱帶高壓便開始沉降,此時空氣相當地乾燥,因為水汽在赤道附近隨著降雨流失。因為氣體是從高壓流向低壓,在高壓帶沉降的氣流便在低空流回赤道區,在北半球形成北風,在南半球形成南風,但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氣流吹向西邊,才會造成北半球吹東北風、南半球吹東南風的情況。

信風帶

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赤道地區的定向風叫信風。在地球自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風向發生偏離,北半球形成東北信風;南半球形成東南信風。終年吹著信風的地帶,叫信風帶
信風信風

移動範圍

風是從高壓地帶吹向低壓地帶的,信風是在接近地面從緯度30°的副熱帶高壓吹向赤道低壓區的一種風。
信風信風

降水影響

受信風影響的地區,有的降水少,有的降水多,這與所處的海陸位置和地形狀況等因素有關。
第一,地球上受主要信風影響的地區。在地球上,位於信風帶的地區主要是亞歐大陸的西亞地區、非洲大陸南北部、南美洲大陸中東部、北美的墨西哥高原和澳大利亞中北部地區。
信風信風
第二,信風少雨區的分布位置。一是在非洲北部和西亞,受東北信風影響,這裡的信風從內陸乾旱區吹來,濕度小,降水相當少;二是非洲大陸南部和南美大陸東南部受東南信風影響,這裡的信風均從海洋吹來,但受高原地形的阻擋影響,海洋上濕潤氣流很難到達,降水也稀少。此外北美洲的墨西哥高原也是如此。三是澳大利亞大陸的大分水嶺西部,位於東南信風的背風坡,是雨影區,降水也特別少。
第三,信風多雨區的分布位置。信風並不是不能帶來大量的降水,在一些高原邊緣的沿海地帶或沿岸山地的迎風坡,信風往往會帶來大量的降水。如巴西高原的東南沿海、馬達加斯加島東側、澳大利亞的東北部沿海,東南信風受地形抬升而在山地迎風坡形成地形雨,降水豐富,再加上這些地區本來緯度較低,從而使這幾個地區都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信風信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