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 Faulkner(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納,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國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為美國文學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納
- 外文名:William Faulkner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Oxford Missisippi
- 出生日期:1897年9月25日
- 逝世日期:1962年7月6日
- 職業: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
- 主要成就:1949年獲諾貝爾獎。
- 代表作品:《我彌留之際》
在其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寫作了19部長篇小說、125篇短篇小說、20部電影劇本、一部戲劇,約克納帕塔法系列小說是其中的代表。1949年,他因為“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福克納出生於密西西比州新奧爾巴尼一個沒落的莊園主家庭,5歲時隨家人遷至牛津,一生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這個小鎮度過。他從小愛好閱讀,但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只在密西西比大學待了一年多。青年時參加過皇家空軍,但未正式參戰,之後短暫遊歷過歐洲。1920年代末期開始以寫作為業,30年代曾為好萊塢寫電影劇本解決經濟問題。他的作品起先在國內影響不大,經常銷售不出去,而在歐洲卻得到一些青年作家的注意。1946年,馬爾科姆·考利編選的19卷本《袖珍本福克納選集》出版,福克納得到了評論界的廣泛承認。
福克納的作品風格多變,常常不按照時空順序來組織情節,讓人與人、事物與事物、過去與現在進行對照,產生出意義的無限可能。內心獨白和意識流的手法在其小說中也有廣泛使用。另外,他還常常有意識的把自己的作品同宗教和神話對應起來,並大量使用象徵和隱喻。這些作品既具有現實性,又有豐富的想像,既有悲觀主義情緒,也包含了英雄主義的激情。他在描寫美國南方歷史的同時,表現了現代人的異化和孤獨,主張寬容、理解和同情,最終達到人類的平等。
福克納出生於密西西比州新奧爾巴尼一個沒落的莊園主家庭,5歲時隨家人遷至牛津,一生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這個小鎮度過。他從小愛好閱讀,但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只在密西西比大學待了一年多。青年時參加過皇家空軍,但未正式參戰,之後短暫遊歷過歐洲。1920年代末期開始以寫作為業,30年代曾為好萊塢寫電影劇本解決經濟問題。他的作品起先在國內影響不大,經常銷售不出去,而在歐洲卻得到一些青年作家的注意。1946年,馬爾科姆·考利編選的19卷本《袖珍本福克納選集》出版,福克納得到了評論界的廣泛承認。
福克納的作品風格多變,常常不按照時空順序來組織情節,讓人與人、事物與事物、過去與現在進行對照,產生出意義的無限可能。內心獨白和意識流的手法在其小說中也有廣泛使用。另外,他還常常有意識的把自己的作品同宗教和神話對應起來,並大量使用象徵和隱喻。這些作品既具有現實性,又有豐富的想像,既有悲觀主義情緒,也包含了英雄主義的激情。他在描寫美國南方歷史的同時,表現了現代人的異化和孤獨,主張寬容、理解和同情,最終達到人類的平等。